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考点 > 文言实词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47 题号:10494195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对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1)其谁可而______
(2)平公曰:“。”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对外人因同他有仇而避不举荐,对自己人因是自己的儿子而避不举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B.对外人不因同他有仇而避不推荐,对自己人不因是自己的儿子而避不推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公正了。
C.对外人不因同他有仇而避不推荐,对自己人不因是自己的儿子而避不推荐,祁黄羊可以尊称为先生了。
D.对外人因同他有仇而避不举荐,对自己人因是自己的儿子而避不举荐,祁黄羊可以尊称为先生了。
3.这个故事给人的启迪是________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周敦颐传(节选)

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道州营道人,为分宁主簿,有狱久不决,敦颐至,一讯立辨。惊曰:“老吏不如也。”部使者荐之,调南安军司理参军。有囚法不当死,转运使王逵欲深治之。逵,酷悍吏也,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不听,乃委手版归,将弃官去,曰:“如此尚可仕乎杀人以媚人吾不为也。”逵悟,囚得免。

移郴之桂阳令,治绩尤著。郡守李初平贤之,语之曰:“吾欲读书,何如?”敦颐曰:“公老无及矣,请为公言之。”二年果有得。徙知南昌,南昌人皆曰:“是能辨分宁狱者,吾属得所诉矣。”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1)乃手版归____
(2)将弃官____
(3)之曰____
(4)郡守李初平____
2.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2处)
如 此 尚 可 仕 乎 杀 人 以 媚 人 吾 不 为 也。
3.“老吏不如也”中“也”写出众人怎样的情感?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阅读文章,摘录与“是能辨分宁狱者”呼应的语句。
5.“众莫敢争,敦颐独与之辩”用了对比手法,有何作用?联系《爱莲说》,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2019-09-15更新 | 19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苏轼传(节选)

苏轼,字子瞻,眉州眉山人。生十年,父洵游学四方,母程氏亲授以书,闻古今成败,辄能语其要。程氏读东汉《范滂传》,慨然太息,轼请曰:“轼若为滂,母许之否乎?”程氏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邪?”

比冠,博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好贾谊、陆贽书。既而读《庄子》,叹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矣。”嘉祐二年,试礼部。方时文磔裂诡异之弊胜,主司欧阳修思有以救之,得轼《刑赏忠厚论》,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复以《春秋》对义居第一,殿试中乙科。后以书见修,修语梅圣俞曰:“吾当避此人出一头地。”闻者始哗不厌,久乃信服。

(选自《宋史》,有删改)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父洵游学四方                    游学:离家至外地求学
B.慨然太息                           太息:叹气
C.属文日数千言                    属文:写文章
D.闻者始哗不厌                    不厌:不满足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A.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B.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C.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D.惊喜欲擢冠多士/犹疑其客/曾巩所为/但置第二
3.下列对文本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轼小时候受到了来自母亲的良好教育。
B.苏轼成年后喜欢读贾谊、陆贽和庄子的文章。
C.苏轼的《刑赏忠厚论》没有当时文章中常见的弊病。
D.苏轼才华横溢,欧阳修看了他的信后不得不避其锋芒。
2021-05-11更新 | 16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甲】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欧阳修《卖油翁》)


【乙】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关尹子。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对曰:“弗知也。”关尹子曰:“未可。”退而习之。三年,又以报关尹子。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列子曰:“知之矣。”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非独射也,为国与身亦皆如之。”

(选自《列子·说符篇》)


【注释】①列子:名御寇,战国时郑国人。②关尹子:人名,善射。③退:回去。④为国与身:治理国家和修养自身。
1.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睨之,久而不(离开)B.尔安敢吾射(轻视)
C.康肃笑而之(遣送)D.而勿失也(牢记)
2.下列句子中加点虚词“而”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有卖油翁释担B.自钱孔入,钱不湿。
C.康肃笑遣之D.退习之
3.用“/”给乙文中划横线的语句断句。(断两处)
列 子 学 射 中 矣 请 于 关 尹 子
4.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2)子知子之所以中者乎?
5.甲、乙两文借射箭这件事各说明了什么道理?
2021-04-28更新 | 38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