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人物传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73 题号:11103748
文言文阅读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孝文帝初立,召叔问曰:“公知天下长者乎?”对曰:“臣何足以知之!”上曰:“公长者,宜知之。”叔顿首曰:“故云中守孟舒,长者也。”是时孟舒坐虏入塞盗劫,云中尤甚,免。上曰:“先帝置孟舒云中十余年矣,虏常一入,孟舒不能坚守,无故士卒战死者数百人。长者固杀人乎?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叔叩头曰:“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然孟舒自髡钳,随赵王,以身死之,岂自知为云中守哉!汉与楚相距,士卒疲敝。而匈奴冒顿新服北夷,来为边寇,孟舒知士卒疲敝,不忍出言,士争临城死敌,如子为父,以故死者数百人,孟舒岂驱之哉!是乃孟舒所以为长者。”于是上曰:“贤哉孟舒!”复召以为云中守。后,景帝时,田叔为鲁相。

(选自《史记·田叔列传》)

1.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云中守孟舒/人不独亲其亲
B.是时孟舒虏入塞盗劫/船头三人
C.故死者数百人/卷石底
D.宜知/具答
2.下列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
B.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
C.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
D.夫贯高等谋反/上下明诏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皇帝认为孟舒不忠厚的原因是他做云中太守时,未能抵挡匈奴入侵,导致将士死亡。
B.孟舒不顾自己的性命跟随赵王,可见孟舒对赵王的忠诚。
C.孟舒失掉城池是因为饱受战争之苦的将士太过疲惫,拒绝抵抗,战斗能力减弱。
D.皇帝在听了田叔的建议后,认为孟舒道德高尚,并重新启用他为云中太守。
4.翻译句子。
(1)公何以言孟舒为长者也?
(2)而计其长曾不盈寸。
【知识点】 人物传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阅读【甲】【乙】两则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嗟夫!予尝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节选自范仲淹《岳阳楼记》)

【乙】

①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四子:纯祐、纯仁、纯礼、纯粹。

②自古一代帝王之兴,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诸贤,无愧乎此。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他日为政,尽行其言。诸葛孔明草庐始见昭烈数语,生平事业备见于是。豪杰自之审,类如是乎!考其当朝,虽不能久,然先忧后乐之志,海内固已信其有弘毅之器,足任斯责使究其所欲为岂让古人哉!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注]①制中:居丧期间。②昭烈:刘备的谥号,指刘备。③器:才干,指治国的才干。
1.请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予尝古仁人之心       求:__________________
(2)斯人,吾谁与归       微:__________________
(3)斋三日而             去:__________________
(4)豪杰自之审          知:__________________
2.请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名字。
3.范仲淹去世后,朝廷给他“文正”这个谥号。对于这件事,小宁和小乐有以下一番交流,请你从下面的两个小贴士中了解相关知识,结合文段补充完整他们的对话吧。

小贴士一

谥号是中国古代有较高身份地位的人死后,朝廷依据其生前事迹,给出的一个具有评价意义的称号,用来高度概括这个人物的生平,始于西周。

小贴士二

宋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都梦寐以求得到一个共同的谥号——文正。皇帝也不会把这谥号轻赐于人,历史上能得到该谥号的,大多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如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等,人数较少。


小宁:怪不得范仲淹的文集名叫《范文正公集》,原来“文正”是他的谥号,这谥号也真是太牛了!
小乐:是啊!范仲淹在当时本来就是一个风云人物,影响力很大。你看,在《宋史·范仲淹传》中,史家就是用“①_____________”这种褒扬性的称号来称呼他。
小宁:察其一生所为,我觉得“文正”这个谥号正是时范仲淹济世治国的千秋功绩和“②_________”的高风亮节的表彰。
小乐: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曾说过:中国历史上不乏许多建功立业的人,也不乏以思想品行影响后世的人,但两者兼有的,历史上只有两位,即宋代的范仲淹和清代的曾国藩。
小宁:这是一个很高的评价了。“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在他眼中,范仲淹应该称得上是个“风流人物”了。
小乐:的确,范仲淹在政务方面有卓越的才能,治理地方,成绩斐然。这可以从《宋史·范仲淹传》中的“③___________________”看出来。
小宁:其中还有“仲淹初在制中,遗宰相书,极论天下事”这样的记述,恰好印证了他在《岳阳楼记》中说的那句话“④___________”,可见他的思想品行能受到全天下的推崇与认可,被赠谥号“文正”,是名副其实的。
4.读孟子的这句话,结合【甲】【乙】两文,按要求答题。

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有学者说,范仲淹的忧乐思想不仅是对孟子忧乐思想的继承,更是一种发展。请简要说说二者的异同。
2023-04-16更新 | 2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后面小题。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数使诸侯,未尝屈辱。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 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傍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五谷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节选自《滑稽列传》)

【注】①淳于髡(kūn ):战国时期齐国时政治家和思想家。②滑(gǔ)稽:能言善辩,言辞流利。③赍 (jī):送东西给人。④冠缨:系帽子的两个丝带。⑤禳( ráng)田:祭神祈求灾异不作,庄稼丰收。

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①冠缨索(       )
②笑有说乎(       )
③先生之乎 (       )
④夜引兵而(       )
2.下列各句中与例句“而”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髡辞而行,至赵。
A.黑质而白章
B.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C.潭西南而望
D.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3.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齐 王 使 淳 于 髡 之 赵 请 救 兵
4.翻译下列句子。
(1)数使诸侯,未尝屈辱。
(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耳者,受上赏。
5.选文最后“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有什么作用?
2018-06-05更新 | 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小题。

陈幼学,字志行,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确山知县。政务惠民,积粟二千石以备荒,垦荒田八百余顷。给贫民牛五百余头,核黄河退地百三十余顷以赋民。

布政使刘浑成弟烂成,助妾杀妻,治如律。行太仆卿陈耀文家人犯法,立捕治之。汝宁知府丘度虑幼学得祸。言于抚按,调中牟。秋成时,飞蝗蔽天。幼学率民捕蝗,得千三百余石,乃不为灾。县故土城,卑且圮。给饥民粟,俾修筑,工成,民不知役。幼学疏为河者五十七,为渠者百三十九,俱引入小清河,民大获利。给贫民牛种,贫妇纺具,倍于确山。越五年,政绩茂著。以不通权贵,当考查拾遗,掌道御史拟斥之,其子争曰:“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今予殿,何也?”乃已。

(节选自《明史•卷二百八十一》,有删改)


【注】①抚按:官职名。
1.根据要求,完成下列两小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治
且圮
五年
④掌道御史斥之
(2)下列各句与例句中虚词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积粟二千石备荒
A.意将隧入攻其后也
B.去六月息也
C.醒能述文者,太守也
D.吴广为然
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汝 宁 知 府 丘 度 虑 幼 学 得 祸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儿自中州来,咸言中牟治行无双。
⑵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4.对为官者而言,在陈幼学身上,你认为哪一点是最为难能可贵的?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2018-11-16更新 | 15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