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课文 > 中国现当代作者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0 题号:11290151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苏州园林是我国各地园林的标本,各地园林或多或少都受到苏州园林的影响。因此,谁如果要鉴赏我国的园林,苏州园林就不该错过。

②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一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美感,而他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园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着“如在画图中”的。

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一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的。

④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邱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间。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有些园林池沼宽敞,就把池沼作为全园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儿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各色鲤鱼,夏秋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间”,又是入画的一景。

⑤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间,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间,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⑥游览苏州园林必然会注意到花墙和廊子。有墙壁隔着,有廊子界着,层次多了,景致就见得深了。可是墙壁上有砖砌的各式镂空图案,廊子大多是两边无所依傍的,实际是隔而不隔,界而未界,因而更增加了景致的深度。有几个园林还在适当的位置装上一面大镜子,层次就更多了,几乎可以说把整个园林翻了一番。

⑦游览者必然也不会忽略另外一点,就是苏州园林在每一个角落都注意图画美。阶砌旁边栽几丛书带草。墙上蔓延着爬山虎或者蔷薇木香。如果开窗正对着白色墙壁,太单调了,给补上几竿竹子或几棵芭蕉。诸如此类,无非要游览者即使就极小范围的局部看,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⑧苏州园林与北京的园林不同,极少使用彩绘。梁和柱子以及门窗栏杆大多漆广漆,那是不刺眼的颜色。墙壁白色。有些室内墙壁下半截铺水磨方砖,淡灰色和白色对衬。屋瓦和檐漏一律淡灰色。这些颜色与草木的绿色配合,引起人们安静闲适的感觉。花开时节,更显得各种花明艳照眼。

1.选文哪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
2.选文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征的?请简要概括。
3.选文第③段画线句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尘埃深处是繁花 七夕草

(1)那天交完班,我刚从一间病房走出来,就看见候诊区坐着一位白皙如莲的女子,姣好 的面容,优雅得体的举止,她正在回答医生的问话。我走过去的时候,再次被她的美吸引, 于是,我多看了一眼,正好她也回过头看我,她的双眸澄澈纯净,如一汪清泉。

(2)做了相关检查,她住院了,VIP 病房,她说常常失眠,有时候头晕,天旋地转。医生 下了医嘱,输液体的时候,她已经躺在病床上,一边撒娇,一边和母亲说笑。中午时分,液 体还没有输完,有人送饭来,是她的父亲,一家人在病房里共进午餐,吃穿用度尽显阔绰。

(3)病房里的很多病人,都是面色苍白,一副病怏怏的神态,而她却不同,除了输液体的 时候睡着,但凡醒的时候,神清气爽,神采奕奕,妆容精致。爱咬舌根的同事说,她命好, 人长得漂亮,家世背景又好,语气里带着羡慕和嫉妒,谁说不是呢,她的确是个公主。再后 来,知道了她的隐私,在某艺术学校当钢琴老师,收入丰厚,单身贵族。科里的护士姐妹们 越发羡慕嫉妒恨,而我也是其中一个。每逢进病房看见她,内心除了被她身上散发的气质吸 引外,更多的是嫉妒,她有姣好的面容,婀娜多姿,有很好的工作,有富裕的家庭,爱她的 父母,一个女孩子该有的她都有了。

(4)有一天,我上夜班,夜间巡视病房,大概 12 点了,她的病房里还亮着灯,我推门进去, 我看见的场面,让我大吃一惊。

(5)乔没有睡,她正坐在床沿上,手里拿着一条假肢,正往墙角放,我看见她的右膝盖之下是空的,看见我一脸的震惊,她下意识地用被子盖住自己,一脸歉意地笑笑,而我,尴尬至极,不知道说什么好,竟呆呆地站在那里好几秒。还是乔先说话,打破了僵局,“吓着你 了吧,平时我请假回家,除了主管医生,没人知道我的秘密,明天要做一项检查,我怕来不 及,就住在医院里,被你看见了。”她说完,还是笑着。我胡乱说了几句,赶紧出来,内心 汹涌澎湃,怎么会这样呢?她明明是个完美无瑕的公主。我望向窗外,黑暗中,一切都在夜 幕中静谧安睡,唯有天边那一丝光亮,是一颗星在乌云后,若隐若现。

(6)过了半个小时,竟不知不觉又来到她的病房,她还没睡,她说,睡前看了会儿书,睡 不着了,她居然问我,能不能陪她聊一会儿。于是,坐在床前。与其说是聊天,不如说,是 她为我刚才的震惊,做一些解释。她说,很少有人知道,有关假肢的秘密。

(7)她从小学跳舞,梦想长大做一位舞蹈家。可是,上初中后,在一次意外触电后,一条 腿被截肢,那年才十三岁的她,遭受了这么大的打击,别说是梦想,好几次,她都想自杀。 那是最后一次,她喝了家里的杀虫药,被父母送到医院,洗胃,住院,出院后,经常手抖。 她的母亲多方打听到一位老中医医术高明,于是,带她去看,说明病史后,老中医什么都没 说,只是揭开自己的白大褂,她看见,他只有一条腿。他说,人活着,不是靠双腿,靠的是 一颗完整的心,我只有一条腿,活得好好的,你还比我多半条腿呢,怕什么?从那以后,她 常常去老中医那里,不是看病,而是疗心。再后来,父母给她装了假肢,搬了家,学了钢琴, 当了钢琴老师,成了现在的自己。

(8)说完,她淡淡地笑,而我,似乎看见另外一个不一样的她,在我眼前,诉说别人的故 事。是啊,如果不是偶然看见,在我心里,在我眼里,她依旧是那个只会撒娇、娇弱漂亮的 公主,而此刻,我似乎看见,那些她曾经受过的伤害和遭遇,凝聚成一股钢铁般的力量,让 她坚强。

(9)她睡着了,脸上满是笑意。我悄悄退出房间,走在走廊的尽头,心里对她充满敬佩和 赞赏。

(10)窗外,是深沉的夜。这位关丽姑娘灵魂深处的坚强与乐观,就像天边那颗明亮的星,异常耀眼,照得我心里充满希望和力量。此时,我的心里又多了一份感激之情。慢慢地,我看见天边泛起了鱼肚白,黎明来了。

(11)是的,繁华尽头有悲凉,尘埃深处是繁花。那一刻,我曾经历的那些遭遇和磨难,原 以为的迷茫和绝望,都慢慢地变成了希冀。

(选文有删改)

1.结合文章,请依据下表所给内容填空。
事件发展结识乔雅(1)_________(2)______
“我”的情感变化嫉妒羡慕(3)_________敬佩、赞赏、感激

2.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分析其表达作用。
       这位美丽姑娘灵魂深处的坚强与乐观,就像天边那颗明亮的星,异常耀眼,照得我心里充满希望和力量。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第(5)自然段“看见我呆呆地站在那里,她下意识地用被子盖住自己,冲我笑笑”这句话中的“笑笑”,表现了乔雅被发现假肢的难为情和吓到“我”的歉意。
B.选文第(7)自然段老中医说“人活着,不是靠双腿,靠的是一颗完整的心”的意思是人活着不 怕肢体的残缺,靠的是心灵的完美。
C.第(8)自然段“说完,她淡淡地笑笑”这句话中的“笑笑”,表现了乔雅对磨难的坦然平和的心 态以及乐观坚强的性格。
D.文章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具体描写“我”对乔雅的精心照顾,表达出“我”对工作的热爱和认 真负责的态度,这就是全文的主题。
E.作者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表达方式,充分地表达了对繁花终将枯萎源零的 惋惜之情。
4.选文第(3)自然段极力写乔雅的美、父母的疼爱和家境阔绰,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文章第(11)自然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2018-04-19更新 | 86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

桑葚熟了

①多年前,朋友赠了我一瓶自酿的美酒,醇香扑鼻,饮后唇齿留香,回味无穷,经请教后方知是由桑葚酿造而成。

②于是,每到桑葚成熟的季节,偶见街中有叫卖桑葚的村姑,便会买一小盆尝尝鲜,重圆一回儿时的梦。心底下总想着有一天能加入到采摘桑葚的队伍中去。

③今年五月外出开会,回来时在朋友的指引下,特意到农家乐山庄停留,在这个处处飘散着桑葚味道的庄园,我终于圆了我的采桑梦。

④跨过一条小溪,进入到一片原生态的桑林后,我一时惊呆了,只见翠绿的桑叶层层叠叠,衬着紫红的桑葚,迎风摇曳。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大家一齐兴奋地扎入桑林,一边采摘,一边品尝,专挑那个大、肉厚、色紫的下手,来个先尝为快。熟透的桑葚浑身透着光亮,充满水分,稍不小心就会把它捏破,挤出紫汁来。我轻轻地摘下一颗放入嘴里嚼去,果汁四溢,顿觉满口生香,通过味蕾透出一种桑科特有的清甜,丝丝滋润到心田。就这样,我们一边尽情地采摘,一边忘情地海吃,那是一种绝美的享受。

⑤桑林中鸟雀成群,叽叽喳喳,它们也在分享着这难得的美味,受惊吓飞离时,弹起树枝,那熟透的桑葚如同一阵紫雨,纷纷坠落,砸到人身上,落入泥土中,立刻留下一个个紫黑的印记,大家只能叹惜一回,继续有说有笑,挑肥拣瘦,边摘边往前走,不一会儿竹篮中已平添了许多桑果。

⑥看着这微微颤动的桑葚,听着那啾啾鸟鸣,我仿佛又回到了那悄然远逝却忆之犹甜的童年时光。那时物资匮乏、零食奇缺,对于我们这些孩子,最盼望的就是老桑树结满了紫红的桑葚,给我们带来了解馋的机会。放学后,大家迫不及待地扔下书包,三五成群地来到了村边桑田,个个身手敏捷,猴子似的爬上桑树,低矮枝头的桑葚早已寥寥无几,高枝处的桑葚往往可望而不可即,于是找根竹竿去敲打,桑葚娇嫩,落地即惨不忍睹,但大家都不管那血肉模糊的样子,也不管其是否沾上了泥土,一时间大家满地找葚,经过一顿猛吃后,每个人的手上、嘴上和衣服上无一例外地都沾满了紫黑的桑汁,有的更成了大花脸了,伙伴们你看我、我看你,相互对笑。自己吃够了以后,有时也不忘给父母兜带一些回去,虽然没能做到古人那样的“拾葚供亲”——“以异器盛之,黑者奉母,赤者自食”,但母亲也每每被我的孝心所感动,那满身的脏相自然也就逃过一劫,不再追究了……

⑦一晃数十年过去了,今天的小孩都已过着衣食无虑的生活,没有了我们儿时的那副馋样,恐怕也已很少见到桑葚了,都市里没有桑树,也没有人养蚕,更不会有采摘桑葚的乐趣了。

⑧面对这成片的桑林,我一时思绪万千,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日,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那份清纯,那份天然,实属不易。

1.本文围绕“桑葚”这一线索写了哪两件事?
2.请赏析第④段划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熟透了的桑葚,紫紫的丰满着挂满了枝条,如玛瑙,晶莹剔透,非常诱人。
3.全文主要内容写的是采摘桑葚这些欢快的事,但结尾两段却流露出作者淡淡的忧伤,这样结尾有什么作用?请结合文章主旨简要分析。
4.作者认为“在食品安全问题屡屡曝光的今天,桑葚能一如既往地保持着当年的清纯,实属不易”,你是怎样认为的?请结合实际简要谈谈。
2019-05-03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甘于寂寞

①古语云:“居不幽者思不广,形不愁者思不远。”即智高者需要静静地同自己的心灵悄悄地对话,要忍受得住孤独和寂寞。

②只有经过沉默修养和孤独洗礼的人,才能捕捉到人生的真正底蕴。人只有在孤独的时候才认识自我。一位西方哲学家说:“世界上最强的人,也就是最孤独的人。”“只有最伟大的人,才能在孤独寂寞中完成他的使命。”

③孤独,能造就大师。这是因为,摆脱虚浮、繁杂的困扰后,人的心灵得到净化,思想就能自由地翱翔。许多学者名流,沉潜书斋,甘于淡泊,耐得住清苦和寂寞。有的超尘脱俗、蜗居书斋,潜心治学,终有所成。 只有耐得住寂寞,才能保持一个人的平常之心,方可在生动活泼、变幻多姿的社会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坐标和实现自我价值的着力点,才能一展自己的才华,才能蓄势待发,最终跃出平凡,成就不朽功业。

④孤独,并不是凄凉,更不是悲哀。农夫在孤独中耕耘才有好的收成。十年寒窗的儒生,也一定是孤独的。把生命和精力花在哗众取宠的闲聊、搓麻将和茶楼酒馆的应酬,那才是真正的悲哀。

⑤孤独还有利自我设计、自我塑造。可以说,孤独既是生活中的一个“危机”,也是自我深思、自我完善的一个良机。因此,超越自我、超越时空的局限,投身于人类科学和文化创造,就会体验到一种深刻的、高尚的、永恒的充实和快乐,就能进入幸福的美好境界。

⑥当一个人静静的、不为外界的噪音所侵袭时,世界就会变得洁净,在这种环境下,你可以遐思万千,为构思的文章润色,为创造的大厦添砖……你完全不用为琐事杂务劳神,不用为人间不平而忧心,若能进入这种境界,你就能如在领略兰花的幽香、菊花的高雅、荷花的纯洁,能寻觅到一个真实的自我。

⑦画家刘海粟对一些喜欢凑热闹、好轧“闹猛”、耐不住寂寞的人提出了忠告:“越怕寂寞的人,将来就会很寂寞。因为你把时间和精力都花在热闹场所,没有时间读书,没有时间研究自己的问题。在热闹场中混到老,什么成就也没有。最后,社会不承认你,而且越老越寂寞,以后死得也寂寞。死后烟消云散,谁又记得你这个不甘寂寞的人呢?”

⑧在奋斗者的心目中,孤独和寂寞,是一种美,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它与交际并不矛盾,两者共同构成了现代人的两大素质系统。如果说,在人际交往中,能捡到佳美的贝壳和卵石;那么,在孤独沉思中,却能真正获得藏于大海的瑰宝。

⑨我们所说的孤独、寂寞,并非消极的遁世之法,而是积极的人世之道。我们并非拒人于千里之外,将自己囿于狭小的“螺丝壳”中,搞自我封闭,自我陶醉,而是放弃那些耗费青春和生命的繁文缛节,以集中精力,凝聚活力,专注于自己所钟情的事业。

⑩能进入孤独境界的人,才有机会免于繁花和闹林的喧嚣,沉潜思考,成就功业。能忍受寂寞的人,才有无限辽阔的精神空间。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论点。
2.阅读全文,用自己的话概括第⑤段中加点的“自我塑造”的含义。
3.文章第⑥-⑧段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简述文章第⑨段的作用。
5.请为文章第③段的观点补写一个事实论据。
2018-11-12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