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考点 > 文言实词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29 题号:12249035
文言文阅读。

秦淮灯船

[清]张潮

秦淮灯船之盛,天下所无。两岸河房,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客称既醉,主曰未归。薄暮须臾,灯船毕集,火龙蜿蜒,光耀天地,扬捶击鼓,蹋顿波心。自聚宝门水关至通济门水关,喧阗①达旦。桃叶渡口,争渡者喧声不绝。余作《秦淮灯船曲》,中有云:“遥指钟山树色开,六朝芳草向琼台。一园灯火从天降,万片珊瑚驾海来。”又云:“梦里春红十丈长,隔帘偷袭海南香。西霞飞出铜龙馆,几队蛾眉一样妆。”又云:“神弦仙管玻璃杯,火龙蜿蜒波崔嵬②。云连金阙天门迥,鹤舞银城雪窖开。”皆实录也嗟乎可复见乎?

(选自《虞初新志》,上海古籍出版社2018年6月版,题另加)


【注】①喧阗(tián):喧哗,热闹。喧哗拥挤。②崔嵬(wéi):形容高大雄伟的物体。
1.文中画线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皆实录也/嗟乎/可复见乎B.皆/实录也嗟/乎可复见乎
C.皆实录/也嗟乎/可复见乎D.皆实录也/嗟乎可复/见乎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自聚宝门水关至通济门水关,喧阗达旦。桃叶渡口,争渡者喧声不绝。
3.本文在描写秦淮灯船时极尽渲染,四字一句,句式整齐,富有气势。如在写“河房”时,用了“雕栏画槛,绮窗丝障,十里珠帘”的句子。又如在写“灯船”时,“(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从(2)_____角度表现了秦淮灯船的“(3)_____”(用原文一个字填空)这一特点。
20-21八年级上·江苏南京·期末 查看更多[2]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2)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3)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4)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5)故曰: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6)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7)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8)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1.孟子是继孔子之后的___________学派的代表人物,被尊称为“_____________
2.解释加点字
(1)七里之(           )             (2)而去之(           )
3.翻译下面句子
城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4.对这段文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________
A.第(1)句提出论点,指出“人和”是克敌制胜的首要条件。
B.作者写这篇文章的意图不是论战争,而是借论战争来说明实行“王道”的必要性。
C.本文(2)~ (4)句深入论证“得道”即“得人和”,“得人和”则“战必胜”。
D.“得道者多助”的“道”在文中指“仁政”。
2020-02-11更新 | 2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文言文阅读

【甲】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世说新语》)

【乙】孔文举年十岁,随父到洛。时李元礼有盛名,为司隶校尉。诣门者,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乃通。文举至门,谓吏曰:“我是李府君亲。”既通,前坐。元礼问曰:“君与仆有何亲?”对曰:“昔先君仲尼与君先人伯阳有师资之尊,是仆与君奕世为通好也。”元礼及宾客莫不奇之。太中大夫陈韪后至,人以其语语之,韪曰:“小时了了,大未必佳。”文举曰:“想君小时,必当了了。”韪大踧踖

(《世说新语》)

注释:①孔文举,即孔融,孔子二十世孙,“建安七子”之一。②诣:前往;到。③仆:古时男子对自己的谦称。④仲尼:孔子,字为“仲尼”。⑤伯阳:即老子,姓李,名耳。⑥奕世:世世代代。⑦踧踖:局促不安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
①陈太丘与友_______________                      ②太丘舍______________
③元方入门不_____________                            ④皆俊才清称及中表亲戚____________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②小时了了,大未必佳。
3.请分析【甲】文中友人的人物形象?
2017-11-26更新 | 6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山故有亭,世传以为叔子之所游止也。故其屡废而复兴者,由后世慕其名而思其人者多也。熙宁元年,余友人史君中辉以光禄卿来守襄阳。明年,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君知名当世,所至有声,襄人安其政而乐从其游也。因以君之官,其后轩为光禄堂;又欲纪其事于石,以与叔子、元凯之名并传于久远。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于予。

(节选自欧阳修《岘山亭记》)


【注释】①亭:这里指岘(xiàn)山亭。②叔子:羊祜,字叔子,西晋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③熙宁元年:公元1068年。熙宁,宋神宗年号。④光禄卿:主管光禄寺的官员。⑤声:指好的声誉。
1.解释下面加点的字。
(1)树林阴(       )
(2)太守(       )
(3)其后轩为光禄堂(       )
(4)乃来以记于予(       )
2.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标上正确的标点符号。
因亭之旧广而新之既周以回廊之壮又大其后轩使与亭相称。
3.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君皆不能止也,乃来以记属于予。
4.请结合【乙】文相关内容分析光禄堂名字的由来(用原文回答)
5.【甲】【乙】两文中的“乐”分别表达了怎样思想感情?
6.请默写出欧阳修《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四季之景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山间之四时也。
2021-03-18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