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1 题号:125136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

袁隆平

①稻子熟了,妈妈,我来看您了。

②妈妈,您在安江,我在长沙,隔得很远很远。我在梦里总是想着您,想着安江这个地方。

③人事难料啊,您这样一位习惯了繁华都市的大家闺秀,最后竟会永远留在这么一个偏远的小山村。

④还记得吗?1957年前,我要从重庆的大学分配到这儿,是您陪着我,脸贴着地图,手指顺着密密麻麻的细线,找了很久,才找到地图上这么一个小点点。当时您叹了口气说:“孩子,你到那儿,是要吃苦的呀……”我说:“我年轻,我还有一把小提琴。”没想到的是,为了我,为了帮我带小孩,把您也拖到了安江。最后,受累吃苦的,是妈妈您哪!您哪里走得惯乡间的田埂!我总记得,每次都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您才敢走过屋前屋后的田间小道。

⑤对于一辈子都生活在大城市里的您来说,70岁了,一切还要重新来适应。我从来没有问过您有什么难处,我总以为会有时间的,会有时间的。等我闲一点一定好好地陪陪您……哪想到,直到您走的时候,我还在长沙忙着开会。

⑥那天正好是中秋节,全国的同行都来了,搞杂交水稻不容易啊,我又是召集人,怎么着也得陪大家过这个节啊,只是儿子永远亏欠妈妈您了……其实我知道,那个时候已经是您的最后时刻。我总盼望着妈妈您能多撑两天。谁知道,即便是天不亮就往安江赶,可是我还是没能见上妈妈您最后一面。

⑦太晚了,一切都太晚了,我真的好后悔,妈妈当时您一定等了我很久,盼了我很长,您一定有很多话要对儿子说,有很多事要交代。可我怎么就那么糊涂呢!这么多年哪,为什么我就不能少下一次田,少做一次试验,少出一天差,坐下来静静地好好陪陪您。哪怕,哪怕就一次。

⑧妈妈,每当我的研究取得成果,每当我在国际讲坛上谈笑风生,每当我接过一座又一座奖杯,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

⑨无法想象,没有您的英语启蒙,在一片闭塞中,我怎么能够用英语阅读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文献,用超越那个时代的视野,去寻访遗传学大师孟德尔和摩尔根?无法想象,在那个颠沛流离的岁月中,从北平到汉口,从桃源到重庆,没有您的执著和鼓励,我怎么能够获得系统的现代教育,获得在大江大河中自由翱翔的胆识?无法想象,没有您在我的摇篮前跟我讲尼采,讲这位昂扬着生命力、意志力的伟大哲人,我怎么能够在千百次的失败中坚信,必然有一粒种子可以使万千民众告别饥饿?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⑩稻子熟了,妈妈,您能闻到吗?安江可好?那里的田埂是不是还留着熟悉的欢笑?隔着21年的时光啊,我依稀看见,小孙孙牵着您的手,走过稻浪的背影;我还要告诉您,一辈子没有耕种过的母亲,稻芒划过手掌,稻草在场上堆积成垛,谷子在阳光中哔啵作响,水田在西晒下泛出橙黄的颜色……这都是儿子要跟您说的话,说不完的话啊。

(此文摘自《杂文选刊》2011年第7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八十岁生日晚会上的致辞,略有改动)

1.请说出选文采用第二人称“您”来表达的好处。
2.文中作者说“我总是对人说,这辈子对我影响最深的人就是妈妈您啊”,请根据第⑨节的内容,概括出母亲对作者的成长有哪些影响。
3.根据文章内容,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不同含义。
(1)他们说,我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2)我知道,这粒种子,是妈妈您在我幼年时种下的!
4.结合全文,请简要分析“稻子熟了,妈妈我想您了”蕴含了作者对母亲哪些丰富的感情。
2012·江苏宿迁·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19]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春到壶口》,完成小题。

春到壶口

刘江

①第一次去壶口是天旱水瘦时节。还没走到壶口岸边,先被脚下那黝黑的河床石惊呆了。那河床石被泥沙打磨得棱角全无,光滑圆润,闪烁着铜浇铁铸一般的光泽,不由得想起那些经年累月在黄河岸边拉纤的汉子,匍匐在地,砥砺前行,静如山,动若虎,吼一声山呼水应。再往河边走,河床石变得愈发狰狞起来,石与石之间的缝隙足有两尺多深,一道道顺着河流的走向排列,短的三五米,长的十多米,犀利而又静默。是什么样的力量使这坚硬的河床成了这般模样?

②后来当了电视台的记者,隆冬时节,我们去拍壶口。四五百米宽的晋陕峡谷之间一片冰阵,就好像刚刚经历了一场造山运动,擎山拓谷,跌宕起伏。那惊心动魄的一幕被冬之神定格,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就连被称为九河之蹬的孟门岛也深陷在冰阵之中。壶口上游的龙王辿(chān)河床比较宽阔,虽然搁浅的流凌夹岸,但主河道并没有完全封冻,十多米宽的细流绿幽幽的,缓缓流淌。【甲】而壶口也因十里龙槽与龙王辿之间失去了落差,没有了往日排山倒海的气势,只有一股水雾喷发,像是有一只巨兽深潜在冰下,吞吐吸纳,蓄势待发。

③待到惊蛰之际我们再去拍壶口,则是另一番景象。那搁浅在岸边的冰阵被泥沙覆盖,有的像古城堡的断垣残壁,有的则像巨兽一般张牙舞爪。壶口景区的朋友给我们每人手里塞了一条扁担,说爬高援低能借力,跨越冰裂时要让扁担和裂纹走向呈十字交叉,一旦脚下落空兴许能救一命。听得人后背直起鸡皮疙瘩。我们上下攀缘,一会儿在冰盖下猫腰穿行,犬牙交错的罅隙里消融的冰水淙淙作响;一会儿又爬上冰峰,借助手中的扁担才能跃上另一道冰坎。冷风中出了一身热汗,终于可以望见瀑布了。朋友说,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前进一步了,大地回春,冰块都开始发酥了,我们现在站的冰块下方是石岸,还在实处,再往前,下面就是龙槽。

④站在这里看壶口,就像一个活火山口,只不过它升腾的不是岩浆而是水雾。整整一个冬季,那水雾一层一层地落在四周的冰面上,结成了冰,正对着壶口的那一面就形成了一座冰的悬崖,喷薄的水雾使悬冰下冰挂如林,远远望去酷似一尊金须飘飘的龙首。【乙】注目中忽听轰隆一声巨响,对面十米高的冰岸地崩山裂般地塌下,冰块砸下去,水浪冲天而起,彩虹飞扬。这是地与天的呼应!惊蛰到,地回春,龙抬头,河开了!

⑤此时再向那冰封的十里龙槽望去,才发现正中间顺着大河的走向有一条三四米宽的深深的冰隙,仿佛真有一条巨龙刚刚从这里告别了地母,顺天意应时势,冲破一切重负和羁绊冲天而去,这一川的冰凌正是它抖落的一身鳞片。

⑥顺流向前,孟门以下的主河道已被流凌冲开一条路,激流涌着大大小小的冰块打着旋儿不断地削砍着夹道的冰岸,那数丈高的冰岸渐渐崩塌,扑入大河的怀抱,反而壮大了这开河的生力军。据黄委会的数据,凌汛期河水的秒流量可增加到一千立方米以上,最高时可达八千立方米。这,便是桃花汛来了!

⑦我这才明白了壶口的河床为什么会是那般模样,那是水的亲吻,那是冰的磨砺。

⑧这是一场水与冰、春与冬的较量。大河以摧枯拉朽、所向披靡之势一路向前。

⑨春天来了,暖阳升起,沉睡了一冬的壶口醒了,冰岸崩塌如春雷震地,晋陕峡谷两岸桃花盛开,风吹落英像天女散花,彩虹飞舞似霓裳翩翩。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章写作者三次到壶口,见到了壶口瀑布三种不同的状态:第一次是在天旱水瘦时节,见到壶口瀑布静默的状态;第二次是在______时节,见到壶口瀑布_____的状态;第三次是在惊蛰时节,见到壶口瀑布_____的状态。
2.请从【甲】【乙】两处画线句中任选一句进行赏析。
2023-05-28更新 | 5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菊事

①去年冬天,我把一盆开过花的菊随手丢弃在屋旁,连同装它的瓦盆。

②屋旁有巴掌大的空地,没人理它,它便自作主张地在里面长狗尾巴草,长车前子,长蒲公英,还长荠菜。我挑过一回荠菜,挺像那回事的,把一份野趣挑进篮子里。后来,这一小撮荠菜,被我切碎了,烙进糯米饼里。饼烙得点点金黄,配了糯米的糯白,配了荠菜的嫩绿,不用吃,光看看,就很享受了。咬一口,鲜透牙。很是感动了一回,有泥土的地方,总会生长着我的故乡。

③现在,这块地里,多出一大丛的菊来。是被我丢弃的那一盆。谁想到呢,它的花萎了,叶萎了,心竟是活的。它搂着这颗心,落地生根,不声不响地、勤勤勉勉地生长。最终,它不单自己活了下来,还一副子孙满堂的样子,去年冬天不过一小瓦盆的花,今秋已繁衍成一大丛了。它让我想到柳暗花明,想到天无绝人之路,想到苦尽甘来,只要心没有死,总有出头之日的。

④风一场,雨一场,秋季翻过,已是冬了,它还没开够,朵朵灿烂。满世界的萧条,唯它,一簇新亮,是李商隐诗里的“融融冶冶黄”,是童年乡下屋檐下的那抹明黄,打老远就看得见。路过的人,有的站着远远瞅。有的看不过瘾,走近了细细瞧。一律惊叹,好漂亮的花!它倒是沉得住气,面对众人的赞赏,不动声色,不慌不忙地,只管把好颜色往外掏。一瓣金黄,再瓣,还是金黄。如历尽世事的女子,参透人生无常,倒让自己有了一份坚守,那就是,守住自己,守住心。所以,冷落也好,繁华亦罢,它都能安然相待,不急不躁。

⑤孤寡老人程爹,在小区的小径旁种菊。小径旁的空地,原是狭长的一小块,小区人家装修房子,把一些碎砖碎玻璃倒在里面。路过的人都小心地不去碰触,以免被玻璃划伤了。连调皮的小猫,也绕着那块地走。老人清理掉碎砖碎玻璃,在里面种青菜和菊。几棵青菜,几朵菊花。再几棵青菜,几朵菊花。绿配紫,绿配红,绿配白,绿配黄,小块的地,让人看过去,竟有花园般的感觉。

⑥这些天,老人除了吃饭睡觉,几乎都围着他的菊在转。我上班时看见他,下班时还看见他,他背着双手,很有成就感地在小径上漫步,来来回回。一旁,他的菊,如同被惯坏的孩子,正满地打着滚,撒泼似的,把紫的、红的、白的、黄的颜色,泼洒得四处飞溅。无论哪一朵,都是硕大丰腴的,都上得了美人头。

⑦天冷,菊越发艳丽,直艳到人的心里去。小区的人,每日里行色匆匆,虽是久住,彼此却毫不关己地陌生着。而今,因为这些菊,一个个放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话搭话地闲聊几句,说着花真好看之类的。或者不聊,仅仅站着,看一眼菊,相互笑笑,自有一份亲切入了心头。再遇见,便是老相识了。清寒疏离的日子,因菊,变得脉脉温情。

1.全文围绕“菊”写了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2.结合语境,谈谈你对第⑦段中画线句子中加点词的理解。
因为这些菊,一个个放缓了脚步,脸上僵硬的线条,渐渐柔软起来。
3.文章第②段写屋旁巴掌大的空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通读全文,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作者笔下的菊给了你哪些启示。(不少于3点)
5.当你的心情处于低谷的时候,或许也因为一场花事而改变了心情,请联系实际生活谈谈你的改变。
2022-02-19更新 | 7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远征北极点(节选)

199556日,中国首次远征北极点科学考察队中的7名冰上队员,经过13天艰苦卓绝的奋力拼搏,终于到达了北极点。

②北冰洋上的裂缝千姿百态,奇形怪状。有的张着大口,海水裸露,翻滚流淌,像一头饥饿的野兽,恨不得把一切吞食;有的刚刚结了一层薄冰,陷阱密布,危机四伏,像一个阴险的魔鬼,就等着你误入歧途;有的刚刚破裂,嘎嘎作响,冰碎水涌,像在施着可怕的魔法,使你望而生畏。

③上冰以后,一连三天,万里无云,风和日丽。据鲍尔说,在北冰洋上能连续碰上这样的好天气是罕见的。但到第四天上午,天开始阴起来,接着雪花飞舞,天昏地暗,能见度极低。走不多远,便遇到了一条冰缝,犬牙交错,宽窄不一,海水乌黑,深不见底,肯定是刚刚裂开的。我们沿着它走了很久,想找一个地方跨过去,但都没有成功。看见这种情况,鲍尔有点着急,他把我拉到旁边说:遇到这种情况,最好的办法是停下来等冰缝重新冻起来。但这往往需要好几天,弄不好还会愈裂愈宽。而我们的食品和燃料都很有限,如果万一有人落水,或者器物沉入海中,后果不堪设想。说完后他两眼紧紧地盯着我,希望我能表示一点意见。

④我虽然知道这是生死成败的关键,但心中无底,因为实在没有经验,于是沉思片刻,便又反问一句:你觉得利用浮冰作桥,能有多大把握?

⑤鲍尔摇摇头说:把握很难说,但我想应该试一试。

⑥说实话,上冰后,鲍尔和他的副手瑞克就成了我们的主导和希望。特别是鲍尔,这是第三次带队向北极点进军。他在冰上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周密指挥,前后关照,烧火做饭,修理雪橇,无所不干,无所不包,走的路比别人多得多,干的活比任何人都要好。每逢危险的时候,他总是冲在前面;每逢困难的时刻,他总是挺身而出。再加上他那强壮的体魄、顽强的意志、乐观的精神、诚恳的态度,每到危难的时候,他会哼起小曲,使你觉得信心倍增,无所畏惧,只要他在场,就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挡住前进的去路。

⑦想到这里,我便点了点头说:那就干吧!但心里仍然在嘀咕:亲爱的鲍尔,这次就看你的了。

⑧鲍尔找到了一块浮冰,也不过几平方米,一下子跳了上去,利用滑雪杆作桨,就像撑船似的,使那块浮冰移动起来,向另一块更小一点的浮冰靠近。这时,瑞克也跳了上去,他们将拴狗用的螺丝钉拧进冰里,把两块浮冰用绳子连接起来,以免它们漂走。慢慢地,两块浮冰便按照他们的摆布,搭成了一座浮桥。这时,刘少创等人都跳了上去,浮冰立刻沉了下去,他们双脚都已浸到水里。刘少创眼疾手快,几步蹿到了对岸,用绳子将浮冰拴住。然后,我们把狗卸了下来,它们一看这阵势,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死也不肯往前走。我们只好连拉带拽,把它们扔上去,运到了对岸。

⑨关键的时刻到了,那么小的两块浮冰,站上几个人就会往下沉,它能浮得起载有几百千克物资的雪橇吗?如果雪橇落水,不仅食品、帐篷、枪支都将全部损失,而且,更加可怕的是,唯一能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无线电台也将沉入海底。此时,每个人心里都七上八下,但谁也不愿意说出自己的顾虑,退路已无,只有拼死一试,于是大家齐心合力,首先把浮桥固定好,然后慢慢地将雪橇推了上去。这时,浮冰迅速地倾斜,雪橇眼看就要滑落下去,就在这危急时刻,几个队员急中生智,赶快跳到浮冰的另一头,虽然脚都浸到了水里,但浮冰却渐渐地恢复了平衡,就在这短暂的一瞬,大家一拥而上,把雪橇一个个飞快地拖到对岸去了。终于闯过了鬼门关,大家高声欢呼起来。

⑩然而,更严峻的挑战还在后头呢。

(选自《追寻勇士的足迹》,有删改)

1.选文写了科考队在北冰洋上险过冰缝的经历。请你根据已给出的内容,将“闯过鬼门关”的过程补充完整。
遭遇冰缝→______→搭建冰浮桥→______
2.按要求赏析句子。
(1)有的张着大口,海水裸露,翻滚流淌,像一头饥饿的野兽,恨不得把一切吞食;有的刚刚结了一层薄冰,陷阱密布,危机四伏,像一个阴险的魔鬼,就等着你误入歧途;有的刚刚破裂,嘎嘎作响,冰碎水涌,像在施着可怕的魔法,使你望而生畏。(从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
(2)那么小的两块浮冰,站上几个人就会往下沉,它能浮得起载有几百千克物资的雪橇吗?如果雪橇落水,不仅食品、帐篷、枪支都将全部损失,而且,更加可怕的是,唯一能与外界取得联系的无线电台也将沉入海底。(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3.选文第⑥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什么作用?
4.选文中的鲍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从他身上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2024-05-07更新 | 3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