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 文体分类 > 立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45 题号:13058610
阅读下面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行是知之始

①阳明先生说:“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我以为不对。应该是“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我们先从小孩子说起,他起初必定是烫了手才知道火是热的,冰了手才知道雪是冷的,吃过糖才知道糖是甜的,碰过石头才知道石头是硬的。太阳地里晒过几回,厨房里烧饭时去过几回,夏天的生活尝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热。雪菩萨做过几次,霜风吹过几次,冰淇淋吃过几杯,才知道抽象的冷。白糖、红糖、芝麻糖、甘蔗、甘草吃过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甜。碰着铁,碰着铜,碰着木头,经过好几回,才知道抽象的硬。才烫了手又冰了脸,那末,冷与热更能知道明白了。尝过甘草接着吃了黄连,那末甜与苦更能知道明白了。碰着石头之后就去拍棉花球,那末,硬与软更能知道明白了。凡此种种,我们都看得清楚“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弗兰克林放了风筝才知道电气可以由一根线从天空引到地下。瓦特烧水,看见蒸汽推动壶盖便知道蒸汽也能推动机器。加利里翁在毕撒斜塔(即比萨斜塔,编者注)上将轻重不同的球落下,便知道不同轻重之球是同时落地的。在这些科学发明上,我们又可以看得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②《墨辩》提出三种知识,一是亲知,二是闻知,三是说知。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闻知是从旁人那儿得来的,或由师友口传,或由书本传达,都可以归为这一类。说知是推想出来的知识。现在一般学校里所注重的知识,只是闻知,几乎以闻知概括一切知识,亲知是几乎完全被挥于门外。说知也被忽略,最多也不过是些从闻知里推想出来的罢了。我们拿“行是知之始”来说明知识之来源,并不是否认闻知和说知,乃是承认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闻知与说知必须安根于亲知里面方能发生效力。

③试取演讲“三八主义”(即三八制:每天工作八小时,学习八小时,休息八小时编者注)来做个例子。我们对一群毫无机器工厂劳动经验的青年演讲八小时工作的道理,无异耳边风。没有亲知做基础,闻知实在接不上去。假使其中有一位青年曾在上海纱厂做过几天工作或一整天工作,他对于这八小时工作的运动的意义,必有亲切的了解。有人说:“为了明白八小时工作就要这样费力的去求经验,未免小题大做,太不经济。”我以为天下最经济的事无过这种亲知之取得。近代的政治经济问题便是集中在这种生活上。从过这种生活上得来的亲知,无异于取得近代政治经济问题的钥匙。

④“亲知”为了解“闻知”之必要条件已如上述,现再举一例,证明“说知”也是要安根在“亲知”里面的。

⑤福尔摩斯里面有一个奇怪的案子。一位放高利贷的被人打死后,他的房里白墙上有一个血手印,大得奇怪,从手腕到中指尖有二尺八寸长。福尔摩斯一看这个奇怪手印便断定凶手是没有手掌的,并且与手套铺是有关系的。他依据这个推想,果然找出住在一个手套铺楼上的科尔斯人就是这案的凶手,所用的凶器便是挂在门口做招牌的大铁手。他的推想力不能算小,但是假使他没有铁手招牌的亲知,又如何推想得出来呢?

⑥这可见闻知、说知都是安根在亲知里面,便可见“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有删改)


【注释】①弗兰克林:现译作富兰克林(1706-1790),美国科学家,避雷针的发明者。②加利里翁:现译作伽利略(1564-1642),意大利物理学家,天文学家。③《墨辩》:中国战国后期墨家的著作。
1.下列对选文中心论点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     
A.行是知之始。B.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
C.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D.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
2.下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从生活实例及科学发明两个方面来证明论点。
B.文章第③段用演讲的例子来证明“亲知”是“闻知”的必要条件。
C.文章第②段划线词“几乎”和“完全”并不重复,强调程度深,语意上避免绝对化,符合实际。
D.文章第④段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提示上下两段分别举例证明“闻知”和“说知”对“亲知”的重要意义。
3.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篇强烈批评阳明先生的观点,对比提出自己的观点。
B.现在一般学校教育,大多注重“闻知”,“亲知”和“说知”一般被忽略。
C.文章第③段划线词“这种生活”指的是“每天工作八小时,学习八小时,休息八小时”。
D.亲知是亲身得来的,就是从“行”中得来的,亲知为一切知识之根本。
【知识点】 立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①有一本叫《匠人精神》的书,这样讲成为一流工匠的守破离:跟着师傅修业谓之,在传承中加入自己想法谓之,开创自己新境界谓之。匠心之道,看似无着处,实则有迹可循。守,以理想为基,久久为功而不改初衷,精益求精而臻于至善;破,以思考为底,无思考则无变化,无变化则始终是老样子,学而思才能“芳林新叶催陈叶”;离,以创新为核,有非同寻常的构想,方能“人无我有,人有我强”。

②守,意味着长久等待和超常吃苦。当年,法拉第要弟子每天记录实验结果,弟子觉得这事枯燥乏味没意义,不久就走了。后来,法拉第因电磁学方面的重大发现而获得殊荣,面对一事无成又找上门来的弟子,他说自己不过是把弟子认为没意义的事坚持了10年,在记下数千个NO之后,终于写下了一个YES。今天,有的研究者缺少坐十年冷板凳的决心和毅力,耐不了寂寞,稳不住心神。有的人在立项资助诱惑下,频繁转换科研频道,甲地优惠到甲地,乙地优惠又跑回乙地。心上长草守不住,飘移不定,又如何能把一件事干到极致?   

③破,意味着在突破和完善中超越。齐白石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这是要后人不能止步于临摹,而要学其神韵善突破。一种现象存在已久,学某某而安于做小某某小小某某。如同受过训练的跳蚤,即使盖板已拿掉,也不会越过原有高度。没有则成墨守成规,则无从谈起。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前人技艺再高,也终究有局限性。小疑小进,大疑大进。扬前人所长而补其短,方能在推陈出新中别开生面。   

④离,意味着在颠覆成见中寻求新发现。当年,女科学家麦克林托克发现跳跃基因。因其离经叛道,许多年后,其成果才得到承认,她也因此获诺贝尔奖。属于推陈出新,是横向进步;属于颠覆性创新,是纵向进步。历史的高峰永无止境,不日新者必日退。多些颠覆性创新,才会有一个又一个山外山、峰有峰。对新发现应先察而勿先骂,宽容离经叛道,激励异想天开,为颠覆性创新批量出现营造优良土壤。   

⑤总之,匠心是精雕细刻和精益求精之心,是追求卓越不断超越之心,是破除成见不断创新之心。匠心之道贵在守破离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选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选文第②③④段能否调换?为什么?
3.选文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4.选文第⑤段在内容和结构方面的作用分别是什么?
2021-10-03更新 | 30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回答下面小题。

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

①底气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①人体的呼吸量:底气不足,爬到第三层就气喘了。②指气力或劲头:看到新一代的成长,教师们干工作的底气更足了。③指信心和勇气:工作没干好,说话底气不足了。人无底气不硬,心力强盛则兴。底气是一种内生的巨大力量,不忧不惧的态度、有数有谱的气势,体现的是实力与自信。人固如此,家国亦然。所以,我们要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

②我们的国家是最有底气的,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

③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气。孔孟老庄、程朱陆王等思想巨擘,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刚健坚韧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近二百年的奋斗史,建党百年的发展史,犹如黄钟大吕,荡激着每个中国人的精气神。(一)

④民心民意撑起中国奋发向前的底气。人民是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1964年,石油工业部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中说道:“民气主要是指民族的自尊心和自强心。一个国家有了民气,就能傲视和排除多重困难,不屈服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砸烂旧世界,发展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发展道路。(     )当今中国,民气高涨、民心凝聚,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经济科技国防、工农业生产成就无不辉煌。团结一心,汇聚亿万人民的强大合力,正是我们闯关夺隘、勇毅前行的最可靠动能。

⑤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二)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创造了战胜疫情、走向繁荣的经济奇迹。(丙)飞天、揽月、探海、5G、高铁,航天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演变。这一个又一个奇迹都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奋勇拼搏创造出来的。展望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有实力有资格有底气平视世界,充满自信地昂首阔步、奋力前行。

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底气是意志品质的鲜亮底色,是厚积薄发的精神内涵,是攻坚克难的硬气勇气。(丁)我们要继续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底气,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奇迹。

(选文有改动)


【注】涵养:①修养;②蓄积并保持。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作者认为“我们的底气来自于哪里”?
3.依次指出文中画线部分所运用的论证方法。(一个括号只能填写一种论证方法)
(一)(            )       (二)(            )
4.下列论据放在原文中,最恰当的位置应该是_________处(甲乙丙丁),请简述你的理由。
832个贫困县全摘帽,一举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书写了世界减贫史奇迹。
2023-04-08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选择胜利”的底气

陈鲁民

①中国工程院院士、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研究员陈薇在讲述关于新冠疫苗诞生的故事时说,第一批疫苗在生产线下线的那天,正好是自己生日。战友们纷纷发来问候与祝福,陈薇简短回复了8个字:“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②正是在“除了胜利,别无选择”信念支持下,陈薇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带领团队在基础研究、疫苗、防护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成果,为疫情防控作出突出贡献……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陈薇获颁“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奖章。

③“选择胜利”,可以说是绝大多数人在面临挑战时的自然反应,华为公司主要创始人任正非也说过一句话:“除了胜利,我们已经无路可走。”这就是胜者思维,因为,即使是最没有取胜希望的人,也不会心甘情愿地选择失败。但选择胜利是需要底气的,是要有取胜实力的,否则,这种选择就是画饼充饥。

④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是选择胜利的基础和法宝。胜利是陈薇及其团队选择的目标,而14亿中国人的团结一致,大力支持,则是他们最可靠最雄厚的底气。疫情骤至,陈薇及其团队带着对胜利的渴望,迅速加入抗疫大军行列,与全国人民一道,万众一心,全力以赴,打响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他们没有辜负人民的支持和厚爱,勠力同心,殚精竭虑,付出了异乎寻常的巨大努力,也取得了重大成果,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⑤破釜沉舟,自强不息,是选择胜利不可或缺的决绝气概。有了这种气概,就没有过不去的火焰山,过去如此,现在仍然如此。71年前,新中国诞生于战争的废墟上,百废待兴,有人在看我们的笑话,有人断言我们撑不过三个月。我们党带领人民以“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气概,迅速恢复经济,安定民生,抗美援朝一战打出国威军威,随后把新中国建设得欣欣向荣、蒸蒸日上。我们将永远铭记这段光荣历史,弘扬这种英雄气概,谱写更多胜利篇章。

⑥敢打必胜,勇敢无畏,是选择胜利所需的英雄主义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能战胜困难,踏平坎坷,心想事成,高奏凯歌。这个世界上,小到一个人、一个团队,大到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干成一件事,都不会一帆风顺,一马平川。客观条件的限制、竞争对手的挑战、别有用心者的觊觎,会给我们带来种种意想不到的困难。如果向对手服软、乞求,只会自取其辱;自动服输、放弃,更是死路一条。只有横下一条心,咬紧牙关,奋力拼搏,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攻城拔寨,横扫千军,踏上胜利的坦途。

⑦习主席指出:“一个民族之所以伟大,根本就在于在任何困难和风险面前都从来不放弃、不退缩、不止步,百折不挠为自己的前途命运而奋斗。”有了这种伟大精神,任何时候任何人任何势力都不能阻挡中国人民追求更加美好生活的前进步伐,都无法动摇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坚定决心。当前,我们还会面临各种困难、各种挑战,但我们坚信,这些困难和挑战都会被一一化解,踩在脚下,因为在我们心里,“除了胜利,别无选择”!

1.联系全文,说说“‘选择胜利’的底气”中的“底气”具体是什么?
2.请从下列材料中选择一项,作为第⑥段补充的事实论据,并简述理由。
A.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汹涌而来。钟南山一边提醒大家,一边却逆行深入武汉,带领团队只争朝夕,一边进行临床救治,一边开展科研攻关。
B.“天行键,君子以自强不息。”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源泉之一。
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从陈薇给战友回复的八个字说起,引出议论的话题,并与标题呼应。
B.第③段引用华为主要创始人任正非的话,说明绝大多数人在面临挑战时的自然反应。
C.文章主体部分运用递进式结构从不同角度展开论述,使论证条分缕析具有说服力。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引用习近平主席的论述揭示出我们民族的精神本质。
2022-10-02更新 | 6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