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现当代文学 > 现代 > 鲁迅(1881-1936)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363 题号:13366464
阅读课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②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里,我还很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

③“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④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⑤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⑥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⑦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像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⑧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⑨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30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⑩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第⑦段中先说书“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后又说“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这样写是否矛盾?为什么?
2.阿长的形象一定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结合《阿长与<山海经>》全文(不仅是选文部分),谈谈长妈妈在你心中的形象。
【知识点】 鲁迅(1881-1936)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héǎi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那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⑷“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⑸“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蜡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⑼“人都到那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⑾“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九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⒀“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1.根据拼音写汉字:hé ǎi(     )
2.第(2)段画线句运用了_________描写,表现了_______________
3.结合加点字词分析第(10)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第⑵段中形容先生“博学”和第⑸段先生回答“不知道”是否矛盾?为什么?
5.以下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⑸段的“似乎”一词用得非常恰当,把儿童提问后对先生表情的观察、心理的揣测表现得极为准确。
B.第⑿段引用朗读的原文,意在强调所读内容的陈腐、枯燥,以及脱离生活实际。
C.第⒂段“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是对往事的深情追忆,语气中透露出对三味书屋那段生活的怀念。
D.第⒂段曲线句反应出“我”对艺术的兴趣,也反应出私塾教育给学生自由活动的天地是宽广的。
2021-12-16更新 | 22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阿长与《山海经》

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②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作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③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

④大概是太过于念念不忘了,连阿长也来问《山海经》是怎么一回事。这是我向来没有和她说过的,我知道她并非学者,说了也无益;但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

⑤过了十多天,或者一个月罢,我还记得,是她告假回家以后的四五天,她穿着新的蓝布衫回来了,一见面,就将一包书递给我,高兴地说道:——“哥儿,有画儿的‘三哼经’,我给你买来了!”

⑥我似乎遇着了一个霹雳,全体都震悚起来;赶紧去接过来,打开纸包,是四本小小的书,略略一翻,人面的兽,九头的蛇,……果然都在内。

⑦这又使我发生新的敬意了,别人不肯做,或不能做的事,她却能够做成功,她确有伟大的神力。谋害隐鼠的怨恨,从此完全消灭了。

⑧这四本书,乃是我最初得到,最为心爱的宝书。

⑨书的模样,到现在还在眼前,可是从还在眼前的模样来说,却是一部刻印都十分粗拙的本子,纸张很黄;图象也很坏,甚至于几乎全用直线凑合,连动物的眼睛也都是长方形的。但那是我最为心爱的宝书,看起来,确是人面的兽;九头的蛇;一脚的牛;袋子似的帝江;没有头而“以乳为目,以脐为口”,还要“执干戚而舞”的刑天。

⑩此后我就更其搜集绘图的书,于是有了石印的《尔雅音图》和《毛诗品物图考》,又有了《点石斋丛画》和《诗画舫》。《山海经》也另买了一部石印的,每卷都有图赞,绿色的画,字是红的,比那木刻的精致得多了。这一部直到前年还在,是缩印的郝懿行疏,木刻的却已经记不清是什么时候失掉了。

⑪我的保姆,长妈妈即阿长,辞了这人世,大概也有了三十年了罢,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她的经历;仅知道有一个过继的儿子,她大约是青年守寡的孤孀。

⑫仁厚黑暗的地母呵,愿在你怀里永安她的魂灵!


(1)下列对于选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将写作时的回忆与童年的感受彼此交错转换,童年的感受使文章充满了温情和怀念,成年的视角则使文章富有趣味。
B.文章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以儿时对阿长的情感态度变化贯穿全文,使文章情节波澜起伏。
C.文章语言幽默诙谐,以童言无忌的表述和对人物缺点的夸张表现,活画出一个可感可亲、鲜活生动的阿长形象。
D.本文言简义丰,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善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描写细腻,感情真挚。
(2)下列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选文开头介绍了阿长的身份和名字,暗示了阿长社会地位卑微,不受尊重,也为后文阿长的粗俗愚钝以及“我实在不大佩服她”做了铺垫。
B.阿长来询问《山海经》的事,“我”觉得“她既然来问,也就都对她说了”,表明“我”对阿长还是抱有一定希望,认为她也许能帮“我”买来《山海经》。
C.文中“我”认为帮“我”买来了《山海经》的阿长“确有伟大的神力”,这里作者大词小用,以孩童的口吻发出了心底热烈、真诚的赞美。
D.文章最后两段,作者再次强调“我终于不知道她的姓名”,并补充介绍阿长的不幸身世,深沉的叙述中饱含同情悲悯,更有惭愧歉疚。
(3)课文以《阿长与<山海经>》为题,有何妙处?
2022-03-01更新 | 32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①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拍雪人(将自己的全形印在雪上)和塑雪罗汉需要人们鉴赏,这是荒园,人迹罕至,所以不相宜,只好来捕鸟。薄薄的雪,是不行的;总须积雪盖了地面一两天,鸟雀们久已无处觅食的时候才好。扫开一块雪,露出地面,用一枝短棒支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撒些秕谷,棒上系一条长绳,人远远地牵着,看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的时候,将绳子一拉,便罩住了。但所得的是麻雀居多,也有白颊的“张飞鸟”,性子很躁,养不过夜的。

②这是闰土的父亲所传授的方法,我却不大能用。明明见它们进去了,拉了绳,跑去一看,却什么都没有,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闰土的父亲是小半天便能捕获几十只,装在叉袋里叫着撞着的。我曾经问他得失的缘由,他只静静地笑道:“你太性急,来不及等它走到中间去。”

③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也许是因为拔何首乌毁了泥墙罢,也许是因为将砖头抛到间壁的梁家去了罢,也许是因为站在石井栏上跳了下来罢,……都无从知道。总而言之:我将不能常到百草园了。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木莲们!……

④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扁道:三味书屋;扁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扁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算是拜先生。

1.对“冬天的百草园比较的无味;雪一下,可就两样了”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冬天的百草园枯燥无味。
B.冬天的百草园很有趣味。
C.冬天的百草园与三味书屋比较,少了趣味。
D.冬天的百草园比春天、夏天、秋天的百草园的趣味少,但还是有趣味的。
2.选出对文中捕鸟一段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捕鸟是在“拍雪人”和“塑罗汉”都不相宜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不能从中得到什么乐趣。
B.文段中用了一系列动词,生动准确地描绘出捕鸟全过程,表现了儿童爱玩的心理。
C.选文第三段在内容上写出了“我”对要被送进书塾的种种原因的猜测,表现了对百草园生活的眷恋和惜别之情,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写捕鸟的过程,文段中没有出现一个“乐”字,但可以看出,捕鸟给“我”带来无穷的乐趣。
3.用原文回答
捕鸟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
捕鸟的结果:_________________
2023-08-12更新 | 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