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历史事件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7 题号:13767526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京房与汉元帝共论,因问帝:“幽、厉之君何以亡?所任何人?”答曰:“其任人不忠。”房曰:“知不忠而任之,何邪?”曰:“亡国之君各贤其臣,岂知不忠而任之!”房稽首曰:“将恐今之视古,亦犹后之视今也。”

(选自《世说新语》)


【注释】①京房,字君明,汉元帝时以孝廉为郎(皇帝的侍从官)。②幽、厉之君:幽指周幽王,厉指周厉王,两人都是暴虐之君。③稽首:古代最恭敬的一种礼节,跪下,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臣知不如徐公美     诚: _____
(2)臣之妻               私:_____
(3)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___
(4)亡国之君各其臣     贤:_____
(5)亦后之视今也        犹:__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2)知不忠而任之,何邪?
3.甲文段中邹忌认为威王不能听到客观的言论的原因是“ _____”,乙文段中能表明历史的借鉴意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用原文语句填空)
4.甲乙两文中,邹忌和京房所提的建议和提建议的方法有何不同?
【知识点】 历史事件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识李·观虎》,完成下面小题。

王戎①七岁,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②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魏明帝于宣式场上断虎爪牙,纵百姓观之。王戎亦往看。虎承间③攀栏而吼,其声震地,观者无辟易颠仆,戎湛然不动,了无惧色


注释:①王戎:西晋名士,竹林七贤之一。②折枝:压断枝条。③承间:趁机。
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请用三条斜线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尝与诸小儿游看道边李树多子折枝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
3.从文中可以看出王戎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选文内容说一说。
2022-10-03更新 | 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初,霍氏奢侈,茂陵徐生曰:“霍氏必亡。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侮上者,逆道也,在人之右,众必害之。霍氏秉权日久,害之者多矣。天下害之,而又行以逆道,不亡何待!”乃上疏言:“霍氏泰盛,陛下即爱厚之,宜以时抑制,无使至亡。”书三上,辄报闻。其后霍氏诛灭,而告霍氏者皆封,人为徐生上书曰:“臣闻客有过主人者,见其灶直突,傍有积薪。客谓主人:‘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主人嘿然不应。俄而家果失火,邻里共救之,幸而得息。于是杀牛置酒,谢其邻人,灼烂者在于上行,馀各以功次坐,而不录言曲突者。人谓主人曰:‘乡使听客之言,不费牛酒,终亡火患。今论功而请宾,曲突徙薪亡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耶?’主人乃寤而请之。”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害:妒忌,怨恨。②报闻:汉代制度,上书言事,皇帝不采用的,就来个“报闻”,意思是知道了,表示作罢。③突:烟囱。④上行(háng):上位。

1.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而又行以逆(道理)B.以时抑制(应该)
C.臣闻客有主人者(拜访)D.终火患(同“无”)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夫奢则不逊,不逊必侮上。
(2)更为曲突,远徙其薪;不者,且有火患。
3.“曲突徙薪”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文中上书人引用“曲突徙薪”故事的用意是什么?
2016-11-18更新 | 76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昔晋公子重耳出亡,过郑,郑君不礼。叔瞻谏曰:此贤公子也,君厚待之,可以积德。郑君不听。叔瞻又谏曰:不厚待之,不若杀之,无令有后患。郑君又不听。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晋献公以垂棘①之壁道于虞而伐虢,大夫宫之奇谏曰:不可,唇亡而齿寒,虞虢相救,非相德也。今日晋灭虢,明日虞必随之亡。虞君不听,其璧而假之道,晋已取虢,还,反灭虞。此二臣者皆争于腠理②者也,而二君不用也。然则叔瞻、宫之奇亦郑、虞之扁鹊也,而二君不听,故郑以破,虞以亡。故曰:其安易持也,其未兆易谋。

(节选自《韩非子·喻老》)

【注解】①垂棘:地名,盛产美玉。②腠理:皮肤、肌肉的纹理。扁鹊给藜桓公看病,一开始指出蔡桓公仅仅只是腠理有轻微症状,但蔡桓公讳疾忌医,病情逐渐加重后死亡。
1.请参考“方法提示”,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词语解释
结合语法推断臣之妻
联系常见词语能面寡人之过者
积累古今异义道于虞而伐虢
根据语境推断其璧而假之道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能面刺寡人过者       晋献公以垂棘壁假道于虞
B.时时间进                  二君不用也
C.皆美于徐公             晋献公垂棘之璧假道于虞
D.皆以美徐公             此二臣者皆争腠理者也
3.请为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请用“/”标示,限两处)。
及公子返晋邦举兵伐郑大破之。
4.请翻译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5.引用原文中的语句填空:甲文中齐国的结局可以用“______”来评价,乙文中郑国、虞国的结局可以用“______”来概括。
6.读完甲、乙两文,简要说说你受到的启示。(答出两点即可)
2024-05-06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