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10 题号:15547250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蝴蝶泉

南二里,过第二峡之南,有村当大道之右,曰波罗村。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至是得土人西指,乃令仆担先趋三塔寺,投何巢阿所栖僧舍,而余独从村南西向望山麓而驰。

半里,有流泉淙淙,溯之又西,半里,抵山麓。有树大合抱,倚崖而耸立,下有泉,东向漱根窍而出,清洌可鉴。稍东,其下又有一小树,仍有一小泉,亦漱根而出。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泉上大树,当四月初即发花如蝴蝶,须翅栩然,与生蝶无异;又有真蝶千万,连须勾足,自树巅倒悬而下,及于泉面,缤纷络绎,五色焕然。

游人俱从此月,群而观之,过五月乃已。余在粤西三里城,陆参戎即为余言其异,至此又以时早未花。询土人,或言蝴蝶却其花所变,或言以花形相似,故引类而来,未知孰是。

(节选自《徐霞客游记•滇游日记》)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村大道之右       当:对着
B.之又西       溯:逆流而上
C.言以花形相似       或:或者
D.未知孰       是:对,正确
(2)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其西山麓有蝴蝶泉之异,余闻之已久。
②二泉汇为方丈之沼,即所溯之上流也。
(3)从文中看,蝴蝶泉吸引游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作者前去探看表明了什么?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
A.太守自     太守
B.游人而禽鸟乐也     太丘舍
C.有亭翼然于泉上者   把酒
D.杂而前陈者     后能改
(2)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②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3)下列对文章内容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第②段“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采用对偶手法,描写了山间变幻多姿的早晚景物,两幅画面对比鲜明。
B.第③段“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既照应了首段太守“饮少辄醉”,也凸显了作者政治失意、仕途坎坷的内心抑郁和苦闷。
C.本文除第①段外,每段开头都用领起词语引出下文。从“若夫”到“至于”到“已而”展开了从景物到游乐到归来的一幅幅画卷。
D.这篇文辞优美的山水游记,通过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四个画面,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的美好场景。
2022-09-25更新 | 14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

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乙】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之者谁          其妙   副其实   远近闻
B.日出而林霏   连月不   雾散   源节流
C.者歌于途       重前行   荆请罪   夸娥氏二子二山
D.往来而不   处逢生   艰苦卓   精美
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酒上。
理解:太守被山水美景所陶醉,体会到的乐趣妙不可言,只能借宴饮来抒发快乐之情。
【乙】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翻译:早晨上山,傍晚返回,四季的景色不同,而那快乐也是无穷无尽的。
理解:这句话是对上文所写朝暮四时景色变化的总结,告诉读者不同的景色给太守带来无穷无尽的快乐。
【丙】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翻译:游人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以他们的快乐为快乐。
理解:太守认为自己的思想境界比游人高,游人不可能知道太守因为什么快乐。
3.“与民同乐”原指君王施行仁政,与百姓休戚与共,同享欢乐,后泛指官员与百姓共享快乐。《醉翁亭记》写了山水之乐、宴游之乐……表现了作者“与民同乐”的思想。阅读“链接材料”,说说短文中的“孙公”做的哪两件事能体现“与民同乐”。

【链接材料】

朝议大夫直龙图阁、宣城孙公为郡之初①,访民俗之所安而知其故,至清明节,始罢榷驰禁②,纵民自饮。又明年,宅西山之中③,作新亭以休遨者,名曰醉乐,取昔人“醉能同其乐”之义。孙公性不喜饮,其政不专为宽,盖通民之愿而务得其情如此,亭成而民歌乐之。当是时,四邻水旱不常,而永嘉独屡熟,殆天亦以其人之和者应之欤!

(节选自叶适《醉乐亭记》)


【注释】①朝议大夫:文官散官,从四品封阶。直龙图阁: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年间建龙图阁,以奉太宗赵炅御书及御制文集等物,设有学士、直学士等领荣誉衔的官。直龙图阁即龙图阁直学士的简称。②罢榷驰禁:停止酒类专卖制度取消禁酒令。③宅西山之中:寄寓于西山中。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2-01-14更新 | 16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文言文阅读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起行。念无与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为人,闾里侠皆宗之。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环堵萧然,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苏轼《方山子传》方山子传(节选))


【注释】①方山子: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州(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的游侠。④宗:尊崇,敬仰。⑤折节:强自克制,改变初衷。⑥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1.请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至承天寺
(2)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余告之
2.下列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相与步中庭                            不义而富且贵,我如浮云
B.闾里侠皆宗之                         实是欲界仙都
C.欣起行                                终不遇
D.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            俯而不答仰笑呼余宿其家
3.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2)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何为而在此?
4.比较阅读【甲】【乙】两文,苏轼和方山子的人生际遇有何不同?他们自我排遣的方式分别是什么?
2019-11-21更新 | 7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