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3 题号:16875696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感 觉

冯骥才

①黄昏时听音乐是一种特殊享受。那当儿,暮色浓深,屋里的一切都迷蒙模糊,没有什么具体清晰的形象映入眼帘,搅乱心脑,心灵才能让听觉牵着梦游一般地飘入音乐的境界中去。哎,你是不是也有此同感?

②我这感觉既强烈又奇妙,以至我怀疑自己有点神经质。记得那次绝对是个黄昏,大概听舒曼的《梦幻曲》吧!家里只我自己,静静的空间灌满了那深沉而醉心的琴音。屋子的四角都黑了,窗前的东西变成一堆分不清的影子,只有窗玻璃上还依稀映着一点淡淡的橘色的夕照。

③ 【A】。不知是心沉浸在琴音里,还是琴音充满我的心里,一股潜流似的婉转回旋。于是我被感动起来,随之而来,便是动心的感觉渐渐加强,心里的潜流形成一个疾转的漩涡,到了感动的潮头卷起,我忽然不能自已。好像有根无形的搅棒,把沉淀心底的乱七八糟的东西全都翻腾起来。说不出是什么难忘的事或感受过的情绪,也说不出是什么滋味,甜蜜?忧伤?思念?委屈?已经落空的企盼?留不住的甜美……一下子,大滴大滴的泪珠子竟然自个儿夺眶而出,衣襟很快就湿了一片。我完全不能自制,也不想自制,因为这绝不是一种痛苦,而是一种异常的、令人颤栗的幸福的感觉。平日里,偶然给什么意外的事物触发,也会生出这样一种感觉,却总是一掠而过,从来没有凝聚起来,这样有力地撞击我的心扉。

④然而我不明白,这感觉是怎样来的,是那琴音引来的?到底是哪个旋律、哪个和声打动?奇怪的是,以后,多少次,黄昏时,我设法支开家里的人,依旧在这光线晦暗阴影重重的安寂的小屋里,独自倚门倾听这支曲子,但再也不曾出现那种忍俊不禁、苦乐交加的感觉了。琴音像一阵微弱的风,难得再在我心中吹起浪头。怎么回事?

⑤感觉是找不到的,只有它来找你。

⑥两年后,我早已忘掉寻觅这感觉的念头,却意外碰到了它。

⑦那是个深秋时节,刚刚下过一场蒙蒙小雨,天色将暮,人在户外,脸颊和双手都感到微微凉意。【B】。我才办完一件事回家,走在一条沿河的小道上。小河在左边,蜿蜒又清亮,缓斜的泥坡三三五五坐着一些垂柳;右边是一面石砌的高墙,不知当年是哪家豪门显贵的宅院。这石墙很长,向前延长很远。院内一些老杨树把它巨大的伞状的树冠伸出来。树上的叶子正在脱落,地上积了厚厚一层,枝上的不多。虽然无风,不时有一片巴掌大的褐色叶子,自个儿脱开枝头,从半空中打着各式各样的旋儿忽悠悠落下来,落在地上的叶子中间,立时混在一起,分不开来。大树也就立刻显得轻松一些似的。我踏着这落叶走,忽然发现一片叶子,异常显眼,它比一般叶子稍小,崭新油亮,分明是一片新叶,可惜它生不逢时,没有长足,没有胀满它每一个生命的细胞,散尽汁液与幽香,就早早随同老叶一同飘落。可是,大自然已经不可逆地到了落叶时节,谁又管它这一片无足轻重的叶子呢!我看见这涂了一层蜡似的翠绿的叶面上注着几滴晶亮的水珠,兴许是刚才的雨滴,却正像它无以言传的伤心的泪。它多么热爱这树上的生活——风里的喧哗,雨里的喧闹,阳光里闪动的光华,它多么渴望在这树上多多留连一刻。生活,尽管给生命许许多多折磨、苦涩、烦恼、欺骗和不幸,谁愿意丢弃它?甚至依旧甘心把一切奉献给它。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吗?

⑧我怜惜地拾起这片绿叶,抬眼一望,蓦然发现高高的、被雨淋湿发暗的墙头上,趴着一只雪白的猫,呆呆瞧着我;杨树深处,有两扇玻璃窗反映着雨后如洗的蓝天,好像躲在暗处的一双美丽的眼睛……【C】。突然,就是这突然的一下,我被莫名地感动起来。那次听音乐时所产生的异样的感觉,又一次涌入我的心中,在我心里翻江倒海地搅动起来,视觉又一次被止不住的大股热泪遮挡住了。我站在满地褐黄斑驳的落叶中间,贪婪地享受这又甜又苦的情感,并让这情感尽情宣泄和延长,多留它一些时候。谁知它只是这一小阵子,转眼竟然雾一般渐渐消散。好似一下子都拥聚与凝结起来的事物,又一下子分散开来,抓都抓不着。咦,这是怎么回事?

⑨我手里拈着这片闪光而早落的叶子,痴呆呆地站着。

1.下列词语从结构形式来看,不同于其他三个的一项是(     
A.暮色浓深B.迷蒙模糊C.光线晦暗D.阴影重重
2.下面这句话是从文中抽出来的,请结合上下文判断应该还原到文中【A】【B】【C】的哪一处?
“我的心像被这音乐洗过一样圣洁。”
3.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生活,你拿什么偿还一切生命对你的奉献?永远是希望吗?”这句话的理解。
4.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⑧段画线句子中加点的“贪婪”一词的理解。
我站在满地褐黄斑驳的落叶中间,贪婪地享受这又甜又苦的情感,并让这情感尽情宣泄和延长,多留它一些时候。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脚下的流沙》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脚下的流沙

①放学回到家,母亲在院子里看到我回来了,抬头看了看我,皱起了眉头,说道:“怎么,放学后又到小河边玩去啦?”我心中慌乱地赶忙回答道:“没有啊,一放学我就回来了。”母亲听了,脸一下子拉下来了,她有些生气地说道:“你撒谎,你脚下的流沙告诉了我,你到小河边玩耍去了。”

②母亲铿锵有力的一句话,吓得我赶忙低下头看着自己的脚下,这一看,不禁令我大吃一惊,只见两只鞋边粘上了点点粒粒的沙子,没想到,这粘在鞋上的沙子,竟成了无可抵赖的证据。我无话可说,只好羞愧地低下了头。

③母亲走了过来,拿来一双干净的鞋,让我将脚上的鞋换下来。母亲将那双鞋拿到水池边,边洗刷鞋上的流沙,边说道:“脚踩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即使细小到你眼睛看不见,但别人也能看得见。流沙,就是一个人的足迹,也是一个人的人生。”

我惊讶地望着母亲,没想到,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那一刻,我感到母亲好聪明,甚至好伟大那是在我七八岁的时候,第一次听到“流沙”这个词,原来流沙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就像影子一样,如影随形,伴随在人的脚下。

⑤一次,老师让同学们用“沙”这个字组词,班上同学大都组成了沙漠、沙发、沙子、沙滩、沙地……只有我一个组成了“流沙”这个词,当时课本上还没有学过这个词。老师特意在全班表扬了我,说这个词组得好,并问我是怎么知道这个词的。

⑥我将那个鞋上粘有流沙的故事说给了老师和同学们听。老师夸我有一个十分聪明的妈妈。听到老师的夸赞,我心里充满了自豪和甜蜜。二十多年后,当年的同学聚会,许多同学还向我说起那个我在班上说过的“流沙的故事。他们说,这么多年了,只要一看到自己鞋上粘上的那些流沙,他们就会想起我,想起我说过的那个故事。

⑦长大了,我离开母亲,到过许多地方,并在很远的城里安了家。每次回家,母亲看到我,总是先低下头,看我脚上的鞋。

⑧我开始不明白,问道:“妈,您在看什么呢?”母亲认真地说道:“我在看你脚上的流沙,看你是否走错了道,沾上了不该粘上的流沙。”

⑨母亲轻轻的一句话,惊出了我一身冷汗。孩提时的那一幕,像电影蒙太奇,又在眼前浮现,真真切切,恍如昨日。我下意识地在努力检索自己所走过的路,心中隐隐地有些忐忑和不安。

⑩这么多年过来了,尽管母亲不在自己的身边,但我仿佛感到她一直就在自己的身边,她的一双眼睛一直在紧紧地盯着我脚下所走过的路,使我丝毫地不敢懈怠和放纵,生怕自己稍有不慎,走错了路,脚下沾上了不该有的流沙。母亲说得对,人走到哪儿,流沙就跟到哪儿,无论自己行走的多么隐蔽,都隐藏不了脚下的流沙。

⑪这世界上有一种孝,就是努力走好自己人生的路。可以平凡、可以寻常、可以贫穷,但绝不能走错了人生的路。只有走得正直、走得刚强,才是对母亲最大的孝。

(有删改)

1.文章题目“脚下的流沙”有何含义?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
2.请结合语境,赏析第④段中画线的句子。
我惊讶地望着母亲,没想到,我那没有多少文化的母亲,竟说出了这么富有诗意的话来。
3.请简要分析文章最后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4.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以母亲与“我”的对话展开叙写亲切而有画面感,引发读者共鸣。
B.母亲对“我”的管教极其苛刻,所以从小到大“我”见到母亲都会害怕得出冷汗。
C.母亲借“流沙”教导我走好人生路,使“我”深知要走得正直、走得刚强。
D.“我”小时候母亲或含蓄或直接的教导“我”,长大后母亲便不再教导“我”了。
E.作者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叙写往事,抒发感悟,语言质朴,感情真挚。
2021-04-29更新 | 65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关山月教我写小说

①60多年前,一个秋日周末,我和几位阳江友人“漂流”在漠阳江上。一叶轻舟,载着小炉灶,瓦罂粥,黄瓜咸,花生米,半天干湿粮,从江城郊外离岸,到埠场墟左近抵埠。奔波小半天,浮荡数十里,为求一睹大画家关山月老屋风貌。

②其时,人民大会堂《江山如此多娇》国画巨构备受赞赏,影响非凡。而报刊照片上,他那白衬衫灰长裤青瘦个子,站在简易木梯上专注挥笔,一位“普通劳动者”为国家奉献超卓艺术的形象,深撼我们这些年轻人的心。

③老榕浓荫,砖墙黑瓦。关老路过老家入屋吃咸鱼“冻粥”时坐的矮凳子,还放在灶边。

④上世纪80年代初,在广州参加省人大会议,住越秀宾馆。因与关老同组,得以第一次见面。关老是阳江人,知悉我长期在阳江工作,尤感亲切。会议间隙闲聊,无话不说。我斗胆说,前些天,在中山四路骑楼边书店,见您的大作集定价38元,太低太低了!关老笑回:“本人素来只管画,不管钱。”停一会儿,又说,“或许将来什么时候,我什么都‘不管’了,它自己就起飞了!”

⑤那年关老年届七旬,我竟没想到向他求画!所幸的是,关老留给我两幅题字。一是我准备把多年来写珠海西区的文字结集出版,初定书名《珠海西区》,请关老赐予墨宝。一封信发出,几天后,那四个刚劲而秀美的楷书就寄来了。落款旁盖上图章。四折宣笺,外加双层白报纸包封。到了我的长篇小说《海滨城的俊女们》出版,本人信心满满,直向老人家打电话请题书名。接电话者或许是他身边工作人员,对我的请求,似乎有些不太一般感觉。那边在详加询问所以然之后,我正拙于应对,这当口,就听到了关老亲切的声音:“小陈,你又有新作问世。恭喜你!什么题目啊?”喜出望外,关老接过电话了。老人家慨然答允,我激动不已。

⑥翌年开会,我们仍住越秀宾馆。会议一项内容是学习文件多本,每本数页。上午发放给各代表,晚上收集,统一管理。本人在组内比较年轻,被指定兼干收发事。一天晚上11时许,惊觉少了一份文件。几经查询无果,想到关老年高,或者就是他忘了交还?时近凌晨,我匆匆赶到关老住房,敲门求见。关老并未就寝,得知本人来意,悄声说:“小陈,我那份,每本封三右下角,都写了个小小‘关’字。你回去看看吧。”我细心看了,果然!真是平生未见识过的周密,我折服了。

⑦半年后,我把短篇小说稿《小学校长的奇遇》寄给关老,想要听取这位大艺术家的意见。曾以为是奢望,想不到,10多天后,关老来电话了,开头就说:“祝贺你!你写出了“阳江味”!”我请教,如何理解“阳江味”。关老说道,阳江味是阳江人千百年来,在阳江地头淬炼出来的地方特色。别处没有,或者少见。阳江特有,阳江人喜爱的东西,都有阳江味。

⑧“不仅是阳江炊鹅,阳江刀仔,阳江豆豉,阳江漆器;你的小说里,那位穷校长用白灼通菜水洗衣服,也是。我小时候,母亲就是那样做的……”阅尽微末,点到了节骨眼上!继而道及:“艺术深度是一切艺术的难点。”我一醒,正等待聆听老人家指点拙作如何写得深刻些,关老却问,读过《庄子》吗?我坦言:没有。“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关老随口念出《庄子》中一句,说,我画天,总忘不了这句名言。蓝天的蓝并非天固定本色,而是天太深远无法看到底,才显出的动态颜色。“小陈,你想,画出“太深远无法看到底”的天有多难!”“难在如何隐涵‘太深远’。”

⑨多么能启迪人的言语!在我正聚精会神想听下去时,那边关老却转了话题说,你的稿子已转给了省人民出版社老总岑桑同志。我知道岑老总亦在主持《花城》杂志,高兴得连声道谢。

⑩过了些日子,就得到岑老总信息,《小学校长的奇遇》发在《花城》5期(1985年)。此小说处女作乃本人人生中一个重要节点。

今春三月,有机会再访关山月故居,躞蹀荷塘上,回望老榕长髯,瓦屋斜影,山墙彩画,小巷花树,浮想良多。蓦地,一顿罕见的关老影像浮上脑际——老人家骑在双峰驼背上,笑容可掬,怡然自得,正与牧驼人亲切交谈……想起来了,那是他送给我的唯一照片。

(选自中国作家网,作者:陈伯坚。有删改)

1.选文哪几件事体现了关山月对“我”的帮助?
2.本文的记叙顺序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3.从选文来看,关山月是一个怎样的人?
2023-08-27更新 | 3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远去的小人书

①在我们小时候我们都爱看小人书,也就是现在的连环画,图文并茂,内容生动又有趣,是一种古老的中国传统艺术,在宋朝印刷普及,以连续的图画叙述故事,刻画人物,这一形式题材广泛,内容多样,是男女老少都能阅读的通俗读物,它们是时代的镜子,是童年的记忆,看连环画、看小人书、让你回味不一样的童年……

②在那个咔咔长身体的年纪里,吃的不仅得不到满足,精神生活也是贫瘠的,唯一让我们痴迷,让我们的思想充满幻想的就是小人书。说起看小人书就会想起我们那个年代的童年,生活比较简朴,除了女孩子玩打沙包、跳房子、跳皮筋外,男孩子就玩打包、滑铁丝、弹玻璃球,除此以外就没有其他的令人振奋的活动了。精神上最大的收获就是看小人书,那个时候我们都住在老街,街坊邻居之间比较亲和,到了上学的年纪,早上结伴而行去读书,晚上放学回来就从家里拿出四方凳子加一小方桌坐在地场坪写作业。如果有人从书包里搜出一本小人书来,大家为了先睹为快,总是抢作一团,抢先拿到小人书的,在四方凳上翻起来一页一页的看得聚精会神,哪有心思写作业,除非答应借阅几天,才肯写作业,要不今天赶快看完才肯罢休。记得一本《闪闪的红星》的小人书大家传阅直到翻得稀烂,还舍不得丢。甚至课余活动时顽皮的男孩子,还模仿潘冬子去追打另一个当胡汉三的胖男孩子,后来《闪闪的红星》拍成了家喻户晓的影片,还谱写了歌曲,每当听到这震撼人心的歌声,不禁热血沸腾。冬子的革命生涯就像一颗启明星,照亮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让我们走进了红色印记中的蹉跎岁月。

③说起痴迷于小人书还是我大哥,他小的时候比较调皮,是家里的长子,母亲有点溺爱他。他每一次从母亲那里要来的零花钱,基本上是买了小人书收在家里,没有钱的时候,逢星期六或是星期天,去捡别人丢弃了的烂铜烂铁卖。偶尔会捡一些废弃了的电线,用火柴点燃,烧掉外面的橡皮,取出里面的铜丝卖钱,弄得一阵烧焦的臭味,老被我们埋怨,嫌气味难闻得要死。可大哥坚持不懈,用烂铜铁换钱去买一本本喜欢的小人书,放在床底下的木箱子里,开始是一两本,渐渐地积了十多本,后来积满了一箱子,里面新的旧的都有,也不知道大哥用什么方式给积攒出来这么多的小人书。后来这些爱看书的小伙伴们就来我家里借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是换着看,你没有看过的就换我没有看过的,基本上都是这样的模式,后来不能满足这样的就转向经济模式,把没有看过的小人书租出去,一分钱看一本。就在那个时候让我接触到《西游记》《封神演义》这些充满神话故事的小人书,还有一些战争题材的《南征北战》《黄继光》《董存瑞》等。那时期的连环画可能是最盛行的时期,确实起到了普及历史文化知识的作用。对提升当时我们的文化水平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

④八十年代初录音机流行大陆,那个时候时髦的小年轻穿着喇叭裤、提着录音机在小城的大街小巷里放着邓丽君的靡靡之音,空气中平添了许多悸动。觉得邓丽君那甜美的声音太好听了,每一句都让人心动不已。

⑤我大哥为了得到这样一部录音机,可谓费尽心机,他利用小人书到了极致,竟然晚上出来摆图书,把家里的小板凳拿出来,然后用木板做成框架,把铁丝栓到框架上,从左边拉向右边后,然后使劲的拉直,再把一本本小人书挂在铁丝上,摆在县剧院门口,小人书从一分涨到了两分,大哥每晚上都去摆,把我们发动起来搬凳子,整理小人书,我们乐此不疲。就这样挣了半年,还是存不够录音机的钱,他最后把母亲最喜欢的收音机偷偷地卖给了人家,才买到了他梦寐以求的录音机。他在小年轻们面前嘚瑟了一阵子,后面老跟着一群跟屁虫,老是想听流行歌曲,倘若按下录音机开始键,就像打开一个新的世界。自此,小人书静静地待在了角落里。

⑥如今,书籍的多样和精美早已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小人书”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虽然远离了那个时代,但小人书始终没离开我的心田……

1.本文围绕“小人书”写了哪些事?简要概括。
2.品味语言,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偶尔会捡一些废弃了的电线,用火柴点燃,烧掉外面的橡皮,取出里面的铜丝卖钱,弄得一阵烧焦的臭味。
(2)根据上下文,说说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他在小年轻们面前嘚瑟了一阵子,后面老跟着一群跟屁虫。
3.谈谈对结尾画线句“虽然远离了那个时代,但小人书始终没离开我的心田……”的理解。
4.结合全文内容,谈谈“小人书”对我产生了哪些影响?
2021-03-11更新 | 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