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224 题号:16925789
阅读下面的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热土

宗璞

①弯曲的石径从小山坡上伸延下去,坡上坡下长满了茂密的树林,望去只觉满眼一片浓绿,连身子都染得碧沉沉的。坡底绿草如茵,这里那里,点缀着粉红、淡蓝的小喇叭花。石径穿过草地,又爬上对面的小山坡,消失在绿荫深处。微风掠过这幽深的谷底,清晨芬芳的空气沁人心脾。许久以来,我还是第一次来到这隐秘的所在。

②这不是我儿时常来游玩的地方么?对了,那四根白石柱本是藤萝架,曾经开满淡紫色的花朵,宛如一个大的幔帐。记得我和弟弟,还有几个小朋友一起,常在这里跑来跑去捉迷藏。而我们最喜欢的游戏是玩土。小山脚下石径旁,那一块地方土质松软,很像砂土,我们便常在这里进行大规模的建设,造桥、铺路、挖河……把土盖在手背上拍紧,然后慢慢抽出手来,便形成一个洞,还可以堆起土墙、土房。我们几乎天天要造一座城池呢。

③那正是七七事变后不久,我们几个孩子住在姑母家,因为那时这里是教会学校,可以苟安一时。虽然我们每天只是玩,但在小小的心里也感受到国破的厄运。记得就在这藤萝架下,我给飞蚂蚁咬了一口,哭个不停。弟弟担心地拉着我的手吹着,一个大些的小朋友不耐烦了,说道:这是什么大事,日本兵都打进来了!

他们来抢我们的土地吗?我马上停住了哭,记起了这句大人说过的话。紧接着我就去抚摸我们经常抚摸的泥土,觉得土地是这样的温暖,这样可亲可爱。我恨不得把祖国大地紧紧拥抱在胸怀之间,免得被人抢走。我生长在这里,我爱这树、这山、这泥土……

⑤我不觉坐在石径的最下一阶,抚摸着那绿草遮盖的土地,沉入了遐想。

⑥我想起清华校门内的那条林荫大道,夹道两行槐树。每年夏初,淡淡的槐花香,便预告着要有一批年轻人飞向祖国各地,去建设我们亲爱的祖国。记得我走上工作岗位那年,我们几个同学在那条路上徘徊了多少次!我们讨论怎样服从祖国的需要,怎样使自己成为一丝一缕,来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织造锦绣前程!后来我们全班十一个同学一起写了一份决心书,其中有这样的话:如果有不如意的时候,请不要跺脚吧!脚下的土地,埋藏着烈士的头颅,浸染着烈士鲜血。我们没有权利惊扰他们,我们只有义务在他们为之献身的土地,实现共产主义理想。记得在大礼堂宣读这份决心书时,会场是那样安静,气氛是那样激动和热烈,每个年轻的心都充满着建设祖国的美好愿望。会后,我走出礼堂,看到门前一片草坪,我又一次想拥抱祖国的土地。我要用每一分力量,使祖国的土地更温暖……

⑦下放劳动时,我亲耳听到一个公社书记也说了类似的话:我们脚下的土地非比寻常,不要跺脚。在村中住下了,我才知道确实有热土这两个字。我的房东大娘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都是积极分子。她常说,这附近十几个村庄,多少里地,每一寸都有她的脚印。连那桑干涸的水波纹,都让我踩平了。她的儿子没有大枪高就参了军,50年代末期在张家口地委工作,多次来信请娘去住。我就坐在大门前小凳上给老人家念过几次这样的信。大娘每次听过,总要怔怔地望着村外那一片果树林。村子居高临下,越过那一片雪白的花海,可以望见花林外面的桑干河,闪着亮光,正在滔滔流去。热土难离呵!大娘每次都喃喃地说,热土难离!

⑧热土难离!我们的泪水、血汗灌溉着它,怎能不热!我们的骨殖身体营养着它,怎能不热!因为我们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在这里寄托着青年时代的梦想,我们还要永远安息在这里。因为这是我们的,我们自己的,我们自己的祖国的土地。

1.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第③段中“苟安一时”是指七七事变后,我们住在姑母家里躲避战乱。
B.第④段中“恨不得”“紧紧拥抱”展现出我对可能失去祖国土地的害怕,急切想要保护它。
C.第⑥段中“拥抱祖国的土地”表达了即将毕业的我对学校的不舍之情。
D.“不要跺脚”在文中出现两次,体现了同学们和公社书记对土地的珍惜与热爱。
2.从修辞角度赏析下面句子的表达效果。
她常说,这附近十几个村庄,多少里地,每一寸都有她的脚印。“连那桑干涸的水波纹,都让我踩平了。”
3.联系上下文,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发挥想象,将大娘此刻的心理活动写出来。
4.结合全文,说说对文题“热土”的理解。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总与一缕炊烟有关

①写下这题目,我仿佛看到母亲从一缕炊烟中走出来,用树皮般粗糙的双手,拍打掉衣服上的灰尘,拂理净发丛里的草渣。然后静默在老屋的矮檐下,像一只窝旁守候的老鸟,若有所待地张望着村前的小路……

②时间往往是黄昏,彩霞满天,或傍晚,薄暮冥冥。父亲还在田地里劳作,我和妹妹走在由学校回家的路上。而那时,最迫切的意愿,便是能望见自家屋顶上的炊烟。那混着浓浓的柴草香、饭菜香的炊烟啊,就像抒情的花朵,在天空开放,并且歌唱。那甜暖的香,再远,也能灿亮我们的眼睛和脸庞。     

③母亲等饭熟了,就在夕光薄岚里,在几缕炊烟的余烬中,默默地守望着。有时,也柔柔地喊一声:“吃饭了噢。”

④其实,母亲所能煮的,往往也只是“饭”而已。自每年三月下秧,到八月新谷入仓,这段漫长的青黄不接的日子,一天三顿,翻来覆去的,都只是红苕稀粥,或稀粥红苕。有时,我就忍不住要冲母亲撒气:“又是红苕稀粥,又是红苕稀粥!”

⑤每到这时,母亲总是默然无语。黯淡瘦削的脸上,隐现着一丝愁苦和讪然,仿佛她真是不该煮出这样的饭食。偶尔,能听到母亲和父亲焦苦的叹息:“这日子,哎,真是亏了娃们。”声音很低,很低,却沉重如石地砸在我心坎儿上。那时,我才知道,母亲除了如我们一样饥饿外,还承忍了更难以言说的痛苦。

⑥现在想来,也真是难为了母亲。那还是大集体时候,父亲体弱多病,不能干重活,便习了理发、补鞋的手艺,常常走村串户去挣钱。挣了钱,交给队里,由队里核算工分、口粮;可是,父亲常常是挣不够工分的。

⑦母亲就只好更累了。除缝连浆补,灶火炊饭,洗锅涮碗外,还得风来雨往地忙活队里。母亲很能干,手脚利索,能挣工分换回一些粮食。虽是如此,粮食却仍不够吃。

⑧吃饭时,母亲总是先给我们盛上满满一大碗,再舀自己的。饭桌上,母亲也总是坐在靠近灶屋那“挂角”(方桌的四角)的位置上。捧了碗,慢腾腾地举箸援筷,似乎在品尝美味,又似乎难以下咽。

⑨那神情里,满是瑟缩,迟疑。每看到父亲或我们的碗空了,便抢着去给我们添饭。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沉重得令人至今难忘。后来我才明白,母亲那殷勤得有些夸张的举动里,更多的,却是谦卑和愧疚;为她作为母亲却不能煮出更多更好的饭食,喂饱她的孩子。

……

⑩那时,母亲只有过年时最快乐。记得每次煮“年夜饭”,母亲总是风风火火地进进出出,嘴里却悠闲地哼着歌儿。饭菜终于上桌了,母亲便会兴奋地宣布:“开饭罗,开饭罗!”在我们敞开肚子,尽情吞嚼母亲做的丰盛饭菜时,母亲总是很少动筷,凝望着我们喃喃地说:“真想天天都能这样!”

⑪终于日子好过了。我和妹妹,却不能天天都吃到母亲做的饭菜了。我到外地求学了,然后工作了,成家了。妹妹也到异乡打工,然后出嫁了。

⑫母亲仍在老家,里里外外地忙碌着,一日三餐地灶火炊饭。我们偶尔回家,母亲总要亲自下厨忙乎。饭菜丰富多了,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父亲来信讲,你妈每顿饭都要念叨,不知娃们吃饭了不;家里杀了猪,心舌肚都留着,你妈问你们啥时能回来吃。

⑬读信,我的鼻子就酸酸的,喉咙里也又涩又堵。那时,我才明白了“儿行千里母担忧”这句话的深刻含义。我其实知道,自古以来的母亲,都是这样的良善,慈蔼,无私。

⑭“又见炊烟升起……”如今每听到这歌声,都恍惚觉得,有一缕缕绵缠的炊烟,在眼前袅袅地飘升起来,与夕阳、晚霞、风和过去的岁月融在一起。那淡蓝淡蓝的烟里,满是最平常的人间气息,朴素、温暖而芳香,叫人莫名地感动,惆怅。眼睛里,也禁不住一阵灼痛、潮润,仿佛正被那烟火熏燎着。依稀看见,我苍老而慈蔼的母亲,正站在老屋的矮檐下,站在一缕缕炊烟的背景中,远远地望我,暖暖地喊我。

⑮那炊烟,我想,该就是母亲生命的光束了。而它,我知道,也正是我生命之流的初源。

1.文章围绕“一缕炊烟”,描写了发生在“过去”“日子好过了”“如今”我们与母亲间的四件事。请用简洁文字概括出来。
2.下列两处写母亲神情的句子中的“讪然”意思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解释。
①倘若锅里也没了,脸上就又是一丝愁苦和讪然。
②母亲脸上,却依旧常有黯淡和讪然。
3.说说第 ⑮段的含义以及在文中的作用。
4.本文语言灵动清新,蕴藉隽永,试举一例并加以赏析。
2020-01-30更新 | 1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山果

黄兴蓉

①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②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③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④“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

⑤“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

⑥“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⑦“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⑧“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⑨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

⑩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

⑪“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⑫“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

⑬“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_______。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四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族族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的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1)结合选文,分析小姑娘的形象特点。
(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从描写手法的角度体会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四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
②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小女孩此时的神态,并说明理由。
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       
(3)品读选文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结合上下文,揣摩“我”此时的感受,并从“我”的角度对山果说句心里话。
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
(4)简析本文以“山果”为题的好处。
2024-02-21更新 | 4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秦岭秋意

①日子悄无声息地进入深秋,寒意日近一日地逼近。这个季节去一趟秦岭也不错。

②正午的时候坐车上了秦岭。过了秦岭界碑、嘉陵江源头,在岭南小镇下车,沿着乡间的水泥路在秦岭山脚下的田埂边散步。新盖的几排仿徽式建筑民居,白墙灰瓦骑马墙,墙上有水墨写意的宣传画:松梅竹鹤、山水楼阁,这里是现代版的新农村。前两年夏天去汉中游玩时曾经过此处,当时感觉这里非常非常新。同样的景物,看它时,夏天与深秋、冬季的感受明显不同,许是季节影响心境,满目萧瑟稀疏的秦玲与枝繁叶茂的秦岭给人的印象和感觉,就如同一个暮年壮士与青春少年。不过,少年有少年的蓬勃魅力,暮年有暮年的成熟稳重。

③秦岭脚下,荒地绝大多数被高高的蒿草占领,在水域的边上间或长着成片的芦苇,灰白色的芦花在秋日的阳光下散发着迷人的韵味,在这里拍照应是不错的选择。几块稀疏的农田里还长着一些大白菜、白萝卜和菠菜,田埂边上密实地长着一簇簇精神的野草,还有黄色和紫色的野菊散发着清苦的馨香,让人感受到秦岭深秋的味道。

④路边一户连一户的农家门口是丈余宽的水泥路,有夫妻带着孩子在摘菜,不远处有两个中年汉子在自制的木架上锯木头,阳光斜着从他们身上照过来,有一层金色的影子。他们将手臂粗的树枝锯成均等的一小段,再劈成柴烧火做饭,烧炕取暖。从他们家敞开的大门望去,窗户下面整齐地放着劈好的木材。问他们为什么要锯开,说是这木头太硬,只有锯开才好劈。说话间,从一扇开着的门里走出一位微胖的婆婆,老人穿着一件暗色花棉袄,笑脸盈盈地迎着我们走来。想看一下她的房子,老人热情答应,请我们进门,里面是一个宽阔的小院,有厨房和卫生间,屋顶上架着太阳能热水器和卫星天线。迎面屋里有一个客厅,边上四间小屋,除了她自己的房间,另外三间都锁着。这屋里只有她一人,孩子们都在市里工作,很少回来。老人说,他们家是前年才从秦岭深处一个村子迁出来的。老人说的村子,我年轻时上团校学习曾去过那里,出门见山,开窗见山,抬头见山,山上飘着白云,像是戴着白色的帽子,上山白云脚下踩。天气一阴,云雾缭绕,满山满眼的云,飘着绕着,雾气弥漫,空气倒是蛮清新的。

⑤山里人朴实,见我们要走,老人热情地让我们拿些她门前地里种的菠菜,尽管我们买菜要比她方便得多。眼看着冬天近了,这菜对老人来说还真有用。

⑥走到宽阔的川陕路上,路两边是白色的有着高高骑马墙的徽式建筑,醒目而整齐,只是这街道明显寥落,不似春夏之际的热闹和繁忙,匆忙的是来来往往上坡下坡的车辆。秦岭南坡的坡缓,北坡垂直海拔高,路上坡陡急弯多,三绕两绕,绕得人晕车不止。

⑦途经陆游吟诵过的大散关,这里曾经是兵家必争之地,由陕入蜀的要道。大散关里留有颇多历代文人骚客的诗碑,静心细听,你能听到李白吟诵的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岑参着笔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陆游高声朗朗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那声音、那诗句很是撼人,响彻了历史的天空。只是公路盘桓,汽车下山太猛,晕得人不知南北西东,也顾不得观看左右黄绿色的秦岭群峰。

⑧平时忙碌的日子里,最想念的是静谧的山影树色,脚踩落叶的喳喳声,树枝和杂草牵扯衣服的哗哗声。在山中行走,无论在哪儿,小路旁总有清浅轻音的山溪相伴。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草木之心的灵气,山语空鸣的静怡,让人神清气爽,气定神闲。

⑨明代周忧说天下山川之胜,好之者未必能至,能至者未必能言,能言者未必能文。我的文字乏力,不能尽述秦岭深秋的静美。穿行在山峰之间,呼呼的秋风厉声吹过,寒意和寂寞顿生,恍惚能闻见山间溪水的流淌声,紧闭双目,脑海中闪现那些匆匆而过的秦兵汉将,金戈铁马的模糊身影……

1.通读全文,圈画重要信息,完成下面的思维导图。

2.联系上下文,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秦岭脚下,荒地绝大多数被高高的蒿草占领……还有黄色和紫色的野菊散发着清苦的馨香,让人感受到秦岭深秋的味道。(结合第③段内容,请从视觉、味觉等角度概括“秦岭深秋的味道”体现在哪些方面?)
(2)出门见山,开窗见山,抬头见山,山上飘着白云,像是戴着白色的帽子,上山白云脚下踩。(赏析这句话的语言特色。)
3.第⑦段引用了古人的诗句,请说说作者的用意。
4.读完本文后,有读者就文章的标题展开了讨论,请你替作者阐述理由。
读者:我认为可以将文章标题改为“秦岭秋色”,朴质而简明,点明了游秦岭的时间,切中了文章主要写作对象为游秦岭所见秋日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秦岭秋天的喜爱之情。
作者:“秦岭秋意”恰是我的匠心所在。因为______
2023-12-25更新 | 6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