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3 题号:2184574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山果

黄兴蓉

①我从北京出发到云南元谋县,进入川滇边界,车窗外目之所及都是荒山野岭。火车在沙窝站只停两分钟,窗外一群约十二三岁破衣烂衫的男孩和女孩,都背着背篓拼命朝车上挤,身上那巨大的背篓妨碍着他们。

②我所在的车厢里挤上来一个女孩,很瘦,背篓里是满满一篓核桃,她好不容易地把背篓放下来,然后满巴掌擦着脸上的汗水,把散乱的头发抹到后面,露出俊俏的脸蛋儿,却带着菜色。半袖的土布小褂前后都是补丁,破裤子裤脚一长一短,也满是补丁,显然是山里的一个穷苦女娃。车上人很多,女孩不好意思挤着我,一只手扶住椅背,努力支开自己的身子。我想让她坐下,但三个人的座位再挤上一个人是不可能的,我便使劲让让身子,想让她站得舒服些,帮她拉了拉背篓,以免影响人们过路。她向我表露着感激的笑容,打开背篓的盖,一把一把抓起核桃朝我的口袋里装,我使劲拒绝,可是没用,她很执拗。

③慢慢地小姑娘对我已不太拘束了。从她那很难懂的话里我终于听明白,小姑娘十四了,家离刚才的沙窝站还有几十里,家里的核桃树收很多核桃,但汽车进不了山,要卖就得背到很远的地方,现在妈妈病着,要钱治病,爸爸才叫她出来卖核桃。她是半夜起身一直走到天黑才赶到这里的,在一个山洞里住了一夜,天不亮就背起篓子走,才赶上了这趟车。卖完核桃赶回来还要走一天一夜才能回到家。

④“出这么远门你不害怕吗?我问。

⑤“我有伴儿,一上车都挤散了,下车就见到了。她很有信心地说。

⑥“走出这么远卖一筐核桃能赚多少钱?

⑦“刨除来回车票钱,能剩下十五六块吧。小姑娘微微一笑,显然这个数字给她以鼓舞。

⑧“还不够路上吃顿饭的呢!我身边一位乘客插话说。

⑨小姑娘马上说:我们带的有干粮。

⑩那位乘客真有点多话,你带的什么干粮?

⑪“我已经吃过一次了,还有一包在核桃底下,爸爸要我卖完核桃再吃那些。

⑫“你带的什么干粮?那位乘客追问。

⑬“红薯面饼子。

周围的旅客闻之一时凄然。

就在这时,车厢广播要晚点半小时,火车停在了半道中间。我赶忙利用这个机会,对车厢里的旅客说:这个女孩带来的山核桃挺好吃的,希望大家都能买一点。

有人问:多少钱一斤?

女孩说:阿妈告诉我,十个核桃卖两角五分钱,不能再少了。

我跟着说:真够便宜的,我们那里卖八块钱一斤呢。

旅客纷纷来买了,我帮着小姑娘数着核桃,她收钱。那种核桃是薄皮核桃,把两个攥在手里一挤就破了,生着吃也很香。一会儿,那一篓核桃就卖去了多半篓。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_______。

很快到了站,姑娘要下车了,我帮她把背篓背在肩上。然后取出一套红豆色的衣裤,放进她的背篓。对她说:这是我买来要送我侄女的衣服,送你一套,回家穿。她高兴地侧身看那身衣服,笑容中对我表示着谢意。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四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姑娘哭了,她很着急自己不会表达心里的感谢,脸憋得通红。小姑娘在拥挤中下车了,却没有走,转回来站到高高的车窗跟前对那几位给他钱的农民工大声喊着:大爷!大爷们!感激的泪水纷挂在小脸上,不知道说什么好。那几位农民工都很年轻,大爷这称呼显然是不合适的。她又走到我的车窗前喊:阿婆啊,你送我的衣服我先不穿,我要留着嫁人时穿,阿婆……声音是哽咽的。阿婆,我叫山果,山——果——

灿烂阳光下的这个车站很快移出了我们的视线。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眼里也有泪水流出来。车上一阵混乱之后又平静了,车窗外那一族族漫山遍野的野百合,静静的从灌木丛中探出素白的倩影倏尔而过,连同那个小小的沙窝站,那个瘦弱的面容姣好的山果姑娘,那些衣衫不整的农民工,那份心灵深处的慈爱消隐在莽莽群山中。

(选自《文摘报》,有删改)


(1)结合选文,分析小姑娘的形象特点。
(2)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从描写手法的角度体会下面语句的表达效果。
此时,一直在旁边玩扑克的四个农民工也急忙站起来,一人捏着五十元钱远远伸着手把钱塞给小姑娘:“小妹妹,我们因为实在带不了,没法买你的核桃,这点钱拿回去给你妈妈买点药。”
②结合上下文,在横线上补充小女孩此时的神态,并说明理由。
那女孩儿仔细地把收到的零碎钱打理好,一脸的       
(3)品读选文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结合上下文,揣摩“我”此时的感受,并从“我”的角度对山果说句心里话。
我心里久久回荡着这名字:山果!
(4)简析本文以“山果”为题的好处。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1】鲁镇的黑夜与白天

迟子建

①名人的故居,最辛劳的要数门槛了。它要承载参观者或轻或重的步履,这脚印当然比不得落叶抚过来得温存,更比不得风儿漫过来得清爽。

②我是迈过鲁迅故居的门槛的,可不敢踩它,怕那像历史卷轴一样的门槛会被踏碎。天色本来就阴沉,再加上人多嘈杂,我只记得它很大,门是一重接着一重的,所有的房间都陈设着古旧的家具和器皿,它们就像老人们历经沧桑的眼睛一样,沉静而又略嫌冷淡地望着我们。屋子没有大窗口,那栗色的窗子又一律是木格的。木格很细碎,就仿佛是横在窗上的一把把剪刀一样,把进屋的阳光给凭空剪得零落而黯淡,所以几乎很难看到一间阳光充足的屋子。当年的“迅哥”流连在这样的深宅大院里,住在这样永远暮气沉沉的房子里,他对外部世界的关注就会更为迫切了吧。而由这寂静和昏暗生发出的幻想,也会像河里游荡的小鱼一样的活跃。

③没有星星,也没有月亮,大排档正在高潮上。那排档是南北向的一条长巷,有些歪斜。而正是这歪斜,使它显出了随意、世俗和浪漫的气息。巷子里湿漉漉的,这当然不是雨的滋润,而是摊主洗菜时泼出的水,摊位一座连着一座,清一色的塑料棚顶,每个棚子大约放四五张圆桌,每张桌都能容七八个人。摊前的煤火通红通红的,炒菜的声音和着摊主招徕客人的声音,让人觉得亲切和温暖。坐下,要了炸臭豆腐干、爆炒黄泥螺、盐水煮茴香豆等菜,叫了一壶酒。酒不用说,一定就是孔乙己和阿Q都喝过的黄酒。酒被温过,纯正敦厚。酒酣,心中鲁镇的影子便一闪一闪地呈现了,我嗅到了一股旧时中国生活的气息。我仿佛看到了孔乙己穿着长衫站着喝酒的情形,他用尖细的手指在柜台上排出一文一文的铜钱。我甚至想,如果不远处的护城河下泊着一条船,我们登得船上,在夜色中划桨而行,一定能够看到真正的社戏,喝到戏台下卖的豆浆。如果碰到一个老旦坐在椅子上咿咿呀呀地唱个不休,我也一样会烦得撑船就走。如果偷不成别家的豆子在船上煮着吃,就姑且偷一缕月光来当发带,束着我随风飘扬的长发。

④次日我决定到老街走一走。沿着广场的护城河北走,没有多远,老街就出现了。我的眼睛蓦然一亮,感觉它仿佛扭着身子活跃地动了几下。在狭窄的老街上闲走,我会无限的放松和陶醉。这种时刻,你觉得那街分明像河流一样,潺潺地流动着,等着你的脚踏出阵阵水花。街只有两米左右的宽度,两侧是层层叠叠的老房子。它们的色彩以栗色和苍灰为基调,屋顶的瓦基本是深灰的,灰得年头久了,就泛黑了。倒与天色极为协调,仿佛它们就是天的底座。你不要小觑了这老街,看着它不长,走起来就长了,长得仿佛没有尽头。而且也不是笔直的,略略地弯着,不是老人的那种透出暮气的驼背,而是一个少女笑得不能自持时妖娆的弯腰,风情万种。街上很少有行人,石板路上干干净净的,明净、妥帖。老屋比比皆是,它们保持房屋原来的状态,格局是老格局,窗户也是老窗户。到这样的屋子走一下,你会嗅到一股散发着隐隐腥气的潮味,仿佛这房子是放置已久的鱼,因离河太久而伤感得落泪,而那气息或许就从它的眼泪而来。

⑤在那条老街里,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着白衣的盲人。他用一根细而长的竹竿探着走路,走得不急不躁,有板有眼。看来他对这老街熟稔之极,老街也许是他的眼睛仅能看到的一道光。走完老街在一家茶楼坐下时,透过拉起的窗户,我望见护城河上的拱形石桥。那桥是灰色的,上面匍匐着一些绿色藤萝,有棵高高的柳树越过石桥,仿佛一个淘气的少年,赤脚站在水里,笑嘻嘻地看着流水。把目光放远一些,再远一些,便可望见老街上的房屋,看见灰瓦和飞檐,像漂浮在鲁镇上空的凝重的浮云,让我失陷于回忆和思索。

⑥当我喝了一杯碧绿的茶,再望护城河的时候,一条乌篷船正从远处荡来。那船黑黑的,就像越出水面的一条青鱼。到得近处,那桨搅起一阵一阵的乌黑的淤泥上来,使绿水有了一道道黑色的印痕,就像人的伤疤。待我把目光再转到石桥上时,竟然又看见了先前在老街里遇见的那个盲人,他怀抱着竹竿,坐在石桥上。但又不是沉静地坐着,他不时地转身,用竹竿去抚弄柳树,于是就有一些微黄的柳叶天女散花般地被打落,落在水里,向下游荡来,渐渐地接近我们所坐的茶楼。我多想在它们经过的一瞬泼一杯清茶在它们身上,偏又怕同行者笑我痴狂,而且我也不敢肯定,它们确乎能够领受茶的芬芳,于是就只是静静地坐着看着它们一摇一摆地走远。

(选自《迟子建散文》,有删改)


【注释】①孔乙己和阿Q:分别为鲁迅小说《孔乙己》和《阿Q正传》的主人公。
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妥(tiè)B.舔(shì)C.熟(rěn)D.(zhù)立
2.依据文章内容,填写内容提要。
所至所见所感
鲁迅故居(1)____暮气沉沉
大排档歪斜的长巷、各种食物和酒(2)____
老街上老屋、石板路,行路的白衣盲人(3)____
(4)____石桥、老屋、乌篷船、弄柳的白衣盲人陷于回忆和思索
3.鲁镇独特的风光,鲁镇里独有的人物形象,都是这片土地与作者思绪的牵引和缠绕。请自选角度品析下列句子。
(1)它们就像老人们历经沧桑的眼睛一样,沉静而又略嫌冷淡地望着我们。
(2)他不时地转身,用竹竿去抚弄柳树,于是就有一些微黄的柳叶天女散花般地被打落,落在水里,向下游荡来,渐渐地接近我们所坐的茶楼。
4.本学期,我们在课本中也学习了鲁迅先生的文章,以下解读《社戏》中表述不正确的选项是(     
A.“看社戏”“偷豆煮”“老旦唱戏”等内容是《社戏》中的情节,它们描写了乡村少年夏天的生活,充满自由的童趣。
B.《社戏》是鲁迅《朝花夕拾》中的一篇佳作,展示了他的童年生活和美好回忆。
C.六一公公对“偷豆”行为的抱怨,其实是对粮食浪费的疼惜,体现了普通劳动人民的质朴和勤俭。
D.《社戏》中的江南水乡是作者心中的一片净土,也是他渴望寻找的光明。
5.以下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初到鲁迅故居,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鲁迅渴望在黑暗当中寻求光明的迫切。
B.“巷子里湿漉漉的,这当然不是雨的滋润,而是摊主洗菜时泼出的水”一句,让人觉得绍兴不够浪漫,让人失望。
C.老街上的盲人让人印象深刻,他不急不躁,有板有眼的步态,展现了绍兴老街生活的沉着和平静。
D.本篇散文情景交融,采用移步换景的手法展开描写,将浓厚的历史感与细腻的画面感与作者对绍兴的深情完美融合。
6.宁宁同学绘制了一张“色彩的抽象联想图”,文中出现了许多“以栗色和苍灰为基调的老房子\深灰、泛黑的屋顶的瓦\绿色的藤萝\着白衣的盲人\乌黑的淤泥”等有关色彩的词语,对照图表,你是否对作者隐藏着的情绪或情感有发现、思考或感悟?将它简要写下来。
色彩抽象联想
兴奋、热烈、激情、喜庆、高贵、紧张、奋进
愉快、激情、活跃、热情、精神、活泼、阳光
光明、希望、愉悦、随和、明朗、动感、欢快
绿舒适、和平、新鲜、青春、希望、安宁、温和
清爽、开朗、理智、沉静、深远、伤感、寂静
洁净、明朗、清晰、透明、纯真、虚无、简洁
沉着、平易、暧昧、内向、消极、失望、抑郁
深沉、庄重、成熟、稳定、坚定、压抑、悲感
7.董宇辉老师是浪漫的,那你认为作者眼中的鲁迅先生或绍兴鲁镇是浪漫的吗?选择其一,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2023-07-11更新 | 12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1984年的包子

赖长明

1984年,我上初中。住校。

一般地,我会带好一周吃的大米,那是母亲计算好的。母亲常对我说,粮食紧张呢,别浪费。又说,要吃饱了,别饿着。

学校的食堂里,每天早上都有包子供应。阿姨把包子笼打开,立刻,蒸气升腾而起,像山村的晨雾在食堂中袅袅婷婷地舞蹈。随之,整个食堂弥漫着沁人心脾的包子味儿,有韭菜味的,有萝卜味的,有青菜味的,当然,少不了有肉味。蒸气散去,我们虎视眈眈地盯着那些丰满、白净的包子咽口水。每每此时,我就想,要是卖菜的阿姨是我家亲戚多好啊。

有一天,同学对我说,学校外面的早餐店有包子卖。我说,我知道。我没敢说,我没钱买。同学似乎看出我的心思,神秘地说,可以用大米换。真的?我激动地问。

第一次换包子是和同学一起去的。来换包子的还真多,我们排队等候。终于轮到我,称好米,折算好钱,包子嫂把两个包子递给我的时候,我激动得手都颤抖起来,接过包子,转身就走。一边走一边狼吞虎咽地啃了起来。

从此,我饭盒里的米减少了,省下的就拿去换包子。当时的我,正是长身子的时期,可因为减少了饭量,几个星期下来,我经常感到饿,而且有些难受。我曾经尝试不去换包子,可是那美味的包子总是在眼前浮现,勾得我的馋虫如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

我不记得是同学教的,还是我自己动了歪脑筋想出来的。为了不饿肚子,又能吃上包子,我偷了家中的米。

第一次偷米的时候,心里还是有些紧张,心扑扑扑直跳,大米差点撒落地上;偷完米,更是害怕,担心被父母发现。也许是我的偷盗技术真的高明,一段时间里,风平浪静,父母亲似乎还没发现米缸里的秘密,我忐忑的心渐渐平息。再偷米时,可以从容不迫地完成整套动作。不过,我那位同学就没那么幸运了,“作案”几次就露馅了,被父母联手打了一顿。

那天,我放学回到家,刚进家门,母亲奇迹般地搬出一笼包子来。哪来的包子?我惊讶地问。爸说,这是你娘做的,快吃吧。我很奇怪,印象中,母亲不会做包子啊?父亲看出了我的心思,说,你娘特意向街上的小吃店师傅学的。一旁的母亲深情地看着我,微笑着说,孩子,以后想吃包子,说一声,娘给你做。我点了点头,看着母亲做的包子,包子的褶子很均匀,旋在包子的背上,一直旋到中间收起,形成了褶峰,褶峰圆圆的,煞是好看。我拿起一只包子对半撕开,立刻,浓郁的香味扑鼻而来,馅是肉丁和菜心做的,装得很饱满。我一口气吃了好几个,才想起旁边的母亲和父亲。我叫他们吃,父亲说他不喜欢吃包子;母亲在旁边编着竹筐,呵呵一笑,说,我早吃过了,这些都是我吃剩下的呢。

第二天早饭时,父亲突然说,跟你说件事吧。其实,你娘早就发现米缸里的米少了。开始怀疑是别人偷的,知道是你之后,你娘偷偷去了学校,发现了你用来换包子的秘密,就去学做包子。我很是意外。父亲又说,你娘不让我告诉你。我告诉你,是想让你记住,鸡蛋里做事都有人知道。千万不要小偷小摸,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啊。

听了父亲的话,我心里五味杂陈。1984年的包子,这滋味,我品尝了半生,也必将品尝这辈子。

(选自《星火·中短篇小说2012》,有删改)

1.请根据文章内容,参照示例,完成表格。
事件“我”的感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激动到饿得难受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母亲为我做包子(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语境,品味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包子的褶子很均匀,旋在包子的背上,一直旋到中间收起,形成了褶峰,褶峰圆圆的,煞是好看。(作者把包子写得如此细腻逼真,这其中蕴含了怎样的情感?)
(2)1984年的包子,这滋味,我品尝了半生,也必将品尝这辈子。(句中“这滋味”实际是指什么?)
3.小说在叙述“我”偷米换包子的故事时,还多次提到了另一位同学,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
4.本文发表后,曾被不少报刊转载,有的以“1984年的包子”为题,有的以“母亲的包子”为题。请你尝试为两个题目各写一个选用的理由。
2020-03-24更新 | 2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微尘远,山花近

秦锦屏

(1)万山红遍的金秋,在遥远的大西北,我带着任务,远赴乡郊野岭采风,在前不巴村、后不着店的地方遭遇道路塌方。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

(2)我沮丧地蹲在路边,盯着刘师傅高大的背形,惶恐而焦感,大脑里不断闪回播放我和他初见的情景,顿时悔意重重,心乱如麻!眼前这条偏僻蜿蜒的乡间土路是单行道,稍有不慎有可能连人带车翻入荆棘丛生的鸿沟中!即使我放弃此行的计划,出租车也根本无法调头!

(3)五分钟,十分钟过去了,刘师傅还在那里费力而徒劳地呐喊着。我咬牙憋气,心里做好了在这荒山野岭徒坐一整夜的最坏打算。一直紧握方向盘蹙眉沉默的出租车司机也下了车,跟刘师傅一起吆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给客人帮个忙吗?”

(4)“喂、喂、喂……忙、忙、忙!”回应我们的只有鹦鹅学舌的群山和越来越凉的山风。

(5)一声悠扬的应答,带动刚啦啦一阵细响,塌方路那端,一片不起眼的、依山靠坡的庄稼地里,忽地冒出个裹着白羊肚手巾的脑袋,在扬声问清楚我们的意图后,这手拄柴棒的老人掉头而去,嘴里说的是他这就回村里去喊人来帮把手,现在手里没拿家什,没法将垮塌在路当腰的土堆铲平。

(6)听人家这么一说,刘师傅和那位不知名的司机一齐转回头看我,面露喜色。我撇撇嘴,心想,这老人,十有八九不会回来了,因为,这地方离他居住的村庄一定十分遥远,任凭我手搭凉棚望尽村路,也未见窑洞组成的村郭坐落在何处!

(7)沉默。等待。

(8)又是教十分钟过去了,(A)乡阳像一个没有烧透的夹生煤球,半红半黑悬挂在天际,树梢上满是寒凉寡情的秋风。刘师傅站一会儿,蹲一会儿,“啪啪”打火抽烟。司机则反复在原地看表、兜圈子,看样子,他有些后悔接了我这档活儿。

(9)听,土堆后面好像有人声!

(10)我们一跃而起,探头看去,呀,好多手执铁纸、锄头的村民,正从带状的小路上陆陆续续汇集而来,带头的就是那弓背老人!他们舞动工具又铲又挖。刘师傅和司机高兴坏了挽起袖子在路的这端徒手创土,我也要效仿他们,却被硬生生推开:“你是客人呢,不要把手弄脏了!”

(11)(B)蒙在夕阳脸上的灰色面纱被风掀开了,夕阳一跃而出,安详地注视着大地,橘色的薄暮里,一群人,正在为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刨土开路!呵,不说别人,就那位黑脸白牙的刘师傅,我认识他也才不到两小时。当时,我在县城里招手问驾摩托车兜生意的他:“黑家挂村怎么走?”他认真打量了我一下,自告奋勇要弃车带路,理由是,那地方路况不好,驾摩托车去危险,不识途的人很容易走岔道,路走岔了,非但今晚回不了城,连个宿住的地方也难找到。他特别强调:“你看看,这天都快黑了,你一个女人家,身上还背着个包……”我见他满脸真诚,便接受了建议,由他带路,当街拦了一辆出租车……哪知,路上遇到这坟包一样意外出现的“拦路虎”!刚才,我心情忐忑,还差点误会了他。

(12)“拦路虎”被一群陌生人合力“打败了”!我强忍满眼激动的泪花,掏出钱想略表谢意,却被那些粗糙的大手坚决挡回:“那不能要呢,都是小事情嘛!谁人出门不遇个事儿嘛……”

(13)一旁的刘师傅拍拍满是灰尘的手,竟也替他们帮腔,他十分珍爱地将墨镜在衣角上擦一擦,然后端端正正地架放在高挺的鼻梁上,说:“对噢,都不能要嘛!谁叫你是咱的客人呢!应该的,咱们这里的人,都这个样儿。快走,天快黑了!”

(14)车子“嘀嘀”唱了几声,再次启动,两厢车窗洞开,夹道而立的是扛着、拉着劳动工具的村民,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憨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袤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

(15)车子颠簸前行,我频频回头。远远看去,他们散落道旁,如微尘一样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又像朵朵沁人心脾的山花,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依据提示,梳理文章情节和“我”的情感变化。
________,祖丧焦虑→回村喊人,________________愧疚感激→再次前行,________
2.从划线句A、B中任选一句,分析描写夕阳的作用。
选句________,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依据提示,品析语言。
(1)他们微笑的脸庞朴实而愁厚,挥舞的手臂,像广表大地上鲜明生动的平安路标,被夕阳镀上了灿灿金色。(从修辞的角度)
(2)为我带路的摩的司机刘师傅,急忙摘掉眼镜,跳下车,站在黄尘漫漫的土路上,双手拢成喇叭放声感喝:“喂,路那边有人吗?……能帮忙挖通路吗?”(从加横线词的角度)
4.结合全文内容,说说标题有哪些含义。
2019-09-11更新 | 5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