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说明文 > 说明文类别 > 事理说明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209 题号:17609443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金鱼也能破坏生态平衡

严毅梅

金鱼是一种观赏鱼类,是野生鲫鱼演化而来的彩色变种。金鱼的品种很多,颜色有红、橙、紫、蓝、墨、银白、五花等。形态优美的金鱼能美化环境,很受人们的喜爱。然而,你能想到,这可爱的金鱼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吗?

②在科罗拉多州的特勒湖里有数以千计的金鱼,想想应该很不错吧,然而却在威胁着湖中原有野生鱼类的生存。这种外来的物种给在当地水域生活的鱼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金鱼与铜色突颌鱼、普通的鲭鱼以及石猫鱼之类争吃抢喝,这些鱼都喜欢吃浮游生物和小昆虫,但别看在水族馆里的金鱼都是斯斯文文的,可到了湖里,它们一点儿都不客气,凭着它们身强力壮,大吃特吃,铜色突颌鱼、鲭鱼以及石猫鱼之类只能饿肚子了。除了抢吃抢喝外,金鱼还会抢生小宝宝的地方,而且这些金鱼可能携带病毒,这种病毒对金鱼来讲没有什么危害,可对于其他生物就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③这是一个生态平衡被破坏的典型例子。在自然界中,不论是森林、草原、湖泊——都是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分所组成。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系统。它们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达到一个相对稳定的平衡状态,我们称之为生态平衡。比方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如果虾米大量减少,那么,大鱼和小鱼都要饿死。然而,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一个物种,有可能会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例如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的河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的河中,结果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千克锐减至5000千克。同样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减少一个物种也有可能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20世纪50年代,我国曾大量捕杀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究其原因,就在于害虫天敌——麻雀被捕杀,害虫失去了天敌,大量繁殖。

④生态系统的平衡往往是大自然经过了很长时间才建立起来的,一旦受到破坏,有些平衡就无法重建了,带来的恶果可能是人类如何努力都无法弥补的!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很重要,我们绝不要轻易去破坏大自然。

选自《百科探秘·海底世界》

1.下面对全文说明的中心内容,概括最准确的一项是(     
A.形态优美的金鱼能美化环境,很受人们的喜爱。
B.金鱼也能破坏生态平衡。
C.金鱼可能携带病毒,这种病毒对于其他生物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
D.在生态系统中,盲目增加或减少一个物种,有可能会使生态平衡遭受破坏。保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很重要。
2.下面对文中画线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金鱼是一种观赏鱼类,是野生鲫鱼演化而来的彩色变种。(下定义)
B.这种病毒对金鱼来讲没有什么危害,可对于其他生物就可能带来致命的危险。(作比较)
C.比方说,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打比方)
D.美国于1929年开凿的韦兰运河,把内陆的河与海洋沟通,导致八目鳗进入内陆的河中,结果使鳟鱼年产量由2000万千克锐减至5000千克。(举例子、列数字)
3.下面对本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中加点词“它”,指代的是前一句中“科罗拉多州的特勒湖里数以千计的金鱼”。
B.第③段中加点词“相对”表示对程度的限制,体现了说明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
C.第③段中写我国曾大量捕杀麻雀,致使一些地区虫害严重,与“金鱼也能破坏生态平衡”内容没有关联,因此可以删去。
D.本文是一篇事理说明文,以几个典型例子来说明生态系统的平衡至关重要,因为有些平衡一旦受到破坏,就无法重建了。
【知识点】 事理说明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

植物的爱恨情仇

①植物之间的关系,也像人类社会一样丰富多彩,植物们也有着“喜好憎恶”与“爱恨情仇”。

②非洲利戈岛上有一种“夫妻树”,这种树每两棵长在一起,高约3.5米,一年四季开花,红紫相映,分外耀眼。开红花的是雌树,开紫花的是雄树。假如把其中一棵砍去或拔走,另一棵就会死去。槭树也是夫妻树,总是两棵长在一起,一棵大一棵小,手拉着手像是一对恋人。原来,这树是雌雄异株,高大健壮的是雄树,娇小柔弱的是雌树。它们的花期同时来临,雄树负责传粉,雌树负责孕育后代,传宗接代的原理竟然和人类无异。

③在南美洲,有一种树,它们之中如果有一棵树发生虫害,它就会发出某种信息向同类“报警”,同类接到“警报”以后,体内会分泌出一种特殊的物质,使树枝的气味发生变异,害虫闻到这种异味,就会弃之不食。再比如,一旦槐树的叶子被羚羊或长颈鹿啃得差不多时,不仅这棵槐树,周围的槐树也像接到命令似的开始分泌毒物。当一棵橡树的叶子被舞青蛾啃噬时,周围橡树的叶子就会集中分泌一种叫做“单宁”的化学物质来抵御舞青蛾的侵害。舞青蛾在吃了这种物质后会变得反应迟钝、行动缓慢,像吃了迷魂药似的,不是被鸟儿捉去,就是跌落到什么地方,慢慢地死去。

④意大利都灵大学的生物学家们也公布了一项类似的研究成果:实验中,当草感觉到害虫在吞噬其叶子时,会发出一种类似于熏衣草的气味。这种气味不但能向周围伙伴发出警告,还能散发到空气中吸引黄蜂的到来,而黄蜂正是这种食草害虫的天敌。科学家们在对生长在拉美一带的豆类、玉米、酸果蔓及其他一些植物的研究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植物们受到侵害时,它们既没有手反抗,也没有脚逃跑,但并不是只会逆来顺受,任由宰割,它们有时候也会联合起来,进行一场自卫反击战。

⑤____。丁香种在铃兰的旁边,会立即萎蔫;同时丁香的香味是水仙的夺命杀手。桧柏如果与梨、海棠种在一起,后者会患上锈病,导致落叶落果。成熟的苹果、香蕉等,如果和正开放的玫瑰、月季、水仙等放在一起,前者释放出的乙烯,会使盆花干谢。松树同白蜡槭、云杉、栎树、白桦等都有对抗关系,如果种在一起,结局就是松树枯萎。松树还不能和接骨木共处,接骨木不但能强烈抑制松树生长,还会使临近接骨木下的松子不能发芽。白花草木樨与小麦、玉米、向日葵共同生活,会把小麦等作物打得一败涂地。如果把蓖麻和芥菜种在一起,虽然前者要比后者粗壮许多,但前者下部的叶子会大量枯黄而逐渐死去。

⑥在森林里小果栎树和榆树碰到一起,那么你会发现栎树的枝条会背向榆树弯曲生长,力求远避这个坏邻居。这些植物之间好像冤家路窄,彼此水火不相容,是因为它们从体内分泌出的某种气体或汁液,影响或者抑制了彼此的生长。

(节选自《文苑》有删减)

1.选文第一段所说植物的“爱和恨”的含义分别是什么? 作者这样表达有什么好处?     
2.填写在选文第⑤段横线上的句子,下列选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不过,植物之间也会水火不相容。
B.不过,植物界也有些是天生冤家。
C.不过,植物界也有些爱恨情仇。
D.不过,也有些植物界是天生冤家。
3.选文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说明方法? 请举出一例并说明其作用。
4.请分析选文第④段划横线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作用。
5.选文题目生动有趣,请你用平实的语言给选文重新拟一个题目。
2022-12-18更新 | 9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动物迁徙,寻找心中的诗和远方

①高晓松说,这个世界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我们常常为了理想去到远方,但又为了亲情重回故里。我们反反复复,来来回回地走着同一条路,成为了一直在路上的迁徙者。

②我们为了理想奔波迁徙,很多生物也一样,它们也有着自己波澜壮阔的迁徙盛举。那么,它们的迁徙又是为了寻找些什么呢。

③生物的迁徙皆是由于外界环境的压力导致的,是为了生存而不得不做的选择。冬天来临,气候骤降,没有充足的食物供应,而它们又没有其他办法,比如冬眠,于是只好选择逃离,待到山花烂漫,气候回暖时再迁回来。所以,生物迁徙便是为了寻找更加适合生存的环境,或是充足的食物,或是舒适的气候,或是利于繁殖的条件。

④对于生物如何确定它们的迁徙路线,科学家一直都充满了好奇。人旅行时会带着地图或指南针辨别方向,而迁徙的生物可没有这样先进的设备,但是它们却从不会迷路,它们的奥秘是什么呢?科学家认为,迁徙生物都有其独特的“助航设施”,它们以海岸线等作为参照,利用特殊的嗅觉和听觉等辨别方向。最近还有研究认为很多生物身体中存在磁受体,可以感应地球磁场。候鸟是一种典型的代表,候鸟在长距离迁徙时,大脑能记录下每一个特殊地点的磁场特征,将它们之间的距离、方向信息组合在一起,绘制了一张精准的“地图”,据此找到到达各个目的地的飞行路线。然而有趣的是,有科学家发现即便是室内饲养的,从未接触过其他同伴的年轻乌鸦,也会沿着祖辈飞过的路途进行迁徙,也就是说迁徙的方向感已经由上一代遗传给了它们,它们生来便知道自己该去哪里寻找温暖的地方过冬。

⑤气候条件的改变,是驱动生物迁徙的根本原因。而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发生了很大变化,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这会如何影响生物的迁徙呢?很多生物之所以选择迁徙是为了逃离冬天的寒冷,温度升高对它们似乎是有利的。有科学家通过实验模拟,发现气候变化短期内确实可以增加黑脸琵鹭的越冬区,然而到2080年,3个最适宜黑脸琵鹭的越冬区可能严重缩减,它们只能选择移动越冬区。可是,越冬区并非是想移动便移动那么简单的,很多地理屏障会阻碍生物的迁移,导致它们无路可走。比如那些生存具有限制性的海域生物,像生存在珊瑚礁三角区的生物,很有可能面临灭顶之灾。

⑥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那便是不少生物需要的是较低的温度,比如鱼类。气候变化影响海水的温度,很多鱼类选择逃离赤道附近的热水域,向更冷的水域移动。由于气候变化,北美水域中超过70%的海洋物种的栖息地发生了变化。更骇人的是,科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如果不阻止气候变化,34%的动物,57%的植物,将失去一半甚至更多的生存区。

⑦科学家说,迁徙是生物对恶劣环境的集体逃离,是对生存压力的妥协,是不可不做的选择。对这些迁徙者来说,行万里迢迢之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也是在找寻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吧。

1.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有些无法冬眠的生物,在寒冷的冬季离开栖息地,待到山花烂漫,气候回暖时再迁回来。
B.饲养在室内的年轻乌鸦,通过与其他同伴的接触,掌握了祖辈迁徙的路线而不会迷路。
C.北美水域中超过70%的鱼类选择逃离赤道附近的热水域,这些鱼类需要的是较低的温度。
D.近百年来全球平均气温升高了0.4-0.8℃,使34%的动物,57%的植物失去一半的生存区。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动物迁徙而不迷路的奥秘在哪里?
3.第⑤段划线句“很多生物之所以选择迁徙是为了逃离冬天的寒冷,温度升高对它们似乎是有利的”中,“似乎”一词能否删掉?为什么?请简要说明理由。
4.第⑦段中“对这些迁徙者来说,行万里迢迢之路,看不一样的风景,或许也是在找寻他们心中的诗和远方吧”,结合全文,你认为这些迁徙者“心中的诗和远方”指的是什么?
2019-07-18更新 | 3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真题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快乐从何而来

克林格尔巴赫·贝里奇

①无论是零碎的喜悦,还是获得满足之后的激动,快乐都是一种人们更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出现的东西。

②开始于60年前的研究中,将电极植入大鼠大脑的不同位置,发现大脑中有一块区域似乎很享受温和的电刺激,大鼠反复回到研究者对它们进行微弱电击的那个角落。如果通过线路连接,让大鼠可以通过按一下控制杆,自行启动植入电极,那么大鼠就会强迫症般地在1小时内自行刺激超过1000次。于是麦吉尔大学奥尔兹认为他们找到了大脑中专门负责产生行为奖赏效应的系统,这一区域包括位于前脑基底部的伏隔核和围绕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纤维束形成的扣带皮层,这里被视为“奖赏回路”的运作基地和快乐根源。

③关于快乐在大脑中出现的位置及方式果真如此?从未停止的探索回答了许多科学家的怀疑。奥尔兹找到的脑区位于大脑前部,由神经递质多巴胺激活,而多巴胺则是由脑干附近的神经元释放。假如大脑前部的这些脑区真能调节快乐感,那么使多巴胺充盈其间或被彻底清除,应该能改变动物对它们喜爱的某种刺激的反应,这样推断顺理成章。然而,结果并非如此。

④芝加哥大学庄小溪很有创意地通过基因改造培养出一种缺少一种蛋白质的小鼠,而这种蛋白质能重新摄取多巴胺,并使其回到神经细胞中。实验小鼠缺少这种蛋白,大脑中的多巴胺的浓度较高,但它们吃到甜食时表现出来的快乐并不比正常小鼠强烈。只是它们在扑向甜食时反应更敏捷,但舔嘴的次数没有增加。另一方面,大脑中多巴胺被清空的大鼠,对甜食丝毫不感兴趣,如果不主动饲喂,它们甚至会“绝食”到饿死。在人身上,多巴胺的浓度似乎也与人们所宣称的对某种美食的“需要”程度有关,而与“喜爱”程度无关。毒品滥用使大脑中充满多巴胺——尤其那些与“需要”相关的脑区。而由于多巴胺的冲击而激发强烈的渴求,并且使这些脑区的神经细胞对今后的毒品接触更加敏感,但毒品没有带来快感,就如小偷因诱惑冲动行窃,却并不感到有何快乐。可见多巴胺的作用只是意欲驱动,而非带来真实的快乐。

⑤根据这一发现我们假设,“快乐电极”的刺激会使大鼠(或人类)的大脑中的多巴胺积累增多,但不能让大鼠感到快乐。不出意料,在杜兰大学希斯的实验中,启动电极使伏隔核中的多巴胺浓度提高,驱使大鼠觅食饮水,但没有使它们对食物更有好感,相反在电极刺激下奔向甜食的大鼠却摇头、擦嘴。他多次利用标准“快乐电极”对精神变态和抑郁症患者施加电流,结果都能使得至少一名患者非常强烈地想喝酒,但却没有患者感受到显著的快乐。由此可以断定,“需要”和“喜爱”是由大脑中完全不同的机制所主导。

⑥受到奖赏时的情感体验,与“喜爱”和“需要”都有关系。最终我们找到了大脑中真正的快乐中心——那些负责直接产生快乐感的区域,位于此前认为构成奖赏回路的某些大脑结构中,在这些所谓的“快乐热点”中有一个位于伏隔核中的叫做内侧壳的部位,另一个位于前脑底部深处的腹侧苍白球(主要接收来自伏隔核的信息)。

⑦为了定位这些“快乐热点”,我们搜索了那些受到刺激后能放大快乐感的脑区,比如能使大鼠对甜食的喜爱更加强烈的区域。无数次失败后,利用其大脑中合成的脑啡肽成功提高了大鼠对甜食的喜爱程度。这些“快乐热点”中的每一个,都只是它们所在位置的一小部分(小鼠1立方毫米,人类1立方厘米),但正如群岛中的每一个小岛,小岛彼此相连,与其他处理快乐信号的脑区相通,形成了一个强大、完整的快乐回路。实验中如果使快乐回路中的一部分失活,并不会减弱或中断大鼠对甜食的喜爱,除非腹侧苍白球被破坏。同时要想产生非常强烈的欣快感也不容易,除非是像我们的实验中能在短时间内立即激活整个快乐通道。

⑧腹侧苍白球在人体中是否也具有同样作用目前尚未可知,要弄清楚腹侧苍白球以及快乐回路其他部分之中,哪些对于人类感受快乐是必不可少的并不容易。有一名患者的腹侧苍白球在一次过量用药中受到损害,他说此后时常陷入抑郁、绝望、罪恶的情绪中,毫无快乐。由此可以推测腹侧苍白球在快乐感受中具有核心作用。

⑨“快乐热点”所形成的快乐回路与多巴胺驱动的奖赏系统通常互相关联,从而使我们对那些感觉良好的食物有“需要”,对感觉不好的东西断然“拒绝”。但在精神抑郁、成瘾情况下,这两类系统不再关联,导致患者一直渴望那些不再带来快乐的事物。这一关联的中断可能也与其他类型的强迫行为有关,比如暴食和赌博。弄清这种关联中断的方式和原因,或许就能找到更好的方法,逆转产生上述疾患的大脑变化,从而恢复“需要”和“喜爱”之间的天然联系。

1.通读全文,概括说明“快乐从何而来”。
2.说明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什么位置,并答出两条理由。

亚里士多德指出,幸福包括两个关键要素:欢欣愉悦和精神满足。科学家在揭示快乐的生物学基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们还需要解决大脑如何全方位地感受高品质生活的诸多疑难。我们也希望新的发现能帮助人类将快乐与意志统一起来,让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能得到满足。

3.简要说明选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4.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方面分别获得怎样的启示?
2019-07-05更新 | 79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