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外国文学 > 其他外国作家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794 题号:832175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快乐从何而来

克林格尔巴赫·贝里奇

①无论是零碎的喜悦,还是获得满足之后的激动,快乐都是一种人们更基本的需求得到满足时才会出现的东西。

②开始于60年前的研究中,将电极植入大鼠大脑的不同位置,发现大脑中有一块区域似乎很享受温和的电刺激,大鼠反复回到研究者对它们进行微弱电击的那个角落。如果通过线路连接,让大鼠可以通过按一下控制杆,自行启动植入电极,那么大鼠就会强迫症般地在1小时内自行刺激超过1000次。于是麦吉尔大学奥尔兹认为他们找到了大脑中专门负责产生行为奖赏效应的系统,这一区域包括位于前脑基底部的伏隔核和围绕连接大脑左右半球的纤维束形成的扣带皮层,这里被视为“奖赏回路”的运作基地和快乐根源。

③关于快乐在大脑中出现的位置及方式果真如此?从未停止的探索回答了许多科学家的怀疑。奥尔兹找到的脑区位于大脑前部,由神经递质多巴胺激活,而多巴胺则是由脑干附近的神经元释放。假如大脑前部的这些脑区真能调节快乐感,那么使多巴胺充盈其间或被彻底清除,应该能改变动物对它们喜爱的某种刺激的反应,这样推断顺理成章。然而,结果并非如此。

④芝加哥大学庄小溪很有创意地通过基因改造培养出一种缺少一种蛋白质的小鼠,而这种蛋白质能重新摄取多巴胺,并使其回到神经细胞中。实验小鼠缺少这种蛋白,大脑中的多巴胺的浓度较高,但它们吃到甜食时表现出来的快乐并不比正常小鼠强烈。只是它们在扑向甜食时反应更敏捷,但舔嘴的次数没有增加。另一方面,大脑中多巴胺被清空的大鼠,对甜食丝毫不感兴趣,如果不主动饲喂,它们甚至会“绝食”到饿死。在人身上,多巴胺的浓度似乎也与人们所宣称的对某种美食的“需要”程度有关,而与“喜爱”程度无关。毒品滥用使大脑中充满多巴胺——尤其那些与“需要”相关的脑区。而由于多巴胺的冲击而激发强烈的渴求,并且使这些脑区的神经细胞对今后的毒品接触更加敏感,但毒品没有带来快感,就如小偷因诱惑冲动行窃,却并不感到有何快乐。可见多巴胺的作用只是意欲驱动,而非带来真实的快乐。

⑤根据这一发现我们假设,“快乐电极”的刺激会使大鼠(或人类)的大脑中的多巴胺积累增多,但不能让大鼠感到快乐。不出意料,在杜兰大学希斯的实验中,启动电极使伏隔核中的多巴胺浓度提高,驱使大鼠觅食饮水,但没有使它们对食物更有好感,相反在电极刺激下奔向甜食的大鼠却摇头、擦嘴。他多次利用标准“快乐电极”对精神变态和抑郁症患者施加电流,结果都能使得至少一名患者非常强烈地想喝酒,但却没有患者感受到显著的快乐。由此可以断定,“需要”和“喜爱”是由大脑中完全不同的机制所主导。

⑥受到奖赏时的情感体验,与“喜爱”和“需要”都有关系。最终我们找到了大脑中真正的快乐中心——那些负责直接产生快乐感的区域,位于此前认为构成奖赏回路的某些大脑结构中,在这些所谓的“快乐热点”中有一个位于伏隔核中的叫做内侧壳的部位,另一个位于前脑底部深处的腹侧苍白球(主要接收来自伏隔核的信息)。

⑦为了定位这些“快乐热点”,我们搜索了那些受到刺激后能放大快乐感的脑区,比如能使大鼠对甜食的喜爱更加强烈的区域。无数次失败后,利用其大脑中合成的脑啡肽成功提高了大鼠对甜食的喜爱程度。这些“快乐热点”中的每一个,都只是它们所在位置的一小部分(小鼠1立方毫米,人类1立方厘米),但正如群岛中的每一个小岛,小岛彼此相连,与其他处理快乐信号的脑区相通,形成了一个强大、完整的快乐回路。实验中如果使快乐回路中的一部分失活,并不会减弱或中断大鼠对甜食的喜爱,除非腹侧苍白球被破坏。同时要想产生非常强烈的欣快感也不容易,除非是像我们的实验中能在短时间内立即激活整个快乐通道。

⑧腹侧苍白球在人体中是否也具有同样作用目前尚未可知,要弄清楚腹侧苍白球以及快乐回路其他部分之中,哪些对于人类感受快乐是必不可少的并不容易。有一名患者的腹侧苍白球在一次过量用药中受到损害,他说此后时常陷入抑郁、绝望、罪恶的情绪中,毫无快乐。由此可以推测腹侧苍白球在快乐感受中具有核心作用。

⑨“快乐热点”所形成的快乐回路与多巴胺驱动的奖赏系统通常互相关联,从而使我们对那些感觉良好的食物有“需要”,对感觉不好的东西断然“拒绝”。但在精神抑郁、成瘾情况下,这两类系统不再关联,导致患者一直渴望那些不再带来快乐的事物。这一关联的中断可能也与其他类型的强迫行为有关,比如暴食和赌博。弄清这种关联中断的方式和原因,或许就能找到更好的方法,逆转产生上述疾患的大脑变化,从而恢复“需要”和“喜爱”之间的天然联系。

1.通读全文,概括说明“快乐从何而来”。
2.说明下面这段文字应该放在选文什么位置,并答出两条理由。

亚里士多德指出,幸福包括两个关键要素:欢欣愉悦和精神满足。科学家在揭示快乐的生物学基础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我们还需要解决大脑如何全方位地感受高品质生活的诸多疑难。我们也希望新的发现能帮助人类将快乐与意志统一起来,让我们每天的生活都能得到满足。

3.简要说明选文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4.你从文中科学家身上,在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方面分别获得怎样的启示?
2019·山东东营·中考真题 查看更多[5]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1】《青鸟》故事梗概:讲述的是樵夫的孩子蒂蒂尔和米蒂尔兄妹俩在一个圣诞节的前夕受仙女的委托,帮助她寻找象征幸福的青鸟来为她女儿治愈疾病的故事。仙女送给蒂蒂尔一顶镶着钻石的帽子,只要转动钻石,就能看到事物内在的灵魂。在钻石的魔力作用下,家里的光、狗、猫、面包、糖、水和火都获得了生命,他们跟着蒂蒂尔和米蒂尔,在光的引领下,出发寻找青鸟……

《青鸟》剧本第四幕第六场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著   郑克鲁译

蒂蒂尔、米蒂尔、光、狗、猫、面包、火、糖、水和奶上场。

       我刚得到仙女贝丽吕娜的一个口信,她告诉我,青鸟可能就在这儿……

蒂蒂尔       在哪儿?……

       在这儿,在这堵墙后面的墓地里……好像是这个墓地的一个死人把青鸟藏在坟墓里……现在的问题是要知道哪个死人……必须挨个看一看……

蒂蒂尔       挨个看一看?……怎么看法呢?……

       再简单没有:为了不要过于打扰死人,你在半夜转动一下钻石。于是就会看到死人从地下走出来;或者可以看到那些不出来的死人在坟墓里……

蒂蒂尔       死人不会发火吧?……

       绝对不会,他们甚至觉察不到……他们不喜欢别人打扰他们;因为他们一向习惯半夜出来,所以不会使他们难堪……

蒂蒂尔       干吗面包、糖和奶脸色这样苍白,一句话也不说?……

       (踉跄)我觉得头晕……

       (低声对蒂蒂尔)别理他……他们害怕死人……

       (跳跳蹦蹦)我呀,我不怕死人!……我习惯烧死人……我以前都烧过他们;那时烧比现在烧有趣得多……

蒂蒂尔       干吗蒂洛发抖?……难道他也害怕?……

       (牙齿咯咯作响)我吗?……我没有发抖……我从来不会害怕;只要你到哪儿,我就跟到哪儿……

蒂蒂尔       猫怎么一句话也不说?……

       (神秘地)我知道是怎么回事……

蒂蒂尔       (对光)你同我们一起去吗?……

       不了,我最好同各样东西和动物留在墓地门口……这个时刻还没有来到……光还不能闯进死人那里……我只能留下你单独同米蒂尔在一起……

蒂蒂尔       蒂洛不能同我们呆在一起吗?……

       不,不,我留下,我留在这儿……我要呆在我的小神仙身边!……

       这不行……仙女的吩咐很明确;再说,也没有什么可害怕的

       好吧,好吧,那就算了……如果死人很凶,我的小神仙,你只要这样吹一下(吹口哨)我就来……就象在森林里一样:汪!汪!汪!

       好,再见,我亲爱的孩子们……我就在不远的地方……(她拥抱两个孩子)爱我的人和我所爱的人随时能找到我……(对各样东西兽类)你们大家走这边……

(光同各样东西、兽类下场。两个孩子单独留在舞台中央。幕启,露出第七场的布景。)

《青鸟》(小说节选)

[比利时]莫里斯·梅特林克   乔治特·莱勃伦克著,梁亦之译

一天,她忽然对他说:“仙女贝丽吕娜捎话给我,说青鸟也许藏在墓地里面……好像是墓地的一个死者把它带进坟里了……”

“那我们该怎么做呢?”蒂蒂尔问。

“很简单,你在午夜时分转动钻石,就会看到他们从地底下出来。”

听到光的话,牛奶、水、面包和糖都惊叫起来,牙齿上下打战。

“别管他们,”光小声地对蒂蒂尔说,“他们怕死人。”

“我不怕死人,”火蹦蹦跳跳地说,“以前,我经常烧他们,比现在有意思多了。”

“我不害怕,”狗浑身发抖地说:“不过我会很高兴……如果你不去,我也不去……”

猫坐在那儿,捋着胡须。

“我明白是怎么回事。”她说,和平常一样故弄玄虚。

“别说了,”光说,“仙女的命令不容违背。你们都跟我守在墓地门口,两个孩子进去。”

帝蒂尔很不情愿,他问:“你不同我们一起去吗?”

“不,”光说,“那个时候还没到。光还无法进入私人的住所。何况,没什么可怕的。我就在这附近,爱我的和我爱的人都能再次找到我……”

她的话音还没落,孩子们周围的所有事物就发生了变化。璀璨的庙宇、绚烂的花朵、美丽的花园全都不见了,眼前一片荒凉的野外墓地,静静地躺在黯淡的月光下。孩子们旁边有许多坟、杂草堆、木制十字架和墓碑。两个孩子吓得毛骨悚然,紧紧地抱在一起。

(有删改)

1.戏剧中人物语言往往有着丰富的潜台词。请仿照示例,另找一处分析。
示例:台词:“如果死人很凶,我的小神仙,你只要这样吹一下(吹口哨)我就来……像在森林里一样:汪!汪!汪!……
言外之意是:只要小主人需要我,我就会勇敢地挺身保护小主人。
2.关于剧本选段的语言句式,两个同学进行了讨论,请补全对话。
《青鸟》中的对话有好多省略句,时断时续,有时极不连贯,而且短句居多,这是个败笔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的有道理。
3.比较《青鸟》剧本和小说的结尾部分,它们在内容的呈现方式上有何不同及各有什么作用?
4.如果要把《青鸟》的故事推荐给五年级的学生阅读,你认为剧本和小说哪种更合适?请结合选文谈谈你的看法和理由。
2021-09-24更新 | 26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2】母亲的眼泪

文/卡拉利切夫

①一场细雨,淅沥淅沥。院子里,黄树叶儿熠熠发光。藤上的大葡萄膨胀了,肉鼓鼓地简直要绽裂的样子。紫色的花朵把紫菀压得低低的。紫菀花下,一只破坛子在落叶中滚动。栖息在坛底的一只雏燕,又是寒冷又是伤心,缩作一团,瑟瑟发抖。她孤苦伶仃,两个姐姐已经南飞,妈妈,亲爱的妈妈也已经远走高飞,向着温暖的地方。又湿又冷的夜晚,谁能给她以温暖呢?

②她在坛底孑然一身。她们离开了她,因为她身残,飞不动。夏天,她们栖息在屋檐下,房子突然失火。母亲赶回来抢救,但为时已晚。一颗红红的火星飞进巢穴,烧伤了她的翅膀。那时她刚破壳而出来到世上,全身赤条条一丝不挂,顿时感到阵阵剧痛,晕了过去。一觉醒来,已在一个新的巢穴,母亲低垂着头坐在边上,心情十分悲痛。她想抖动一下翅膀,但徒劳无功,因为左面的翅膀已被烧伤萎缩。

③夏天过去了,葡萄的颜色变深了。院子里,妈妈说:“亲爱的孩子,我们今天要南飞了。你飞不了,只得留下。那儿的坛子里,我用羽毛做了一个柔软的床铺。这就是你的窝。饿时你可以出去吃点东西。院子里水果比比皆是。待到春天来临,我们再回来找你。”

④“谢谢,妈妈,谢谢你的安排!”小燕子凄然地说。为了掩盖眼泪,她把头儿扎进了母亲的翼下,沉默了片刻……

⑤她们飞走了!

⑥忧郁苦闷的日子一天一天挨了过去。湿透的紫菀,顶梢更加下垂了。一滴雨水,从最低的那一片花瓣上滚了下来,正要滚下来时,雏燕听到了雨水叹了一声:

⑦“噢,累死我了!”

⑧“您从哪儿来?”雏燕好奇心旺盛。

⑨“噢,亲爱的,亲爱的,我远道而来。我从大洋来,我生在那儿。我不是一滴雨水,而是一滴眼泪。”

⑩“一滴眼泪?谁的眼泪?”雏燕急切地问。

⑪“一位母亲的眼泪。我生命的故事十分简短。九天以前一只巨大的远洋轮船的桅杆上,栖息着一只燕子,它疲惫不堪,眼泪汪汪。我就诞生在悲伤忧愁的燕子的右眼里。狂风大作,大洋怒吼,燕子用微弱的声音对风说:‘风兄弟!你周游世界,去保加利亚时,请停留一下,看望我那孤零零的孩子,告诉她,黑雄猫就在院子里徘徊,躲远一点。我走时忘了告诉她这件事。告诉她我悲痛欲绝……’‘你孩子在哪里?’风问。‘我把她留在院子里一只破旧的坛子里,那儿种有紫色的紫菀花。’燕子话未说完,我就从她的眼里滚了出来。风逮住了我,带着我环游世界。我已旅行了九天。片刻之前我落到了这朵花上。真是累死了!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想滚下去睡一觉。”

⑫雏燕听痴了。她迅速站了起来,张开嘴,吞下母亲的那滴昏厥过去的泪水。“谢谢,亲爱的妈妈,”她低声说道,躺到羽毛床上,睡着了。眼泪给了她温暖,她似乎又蜷缩在母亲的翅膀下。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精选》,作者为保加利亚作家安格尔•卡拉利切夫)

1.小说为什么以“母亲的眼泪”为题?
2.雏燕分别在④和⑫段两次情不自禁地“谢谢妈妈”,试分析两处“谢谢”不同的内涵?
3.试就这篇童话形式的小说所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4.自选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作简要评价。
2023-01-24更新 | 12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3】现代文阅读

诗的正义笔记

[±耳其]奥尔罕·帕慕克

在我很小的时候,--个和我一样大的孩子名叫哈桑,他用弹弓绷着石子,打中了我的眼睛下方。许多年后,当另一个叫哈桑的人问我,为什么我所有小说中的哈桑都是恶魔时,那段记忆又在我脑海中浮现。中学的时候,一个胖小子总爱在课间休息时找碴儿欺负我。许多年后,当我要塑造一个乏善可陈的角色时,就会描写他出汗出得像那个胖家伙。胖得只能站在那里,手心里,额头上不停地出汗,就像一个从冰箱里拿出来的大水罐。

小时候,妈妈带我买东西,我总是很害怕那些屠夫,他们一天到晚都在臭烘烘的肉铺里,围着血渍斑斑的围裙,挥舞着长刀。我很少吃他们砍下来的排骨,因为太肥了。在我的书里,屠夫总是被描绘成屠宰走私动物,从事血腥和可疑勾当的家伙、而那些总是爱跟着我的狗,在我的笔下,常常会给我喜爱的角色带来紧张与怀疑的情绪。

有一种关于正义的天真想法与此相似。它使我笔下的银行家、教师、兄长们绝不会以好人的形象出现。还有理发师,因为我小时候被带到理发师那里时总是会哭,而随着时间推移,我和他们的关系依然很糟。因为童年在黑贝里亚达消暑时,我爱上了那些可爱的骏马,所以总是喜欢用很大的篇幅来描写马和马车。我的马主人公总是敏锐、机灵、勇敢、纯洁,但常常为恶朦所欺。又因为我的童年生活中总是有一些友好、和善、爱冲我微笑的人,所以我的作品中也有许多这样的人物。但是,所谓的正义,让我们首先想到的还是恶魔。在读者的脑海里,人就像在艺术馆漫步一样,对正义总有一种模糊的感觉:我们对诗人的期待,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找恶魔复仇。

就像我解释过的那样,我企图独自一人找恶魔复仇,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我都是以极其个人的方式来做此事,但这种方式-并非想让读者觉得复仇是件美好之事。因为,理想中的因果报应只在童话或是冒险漫画的结尾才能达到高潮。当英雄惩罚坏人时。他会说:“这顿打是为××的,这顿是为××的。”作为小说家,我创作了这样一幕;我一行行地列举了某个坏蛋哈桑或是屠夫的恶行,直到那个屠夫或是某个坏蛋惊恐不已,丢下手中的刀,开始清理店铺,一面哭着喊:“求你了,兄弟,求你别这么无情地对我了,我还有妻小呢!”

复仇带来复仇,两年前,在马克卡公园。有八九条狗把我团团围住,向我发起攻击。似乎它们读过我的书,知道我坚持要诗意地伸张正义,以惩罚它们总是成群结队在伊斯坦布尔的公园里到处游荡,所以,诗意的正义也很危险:如果走得太远,它可能就不仅会毁了你的书、你的工作,而且会毁了你的日常生活。你也许能非常巧妙地进行报复,以为没人比你聪明,以为你的写作再美好不过,但总有那么一群狗,会聚集在角落,等待着报复心重的文人独自走过,然后狠狠咬他一口。

(节选自《读者》2018年第2期)

1.联系全文,说说你对标题“诗的正义笔记”含义的理解。
2.文章中主人公是以什么来评判他的作品中“反面角色与正面角色”的设定?
3.如何理解主人公所说的“爱跟着我的狗”的含义?
4.谈谈你对“我们对诗人的期待,就是希望他们能够在某种程度上找恶魔复仇”的理解。
2019-08-26更新 | 12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