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其他外国作家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233 道试题
1 .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一流提琴手

约翰·弗洛赫蒂

①警官罗比特·里斯来到山上的一间小屋前。他要抓捕卡尔·理查兹,一个危险的持枪杀人犯。透过一扇破破烂烂的窗户,他看见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正在密切关注他。罗比特深吸一口气,抬腿迈进小屋,亲切地打招呼:“您好!”

②一位老人正站在壁炉旁,看着罗比特,没有出声。那个留胡子的中年男子仍然靠窗站着,手里拿着一把手枪。

③“你是警察,对吧?”持枪男子问。

④“是的。”罗比特带着友善的微笑回答,“您一定是帕普·理查兹,卡尔·理查兹的父亲。”

⑤“没错,我是卡尔的爸爸。你们是抓不到他的。”枪仍然指着罗比特。

⑥“那么,您是……”罗比特看向老人问。

⑦“我和帕普是老朋友。”老人答道。

⑧罗比特点点头,环顾了一圈屋子。“上头安排我负责这个案子,但很明显他今天不在家。我想我还得再来一趟。”他看见挂在墙上的那把小提琴,问:“谁拉小提琴?”

⑨沉默了一会儿,那位老人回答:“帕普。他是这一带最好的小提琴手。你应该听听他拉的《草丛中的火鸡》。”

⑩罗比特似乎一下子来了兴趣,说:“真的呀?我也略懂皮毛。介意我看看那把小提琴吗?”

走过去取那把小提琴时,罗比特知道枪仍然在瞄准他。他感到额头在冒汗,但他平静地从墙上取下了小提琴,似乎他是一位受到热烈欢迎的客人。他小心地把小提琴翻转过来,取下琴弓。

活泼的音乐声响了起来。罗比特拉的正是《草丛中的火鸡》。老人开始用一只脚在积满灰尘的地板上打起了拍子。但帕普仍然一动不动地站着,握紧枪,冷冷地看着罗比特。

罗比特卖力地拉着小提琴,只是偶尔瞄帕普一眼。突然,音乐变了,琴弦上响起了一首古老民歌的优美旋律。小屋内弥漫着热烈的气氛。罗比特觉得自己从没拉得这么好过。帕普·理查兹也陶醉了,眼神里的对抗变成了惊奇。枪现在已经指向了地面。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帕普已把枪丢到了角落里。

“哦,警官,”帕普说,“这是一流的演奏水平。也许您应该留下来吃饭,再给我们多演奏几首曲子。”

饭后,三人一起坐在屋外享受春日的阳光。他们聊起了小提琴曲,以及住在这一带的老人和帕普认识的小提琴手。

他们聊了一个小时,没有谁提起罗比特到这里来的原因。优美的琴声再次响起,又一个小时过去了,仍然没有提到关于卡尔·理查兹的一个字。最后,罗比特说:“抱歉,我得回警局了。”

老人看了他一会儿,问:“卡尔呢?你想逮捕他,不是吗?”声音里带着一些嘲讽。

“哦,不是我要抓他,”罗比特笑道,“是政府要抓他。您知道政府要抓一个人时的态度是怎样的。也许花费几天、几个月,或者几年,但他们总会抓到他。花费的时间越长,他在外面的情况就越糟糕。”

“政府总能抓到想抓的人吗?”老人问。

“不总是。有时候那个人会在潜逃途中死去。”

㉑帕普陷入了沉思。许久,他突然说:“嗯,警官先生。我喜欢你说话的方式,我也喜欢你优美的琴声。我想你是个信得过的人。”他停了下来,似乎很难再讲下去,好不容易才沙哑着继续,“我……好吧,我会和卡尔谈谈。我想他会做出正确的选择。明天中午你在警察局等着吧。”

㉒罗比特顿时如释重负,但他还是惊讶地说:“那么,明天中午见。”下山时,他擦去了额上的汗。

㉓第二天中午,镇上教堂的钟敲响的时候,街上出现了一个留着胡子的中年男子,他的身后跟着一个年轻人,一看外貌就知道他曾在山上藏了好几天。他们朝警察局走去。

㉔看到正在办公室等候的罗比特,帕普拽着年轻男子的手说:“警官先生,这是卡尔,我的儿子。”

1.文章多次提到“小提琴”,请围绕罗比特警官与小提琴的关系,根据提示填空。
主动地问及→(       )地取下→小心地翻转→(       )地演奏→突然地变奏→(       )地闲聊
2.文中也多次提及“枪”,请品读第⑬小节中关于枪的描写的画线句子。
枪现在已经指向了地面。当最后一个音符落下,帕普已把枪丢到了角落里。
3.罗比特“说话的方式”确实讨人喜欢,阅读文章第④至第⑳小节,谈谈你的理解与体会。
4.警察和教师是两种不同的职业,但又似乎有相同的素养要求。请将本文主人公与《再塑生命的人》中的安娜·莎莉文老师作比较,简要说说他们共同的品质。
2024-01-15更新 | 74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2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遥远的岛

(芬兰)别卡宁

①在天气晴和的日子,辽阔的水面上可以清清楚楚看到一个孤独的小岛;打从汉奈斯和别卡记事的时候,他们就总是对那个小岛怀着永不减退的兴趣。

②岛上密密层层长着一片茂密的、异常高大的松林,因此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它从早到晚一直沐浴在阳光之中。当太阳的巨轮在东方天际刚一露头,这一瞬间,阳光就已经在爱抚小岛上那些参天大树的树梢了;而当红日西沉的时候,它又仿佛依依惜别,用熊熊燃烧着的余晖把那些树梢染得红艳艳的。风和暴雨在小岛上比在其他任何地方都更加猖獗,不管风从哪边吹来,无依无靠的小岛总是怀着快乐而轻信的态度迎接它。每当风暴大作,海浪撞击着岸边的岩石,浪花四溅,几乎一直飞上松树梢头。风在浓密的树冠间狂暴、凶狠地猖狂肆虐。阴雨的时候,小岛仿佛裹在一片灰蒙蒙的雾幕里,看起来神秘得像一个谜。

③“真有意思,在近处它像什么样呢?”两个孩子多次互相询问。

④他们竭力想探听小岛上的情况,常常向父亲提出一连串无穷无尽的问题,然而得到的却只是一些很简短的回答。小岛实在是太没有价位了,怎么能引起一个成年男人的兴趣呢。

⑤不过孩子们从远处用自己的眼睛眺望着小岛,他们决不能相信,它是像父亲所断言的那样索然无味。他们从前就已发现,世界上有不少事物,它们的美不能打动父亲的心。

⑥暖和的夏日傍晚,当夕阳西下,鱼儿最爱吞饵的时候,他们常常手持钓竿,坐在一块他们挑中的海滨岩石上,看到小岛四周的海水有时好似一片大火,熊熊地燃烧着,落日的色彩变幻不定,水面上也异彩缤纷,令人为之目眩。而早晨,在黎明的雾霞里,小岛仿佛突然升到空中,恰似悬在浩瀚无际的海天之间。不,它跟旁的海岛都不一样。只要朝它看上一眼,就足以产生无法抑制的愿望,想要到那儿去一趟了。不管什么时候,只要你看到过它的话,它就不会不在夜里来到你的梦中。

⑦孩子们的思想里片刻也忘不了这个小岛,而且有一天他们觉得:他们简直是非到那儿去一趟不可了——这是不足为奇的。

⑧不过怎么去呢?路很远,父亲极其严格地禁止孩子们用船,他们也不敢违抗他的禁令。那么怎么办呢?因为要到那个小岛,只能从海上去——坐船或者是从冰上走过去。这么说,没有任何旁的办法了——得等到冬天。

⑨这期待已久的日子、实现理想的日子终于来到了。

⑩两个孩子用由于急不可耐而发抖的手拿出了滑雪板偷偷地上路了,他们的心在战栗。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遥远的太阳的寒光照得人眼花,可是毫无暖意。滑雪板滑得很顺利,孩子们看到前面就是在寒冷的闪光中变化万千的目的地,于是越来越鼓足劲头,继续向前滑去。他们所有的念头、所有的思想都集中到了那个奇迹的岛上,而随着每一次挥动滑雪杖,它离他们就越来越近了。

⑪他们曾那样日夜梦想的奇遇,千百万令人头晕目眩的童话中的奇遇——当他们的脚踏上小岛的那一瞬间,这一切就都要实现了!所有他们读过的童话,所有他们梦想过的奇迹,千千万万的童话和奇迹,今天一定都会成为现实。他们的嘴笑得闭不拢,眼睛也向风,向太阳和灿烂发光的雪面冰凌微笑着,他们忘记了世界上的一切,只除了一点:今天是他们的节日,滑雪板正带着他们向遥远的小岛飞驰。

⑫当太阳的最后一束光线在遥远的小岛上逐渐熄灭的时候,孩子们回来了。他们回来的时候十分疲倦,神情严肃。在他们那少年人的心里带回了一个可怕的生活的秘密。他们的思想里再没有任何关于奇遇的想法。他们的心里再没有任何希望。他们已经不再向小岛眺望了,虽然在深红色的夕照中,岛上寒冷的闪光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耀眼夺目。他们不再眺望了,因为他们已经知道了真实情况,赤裸裸的、阴郁而令人痛苦的真实:遥远的神话般的小岛原来只不过是一片不成样子的可怜的荒野,遍地砾石,遍地都是暴风雨遗留下的痕迹。那儿只有普通的泥土和石头,最常见的石头和泥土——和他们的脚每天踩着的泥土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差一些,更加粗糙,更加贫瘠。岛上的树林里也是一些最普通的树木,最常见的松树,高大的褐色树干耸立在乱石之间,生着弯曲的、被暴风雨折断的树枝。

⑬不,他们再也不想看那个小岛了,无论是今天,还是旁的日子——永远,纵令生活突然变得千百倍阴郁,枯燥无味和毫无意义。

⑭这天晚上,他们躲在自己的床上悄悄地哭了,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他们伤心地痛哭,不能回答自己,为什么他们这么难过,为什么睡梦不肯来临。

(有删节)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探寻小岛奥秘的过程中,孩子们的心理从好奇到期待,到失望,到伤心。
B.小岛的美不能打动父亲是因为小岛没有价值,体现成人与孩子价值观的差异。
C.孩子们非要到小岛去不可,而最终失望,这是他们思想不成熟冲动所导致。
D.开头和结尾的景物描写形成对比,突出强调孩子们得知真相的痛苦心情。
2.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和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1)小岛宛若一束绝妙的花束,插在一望无垠的大海花瓶里。(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2)冷彻骨髓的一月的寒风刺痛他们的面颊,使他们感到像火烧似的。(从词语运用的角度)
3.第⑥段“暖和的夏日傍晚,当夕阳西下……而早晨,在黎明的雾霞里,小岛仿佛突然升到空中,恰似悬在浩瀚无际的海天之间”这一处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的结尾,孩子们为什么“悄悄地哭了”,还“背着父母,甚至互相隐瞒着”?有人认为他们的探险行动是失败的、没有价值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3 . 马戏团的秘密

[日]星新一

①一段时期,某马戏团红得不得了,每种动物都会表演一套精彩的节目,使得每天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

②一个寂静的夜晚,满座的观众早已离去。马戏团的团长准备回自己的房间去好好地睡上一觉。

③就在这时,有人来拜访了。因为素不相识,团长问道:“您是谁啊?”

④“我是刚才看马戏表演的人。演得实在好极了,像兔子爬树什么的,我还是第一次看到。真是妙极了!”

⑤听了他这番恭维话,团长倒颇有点飘飘然了,原本想说的“我累了,请您快点回去吧!”之类的话,也给忘了。“是啊。如果大家感到有趣的话,那真是没有比这更叫人高兴的了!”

⑥“人人都很喜欢呢,那只看上去很凶猛的老虎,竟然像猫似的驯顺极了。虽然我还不知道您是用的什么办法,可您能把它们训练到这种程度,那就该称得上是伟大的天才!”

⑦由于被过分的称赞,团长一下子精神抖擞起来。他兴致大发,喋喋不休地讲起训练方法:“训练动物可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不过,在制作训练装置上却煞费了苦心。花了好长时间,也曾几度失败。”

⑧说着,团长拿出只手电筒样的东西,上面装有一个标度盘以及一些形状复杂的线圈。那个人两眼直勾勾地盯着这个玩意儿,一边问道:

⑨“这,这是什么?”

⑩“简单说来,这是一种用电波给动物施催眠术的装置。您看到了吧,在标度盘上画有许多动物。”

“也有猫呢!”

“把刻度对准有猫的地方,然后朝着老虎一按电钮,于是老虎受到催眠,会相信自己是一只猫。”

“有道理。原来驯服动物是这么一回事!在马戏团里面,还有会洗衣服的狮子呢。”

“是的。您也许还看到会打铃的牛、会跳越高台的猪吧!那都是靠这个装置起作用的结果。另外,要想使动物恢复原状时,只要对上零的刻度,按一下电钮就行了。”

团长得意洋洋地解释了一番。那人听着听着,不由得探出身子,两眼放出光芒:

“这么说来,只要有了这种装置,谁都能马上办起马戏团啦。请务必把这个装置让给我!”

“不行,这是我好不容易制作出来的东西。这个玩意儿,随便人家出多少钱,我也不能让出去。”

团长一口回绝,可那人仍不死心:“我真是想要得不得了,假如你真的不想让的话……”

那人从口袋里掏出一把刀子,想要扑过来。可谁知团长早已按下了训练装置按钮。接着,团长一边收拾起装置,一边自言自语道:“哎呀呀,这个粗野无礼的家伙,我要惩罚他一下,让他也像这个样子在马戏团里干上一阵子。”

第二天,马戏团里又增加了个颇受欢迎的演员,那可不是动物,而是一个善于模仿黑猩猩的丑角。他学得可真像,简直同真的黑猩猩毫无两样。“嘿,怎么会学得那么像呢?”观众交头接耳,颇觉不可思议,但又极其高兴地拍手鼓掌。

1.下列对文章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开篇介绍了马戏团近段时间很红,为故事的发生营造了一个环境,同时也设置了为什么会很红的悬念,吸引读者阅读下去。
B.主人公马戏团团长,在得到拜访者的赞赏后,改变了原先想尽快打发走来客自己好好休息的想法,说明他是一个讲究礼仪的人。
C.小说在结尾处,观众“交头接耳”“拍手鼓掌”,说明马戏团的节目更加受到大家的欢迎,与文章开头形成呼应,结构更加完整。
D.文章以时间为顺序,主要展现了一个夜晚开始到第二天的故事,情节虽然没有太多曲折,但读来让人颇有兴趣,余味悠长。
2.文中的两个人的对话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2023-05-02更新 | 87次组卷 | 1卷引用:贵州省黔东南从江县东朗中学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4 . 阅读《恐龙无处不有》,完成下面小题。

①不同科学领域之间是紧密相连的。在一个科学领域的新发现肯定会对其他领域产生影响。

②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该岛是稍微离开南极海岸的一小片冰冻陆地,非常靠近南美的南端。这些骨头毫无疑问属于鸟臀目恐龙。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③如果把这个发现与南极大陆联系起来,这比仅考虑恐龙来说要重要得多。恐龙如何能在南极地区生存呢?恐龙实际上并不适应寒冷的气候,现代的两栖动物(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更不适应南极气候。但1986年在南极确实发现了这种古老的两栖动物的化石。

④恐龙不可能在每一块大陆上独立生存,那么它们是如何越过大洋到另一个大陆上去的呢?这一问题的答案是: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几十年前,人们发现地壳是由一些紧密拼合在一起但又在缓慢运动的大板块构成的。一些板块被拉开,而另一些则挤压在一起,一个板块也许会缓慢地向另一板块下面俯冲。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⑤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当板块继续运动时,大陆又重新被分离开。

⑥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这个泛大陆存在了数百万年以后,又开始显示出破裂的迹象。早期恐龙在那时已经开始出现,并且有机会分散到泛大陆的各个地方。所有陆地似乎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地生活。

⑦大约在两亿年前,泛大陆分裂成四部分。北部就是现在的北美、欧洲和亚洲,南部是由南美洲和非洲构成,最南部是南极洲和澳大利亚,印度是剩余的一小部分。随着时间的流逝,北美又与亚洲和欧洲分开,南美也与非洲相离。(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印度向北移动,并且大约在5000万年前与亚洲相碰撞,形成巨大的喜马拉雅山脉。两个陆块在那里聚合并缓慢地褶皱变形。南极和澳大利亚也已相互分离。

⑧当大陆相互分离时,每一个大陆都携带着自己的恐龙而去。到6500万年以前,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所有的恐龙都灭绝了,大陆也已完全分开。每一个大陆都有自己的恐龙化石。

⑨南极也有自己的恐龙、两栖动物和其他在恐龙时代繁盛的植物和动物。然而,这些生物的命运比其他同类要悲惨得多,因为板块把它们向南携带到了极地。大约经历了一亿年,气候逐渐变冷,植物慢慢越来越稀少,动物的种类和数量也大量减少。气候变得越来越寒冷,夏天短而且冷,最后成为冰天雪地。

⑩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那里的冰有几英里厚,覆盖着丰富的化石。如果南极的冰雪层再薄一些的话,我们就可以找到它们。

⑪因此,南极洲恐龙化石的发现,为支持地壳在进行缓慢但又不可抗拒的运动这一理论提供了另一个强有力的证据。

1.下列说法的不正确的一项是(     
A.《被压扁的沙子》一文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反思,证明外星撞击地球是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
B.“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中,“漂移”和“迁移”虽都有“移动”之意,但也不可以互换。
C.在四十多亿年的地球发展史中,泛大陆形成和分裂过多次,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是在2.25亿年前形成的。
D.“每隔一段时期,板块会将所有的大陆汇聚在一起,地球此时仅由一个主要陆地构成,称为‘泛大陆’。”运用了下定义的说明方法。
2.“恐龙无处不有”是怎样验证“大陆漂移”的?请结合②-⑨段,进行逻辑推理。
恐龙化石无处不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现在的各块大陆曾经联结在一起(泛大陆)→③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4-19更新 | 85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西省上饶市广信区全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5 .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第②③④段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两条?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2.第②段中加点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3.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2023-04-07更新 | 105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阳江市阳东区2020-2021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6 . 母亲的眼泪

文/卡拉利切夫

①一场细雨,淅沥淅沥。院子里,黄树叶儿熠熠发光。藤上的大葡萄膨胀了,肉鼓鼓地简直要绽裂的样子。紫色的花朵把紫菀压得低低的。紫菀花下,一只破坛子在落叶中滚动。栖息在坛底的一只雏燕,又是寒冷又是伤心,缩作一团,瑟瑟发抖。她孤苦伶仃,两个姐姐已经南飞,妈妈,亲爱的妈妈也已经远走高飞,向着温暖的地方。又湿又冷的夜晚,谁能给她以温暖呢?

②她在坛底孑然一身。她们离开了她,因为她身残,飞不动。夏天,她们栖息在屋檐下,房子突然失火。母亲赶回来抢救,但为时已晚。一颗红红的火星飞进巢穴,烧伤了她的翅膀。那时她刚破壳而出来到世上,全身赤条条一丝不挂,顿时感到阵阵剧痛,晕了过去。一觉醒来,已在一个新的巢穴,母亲低垂着头坐在边上,心情十分悲痛。她想抖动一下翅膀,但徒劳无功,因为左面的翅膀已被烧伤萎缩。

③夏天过去了,葡萄的颜色变深了。院子里,妈妈说:“亲爱的孩子,我们今天要南飞了。你飞不了,只得留下。那儿的坛子里,我用羽毛做了一个柔软的床铺。这就是你的窝。饿时你可以出去吃点东西。院子里水果比比皆是。待到春天来临,我们再回来找你。”

④“谢谢,妈妈,谢谢你的安排!”小燕子凄然地说。为了掩盖眼泪,她把头儿扎进了母亲的翼下,沉默了片刻……

⑤她们飞走了!

⑥忧郁苦闷的日子一天一天挨了过去。湿透的紫菀,顶梢更加下垂了。一滴雨水,从最低的那一片花瓣上滚了下来,正要滚下来时,雏燕听到了雨水叹了一声:

⑦“噢,累死我了!”

⑧“您从哪儿来?”雏燕好奇心旺盛。

⑨“噢,亲爱的,亲爱的,我远道而来。我从大洋来,我生在那儿。我不是一滴雨水,而是一滴眼泪。”

⑩“一滴眼泪?谁的眼泪?”雏燕急切地问。

⑪“一位母亲的眼泪。我生命的故事十分简短。九天以前一只巨大的远洋轮船的桅杆上,栖息着一只燕子,它疲惫不堪,眼泪汪汪。我就诞生在悲伤忧愁的燕子的右眼里。狂风大作,大洋怒吼,燕子用微弱的声音对风说:‘风兄弟!你周游世界,去保加利亚时,请停留一下,看望我那孤零零的孩子,告诉她,黑雄猫就在院子里徘徊,躲远一点。我走时忘了告诉她这件事。告诉她我悲痛欲绝……’‘你孩子在哪里?’风问。‘我把她留在院子里一只破旧的坛子里,那儿种有紫色的紫菀花。’燕子话未说完,我就从她的眼里滚了出来。风逮住了我,带着我环游世界。我已旅行了九天。片刻之前我落到了这朵花上。真是累死了!我现在什么都不想,就想滚下去睡一觉。”

⑫雏燕听痴了。她迅速站了起来,张开嘴,吞下母亲的那滴昏厥过去的泪水。“谢谢,亲爱的妈妈,”她低声说道,躺到羽毛床上,睡着了。眼泪给了她温暖,她似乎又蜷缩在母亲的翅膀下。

(选自《世界微型小说精选》,作者为保加利亚作家安格尔•卡拉利切夫)

1.小说为什么以“母亲的眼泪”为题?
2.雏燕分别在④和⑫段两次情不自禁地“谢谢妈妈”,试分析两处“谢谢”不同的内涵?
3.试就这篇童话形式的小说所运用的一种艺术表现手法进行赏析。
4.自选一个角度对这篇小说构思上的独特之处作简要评价。
2023-01-24更新 | 127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东营市利津县(五四制)2020-2021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7 . 寓言作为一种文学体裁,用简短的小故事告诉人们以深刻的道理。下面两则故事出自《伊索寓言》,请任选一则,结合情节谈谈你的阅读感受。
①《狐狸和山羊》                 ②《两只口袋》
2022-10-15更新 | 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2年河南省濮阳市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8 .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块旧桌布

①在小城的富庶区,坐落着一座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老的教堂。但是如今,小城日渐萧条,经济困顿,而教堂也因年久失修,已经破败不堪了。恰在此时,一位年轻的牧师被委派到这儿工作。虽然教堂已经不复往昔的风姿,但是,牧师和他的妻子仍旧能为到这儿工作而感到激动与兴奋,他们相信,他们一定会令这座教堂重现往日的辉煌。

②1948年的10月上旬,牧师正式接管了这座教堂的全面工作。于是,他和他的妻子立即开始对教堂进行全面整修,他们粉刷墙壁,修理器物,力图使它恢复原貌。他们打算在圣诞节前夕,让这座老教堂呈现出最华美最辉煌的面貌。

③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圣诞节的前两天,一场暴风雨突然袭击了这个地区,雨水如倾盆般狂泻而下,雨量超过了一英寸。在这场暴风雨的冲刷下,这座古老的教堂也遭受了损失。就在教堂圣坛后面的屋顶处,突然裂开了一道缝隙,雨水从缝隙中渗透了进来,顺着石灰墙壁流淌下来。石灰墙就像海绵一样,吸足了雨水,然后变得蓬松起皮,最终一层层地从墙壁上脱落下来,在刚粉刷一新的墙壁上留下了一个又大又深的窟窿。

④望着斑驳难看的墙壁,牧师和他的妻子沮丧极了。很显然,要想在圣诞节之前把墙壁修复一新是不可能的了。将近三个月的辛勤劳动就这么给毁了。但是,这对年轻的夫妇认为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意愿,默默地接受了这些损失,并且开始动手清理从墙上脱落下来的墙皮。

⑤那天下午,这对心情沮丧的夫妇前去参加了一个为教会青年团体举办的公益拍卖会。拍卖会上,心不在焉的牧师随意浏览着所有的拍卖品。突然,一块镶着花边的金黄色和乳白色相间的且足有15英尺长的旧桌布一下子吸引了他的目光。几乎就在一刹那之间,他的脑海里突然闪过一道灵光,决定拍下这块呆布,把它挂在圣坛后面,正好可以挡住那斑驳的墙壁。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叫出了6.5美元的最高价,拍得了那块桌布。

⑥圣诞节的前一天,呼啸的北风裹挟着雪花漫天飞舞。那天午后,当牧师打开教堂的大门的时候,他注意到在附近的公共汽车站上,有一位年老的妇女正站在风雪中等着汽车。他知道下一班公共汽车至少要等半个小时以后才能到达。 于是便邀请老太太进到教堂里来取会儿暖。

⑦老太太一边走进教堂,一边告诉牧师说,她并不住在这一带,她之所以这么早来到这儿,是因为这附近有一户富裕人家要招聘家庭教师,她是赶来参加面试的。但是,因为她是战争难民,而且英语又不好,所以未能得到这份工作。

⑧进得教堂之后,牧师便径直走向圣坛的后面,去悬挂那块桌布了。而她则在最后一排的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低下头,默默地祈祷起来。祈祷结束之后,她抬起头来,正好看到牧师已经将那块桌布挂了起来。突然,她站起身来,冲向圣坛。

⑨“这是我的!”她惊叫道,“这是我在家里举办宴会时用的桌布!”

⑩闻听此言,牧师顿时惊呆了。他转过头,迷惑地注视眼前这位激动万分的老太太。接着,老太太便兴奋地把这块桌布的故事全都讲给了牧师听,并且,她还将绣在桌布一角的她名字的首写字母指给牧师看。

⑪原来,她和她的丈夫生活在奥地利的维也纳,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他们曾经参与反对纳粹统治的斗争。后来,他们决定逃往瑞士。但是,她的丈夫说,他们必须分开逃跑,因为这样逃生的机会会比较大一些。于是,她先离开了维也纳,在约定的地方等待着丈夫。但是却音信皆无。及至后来,她才听说她的丈夫已经惨死在纳粹的集中营里了。

⑫听完这个故事,牧师被深深地感动了。他执意要让老太太把这块有纪念意义的桌布带走。但是,老太太沉吟片刻之后,还是婉言谢绝了。她说,她已经不再需要这块桌布了,再说,把它挂在圣坛后面,看上去也确实非常漂亮。说完,她便告辞离开了。

⑬圣诞节前夕,教堂里烛火通明,摇曳生辉。在烛光的照耀下,那块挂在圣坛后面的桌布显得更加华美绚丽。那乳白色的花边在摇曳的烛光的映照下,看上去令人眼花缭乱,而那穿梭其间的金色的丝线则犹如一道黎明时的曙光,闪耀着灿烂的光芒。

⑭当参加集会的教徒们离开教堂的时候,他们都交口称赞牧师所主持的这次礼拜仪式,并且还纷纷夸赞说,现在的教堂变得多漂亮啊。

⑮当人们逐渐散去的时候,教堂里安静下来。然而,有一位绅士模样的老人却一直在教堂里踟蹰着,望着那块桌布,似在欣赏,又似在回味,久久不肯离去。良久之后,当他终于决定要离开教堂的时候,才忍不住指着那块桌布,告诉牧师说:“真是太不可思议了!世上竟会有这么巧合的事情。记得许多年以前,我和我那已经去世的妻子也有一块和这一模一样的桌布。不过,她只是在一些非常特殊的时候才拿出来使用。那时候我们还住在维也纳。”

⑯闻听此言,牧师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天下难道真有这么巧的事情?”他激动地想道。此刻,夜晚的气温越来越寒冷,但是,年轻的牧师却一点儿也感觉不到寒意。他极力地抑制着激动的心情,尽量使自己平静下来,然后,他告诉那位老人说,就在那天下午,那位老太太也曾经来到过这座教堂,并且还说这块桌布正是她家的那块。

⑰“真的吗?”老人不禁大吃一惊,激动得老泪纵横,“她果真还活着吗?我怎么样才能找到她?”

⑱牧师也不知道那位老太太住在哪里,但是,他想起了老太太曾去面试过的那户人家。于是,牧师拨通了那户人家的电话,问清楚了那位老太太的姓名和住址。站在一旁的老人早就激动的浑身颤抖不已了。

⑲接下来,牧师开着他的那辆旧汽车,载着老人连夜驶往小城的另一端去寻找那位老太太。来到老太太所住的公寓门前,他们一起敲响了她的房门。当她打开房门的那一瞬间,她惊呆了,双唇嗫嚅着,一句话也说不出来,激动得泪水顿时模糊了她的双眼……

⑳此刻,年轻的牧师悄悄地闪到了一旁,眼含热泪地注视着这对患难夫妻悲喜交加的重逢……

1.本文讲述了一个什么故事?请从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分成三点进行概述。
2.结合上下文,从修辞的角度分析第⑬段的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3.文中的牧师具有哪些形象,请简要分析。
4.牧师在最后为何“眼含热泪”?透过泪光,你感悟出小说在向我们倡导一种怎样的社会风尚?
2022-10-04更新 | 176次组卷 | 1卷引用:广东省广州市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2九年级·浙江·专题练习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我想去看海

①现在是下蛋的时间了!这可是小鸡们第一次下蛋。

②“啊,多可爱的蛋呀!”鸡妈妈们高兴坏了。只有小鸡卡梅拉拒绝下蛋。

③“下蛋,下蛋,总是下蛋!”她生气地说,“生活中应该还有更好玩儿的事可做!”

④卡梅拉更喜欢听鸬鹚佩罗讲大海的故事。

⑤佩罗曾经游历过很多地方!尽管他说话有些夸张,但卡梅拉还是十分着迷这些美妙的故事。

⑥“总有那么一天,我也要去看看大海。”

⑦一天晚上,又到了该回鸡窝睡觉的时间。

⑧“我不想睡觉!我才不要和其他小鸡一样呢!”

⑨“我想去看大海!”

⑩“去看海?你得先弄明白自己是谁,再考虑这个吧!”卡梅拉的爸爸觉得再也没有比这更蠢的想法了,“你看看我,出去旅游过一次吗?卡梅拉,大海可不是小鸡玩游戏的地方,跟我回窝里去!”这天晚上,卡梅拉瞪着眼,怎么也睡不着,她还在想看海的事……

“不,我就要去看海!马上就去!”卡梅拉轻轻跳下床,推开门,回头看了她的爸爸妈妈、兄弟姐妹一眼,就离开了家,朝着梦想中的大海走去。卡梅拉在无边的黑夜里勇敢地往前走……走啊,走啊!她走了很远很远,她那双可怜的小脚,已经快没有知觉了。

一天早上,当卡梅拉站在沙丘顶上时,眼前的一切让她吃惊得简直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她情不自禁地喊道:“哇!大海!”这是多么奇妙的景色啊!大海翻滚着雪白的浪花,一会儿惊天动地地涌上来!一会儿又轻声细雨地退下去……卡梅拉又震惊又兴奋。

“好美呀!”她喊道,“比佩罗说的还要美!”

卡梅拉先是在沙滩上玩:堆城堡、捡贝壳。饿了,她就吃几粒虾米填肚子。后来,她竟然勇敢地跳进了海里,游泳、潜水、滑行……天色渐渐暗了下来,卡梅拉想回家了。但可怕的是,海岸线消失了!根本分辨不出东南西北!家在哪儿啊?

“哇、哇、哇!爸爸!妈妈!”她又急又怕哭喊起来。可四周静悄悄的,没有一个声音回答她。卡梅拉太累了,不一会儿,她就躺在木板上睡着了,只有天上的一轮明月,照着她孤零零的身影。突然,克里斯托夫·哥伦布的帆船出现在海面上。卡梅拉被惊醒了,她大声呼救:

“喂!听见了吗?小鸡!有只小鸡仔在海里……”卡梅拉的话还没有说完,一个巨浪就把她卷上了帆船的甲板。“哈,一只小鸡!把这个小东西的毛拔干净,煮来吃!”船长命令道。卡梅拉当然不想就这样被吃掉!她竭力为自己辩护,她说自己不辞辛苦来到这里,只是为了看海……。

“够了!我不想听你的废话。”哥伦布发火了,“把它拿去煮了!”

“等一等,船长。”卡梅拉急中生智,“鸡蛋!”“为了丰富您的早餐,我保证每天早上下一个鸡蛋,这可是专门为您下的呀!”她紧张得牙齿直打颤,心想:“怎么办呀?我可从没下过蛋,妈妈又不在身边教我。”

卡梅拉开始尝试下蛋:蹦、跳、爬高、倒立、仰卧……凡是能想到的方法都用了。

㉑“哇,下个蛋真的好难啊!”

㉒“哈哈!成功了!很简单嘛!我下了一个蛋!我下了一个蛋!”

㉓一天早上,刚刚下完第31个蛋的卡梅拉,远远地望见了海滩和一望无际的森林。

㉔“乌拉!终于见到陆地了!”

㉕“啊,一只白色的小母鸡,真漂亮啊!”

㉖卡梅拉走向前,有点胆怯地打了声招呼;“你好,我叫卡梅拉……”

㉗“我叫皮迪克。”

㉘“我来自一个遥远的地方,在那边,海的另一边……”她指着大海。

㉙“啊,真的吗?从那么远的地方来!”

㉚“卡梅拉,你有兄弟姐妹吗?你的家是什么样的?”

㉛卡梅拉来劲了,大谈自己的老家和好朋友鸬鹚佩罗。

㉜她可真有趣呀,皮迪克在心里暗想。“……卡梅拉……”

㉝“什么事?皮迪克。”

㉞“如果你愿意,明天我带你参观一下我的家乡!”皮迪克带着卡梅拉四处游玩。他们有说不完的话,都觉得从来没有这么快乐过。“皮迪克,我怎么听到有印第安人的鼓声?”

㉟“不是我的心跳得太快了,因为有你在我身边。”

㊱从此,卡梅拉和皮迪克形影不离。

㊲几个星期后,卡梅拉带着皮迪克高高兴兴回家了。

㊳第二年春天,卡梅拉和皮迪克生下了他们的第一个孩子,一只很可爱的小公鸡,他们决定给他起名叫卡梅利多。

㊴几个月后……

㊵“卡梅利多,该回家了!”卡梅拉呼唤着宝贝儿子。

㊶“再等一分钟,妈妈,我在看天上亮晶晶的星星呢。”

㊷“该睡觉了!”

㊸“睡觉,睡觉,总是睡觉!真没劲,我才不要和其他小鸡一样呢,就知道睡觉!”卡梅利多反抗道,“生活中肯定还有比睡觉更好玩的事……”

㊹“我想……”

(作者:法国克里斯提昂·约里波瓦,有删改)

1.《我想去看海》一文,为什么多次写到佩罗这个形象?
2.同样的内容,变换标点、字词、语序之后,表达的意思和情感会有所不同,请结合下面这个句子作简要分析。

3.请你给绘本《我想去看海》结尾的插图补上一句话,井阐述理由。
4.“单元导读”告诉我们,阅读文本还可以关注矛盾处。请结合《我想去看海》这个文本设计一个问题,并给出答案。
2022-08-29更新 | 146次组卷 | 1卷引用:专题16 小说阅读-5年(2018-2022)中考1年模拟语文分项汇编(浙江专用)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幼犊

(美)克莱奥尔

①他记得很小的时候,爸爸常常俯下高大的身子,把他拎起来,举向空中。他挥着两只小手,快活得咯咯直笑,妈妈瞧着父子俩,也乐得合不拢嘴。他在爸爸的头顶上,可以低头看妈妈扬起来的脸,还有爸爸的白牙齿和蓬乱、厚密的棕色头发。在爸爸强壮有力的手臂里,他感到安全极了。这个世界上,最棒、最了不起的人就是爸爸。

②他长大了,会“抓狗熊”了。每到晚饭时分,他就埋伏在厨房门后,一听到爸爸关车库门的声音,便屏住呼吸,紧紧地贴在门背后。于是,爸爸来了,站在门口,两条长腿一碰,笑哈哈地问:“小家伙呢?”这时,他就会瞥一眼正做怪相的妈妈,从后门弹出来,抱住爸爸的双膝。

③后来他上学了。他在操场上学会了忍住眼泪,还学会了摔倒抢他足球的同学。回到家里,他就在爸爸身上学习白天所学的摔跤功夫。可是,任凭他喘着粗气,使劲拖拉,爸爸坐在安乐椅里看报,纹丝不动,只是偶尔瞟他几眼。

④他又长了——长高了,瘦瘦的身材倒十分结实。他像头刚刚长出角的小公牛,跃跃欲试,想与同伴们争斗,试试自己的锋芒。他鼓起手臂上的二头肌,用妈妈的软尺量一量臂围,得意地伸到爸爸面前:“摸摸看,结实不?”爸爸用大拇指按按他隆起的肌肉,稍一使力,他就抽回手臂,大叫:“哎哟!”

⑤有时,他和爸爸在地板上摔跤。妈妈一边把椅子往后拖,一边叮嘱:“查尔斯,当心呀。不要把他弄伤了!”一会儿功夫,爸爸就会把他摔倒,坐在椅子里,朝他伸出长长的两条腿。他爬到爸爸身上,拼命擂着两只小拳头,怪爸爸太拿他不当一回事了。

⑥进了中学,踢球、跑步,他样样都练。他的变化之快,连他自己也感到吃惊。他现在可以俯视妈妈了。

⑦他还是经常和爸爸摔跤。但每次都使妈妈担惊受怕,她围着父子俩团团转,干着急,不明白这样争斗有什么必要。不过回回摔跤都是他输——四脚朝天躺在地板上,直喘粗气。爸爸低头瞧着他,咧嘴直笑。“投降吗?”“投降。”他点点头,爬起来。

⑧此后,他有一年多没和爸爸摔跤了。一天晚上,他突然想起这事,便仔细地瞧了瞧爸爸,真奇怪,爸爸竟不像以前那样高大,那样双肩宽阔。他现在甚至可以平视爸爸的眼睛。

⑨过了一会,他又走到爸爸跟前。爸爸正在看报。他一把夺过报纸。爸爸诧异地抬起头,不解地看着他。碰到儿子挑战的目光,爸爸眯缝起眼睛,柔声问:“想试试吗?”“是的,爸爸,来吧。”爸爸脱下外套,解着衬衫扣子,说:“是你自找的啊。”

妈妈从厨房里出来,惊叫着:“天哪!查尔斯,比尔,别——会弄伤自己的!”但父子俩全不理会。他们光着膀子,摆好架势,眼睛牢牢盯着对方,伺机动手,他们转了几个圈,同时抓住对方的膀子。然后,用力推拉着,扭着,转着,默默地寻找对方的破绽,以便摔倒对方。室内只有他们的脚在地毯上的摩擦声和他们的喘息声。比尔不时咧开嘴,显出一副痛苦的样子。妈妈站在一边,双手捂着脸颊,哆嗦着嘴唇,一声也不敢出。

比尔终于把爸爸压在身下。“投降!”他命令道。“没那事!”爸爸说着,猛一便劲推开比尔,争斗又开始了。但是,爸爸最终还是精疲力尽了。他躺在地板上,眼里闪着狼狈的光。儿子那双冷酷的手,牢牢地钳住了他,他绝望地挣扎了几下,停止了反抗,胸脯一起一伏,喘着粗气。

比尔问:“投降?”爸爸皱皱眉,摇了摇头。

比尔的膝头仍压在爸爸身上。“投降!”他说着,又加了点劲。

突然爸爸大笑起来。比尔感到妈妈的手指头疯狂地拉扯着他的肩膀。“让爸爸起来,快!”比尔俯视着爸爸,问:“投降吗?”爸爸止住了笑,湿润着眼,说:“好吧,我输了。”

比尔站起身,朝爸爸伸出一只手。但妈妈已抢先双手接住爸爸的膀子,把他扶了起来,爸爸咧咧嘴,对比尔一笑,比尔想笑,可又止住了,问:“爸,没弄伤吧?”

“没事,孩子,下次——”

“是的,也许,下次——”

妈妈这次什么也没说,她知道不会有下一次了。

比尔看着妈妈,又看看爸爸,突然转身就跑。他穿过房门——以前常骑在爸爸肩头钻进钻出的房门;他奔向厨房门——曾埋伏在那后面,等待着回家的爸爸,扑上去抓住他的长腿。

外面黑黑的,他站在台阶上,仰头望着夜空。满天星斗,他看不见,因为泪水充满了眼眶,流下了脸颊。

1.这篇小说以《幼犊》为题有何妙处?
2.这篇小说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比尔和父亲的四次摔跤过程,梳理文章内容,请以比尔的成长为线索按要求填写。
第一次:①____________
第二次:比尔一会就被爸爸摔倒,爬到爸爸身上,擂着拳头,怪爸爸。
第三次:比尔四脚朝天躺在地板上,直喘粗气,向爸爸投降。
第四次:②___________
3.下面是“妈妈”面对父子俩摔跤的两次描写,请分别说出她的反应及这样反应的原因。
①妈妈一边把椅子往后拖,一边叮嘱:“查尔斯,当心呀,不要把他弄伤了!”
②妈妈从厨房出来,惊叫者:“在哪!查尔斯,比尔,别——会弄伤自己的!”
4.体会文中画浪线处的父子对话,根据文章内容,分别说出你的朗读建议,并说说你这样朗读的理由。
①“没事,孩子,下次——”
②“是的,也许,下次——”
5.结尾写比尔“泪水充满了眼眶,流下了脸颊”,他的泪水里情感很复杂,你能品味出些什么来?
2022-03-07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山东省淄博市张店区2021-2022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