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知识点选题 > 意大利
更多: | 只看新题 精选材料新、考法新、题型新的试题
解析
| 共计 10 道试题
1 . 卡尔维诺的小说温暖明亮,深受读者喜爱。请你通过阅读《好游戏玩不长》一文,来理解卡尔维诺小说的内容及风格特点。

好游戏玩不长

卡尔维诺

(1)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在玩打仗的游戏。

(2)那里有一处干涸的溪流,岸边全是芦竹,河床上都是些灰黄的磐石。乔瓦尼诺在一片流着沙的河滩上做出扑到前面去袭击敌军的动作,然后手捂着胸口就地倒下来。

(3)“红十字!”他叫道。“你是红十字的!快过来!没看见我受伤了吗?”

(4)到那时为止一直扮演敌方机关枪的赛来内拉,跑向他去,在他的额头上碾压上一张薄荷的树叶,充作膏药。

(5)乔瓦尼诺猛地蹦起来,横向拿着芦竹跳开了,胳膊伸得老开。“轰炸机!轰炸机对准目标了!嗖……轰隆!”然后就把一手的白砾石撒到赛来内拉的身上来。

(6)“你是正在行进中的敌军汽车纵队!我炸了你!”

(7)“那我,该干什么呀?”赛来内拉问。

(8)“你要在地上匍匐前进,还要接到炸弹。嗖……轰隆!不,现在你要撤到开阔地上!”

(9)赛来内拉就在芦竹间跑了起来,但乔瓦尼诺又大嚷着叫起她来:

(10)“狙击!你是敌方的狙击!现在你在攻击我!”

(11)但赛来内拉不明白这个狙击要做什么,于是乔瓦尼诺就决定由自己来扮演敌方狙击,让赛来内拉来充当那个轰炸小队。“我是一个掉在火堆中的飞行员,你看!”乔瓦尼诺说。

(12)“那我呢?我呢?”赛来内拉问。

(13)“你嘛,你就是那个拥抱阵亡者的女人。”

(14)“谁啊?”

(15)“对,就是那个,格洛丽亚!你得像天使一样地过来,然后跪在我身边。”赛来内拉就试着当起了格洛丽亚,做得很不错。

(16)然后,他们又玩起了骑兵巡逻队的交锋。要来个骑兵冲锋,还得需要个喇叭,乔瓦尼诺于是就撕开了他芦竹上的叶鞘,攥在合拢的双手里,并发出一种刺耳的嘶嘶声。正是那嘶嘶声作响时,出现了三个真正的士兵。

(17)两个孩子,大气不敢出一声地,拖着芦竹尖,靠到一名战士身边。【A】他正躺在草地上,举着步枪,而头盔,肩包,干粮袋,行军水壶,手榴弹,防毒面具是一个压在另一个之上地堆在他身上,就像是一场由不同物件构成的雪崩,把他给埋没了。那个士兵,从地上把脸转向孩子,他的眼睛是灰色的,忧郁,唇间含着一片樱桃叶。孩子们蹲伏在他身边,芦竹被他们戳在前面,和战士的步枪平行。乔瓦尼诺说:“你们在打仗吗?”

(18)士兵在地上蹭了蹭下巴,张开嘴唇,吹走了那片樱桃叶,什么也没说。

(19)“对不起,我们能到那下头去吗?”乔瓦尼诺壮着胆子问。那个士兵应该是做了个类似于耸肩膀的动作。孩子们赶紧踮着脚尖地跑掉了。

(20)在一段斜坡上,一棵桑树投下阴翳,桑树底下,一把折叠椅上,坐着一位将军。那是个臃肿的男人,只穿着衬衫,没罩外套,把墨镜抬到额头上,用望远镜看着什么。他在膝盖上一张摊开的地形图上指指画画的,喘着粗气地跟他的参谋部长说着什么,还有一些军官曲着双腿,坐在他脚下的草丛里。

(21)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一动不动地待在将军背后,使芦竹直挺挺地立正着。

(22)【B】“啊呀……敌人的炮火,”将军说,“全部击中了我们的人……啊呀……”然后其他一些话他们就听不懂了。他长满红毛的短小手指在地图上摩挲着,就像是肥大的毛虫。“失去一些弟兄是很痛心的,但是……啊呀……位置……”

(23)参谋部长的军官们在将军周围表现出很活跃的模样,远处那些掩护得糟糕士兵总是会时不时地从周围冒出来,顺从而无动于衷。

(24)“自然,什么时候能看到葡萄园了,你们看见敌军的侦察所没有?”将军说。

(25)“这在地图上标出来了,将军先生,”一位军官热情地说,“‘农居区’……”

(26)但将军没有看地图,而是继续指着一个土丘,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知道,那是老头保洛的家,那个养蚕人的房子。

(27)“这是第一个要轰掉的目标,”将军说。一个摆弄测角器的军官就报了一串数据。

(28)此时,将军在地图上画上一个叉。忽然,远处响起一声爆炸。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惊跳起来。

(29)“这两个家伙在这里干什么?”一个声音说道,同时孩子们感到自己的领子被揪了起来。

(30)“是谁把这些孩子丢在作战区的?”

(31)乔瓦尼诺和赛来内拉用猫一般的一跳,逃脱了那些手掌,直到他们气喘不过来的时候,才停了下来。他们来到一个地方,那里的芦竹丛围出了一种又长又密的屏障,芦竹丛间,里头鲜绿外头淡绿的叶鞘随着漾起的风窸窣作响。

(32)“这里,”乔瓦尼诺说,“我们有用来做武器的了。”但是,回到他们心中的愉悦感却被稍稍遮蔽住一些。

(33)他们扔掉了陈旧的武器。在芦竹地里走起来。“你看我的多漂亮啊……”“但我的更高……”但好像没有一根能跟以前的比,就算把它们想成长矛,想成冲锋枪,或者是飞机都不能带来任何满足感了。

(34)芦竹地倏地到了头。过了芦竹地后,是天空和大海。岸上是陡峭的狭窄田地,那里有笔直的席子,接着就是海边滚圆的石头,海西又一浪接一浪地升了起来,一直涌到天边。

(35)他们坐在地上,头垂着,缓缓地扯起一簇簇的草。先前玩打仗的游戏很有意思,但现在,他们的脑袋里总想起那个唇间含着叶子的士兵那忧伤的眼神,想起了将军抹掉了农舍的那毛茸茸的手指。

(36)乔瓦尼诺尽量去想还有没有别的什么游戏,他有了个主意。“一个新游戏!”他跳起来……

节选自《卡尔维诺短篇小说集》,有删减)


◆通读文本,把握情节的轻巧
1.细读小说,梳理情节。
在溪边玩打仗的游戏。——在荆棘中发现了三个士兵,征得同意后跑开。——______——他们跑到新的芦竹地,想着新的游戏。
◆品读细节,欣赏人物漫画
2.细读文中【A】【B】两处的细节描写,并任选一处,结合上下文,分析表达效果。
◆前后勾连,走近诗化环境
3.芦竹地是作者精心设计的叙事环境。请勾连文中画波浪线句,简要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融通整合,关注独特视角
4.小文在阅读中发现小说中经常采用儿童叙述视角,并对其作用进行了整理,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表中的探究结果是否也适用于本文。
儿童身份作用探究结果
小客人(迅哥儿)呈现了月夜里四处弥漫的豆麦、水草的清香,朦胧的月光下婉转的笛声……,为读者构筑了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儿童世界。真切地表现儿童的生活,舒缓行文节奏。
儿子(若瑟夫)从最佳角度在最大容量中表现儿童视野里的成人世界,表达对社会的思考。

2023-01-15更新 | 230次组卷 | 1卷引用:浙江省诸暨市暨阳初中教育共同体2021-2022学年九年级3月月考语文试题
2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满足的人的衬衫

(意大利)卡尔维诺

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你还缺什么吗?”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你恋爱了?如果你想要哪个姑娘,告诉我,我会安排你们结婚的,不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王的女儿,还是最穷困的农家女子,我都可以给你解决!”

“不是,爸爸,我没爱上什么人。”

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开心解闷。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哲学家、博士、教授。他让大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陛下,我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的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你满足吗?”

“很满足,陛下。”

“那好。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出去!快滚出去!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状况更好的人。”

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又满足。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宁。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使者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兔一瘸一拐地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国王想: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你先等等。”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快过来!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儿子有救了!”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好小伙子,你想要什么我都会给你!但你给我,给我……”

“什么东西,陛下?”

“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来,你过来!”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

1.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问题。
有人认为这个故事很简单,不断重复,就是一次次去寻找满足的人的衬衫。有人认为不是这样简单的重复,每一次寻找都是不一样的。请你结合全文写出你的理解。
2.本文的开头有两种不同的译文,你觉得哪种译文更能体现童话语言的特点?请说明理由。
A.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B.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很疼爱他,视若珍宝。可这个王子总是郁郁寡欢,整天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3.故事中王子和小伙子没有姓名,他们都具有典型意义。请你说说他们分别代表了哪一类人?
2021-12-16更新 | 102次组卷 | 1卷引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困难(0.15) |
3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小题。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伊塔洛·卡尔维诺

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那天晚上,马可瓦多家用尽了最后的干柴,裹着大衣的全家人,看着暖炉中逐渐黯淡的小木炭,每一次呼吸,就从他们嘴里升起云雾,再没有人说话,云雾代替他们发言:太太吐出长长的云雾仿佛在叹气,小孩们好像专心一意地吹着肥皂泡泡,而马可瓦多则一停一顿地朝着空中喷着云雾,好像喷发转瞬即逝的智慧火花。

②最后马可瓦多决定了:

③“我去找柴火,说不定能找到。”他在夹克和衬衫间塞进了四五张报纸,以作为御寒的盔甲,在大衣下藏了一把齿锯,在家人充满希望的目光的跟随下,深夜走出门。每走一步就发出纸的响声,而锯子也不时从他大衣里冒出。

④到市区里找柴火,说得倒好!马可瓦多直向夹在两条马路中间的一小片公园走去。空无一人,马可瓦多一面研究光秃秃的树干,一面想着家人正牙齿打颤地等着他……

⑤他的弟弟小米开尔哆嗦着牙齿,读一本从学校图书室借回来的童话,书里头说的是一个木匠的小孩带着斧头去森林里砍柴。“这才是要去的地方。”小米开尔说,“森林!那里就会有木柴了!”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⑥说到做到,跟兄弟们组织起来:一个人带斧头,一个人带钩子,一个人带绳子。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⑦走在路灯照得通亮的城市,除了房子以外看不到别的:什么森林,连影子也没有。也遇到过几个行人,但是不敢问哪儿有森林。他们走到最后,城里的房子都不见了,而马路变成了高速公路。

⑧小孩就在高速公路旁看到了森林:一片茂密而奇形怪状的树林淹没了一望无际的平原。它们有极细极细的树干,或直或斜;当汽车经过,车灯照亮时,发现这些扁平而宽阔的树叶有着最奇怪的样子和颜色。树枝的形状是牙膏、脸、乳酪、手、剃刀、瓶子、母牛和轮胎,遍布的树叶是字母。

⑨“万岁!”小米开尔说,“这就是森林!”

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廊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⑪小米开尔赶紧提醒他们来这儿的目的:柴火。于是他们砍倒一株黄色迎春花外形的杨树,劈成碎片后带回家。

⑫当马可瓦多带着少得可怜的潮湿树枝回家时,发现暖炉是点燃的。

⑬“你们在哪里拿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下的广告招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⑭“森林里!”小孩说。

⑮“什么森林?”

⑯“在高速公路上,密密麻麻的!”

⑰既然这么简单,而且也的确不错。要新的柴火,还是学小孩的方法比较好。马可瓦多又带着锯子出门,朝高速公路走去。

⑱公路警察阿斯托弗有点近视,当他骑着摩托车做夜间巡逻时应该是要戴眼镜的;但他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他的前途。

⑲那个晚上,接到通知说高速公路上有一群野孩子在拆广告招牌,警察阿斯托弗便骑车去巡查。

⑳高速公路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近视眼的阿斯托弗细细察看。在摩托车灯的照明下,撞见一个大野孩子攀爬在一块招牌上。阿斯托弗刹住车:“喂!你在上面干什么,马上给我跳下来!”那个人动也不动,向他吐舌头。阿斯托弗靠近一看,那是一块乳酪广告,画了一个胖小孩在舔舌头。“当然,当然。”阿斯托弗说,并快速离开。

㉑过了一会儿,在一块巨大招牌的阴影中,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别想跑!”但没有人跑:那是一张痛苦的面像,因为有一只脚长满了鸡眼。“哦,对不起。”阿斯托弗说完后就一溜烟跑掉了。

㉒治偏头痛药片的广告画的是一个巨大的人头,因痛楚用手遮着眼睛。阿斯托弗经过,照到攀爬在上方正想用锯子切下一块的马可瓦多。因强光而眼花,马可瓦多蜷缩着静止不动,抓住大头上的耳朵,锯子则已经切到额头中央。

㉓阿斯托弗好好研究过后说:“喔,对,斯达巴药片!这个广告做得好!新发现!那个带着锯子的倒霉鬼说明偏头痛会把人的脑袋切成两半!我一下就看懂了!”然后很满意地离开了。

㉔四周那么安静而寒冷。马可瓦多松了一口气,在不太舒适的支架上重新调整位置,继续他的工作。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切割木头低沉的嘎嘎声远远传送开来。

1.结合小说内容,根据提示填空。
马可瓦多前往小公园找寻木柴,是因为他们家______;而小米开尔从童话书里得到启发,带着弟弟们在高速公路边发现了一片“森林”,其实这是很多巨大的______;警察阿斯托弗因为______,竟然连续三次都分不清画像和真人,最终让支架上的马可瓦多得以继续切割下去。
2.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小说塑造的马卡瓦多兄弟的形象具有哪些特点。
3.下列句子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1)寒冷有千百种形式、千百种方法在世界上移动:在海上像一群狂奔的马,在乡村像一窝猛扑的蝗虫,在城市则像一把利刃截断道路,从缝里钻入没有暖气的家中。
从修辞手法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弟弟们则着迷地看着从奇异轮廊中露头的月亮:“真美……”
从人物描写的角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结合本文中的城市特点及马卡瓦多一家的生活状况,来分析本篇小说反映了怎样的主题
2021-07-24更新 | 122次组卷 | 1卷引用:江苏省镇江市区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4 . 高速公路上的森林

(意大利)卡 尔维诺

①在城市中,寒冷如万千利刃,从缝隙中插进没有暖气的房间。那天晚上,马可瓦尔多的家里烧完了最后几根干树枝,一家人裹紧大衣看着炉子里的火炭渐渐黯淡,看着自己每一次呼吸从嘴巴里升起的团团雾气。他们都不再说话,那团团雾气就在替他们说话:妻子把这气吐得很长很长,就像是在叹息;孩子们把这气吐得相当专注,就像是在吹肥皂泡;马可瓦尔多一惊一乍地把这气往上喘,就像是什么转瞬即逝的灵机一动。

②终于,马可瓦尔多下定了决心:“我去打柴火;谁知道能不能找得着呢。”(A) 他把四五份报纸塞进外套和衬衫之间,像是用来御寒的盔甲,然后将一把长长的锯子藏在大衣下。就这样,他在深夜出了门,身后是家人那盈满希望的绵长目光。

③去城里打柴,说得简单!马可瓦尔多朝两条路中间的一小块公共花园走去。那里一个人也没有。马可瓦尔多打量着一株株光秃秃的植物,想着牙齿打颤的家人,等着自己回家……

小米凯利诺,正哆嗦着牙齿读一本童话故事书,这是他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书里讲的是一个伐木工的孩子,带着斧子出门去森林打柴。“这才是该去的地方,”米凯利诺说,“去森林里,那里肯定有木柴!”他从一出生就住在城市里,从来没看过森林,连从远处看的经验也没有。

⑤说干就干,他叫上两个弟弟,拿上工具,跟妈妈说再见后就开始寻找森林。

⑥他们在灯火通明的城里走着,越走越远,直到城市里的房子都看不见了。

⑦终于,在高速公路的两边,孩子们看见了森林:一片奇形怪状的植物,挡住了他们的视野。这些树的树干纤细,或挺直,或歪斜;树冠扁平而宽阔,形状和颜色都很奇怪。当有车经过时,车灯把它们照得通亮。树枝有牙膏形、人脸形、奶酪形、手掌形、剃刀形、酒瓶形、奶牛形、轮胎形……上面布满了字母组成的单词叶片。

⑧“太好啦! ”米凯利诺说,“这就是森林!”

⑨他的弟兄们着迷地望着月亮从那些奇怪的阴影中冒出来:“真美呀 ……”。

⑩米凯利诺赶忙提醒他们此行的目的:打柴。于是他们砍倒了一株黄色报春花形的小树,把它劈成了几截,带回家去。

⑾马可瓦尔多载着他少得可怜的几根湿树枝回了家,发现炉子正旺着。

⑿“你们是从哪里弄到的?”他惊异地指着剩余的广告牌。因为是夹板,柴火烧得很快。

⒀“森林里!”孩子们叫着。

⒁“什么森林?”

⒂“高速公路上的那片森林。那里全是树!”

⒃还真是不赖!马可瓦尔多干脆效仿孩子们。他又带着锯子出门了,来到高速公路上。

路警阿斯多尔夫有一点儿近视,又是晚上,他骑着摩托车执勤,他应该戴眼镜的;但他对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前途。

⒅那天晚上,有人告发说,高速公路上有群淘气鬼拆了广告牌。路警阿斯多尔夫便去巡查。

⒆高速公路两旁怪模怪样地张牙舞爪的树木陪着他转动,阿斯托弗转着那双近视眼,仔细检查。这不,借着摩托的车灯,他突然发现一个小鬼头正攀在一块广告牌上。阿斯多尔夫刹住车:“喂!你干什么?马上给我下来!”可那小鬼一动不动,还朝他吐舌头。阿斯多尔夫靠过去,才发现那是一则奶酪广告,上面是一个舔着舌头的小胖子。“是啊,是啊。”阿斯多尔夫说着赶紧离开了。

⒇一会儿,车灯又照到一张惊骇的脸。“站住! 别想溜!”可并没人溜,那使一张痛苦的人脸,被画在一只生满鸡眼的脚中间:一则鸡眼药广告。“哦,抱歉。”阿斯多尔夫一溜烟跑了。

(21)阿斯多尔夫经过一个治偏头痛药的广告牌,车灯照亮了爬在广告牌顶部的马可瓦尔多。(B)他被照得睁不开眼,身子越缩越小在那里一动不动;他抓住广告牌上那个表情痛楚的大脑袋的一只耳朵,锯子已经锯在了额头中央

(22)阿斯多尔夫仔细地研究了一番,说:“啊,是啊,止痛药!这广告很有表现力!上面那个拿着锯子的小人儿象征着偏头痛,痛得像把脑袋劈成了两半!一下就明白了!”然后就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23)四周寂静而寒冷。马可瓦尔多叹了口气,在那个并不舒适的支座上调整了一下坐姿,继续干起活来。在月光清亮的天空中,锯子微弱的唧唧呱呱声四下蔓延开来。

选自《马可瓦尔多》(马小漠译,译林出版社有删改)


[幻想·现实]
1.卡尔维诺小说的情节常常有超乎现实之处。文中叙述的哪些事情在现实中是不合常理的?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
2.卡尔维诺小说的细节意味深长。联系上下文,探究文中两处画波浪线句子作者的用意。
小米凯利诺,正哆嗦着牙齿读一本童话故事书,这是他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
路警阿斯多尔夫有一点儿近视,又是晚上,他骑着摩托车执勤,他应该戴眼镜的;但他对谁也没说,怕因此影响自己的前途。
[诙谐·沉重]
3.卡尔维诺小说的语言轻松诙谐中有辛酸沉重。从文中A、B两句话中,任选一句,结合加点字进行品析。
A.他把四五份报纸塞进外套和衬衫之间,像是用来御寒的盔甲,然后将一把长长的锯子藏在大衣下。
B.他被照得睁不开眼,身子越缩越小在那里一动不动;他抓住广告牌上那个表情痛楚的脑袋的一只耳朵,锯子已经锯在了额头中央。
我选择(     )句,                          
[荒诞·真实]
4.高速公路上矗立的是广告牌,不是森林,小说为何以“高速公路上的森林”为标题?联系链接材料,结合文章内容,探究作者意图。

短篇小说集《马可瓦尔多》被称为“城市寓言集”,充满了意味深长的讽刺和内涵丰富的象征。《马可瓦尔多》是卡尔维诺探索人与城市主题系列作品的开端。

——评论

2020-08-24更新 | 161次组卷 | 1卷引用:2020年浙江省温州市龙湾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
智能选题,一键自动生成优质试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名校
5 .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满足的人的衬衫

[意大利]卡尔维诺

一个国王有一个独生子,国王爱他就像爱自己的眼睛一样。可这个王子总是不快乐,整天整天地站在阳台上,看着远处。

“你还缺什么吗?”国王问他,“你到底怎么了?”

“我也说不清,爸爸,我自己也不清楚。”

国王想方设法为儿子解闷。戏剧、舞会、音乐、歌曲,但毫无效果,而且王子脸上的红润一天一天消退。

国王只好发出命令。从世界各地来了许多最有学问的人:哲学家、博士、教授。他让大家见了王子,然后征求大家的意见。这些人退出去想了想后,又来见国王,说:“陛下,我们想过了,并研究了星相,必须这样做:找到一个感到满足的人,这个人对所有东西都感到满足,并且因为一切而感到满足,然后把他的衬衫跟你的儿子的交换一下就行了。”

当天,国王就派出使者到世界各地寻找这个感到满足的人。

一个神父被带了回来,国王问他:“你满足吗?”

“很满足,陛下。”

“那好。你愿意成为我的主教吗?”

“噢,那可太好了,陛下!”

“出去!快滚出去!我找的是一个满足于自身状况的幸福的人,而不是一个想要比现有状况更好的人。”

国王又开始等待下一个满足的人。人们告诉他,他的邻居,另一个国王,那真是又幸福又满足的人。他有一个善良美丽的妻子,子女成群,曾在战争中打败了所有的敌人,国家和平安宁。满怀希望的国王当即派出使者去向他求讨衬衫。

邻居国王接待了使者,说:“对,对,我什么东西也不缺,可悲的是一个人拥有了一切,却还得离开这个世界,抛弃这一切!每次这样一想,我就深感痛苦,夜里不能睡觉!”使者一听,觉得还是回去吧。

国王一筹莫展,只好去打猎散心。他射中一只野兔,以为可以抓到它了,可没想到,野兔一瘸一拐地逃走了。国王便在后面追了过来,把随从都甩在后边老远。追到一处野地,国王听见有人在哼着乡村小调。国王停下来,想:这么唱歌的人只能是个满足的人!就寻着歌声钻进了一座葡萄园,在葡萄藤下他看到一个小伙子边摘葡萄边唱着歌。

“您好,陛下,”小伙子说,“您这么早就到乡下来了?”

“好小伙子,你愿意让我把你带到京城吗?你可以做我的朋友。”

“啊,啊,陛下,不愿意,我一点也不想去,谢谢您。就是让我做教皇我也不愿意。”

“那是为什么,像你这样一个棒小伙子……”

“不,不,跟您说实话吧,我觉得这样很满足,这就够了。”

国王想:我总算找到了一个幸福的人啦!“年轻人,你帮我一个忙吧。”

“陛下,只要我能做到,我会全力以赴的。”

“你先等等。”国王欣喜若狂,跑着去叫那些随从,“快过来!快过来!我的儿子有救了!我的儿子有救了!”然后他把随从们都带到了小伙子这里,说:“我的儿子就要死了,只有你能救他。来,你过来!”国王抓住他,开始解开他外衣的扣子。突然,国王僵住了,手耷拉了下来。

这个满足的人没有衬衫。

1.“重复中有变化”是这篇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下面的对话。
(1)甲:我认为这个故事很简单,不断重复,就是去寻找满足的人的衬衫。在寻找中,找到的三个人依次是:                                           
(2)乙:才不是这样简单重复呢!我发现每一次寻找都是不一样的。比如:
2.故事中王子和小伙子没有姓名,他们都具有典型意义。请你说说他们分别代表了怎样一类人。
3.国王找到“衬衫”了吗?请联系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0-02-08更新 | 191次组卷 | 1卷引用:湖南省张家界市民族中学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6 . 阅读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1)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2)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3)“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4)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5)烧炭工以和事佬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6)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7)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8)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9)“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10)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11)“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
2.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线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3.第(10)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他想对诺比斯说什么?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30字左右)
4.结合全文,说说文中这位绅士是怎样一个人。
5.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
2019-03-22更新 | 73次组卷 | 1卷引用: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16-17八年级下·江苏·单元测试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7 . 阅读《我们的知识是有限的》中的一段文字,回答小题。

可以试举另外许多例子,来阐释大自然在生成事物中的丰富性,其方式在感觉与经验尚未向我们启示之时,都是我们无法设想的,即便经验有时仍不足以弥补我们的无能。故此,倘若我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的形成之因,那么我是应当受到宽宥的,况且我从未声言能够做到达一点,因为我懂得它会以某种不同于我们任何臆度的方式形成。对于握在我们手心的蝉儿,都难以弄明白其鸣声生自何处,因而对于处在遥远天际的彗星,不了解其成因何在,更应当予以谅解了。

1.第一句中加点的“还”能否去掉?为什么?
2.作者伽利略为什么认为自己不能准确地断定彗星形成之因是“应当受到宽有的”?这显示了他怎样的治学态度?
3.选文中的划线句子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
2017-08-18更新 | 50次组卷 | 1卷引用:苏教版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测试卷语文试题1

8 . 少年爱国者

①一艘法兰西轮船从西班牙的巴塞罗那驶往意大利的热那亚。船上乘客有法兰西人、意大利人、西班牙人和瑞士人。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衣衫褴褛,避开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大家。两年前,他被在乡间种田的父母卖给了杂技团。杂技团的师傅残忍地打他,踢他,不给他饭吃,强迫他学艺卖艺,带他去法兰西、西班牙到处跑。

②到达巴塞罗那后,他受不了虐待与饥饿,终于逃了出来,到意大利领事馆请求保护。领事可怜他,叫他乘上了这艘轮船,要把这个孩子送回他残忍的父母身边去。这个可怜的孩子,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成为二等舱中人们关注的目标。众人都盯着他看,目光中带着疑问。有人还走过来与孩子打招呼。可是,这个孩子什么也不回答,仿佛憎恨、厌恶所有的人。他所遭受的一切不如意与挫折,已使心灵布满了累累伤痕。

③尽管如此,有三位乘客仍然不断地询问,终于,这个孩子开口讲话了。他用夹杂着法语、西班牙语的意大利语,大略地讲了自己的经历。这三个乘客虽不是意大利人,可是也听明白了他的话,一半因为怜悯,一半借着葡萄酒的醉意,他们给了那孩子一些钱,然后继续逗弄他,想从他那里再听到别的一些事。正在这时,两三个夫人走进了大厅。这三个乘客就像故意要人看见似的,又拿出若干钱来掷在桌上,嚷着:“拿去吧!”“拿去吧!”

④少年低声答谢,把钱收入袋中,眼神中第一次流露出笑意。他回到自己的床铺,拉上床帘,静静地沉思:有了这些钱,可以在船中买点好吃的东西,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到了热那亚,可以买件上衣换上;拿了钱回家,总可以多少得到一点像人的待遇。在他,这钱就如同是命运的恩赐一样,带给他许多的希望。

⑤与此同时,那三位乘客仍在二等舱中的大厅里,围着饭桌谈个不休。他们一边喝着洒,一边谈论着自己旅行中所经过的地方情形,最后谈到了意大利。一个人抱怨意大利的旅馆,一个人则攻击意大利的铁路。酒渐渐喝多了,他们的谈论也就渐渐露骨了。一个说,与其到意大利,不如到北极去好,意大利住着的都是骗子与强盗。意大利的官员连字都不认识。

⑥“蠢笨的国民!”一个说。“下等的国民!”一个说。“强盗……”

⑦忽然银币铜币就雹子一般落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大把铜币和银币就像雪一样砸在三个人的头上与肩上,同时在桌上地板上滚着,发出可怕的声响,又掉落在桌子上与地板上。

⑧三个人吃了一惊,暴跳如雷,抬头看上面时,又是一大把铜币打在他们脸上。

⑨“拿回你们的钱!”这个孩子从床帘后面露出身体,轻蔑地说:“你们这些家伙侮辱我的祖国,我决不会要你们一个钱的!”

1.根据小说的情节,以“少年”为陈述对象,完成下列表格。
故事情节主要事件
开端少年逃脱后,在领事馆的帮助下坐上回国的船。
发展   (1)
高潮(2)


2.文章几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3.联系上下文,品味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其中有一个十一岁的少年,衣衫褴褛,避开人们,像野兽似的用白眼看大家。
(2)大把铜币和银币就像雪一样在三个人的头上与肩上,同时在桌上地板上滚着,发出可怕的声响。
4.文章以“少年爱国者”为标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
13-14九年级·广东广州·阶段练习
现代文阅读 | 较难(0.4) |
9 . (二)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意大利]普·莱维

作为顾客,他那副样子有点非同寻常。我们这个化验室设备简陋,但雄心勃勃。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有男有女,有老有少,看样子都在诡计多端、尔虞我诈的大商业网里工作。经营买卖的人一眼就能认出来:他们目光敏锐,面容严峻;自己怕上当,但又千方百计让别人上当;他们时刻保持戒备,就像晚间的猫一样。

我接待了他。他也许是位农民哲学家,尽管已经上了年纪,但体格仍然很健壮,脸色十分红润。他的双手强劲有力,虽然由于干活和患有关节炎而变了形。眼眶下垂着两个松懈的肉袋,但目光清澈,眼神活跃,颇有生气。他穿着西装背心,小口袋上耷拉着一根表链。他带着极重的阿斯蒂口音,用无懈可击的皮埃蒙特方言对我说:他带来一包白糖要化验,想知道白糖是不是纯净,里面是否混有别的乱七八糟的东西。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我告诉他,如果他能把他的怀疑明明白白地告诉我,那会大大有助于我的化验;但他回答说他不想使我有先入之见,希望我尽可能化验得准确一些,至于他的怀疑,以后会跟我讲的。他递给我一包糖,足有半公斤,同时对我说,他第二天来看结果。他跟我告别后径自走了:没乘电梯,而是不紧不慢地走下四道楼梯。他大概是个无忧无虑、从容自若的人。

我取出一点溶化在蒸馏水里,溶液呈浑浊状——肯定有问题。我把溶液过滤一番,滴几滴酸液,倒进基普瓶,注入硫化氢。黄色的沉淀出现了:是三氧化二砷,俗称砒霜,就是那种使米特里达梯和包法利夫人丧命的东西。

接下来我一面制取丙铜酸,一面思忖着老头和白糖。我认为老头是不会图谋向人投毒的,别人大概也不会以这种方式来暗算他。我百思不得其解。

第二天老头又来了。他没等知道化验结果就坚持要付化验费。我把结果告诉了他,他的眼睛一眯,脸上浮现出一个表情复杂的微笑。他对我说:“我真高兴。我早就说过,最后会是这样的。”显然,只要我稍微鼓励他讲下去,他就会把事情的始末和盘托出,而他正盼着这样。我没让他失望,他便讲了下面这件事。

“我是鞋匠,以修鞋为生。如果从年轻时干起,这不是一个坏行业。坐着,活儿不累,可以跟人打打交道,聊聊天。当然挣不了大钱,得整天把别人的鞋子拿在手里,不过很快就会习惯,旧皮革的气味也会闻惯的。我的鞋店在焦贝尔蒂路和帕斯特伦葛路相交的地方,我在那儿当鞋匠已经三十年。我熟悉每一双畸形的脚。我只要一把小榔头和一根麻绳就能干活。嗯,不久来了一个小伙子,不是本地人,脸蛋很俊,野心勃勃,在离我的鞋店一箭之远的地方开了一爿店,安上了各种机器:撑鞋帮机,扩鞋帮机,缝鞋机,绱鞋底机,等等,有的机器我连名字也叫不上来。我没上他那儿亲眼看过,是别人告诉我的。他把自己的地址和电话号码写在小纸片上,塞进附近每家的信箱里。对,他装了电话,连接生婆家里还没装电话呐。

你大概以为,他开张大吉,生意兴隆吧?头几个月倒真是这样,有的人出于好奇,有的人要让我们竞争,还有的人上他那儿去是因为他开头要价很低。后来他发现老赔本,便不得不提价。您要知道,我把这些事情讲给您听并不是想说他的坏话。我见过很多像他这样的人,开始时一帆风顺,后来却碰得头破血流,其中有鞋匠,也有干其他手艺的人。

他恨我,到处造谣,散布流言蜚语,说什么我用硬纸片当鞋底,每天晚上都喝得烂醉,为了得到保险金而逼死了我老婆,甚至说我的一个顾客被鞋底上的一枚钉子扎了脚,得破伤风死了。正因为事情都已经到了这个地步,所以一天上午,当我在当天要修的鞋子中间发现了这包糖的时候,才没有大惊小怪。我马上便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但我想得到证实。于是我让小猫尝了一点,两小时后它走到角落里呕吐起来。我往糖罐里搁了一点,昨天我女儿和我往咖啡里加了一些,过了两个钟头,我俩都呕吐了。现在我又有了您的证实。我满足了。”

“您想控告他吗?想要一张化验单吗?”

“不,不。我刚才跟您讲过了,他只是一个可怜虫,我不想毁掉他。世界很大,同行不是冤家,人人都有权利得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他不明白这个道理,但我明白。”

“那您怎么办?”

   “明天我给他写一封信,连同这包糖,请一位老太太给他捎回去。不,还是我自己给他送去吧,看他脸上会有什么表情,我还可以当面向他解释两句。”他环视四周,如同一个人进了博物馆,然后说道:“你们的职业也不错,但需要有眼力和耐心。谁没有这两样东西,最好另找出路。”

他跟我告别,拿起那包糖,没乘电梯,带着他特有的那种不紧不慢的高贵气派,步行下楼了

   (有删改)

1.小说第一段交代“带着各种物品来化验的人很多”,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说明。
2.文中两处画横线句,表现了“老头”怎样的心理?
3.小说中的“我”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小说结尾说老头有一种特有的“高贵气派”,这种“高贵气派”也就是一种高贵的品格。请结合全文举例说说老头有哪些高贵的品格。
5.“你们的职业也不错,但需要有眼力和耐心。谁没有这两样东西,最好另找出路。” 对这句话你有什么看法?谈谈你的理解。
2016-11-18更新 | 985次组卷 | 2卷引用:2014年广东广州市荔湾区初中毕业班十校联考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11-12九年级上·山西阳泉·阶段练习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
名校
10 .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烧炭工和绅士

亚米契斯

①诺比斯的父亲是当地有钱的绅士,因此诺比斯便趾高气扬,目中无人。他父亲身材魁梧,蓄着浓密的黑胡子,表情十分严肃,几乎每天送儿子上学,接儿子放学。昨天上午,诺比斯跟班里最小的一个孩子——烧炭工的儿子倍梯吵架。诺比斯自知理亏,无法辩解,就冲着倍梯气急败坏地说:“你父亲是个乞丐!”倍梯委屈得要命,顿时面红耳赤,默不作声,热泪夺眶而出。回到家里,便把事情一五一十地告诉了父亲。

②午饭过后,全身黑糊糊、个子矮小的烧炭工领着孩子来到学校,向老师抱怨。大家都不吱声,只是静悄悄地、全神贯注地听着。跟往常一样,诺比斯的父亲正在门口给儿子脱外衣,他听到有人叫自己的名字,便走进教室,问是怎么回事。

③“是这位先生在抱怨您儿子。您儿子对他儿子说:‘你父亲是个乞丐!”老师回答。

④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于是询问儿子:“你说那句话了吗?”诺比斯站在教室中间,当着倍梯的面,低着头不言不语。父亲紧紧抓着儿子的胳臂,把他拉到倍梯的面前说:“快道声对不起。”

⑤烧炭工以和事佬的口吻连声说:“算了吧,算了吧。”

⑥可绅士不理睬他,依然谆谆劝导儿子说:“照我的话这样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的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⑦烧炭工做了个果断的手势,好像在说:“我不愿意。”绅士不听他的话,逼儿子照他说的办。他的儿子头也不抬,轻声细气而断断续续地说:“我说了——愚昧无知的话,侮辱了——你的——父亲,请——你原谅。如果我父亲——能紧握你——父亲的手,那——那将是非常——荣幸的!”

⑧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然后,烧炭工推了儿子一把,儿子心领神会,扑到诺比斯怀里,两人紧紧拥抱。

⑨“老师,请您帮个忙。让他俩坐在一起好吗?”绅士问老师。于是,老师把倍梯安排到诺比斯旁边坐下。待他俩坐好后.诺比斯的父亲打了个招呼告辞了。

⑩烧炭工若有所思地站了片刻,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靠近坐好的两个孩子,然后来到课桌前,带着爱怜和歉意的表情端详着诺比斯,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伸手想慈爱地跟他亲热一下,似乎又没有这个胆量,只是用他那粗大的手指轻轻地碰了一下诺比斯的额头。他走到教室门口,回头瞥了诺比斯一眼,才迈着慢慢的步子走开了。

⑪“孩子们,你们要牢牢记住今天看到的事情。”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

(选自《爱的教育》,略有改动)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这篇小说的主要情节。(30字左右)
2.选择下列句子中的一句,结合上下文,品析加点词或短语的含义,指出其表达效果。
(1)诺比斯的父亲听后,皱皱眉头,羞愧得有点儿脸红。
(2)绅士向烧炭工伸过手,烧炭工用力紧握着。
3.第⑩段中说“(烧炭工)仿佛想说些什么,可什么也没说出来”。请揣摩烧炭工当时的心理活动,用第一人称把它表述出来。(30字左右)
4.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绅士的形象。
5.小说的结尾,老师语重心长地说:“这是本学年最精彩的一课了!”你认为“精彩”在哪里?
2016-11-18更新 | 1235次组卷 | 7卷引用:2011-2012学年度山西省盂县九年级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