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15 题号:18224795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芦花运粮

舒同

①驻芦花的四团、五团、师直属队,每天都是在田里自割未熟的青稞麦而食,各人揉各人的麦子,各人做各人的馍馍,用自己的血汗去生产。经过整个一天的动员,经过干部和党、团员的领导,好容易才把这些粒粒皆辛苦、处处拼血汗的救命麦子、牛羊、馍馍粉搜集起来。

②已是下午一时,我还在五团帮助动员,师的首长猝然从电话上给我一个异常严重而紧急的任务,要我负责率领一排武装及几十个赤手空拳的运输队员,运粮食到那山脚下,迎接疲饿待救的第六团。

三四点天色像是要夜,乌云簇簇,细雨纷纷,我们这一大群人开始在路上蠕动。前后有少数武装,中间是运输队,背的背着粮,赶的赶着牲口。不上五里路,在一个桥头右边,山林深沉处,守河的一班人在那里搭棚子住着,他们是预定同去的。

人马同时饥,薄慕无宿栖!这诗不啻为我们的写照。走到一个深山穷谷里,没有人影,没有房子,没有土洞石岩,参天的森林,合抱的粗树,没胫的荒草,不知好远的前面才找得到房子,我们就在这个坡路上徘徊了很久。

⑤好吧!我们就在这里宿营。时间、天气都不容许我们犹豫选择了,于是集结队伍,我亲自去动员解释,大家艰苦奋斗的精神冲破了这阴霾险恶的环境。把粮食放下,羊、牛、马集拢来,靠着几棵大树,背靠背地坐着,伞连伞地盖着,四面放好警戒,大家悄然无声的睡下,希望一下子天亮。

⑥天是何等的刻薄呀!我们这点希望都不肯惠与。一刹那那风雨排山倒海来了,我们像置身于惊涛骇浪的大海中,虎豹似乎在周围怒吼,雨伞油布失去了抵抗力量。坐着,屁股上被川流不息地刷洗,衣服全湿透。我同两个青年干事,挤坐一堆,死死抱紧伞和油布。就这样挨寒、挨饿、挨风、挨雨,通宵达旦。

⑦天色已光明,风雨也停止了,恐怖似乎不是那样厉害,大家起来,如同得了解放一样,相互谈笑,重整行李担子,一队充满着友爱互助精神的红色健儿,又继续前进。一直走了二三十里,绕到高山上的几个破烂房子才休息。

⑧热度不高的太阳,破云出现了,我们放下担子,布好警戒,用了大力,才找到一些柴火、锅子,烧好开水,泡点熟粉,就这样吃了一顿。

⑨大家都在回忆着前夜,回忆着短短的过程。一部分正在咕噜地睡着,恢复肉体上的疲劳。

⑩山回路转,沿途都看不见人影马迹,这下子却有了我们的队伍开始往来,这使我们兴奋胆大。然而仅仅只是这一个地方,过此以往,那可怖的景象,又在我们的面前展开起来。

走吧!赶早,时间已过半了。

我们红六团还在那里望眼欲穿地等候着,我们早点去早点接济他们!

⑬哨子一发,队伍集合,于是又继续向着目的地前进。

⑭河水骤然高涨起来,泛滥在两岸山谷中。一条小路,有时淹没得不见,排山倒海的流水声,伴着我们行进。小雨,路又泥泞,我们埋着头一个个地跟着。

⑮离雪山只五里路了,六团先头的几个同志与我们尖兵相遇,大队亦继续赶到。

⑯除了把运来的粮食全部给他们外,连我们的私人生活必需的几天干粮也零零星星地分送给了他们,就是最后的一个馍馍,也基于阶级的同情心,分给六团的几个同志……

(有删改)

1.请依据提示,简要梳理本文的故事情节。
部队扎在芦花,经动员搜集好粮食物资→①_____________→运粮队“蠕动”前行,与守河人员会合→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天继续前行,并在破房子里休息充饥→人迹罕至处遇到自己的队伍,遭遇暴涨的河水→③_____________
2.结合上下文,按照要求赏析下列句子。
(1)三四点天色像是要夜,乌云簇簇,细雨纷纷,我们这一大群人开始在路上蠕动。(从加点词表达效果的角度来赏析句子)
(2)一刹那那风雨排山倒海来了,我们像置身于惊涛浪的大海中,虎豹似乎在周围怒吼,雨伞油布失去了抵抗力量。坐着,屁股上被川流不息地刷洗,衣服全湿透。(从描写的角度来赏析句子)
3.文章记述了运粮队伍遇到了哪些困难?彰显了他们怎样的品质?请简要概括。
4.结合《老山界》的内容,简要分析两篇文章在叙述顺序和人物表现手法两方面的共同点。
【知识点】 散文 回忆录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走远了再关门》一文,回答各题。

走远了再关门       李惠

①QQ里,好友颇多。那日与一聊友闲谈,忽然收到一好友的信息:夜已深,我先下了。我正欲对她说声“晚安”,却发现她的头像已经变成了灰色。我的双手停在键盘上,只得删除那句已经打出来,却没有来得及发出去的问候。

②真的这么急吗?连给我说声“再见”的时间都没有,抑或是我过于矫情?

③数日前,我去拜访一位前辈。该翁琴棋书画无所不能,最令我佩服的是老人的那份平易近人,那种超脱淡然。攀谈一番后,我起身告辞,老人把我送到门口,握手告别之后,我便向楼下走去。下到一楼时,我忽然想起自己的车钥匙落在他的客厅了,便又“咚咚”往上跑。当我又回到他的门前时,老人才刚准备关门回屋。看我又上来,就问何事。我说明原因,老人走进客厅又折回来,将钥匙递到我的手上。

④又是一阵告别。我下了几层台阶,一转身,发现老人正看着我。我既客气又好奇地说:“外面太热,赶紧回屋吧。”老人微笑着说:“我身体不好,不能送你下楼,那就等你走远了再关门。”

⑤等你走远了再关门!多么温暖的一句话。

⑥去年有一天,我急于外出办事。出门前,孩子拿着刚做完的作业让我检查签字。我大致瞟了一眼,其中有道题是这样的:下课了,同学们纷纷(   )教室。上面儿子歪歪扭扭地填的词是“跑进”。我立刻火冒三丈,大声呵斥道:“下课了,你跑进教室,你上的什么课?啊!”为了让他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我特意把“下课”和“跑进”两个词说得很重。儿子刚想辩解,我一把将他的作业扔在茶几上,然后,摔门而去。事情过了大半年,我早已把那件事忘得一干二净。有一天收拾屋子,无意间看到了儿子的日记:

⑦“ 2008年12月22日,天气阴。今天我让妈妈检查作业,其中有一道题目我并没有做错,上体育课的时候,下课铃一响,我们的确是往教室跑啊。可是妈妈为什么不给几秒钟让我解释呢?我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下午。”

⑧儿子的话像一道闪电穿过我的五脏六腑,让我浑身顿时有一种触电的感觉。那一刻,我真的感到自己好狭隘。

⑨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留下几秒,听对方把话说完,是一种善;在骄阳的炙烤下耐心等待红灯而不抢行,是一种善;等对方先挂电话,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有些善很小很小,并就那么短短几秒钟。然而,正是那么短短的几秒钟,却能在心中氤氲(yīnyūn烟云弥漫)起一份真情的感动。

1.文章一共写了三件事,请用四个字概括最后一件事:QQ聊天→拜访前辈→(         ) 。这三件事之间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请你用一个字予以概括:(       )。这三件事揭示了一个(                  )的主旨。
2.第⑤自然段中,“等你走远了再关门”让“我”感到温暖的原因是什么?
3.第⑥段中的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方法刻画人物?分析其表达效果?
4.第⑧段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分析其作用?
5.文章尾段中排比句“客人走远了再关门,是一种善;……路面积水,司机把车速降下来,是一种善”精彩地概括出了文章的主旨。请你结合本文内容,列举自己在生活中践行“善”的事例,为这句话再续上两个分句。
2022-12-01更新 | 3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

①一个女人一旦做了母亲,便会爱自己最爱的人,然后辜负最爱自己的人。

②外婆去世的时候,她16岁。她爱外婆,外婆走了,她哭到歇斯底里。母亲没日没夜地守着她,为她担心。可是母亲不知道,那些天,她正在暗暗生母亲的气:母亲的母亲走了,可母亲似乎不是为亲人的走难过,而是担心她。母亲怎么可以这样?她记得很清楚,在成长的岁月里,外婆对她说得最多的话就是:“妞妞,长大了一定要对妈妈好,要让妈妈享福。”外婆这样爱着母亲,外婆走了,母亲却那样平静,这让她很生气,甚至渐渐有了怒。

③她对母亲的疏远,母亲是不安而忧虑的。那天,她再次将母亲放在书桌边渐渐凉掉的牛奶沉默着端出去后,她觉得母亲哭了,一刹那,她有些悔意,毕竟,母亲对她足够好。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她不想跟母亲说话,闭着眼睛装睡。母亲就在她床边坐了下来,她能感觉到母亲一直注视着她,目光里,有些犹豫,有些期待,又有些忧伤。那种可以清晰感觉到的目光,几乎让她快要装不下去了。毕竟,那是爱她的母亲。好在母亲坐了一会儿就站了起来。她偷偷睁开眼睛,看到母亲走到窗边,轻轻将窗帘的缝隙拉严。从窗口到房门,短短几步,母亲走了好半天。房门近乎无声关闭的那一刻,她的心软下来,想起她一次次对外婆的承诺,她决定,结束对母亲的冷漠。

④第二天早上,她醒来,起床前想了想,躺在床上大喊了一声“妈”。A母亲几乎是立刻就推门进来了,眼神里有些慌乱,连声问她:“怎么了?做噩梦了?”她摇头,笑笑,然后用撒娇的口吻说:“妈,你做什么好吃的了?”因为激动,母亲的声音都有些轻轻颤抖:“牛奶,荷包蛋,还有你爱吃的小粽子……”那顿饭,她吃了很多。她和母亲的关系,就这样恢复到从前。在没有了外婆之后,母亲的爱,更加细致和妥帖起来。

⑤高三,她学习最紧张的一年。最后冲刺几个月里,当她发现母亲头顶冒出的白发时,她愣住了。那天晚上,她忽然变得像个小孩子,坚持要母亲和她一起睡。母亲嗔怪她:“你这孩子。”她嘻嘻地笑:“妈,我答应过外婆,以后一定会对你好。”母亲忽然就哭了。她和母亲再无隔阂。她长成快乐明媚的女子,毕业,工作,恋爱,结婚,产女。转眼,小宝一岁了。小宝很依赖母亲,像她当年依赖外婆。

⑥初夏的时候,单位组织了一次拓展训练活动,活动有个项目叫心路历程,教练让每个人都将自己的手指比喻成生命中最重要的人。五根手指,分别代表了女儿、母亲、父亲、自己和一个朋友。第一个被压下的手指,她选择了代表朋友的。下一个她却为难了,最终选择了父亲。再后来,她迟疑的时间更久,终于选择了自己。但是在最后一个目标的舍弃中,她万分难过,最终,在教练的一再催促下,猛地将代表母亲的手指压倒下去了。那一刻,她心如刀割。

⑦她想起和母亲同睡的那天晚上,她终于问出了那个压在心底的问题:“妈,外婆去世的时候,你是不是也非常难过,但是你不想说?”当时母亲显然愣了一下,沉默了片刻,说:“外婆是妈的妈妈,妈当然难过,可是外婆不在了,妈还有你,就觉得坚强,觉得活着有劲,虽然伤心,但不觉得绝望。”

⑧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无疑,世间最爱母亲的人是外婆,最爱她的人,是母亲。可是,她和母亲一样,都会为了爱自己的孩子辜负最爱自己的人,哪怕那辜负是无意的,是不情愿的。10年以后,做了母亲的她,终于理解了母亲说过的那四个字:爱往下走。每一个女人做了母亲,爱得再伟大也都存着自私,自私到不愿把爱分给他人,只愿全部交给孩子。她,也一样。一样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⑨原来,母爱就是这样一场重复的辜负。而被辜负的人,却永远无怨无悔。

(原文有改动)


【链接材料】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B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儿坐下,一会儿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儿,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

(节选自史铁生《秋天的怀念》)

1.从记叙顺序的角度来看,文中第⑦段属于__________,补充交代了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内容,推动了情节发展。
2.第④段的A处画线句和链接材料中的B处划线句,在描写方法上具有相似性,请加以赏析。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A.第③段中“那天晚上,她睡下后,听到母亲悄悄走进来。”中“悄悄”写出了母亲走进房间时动作很轻微,表现了母亲怕吵醒孩子的心理。
B.本文以第三人称角度来叙述,展开对“母爱”的回忆,表现成长过程中对母爱的理解和层层深入的认识。
C.第⑧段中“那时,她再也忍不住地泪流满面”中的“再也”既有感动,又饱含了对母亲的理解和深深的感激。
D.文章中的外婆、母亲和“她”都是为爱自己最爱的人,辜负了最爱自己的人。
4.文章标题“母爱是一场重复的辜负”有何含义?请谈谈你的理解。
5.有人认为中国普通家庭的孩子其实更需要一个快乐的母亲,一个首先懂得爱自己的母亲,可是中国大多数普通家庭的母亲都是为孩子,为家庭付出所有,直到油尽灯枯,挥手告别。那么,你希望你的妈妈是爱她自己多一点,还是爱你和家人多一点?请结合生活实际,阐述理由。
2024-01-26更新 | 4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寒梅

①淅淅沥沥的冷雨终于停息了,我决定到附近的花园走走。

②天空依然阴郁着脸,寒风冷峭得刺骨。原来热闹的花园现在变得一片清寂,唯有我的脚步声在砖石铺就的路面上回响着。花园里的乔木绿叶早已褪尽,光秃秃地呆立着,一片萧索沉寂。

③转过花园的弯角,蓦地,我的眼睛一亮,一大团鲜嫩的粉红色跃入眼帘,云蒸霞蔚般绚烂——原来是路边一树傲然绽放的寒梅。

④梅在严寒中兀自独立,粗壮的虬枝布满绿苔,裸露着嶙峋的老茧,苍劲而挺拔。枝丫分叉,或直或横或斜,没有叶片,呈现出浅灰或嫩绿的本色,平滑而柔韧。

⑤每条枝丫上,粉红色的花儿都挂着晶莹的雨珠。含苞的,娇羞颔首,豆蔻芳华;绽放的,红瓣灼灼,嫩蕊颤颤,犹如一大团粉红色的火焰,点燃了清寂的花园,点亮了阴郁的天空,驱散了寒意。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在满目萧索的严冬里,寒梅傲然绽放的激情与风采,让我震撼,并顿生深深的敬意。

⑥倏地,吹来一阵寒风。簌簌簌,我听到一阵极其细微的飘落声,轻轻的,柔柔的。转瞬,悠悠飘来一阵淡淡的馨香,丝丝缕缕地在树下弥漫开来,如久酿的老窖,韵味悠长。张臂,清香盈怀;闻之,心旷神怡。抬头,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看,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

⑦哦,是寒梅洒落的花瓣雨

⑧寒梅无言,只是静静地看着自己粉红的花瓣从树上纷纷飘落,星星点点碎了一地。而那枝头上未落的花朵,依然在阳光下灿然绽放,全然没有丝毫的惊慌失措。因为它深知,生命的意义不只在于绽放时的激情与风采,更在于凋零时的坦然与达观,即使化作尘埃,也能以另一种形态绽放生命的精彩。

⑨清代著名诗人龚自珍曾经有过这样的诗句: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不为独香,只为护花,诗人将落红的深情,升华为奉献精神,这是何等的人生境界

⑩此刻,花瓣还在风中纷纷飘落着,它们在空中悠悠地打着旋儿,似乎在跟寒梅作最后一场深情的告别。在快要触地的一刹那,那带着雨珠的花瓣在阳光下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流星般飞速划过一道弧线,然后突然坠地。如此悲壮,如此凄美

寒梅,落红时洒脱从容、宁静自信、恬淡安详的美之绝唱,从此在我心中永远定格成一道壮美的风景。

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

(作者:林旭华。有删改)

1.顺着行文脉络梳理选文内容,将下面空缺的内容补充完整。
________________→②“我”在花园里发现寒梅→③___________________→④由寒梅引发的感悟
2.阅读下面句子,根据括号中的要求回答问题。
(1)太阳出来了,明媚的阳光下,粉红色的寒梅盛放着烂漫的激情,我似乎听到了源源不断的生命诞生的爆裂声。(“爆裂声”是实写吗?请写出判断的理由。)
(2)但见一大片粉红色梅花瓣飘洒而下,在树下悠悠地旋转着,飞舞着,如雪花,纷纷扬扬,飘飘洒洒,很快铺就了一地密集的落红。(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3.第⑨段引用龚自珍的诗句有什么用意?请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4.作者为什么在结尾说“从盛开到落红,寒梅,让我的心灵经历了一场绝美的人生洗礼”?请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4-04-09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