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9 题号:18431685

生煎包子王

①小南门是条老街,建筑大都是先店后寝的瓦房,门头牌匾五光十色,商业气息浓厚。小南门有家“生煎包于王”,招牌最简朴,黑底红字,经长期烟熏,有一点点漆黑斑驳。

②这是一家夫妻店,店主人姓王,凡事亲力亲为,老伴帮衬,没请别人。“生煎包子王”的名号,或许与他姓氏有关,先有外人称道,老王顺势做了招牌。

③他家的生煎包子,味道确实鲜美,咬一口满嘴汤汁,内里松软,精华是煎包的底,呈金黄色,口感酥脆。老王的手艺是父亲调教的,传统做法。父亲也是子承父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下海”。门店生意甚好,父亲成为小南门最早的万元户之一。老王就是那个时候开始为父亲打下手的。

④老王接手煎包店,是因为父亲年纪大了做不动。岂料在他手上,很多年都是生意清淡维持生计而已。生煎包子火爆,是近年的事情。

⑤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反而念旧,吃的是一种记忆、一种情怀。特别是那些定居外埠的本土人,回故里品尝家乡味道,首选“生煎包子王”,个个乐道老王的煎包正宗。

⑥年轻人真会玩,竟把“生煎包子王”推上热搜,门店成了打卡地。每天,玻璃窗前排着长队,头里的顾客焦急注视操作间。老王用块厚抹布捏住煎锅边缘,不停地旋转,十分钟后掀起木锅盖,大勺冷水浇下去,瞬间飘出浓郁的香气。“快起锅了吧?”有顾客咽着口水问。“还要等一会儿!”老王答。又是十来分钟,老王继续旋转煎锅,还时不时把煎锅倾斜,让锅边的包子也恰到火候,掀开盖,撒上芝麻和葱花,再煎五分钟。锅盖再次打开,一股浓烟冒出来,老王拿把小铁铲,对着锅边敲三下,“当当当”,宣告煎包可以出锅了。

⑦无论生意好坏,他都遵从父亲的告诫,“食材好、用心做、不应付”。馅子当然有讲究,七分瘦三分肥的猪腿肉,两把菜刀手工剁成肉末,另制汤汁,上等猪肉皮文火熬一天一夜,煮烂冷却结冻,过后将其剁碎,与剁好的肉末放在一起,加作料反复搅拌。

⑧三十多年了,两口子都过了花甲之年,每天凌晨三点起床,体力肯定不如从前,背也有些佝偻了,早有歇下来的意思,可生意这么好,关门可惜,寻思着找个传承人。

⑨老王有个儿子,是独生子,一直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就天天宅在家里,对门店的事情也熟视无睹。老伴唯一唠叨的是,儿子三十多岁了仍然单身。儿子回话:“我要先立业后成家。”

⑩老王在一边直摇头,想起了小侯。小侯是个外卖员,来取订单的空隙,总是主动把桌子和地面上的纸屑清扫干净。他几次提出想来店里打工,老王起初不同意。这事倒是提醒了老王,招收一个徒弟。

⑪“招徒启事”贴在玻璃窗上,上门打听的人不少,可人家感兴趣的是馅子配方,甚至有人愿意出钱买。老王觉得好笑,哪有什么秘方,盐少许葱一把,调料全凭经验。再说,做出好吃的煎包,根本不是配方的问题。

⑫招徒信息贴出去后,小侯更起劲了。老王找他谈了一次。

⑬“做煎包起早摸黑,很辛苦的。”

⑭“我是农村长大的,当过兵,不怕苦。”

⑮“送外卖的收入可能更高呢。”

⑯“那不是长远之计。我爹说的,一技在手,养家糊口。我肯定不会砸了您的牌子。”

⑰此话中听,老王好像就是在等待这句话。

⑱这一晚,两口子正式商议着门店的传承人人选,意见不一。

结尾一:老王妻子坚持将门店传给儿子。多年以后,老两口一如既往地辛苦操劳着,尽心尽力地帮助儿子“立业”——做王家的生煎包子。

结尾二:老王特别中意小侯,毅然地将手艺传给他,门店的生意依旧火爆。老王看到小侯认真忙碌的样子,微微笑着走到门口,目光聚焦在门头上越发朴实的牌匾“生煎包子王”。

(作者:戴智生,选自《山西文学》,有删改)

1.文中煎包店的经营情况经历了一些变化,请根据提示补充内容
生意甚好——生意清淡——①____________——寻思传承——②____________——传人未定
2.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
3.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4.“儿子”是小说中着墨不多的人物,但又不可缺少,为什么?
5.如果小说有两个不同的结局,你认为哪一个合理呢?请从小说情节、主题和写法的角度说明理由。
2023·广西桂林·一模 查看更多[3]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棋逢对手

郑华红

①榕树街是条老街,有几十棵大榕树,榕树枝干粗壮,绿树成荫,清静幽雅、凤城的棋友都喜欢聚集在这里。老张和老刘就是在榕树街的树下认识的。

②那天,老刘在树底下摆棋阵,他号称这是天下第一棋局、无人能破。老张路过,看到棋势并不凶险,立即应战。棋场如战场,双方你追我赶,拼杀了一个多小时,难分胜负。老刘第一次遇到高手,时刻保持警惕。老张紧张地瞪大双眼,额头上冒出细密汗珠。

③棋势突然发生变化。黑方的被围困,只要红方出动“车”就能定输赢。下棋不能悔棋,老张不小心走错一步,只能眼睁睁迎接败局。围观的棋友连呼可惜。

④果然,老刘毫不犹豫地拿起红车,不料棋子从手指间滑落,恰好掉在黑棋炮口前。老张哈哈大笑,扳回败局。双方以和棋的方式结束,棋友纷纷把头摇得像拨浪鼓。明眼人都知道老刘是故意松开棋子的,为的是保住老张的面子。老张品出老刘棋艺高、棋品好,嘴上没说什么,心里佩服得五体投地。

⑤两人约定三天后再战。

⑥榕树街的人都认识老张,他在凤城象棋界获奖无数,如今差点儿在榕树街折翼,可是特大新闻。老张和老刘约战的消息传了出去,惊动了凤城各路棋友。三天后,棋友们齐聚榕树街。老刘和老张在棋盘前调兵遣将,小小的棋盘硝烟弥漫,杀气腾腾。半天下来,棋局三胜三负,互有输赢。

⑦一晃,老张和老刘相识半年,棋也下了半年,双方约定在中秋节举办一场象棋比赛,宣扬凤城象棋文化。

⑧中秋节那天,榕树街热闹非凡,却迟迟未见老刘出现,众人打听后得知,老刘于昨天突发疾病离世。听说老刘走了,老张心里空落落的,棋下到一半便起身离开了榕树街。过了几天、老张拿着老刘生前送给他的象棋,在榕树街摆下棋阵。

⑨某个周末的傍晚,老张的棋摊上迎来一个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小伙子不看棋、只围着老张左看右看,然后拿起棋子与老张对弈。小伙子斯斯文文,但每一步棋都满含杀机。

⑩小伙子不像老刘那样手下留情,几个回合就逼得老张节节败退。象棋界出了新人、老张虽败犹荣,约小伙子再战。小伙子摇摇头说,只能周日来榕树街,来了只下一盘棋。后来,小伙子再来下棋,虽然杀得难分难解,但再没赢过老张。

⑪老张去榕树街的次数越来越少,他记得老刘曾说过自己的妻子瘫痪在床。棋友一场、他决定去探望。老张一路打听,找到了城郊的老刘家。老刘家有三间瓦房,独门独院、门楣上挂着一块象棋世家的牌匾,院子里有一个石砌的棋盘。老张敲了敲门,门打开了,站在他面前的是那个小伙子。老张嘴巴动了动,欲言又止。小刘知道老张想说什么,拿出张皱巴巴的纸条递过去、说:张叔,这是我父亲留下的。

⑫老张打开纸条,只见纸条上写着:榕树街老张人品好、棋艺高,你每周与他下一盘棋。记住,他性子急,心脏不好,你只能输不能赢。

⑬老张握着纸条,泪水从眼里滑出。

⑭后来,老张每天都会抽时间来小刘家。半年后,小刘的母亲能翻身下床了。又过了一年、她能像正常人一样行走了。小刘在老张的引荐下,参加省里举办的象棋大赛、一举夺得冠军。

⑮小刘从省城回来的那天,拿着奖杯去找老张。老张家客厅的墙上赫然挂着一块医学世家的牌匾。原来,老张退休前是名医生,象棋只是他的业余爱好。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3年第9期,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篇写榕树街清静幽雅的环境,既点明了故事背景,又营造了温馨美好的故事氛围。
B.老刘总是输棋给老张,反衬出老张的棋艺高超,为后文老张没人下棋的失落作铺垫。
C.小说通过塑造小刘这一形象,既突出了老刘的“世家”之风,也表达了对高贵精神得以传承的赞美。
D.小说结尾揭示老张的身份,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让人不禁拍案称奇。

(2)梳理小说情节,围绕“下棋”这一事件,在下面的横线上填上恰当的内容。
_________→两人约定三天后再战,结果互有输赢→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每周日,小刘陪老张下一局棋,但没赢过老张→④________
(3)小说多处设有伏笔与照应,请你找出其中一处。
(4)请结合文章内容,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画线句子。
果然,老刘毫不犹豫地拿起红车,不料棋子从手指间滑落,恰好掉在黑棋炮口前。
(5)小说题目“棋逢对手”意蕴丰富,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2024-02-23更新 | 7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完成问题。

高贵的弯腰

张燕峰

①滨海路是我所在城市最繁华的路。这里有两家比邻而建的大商场,不远处还有一个大型游乐场,每天无论哪个时段,吸引了不少以乞讨为生的人,他们或残或老或病。

②一天午后,阳光收敛起它炽热的光芒,柔和地铺满路面和每一个角落。为了享受这明媚而温和的好天气,熙熙攘攘。

③我匆匆经过这里,看到不远处盘腿坐着一个盲乞丐,头发花白,衣衫破旧肮脏,已经看不出最初的颜色。一副墨镜几乎遮住了他半个脸,里面有几枚硬币。

④走到他身旁时,我从口袋里掏出一枚硬币,随手丢出去。硬币在空中划出一道优美的弧线,落到了缸底。我依旧脚步匆匆,行走的速度并没有因此放慢一点点。

⑤就在我昂首阔步前行时,迎面走来一位中年女性。她双手提着沉甸甸的袋子,看上去有些吃力,她衣着华丽,妆容精致,像水波潋滟的湖面,美丽、优雅、知性。

⑥只见她走到一个离我较近的老年乞丐面前,弯下腰,半蹲在老乞丐面前。天啊,千沟万壑的脸上积满了尘土和污垢,双眼无神,身上穿的衣服破烂不堪,褪了色的裤腿上,裸露在外面的残肢处蜿蜒着丑陋的红色疤痕,像一条扭动着的狰狞的蛇。

⑦这时,令人惊讶的一幕出现了。那位中年女子指着自己腰间的坤包,对老乞丐轻声说:我腾不出手,钱在这里,您自己取吧。”

⑧老乞丐伸出手,大概是看到自己的手又黑又脏,犹豫了一下。

⑨那女人笑了:没事的,您就放心取吧。

⑩那双沾满污垢的黑手踌躇了几秒钟,终于再次举起来,颤抖着打开那只精巧的小包,然后双手作揖,连声道谢。

⑪那女人直起身,莞尔一笑,摇摇头,拐过街角,淹没在汹涌的人流里,我才意识到自己已站了很久,很久。那一瞬间,潮水般涌上心头的是深深的羞愧。

⑫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自己是个心地善良、有悲天悯人情怀的人,因为我从来都是逢乞必施。可是我帮助他们时从来没有认真关切地注视过他们;而是居高临下地施舍,高高地抛下。

⑬而这位女士如水般柔软、善良、悲悯,她对贫者有推己及人的尊重、信赖、体恤。和她相比,一下就映射出了我内心的浅薄狭隘和自以为是,碎成了满地的碎片,怎能不让我汗颜?如此优雅高贵的弯腰。

⑭我走到一个盲乞丐面前,取出一张纸币,弯下腰。


(1)请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
情节“我”的情感
路遇乞丐傲慢施舍,脚步匆匆阔步前行A
目睹 B羞愧
反思自我,取出纸币弯腰施舍敬佩
(2)第⑦段画线句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那位中年女子指着自己腰间的坤包,对老乞丐轻声说:“我腾不出手,钱在这里,您自己取吧。”
(3)请写出第⑪段画线句中加点的“涌”的表达作用。
那一瞬间,潮水般上心头的是深深的羞愧。
(4)请写出选文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5)文中的“我”和中年女子有共同的优点 A _____,又各自有不同的优点,中年女子B _____,我C _____。(每空填写一个词语)
2023-06-16更新 | 19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西装

①儿子不听父亲话,没考师范、农校、水校这些中专,一门心思读高中,目标大学。父亲考虑儿子考中专,上学不花钱,考高中,学杂费,吃喝住所有的都要自己掏。

②农家只有粮食可卖变钱,而卖了粮食囤里就少啦,口粮少了就吃不饱。吃不饱,人就会落毛病,会得病。这是农民最怕的事情,病不起。

③好在父亲身体好,农村活没干不了的。但这样里外里,一年两万多。这不是闹着玩的?农民,日不进分文,拿什么供高中?就凭这五亩地,累死也没门。

④高中入学,父亲借电三轮,装儿子的书、被褥、脸盆、衣服等,送到县一中。一中今非昔比鸟枪换炮了,气派的大门、敞亮的教学楼,好大的操场占了几十亩地吧?给儿子留下生活费,父亲说,吃饭吃好吃饱,别受屈,正长个哩。儿子点头。父亲说,注意,上学咱只能比学习,不能比吃穿!要比考试分儿!儿子点头称是。

⑤儿子推着三轮送父亲出校门。门口送孩子上学的,撑劲的爹、当官的爹、大老板爹、小工头爹、农民爹、工人爹什么爹都有。什么样的车也有,好的宝马奔驰,差的桑塔纳现代……学生穿的绫罗绸缎,皮鞋手表。儿子穿的算最差的了,父亲思忖我这爹也是最差的爹了。

⑥那年你爷爷送我,也是一中,我跟你一样没听爹的话,非考高中。我后悔一辈子!人家考师范、中专的,文革没完都分配了工作,农转非,吃国粮,工资三十六块五。

⑦儿啊?你爹没本事咋办呀,你现在比我当年入学强百倍了。你爷爷推着独轮车送我来的,一边装被褥和书,一边装瓦盆儿。你爷爷也说,在校不能比吃穿,只准比学习。我真没在乎过吃穿,一身粗布衣,吃地瓜面窝窝,但我学习还行,上游。但是高考取消了,文革中,回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大学梦基本破灭。

⑧农村繁重的体力劳动,徭役般的挖河、出夫,抽空了身体。当民师、参军、招工轮不到咱,工农兵大学生公社推荐的全是女生。如今五十几,胡子拉碴,岁月的沧桑沟壑纵横,就成了不折不扣的老头儿。把希望寄托在儿子身上,你可好好念书,儿啊。

⑨为了供高中生,父亲进城打工,在建筑工地当小工。睁开眼一天,搬砖运砖,运沙子和水泥,晚上累得饭都不愿吃,躺下就困。

⑩父亲抽点空来看儿子,送钱来了,父亲的头发长得盖住了上衣领子,像杂草乱蓬蓬地扎挲着,早该理理发了,穿着真正解放了的胶鞋,大脚趾露出半拉,还有所谓的工装,水泥白灰油漆把父亲浑身雕塑成了劳动者。

⑪那次儿子不高兴了,说,爹再别往学校来了,穿这么破,给俺丢人!

⑫父亲闻听此言难受得心疼。父亲蹒跚着离开学校。憨儿啊,若不是你爹、若不是你这个破破烂烂的爹,你拿什么读高中?

⑬儿子还算争气,起早睡晚冷桌子热板凳,苦读寒窗三载,农家穷子弟竟考上了山大中文系本科。在村上可以说第一个大学生,大喜事。但父亲高兴不起来,为入学费用犯愁得吃不下饭。父亲卖了牛,庄乡邻居们凑,儿子上了大学。儿子在校刻苦学习、成绩拔尖、选上校学生会副主席,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大三入了党,考上了省委组织部选调生,一路绿灯。毕业分配到一镇政府任副镇长,他老祖宗坟上冒青烟了!

⑭儿子干工作吃苦耐劳,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服从领导、团结同志,虚心学习,很快适应了农村工作,分配的任务独立完成,书记底下说他,真是棵好苗子!不到十年干到镇委书记位上。

⑮正当他向前大踏步地迈进的日子里,大家也看好的日子里,领导寄予厚望的日子里,他放松了政治学习,腐败思想滋生蔓延,从收小礼到贪污受贿,最后倒台,大家对他非常惋惜。

⑯老父亲为此大病一场,感觉在村上没脸见人,回忆起昔日的炫耀……他起五更出村,去监狱看儿子。

⑰父亲“咣当、咣当”的过了两道铁门,走到见儿子的五号“窗口”,里面狱警陪着儿子,玻璃墙内外两重天,父子见面,拿电话对讲。

⑱儿子看见爹,掉了泪。第一句话竟问,爹,你咋穿这么好的西装?老父亲看看自己穿着不太合体的西装,尴尬地说,我借的,怕给你丢人!

(作者李立泰,有删改)

1.阅读全文,请以父亲为叙述角度,按顺序补全故事情节。
父亲劝阻儿子上高中未成——____________——父亲穿着破烂去学校探望儿子被嫌弃——____________
2.文中⑥⑦⑧段父亲回忆爷爷送自己上学内容能否删去?为什么?
3.本文刻画人物栩栩如生,请分别从描写方法、修辞手法角度对划线句进行赏析。
4.文中的儿子认为家里穷,父亲穿着破烂是丢人;父亲怕给儿子丢人,穿着西装去看儿子。你认为什么才是真正的丢人?请结合本文内容加以探究。
2022-03-18更新 | 11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