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广西 九年级 一模 2023-03-22 407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阅读与鉴赏、写作

一、基础知识综合 添加题型下试题

基础知识综合 | 适中(0.65)

(一)

1914年,梁启超到清华大学发表演讲,他借用了《周易》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来激励学子们效法大自然,刚毅坚韧,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今天我们依然要铭记梁先生的教诲,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学习、工作都要心无旁骛,孜     )不倦,qiè     )而不舍。

1.阅读上面文段,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1)孜(     )                           (2)qiè(     )
2.上面文段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三个。

(二)

我们的国家从积贫积弱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发展繁荣,靠的就是一代又一代人的顽强拼搏。革命年代,为了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新中国成立之初,百废待兴,人民群众埋头苦干,拼命硬干,终于原子弹氢弹爆炸,人造卫星升空……曾经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逐步实现。

今天这根“接力棒”交到了我们青年手中,我们要在挫折中奋起,于困境中挺立,要有超越自我的勇气。看看那些在各个赛道上书写着奋发有为新篇章的青年吧:苏炳添突破年龄和体能,在百米短跑中以9秒83的成绩再次刷新历史;江梦南因一场意外失聪,却不气馁,努力学习,考上了清华大学博士研究生……

3.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可望而不可即                         (2)接力棒
4.下面从文段(一)(二)中选出来的句子,属于病句的一项是(     
A.今天我们依然要铭记梁先生的教诲,发扬自强不息的精神。
B.为了救亡图存,无数仁人志士前仆后继,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
C.我们要在挫折中奋起,于困境中挺立,要有超越自我的勇气。
D.苏炳添突破年龄和体能,在百米短跑中以9秒83的成绩再次刷新历史。
2023-03-19更新 | 218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二、填空题 添加题型下试题

填空题 | 适中(0.65)
5. 班级需要一副能激发同学们奋斗精神的对联,请根据对联的要求,从下面句子中选出来,并按上下联顺序,将序号填写在横线上。
①富强由勤俭做起            ②顽强拼搏挑时代重任            ③奋斗可创造幸福
④迈阔步争当奋进尖兵     ⑤攀高峰誓作科研闯将            ⑥自强不息做少年先锋
上联:________________        下联:________________
2023-03-19更新 | 21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三、名句名篇默写 添加题型下试题

名句名篇默写-情景默写 | 适中(0.65)
6. 根据下表提供的信息,整理诗文。

作者

题目

批注

诗文

毛泽东《沁园春•雪》表现了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伟大抱负。俱往矣,①___________,还看今朝。
范仲淹②《______表达了忧乐天下的济世情怀。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其一)》借宗悫“乘风破浪”的典故表达实现理想的决心。长风破浪会有时,④___________
___《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借月表达对离别的人们的美好祝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表达了为国家为百姓牺牲付出的坚定决心,愈老弥坚。___________,肯将衰朽惜残年。
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时代,不谙世事,喜欢登高,为写新词,勉强“说愁”。爱上层楼,⑧___________
2023-03-19更新 | 177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四、现代文阅读 添加题型下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材料一】

①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全看我的才能如何,境地如何。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②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

③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作者:梁启超,选自《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材料二】

①不久前,“00后小伙刮腻子得世界冠军”的新闻引发舆论关注,很多媒体以及网友纷纷称赞。新闻主角马宏达是名学生,他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抹灰和隔墙系统项目中获得冠军。按照普通人的理解,抹灰也就是刮腻子,无非就是将腻子刮在墙上以保证墙面平整。但在世界级比赛中,却有着偏差不得超过1mm的苛刻标准。为此,马宏达进行了长达5年的艰苦训练,赛前,每天训练量突破7小时。

②当然,众多褒扬之下,也有别的论调,譬如,“把工地上刮腻子的拿出去比,分分钟摘冠军回来”“拿这个奖有啥用?告诉更多年轻人以后毕业出来刮腻子?”“我出350元一天过来跟我干”……这话难听却值得人深思。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诸多时代因素促使重视脑力劳动、轻视体力劳动的观念固化于大众思维内,倘不能通过不断地制度创新来真正提升技能人才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就很难夯实建设技能型社会的基础,实现未来经济高质量与高效益发展目标。

③事实上,我国早已注意到这个问题。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劳动力资源仍然比较丰富,但劳动力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国家要提高技术、通过技术进步来促进经济增长,更依赖于高素质劳动力的供给。而今,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发展,将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重视程度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正是立足于此。不仅如此,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也着重提到了“完善分配制度”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内容,其中“坚持多劳多得,促进机会公平”等格外使人振奋。

(来源:光明网2022年10月26日有删改)

7.下列对材料一和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用设问句巧妙地将论述点转换到怎样做才是敬业上。
B.材料二主张通过不断的制度创新来助力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
C.材料一中画线句引用曾文正所说的话,从论证方法上看,属于事实论证。
D.材料二采用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展开论证。
8.根据两则材料,下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材料一引用三位古人的话,意在强调敬业对人生最为必要又最为有利。
B.材料二中加点的“这个问题”指的是“实现未来经济高质量与高效益发展目标”。
C.马宏达因“刮腻子”的才能获得世界冠军,算得上材料一中所说的“天地间第一等人”。
D.培养高素质劳动力,既需要个人的敬业精神,也需要国家从制度上进行扶持与激励。
9.00后小伙刮腻子得世界冠军引发的舆论中,有“众多褒扬”,也有“别的论调”,你如何看待这些“别的论调”?结合材料谈一谈。(80字以内)
2023-03-19更新 | 162次组卷 | 4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现代文阅读 | 适中(0.65)

生煎包子王

①小南门是条老街,建筑大都是先店后寝的瓦房,门头牌匾五光十色,商业气息浓厚。小南门有家“生煎包于王”,招牌最简朴,黑底红字,经长期烟熏,有一点点漆黑斑驳。

②这是一家夫妻店,店主人姓王,凡事亲力亲为,老伴帮衬,没请别人。“生煎包子王”的名号,或许与他姓氏有关,先有外人称道,老王顺势做了招牌。

③他家的生煎包子,味道确实鲜美,咬一口满嘴汤汁,内里松软,精华是煎包的底,呈金黄色,口感酥脆。老王的手艺是父亲调教的,传统做法。父亲也是子承父业,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下海”。门店生意甚好,父亲成为小南门最早的万元户之一。老王就是那个时候开始为父亲打下手的。

④老王接手煎包店,是因为父亲年纪大了做不动。岂料在他手上,很多年都是生意清淡维持生计而已。生煎包子火爆,是近年的事情。

⑤百姓生活条件好了,反而念旧,吃的是一种记忆、一种情怀。特别是那些定居外埠的本土人,回故里品尝家乡味道,首选“生煎包子王”,个个乐道老王的煎包正宗。

⑥年轻人真会玩,竟把“生煎包子王”推上热搜,门店成了打卡地。每天,玻璃窗前排着长队,头里的顾客焦急注视操作间。老王用块厚抹布捏住煎锅边缘,不停地旋转,十分钟后掀起木锅盖,大勺冷水浇下去,瞬间飘出浓郁的香气。“快起锅了吧?”有顾客咽着口水问。“还要等一会儿!”老王答。又是十来分钟,老王继续旋转煎锅,还时不时把煎锅倾斜,让锅边的包子也恰到火候,掀开盖,撒上芝麻和葱花,再煎五分钟。锅盖再次打开,一股浓烟冒出来,老王拿把小铁铲,对着锅边敲三下,“当当当”,宣告煎包可以出锅了。

⑦无论生意好坏,他都遵从父亲的告诫,“食材好、用心做、不应付”。馅子当然有讲究,七分瘦三分肥的猪腿肉,两把菜刀手工剁成肉末,另制汤汁,上等猪肉皮文火熬一天一夜,煮烂冷却结冻,过后将其剁碎,与剁好的肉末放在一起,加作料反复搅拌。

⑧三十多年了,两口子都过了花甲之年,每天凌晨三点起床,体力肯定不如从前,背也有些佝偻了,早有歇下来的意思,可生意这么好,关门可惜,寻思着找个传承人。

⑨老王有个儿子,是独生子,一直找不到心仪的工作,就天天宅在家里,对门店的事情也熟视无睹。老伴唯一唠叨的是,儿子三十多岁了仍然单身。儿子回话:“我要先立业后成家。”

⑩老王在一边直摇头,想起了小侯。小侯是个外卖员,来取订单的空隙,总是主动把桌子和地面上的纸屑清扫干净。他几次提出想来店里打工,老王起初不同意。这事倒是提醒了老王,招收一个徒弟。

⑪“招徒启事”贴在玻璃窗上,上门打听的人不少,可人家感兴趣的是馅子配方,甚至有人愿意出钱买。老王觉得好笑,哪有什么秘方,盐少许葱一把,调料全凭经验。再说,做出好吃的煎包,根本不是配方的问题。

⑫招徒信息贴出去后,小侯更起劲了。老王找他谈了一次。

⑬“做煎包起早摸黑,很辛苦的。”

⑭“我是农村长大的,当过兵,不怕苦。”

⑮“送外卖的收入可能更高呢。”

⑯“那不是长远之计。我爹说的,一技在手,养家糊口。我肯定不会砸了您的牌子。”

⑰此话中听,老王好像就是在等待这句话。

⑱这一晚,两口子正式商议着门店的传承人人选,意见不一。

结尾一:老王妻子坚持将门店传给儿子。多年以后,老两口一如既往地辛苦操劳着,尽心尽力地帮助儿子“立业”——做王家的生煎包子。

结尾二:老王特别中意小侯,毅然地将手艺传给他,门店的生意依旧火爆。老王看到小侯认真忙碌的样子,微微笑着走到门口,目光聚焦在门头上越发朴实的牌匾“生煎包子王”。

(作者:戴智生,选自《山西文学》,有删改)

10.文中煎包店的经营情况经历了一些变化,请根据提示补充内容
生意甚好——生意清淡——①____________——寻思传承——②____________——传人未定
11.结合文章内容,赏析第⑥段中画线句。
12.分析第⑧段在文中的作用。
13.“儿子”是小说中着墨不多的人物,但又不可缺少,为什么?
14.如果小说有两个不同的结局,你认为哪一个合理呢?请从小说情节、主题和写法的角度说明理由。
2023-03-19更新 | 25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五、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15.下面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从标题中“酬”字可知,此诗是刘禹锡为了答谢白居易的赠诗而作。
B.首联中“弃置身”三字点明了诗人被朝廷放逐、“抛弃”的经历。
C.颔联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诗人被贬归来的感触。
D.尾联中“暂凭”二字,可见诗人只是暂时振作,内心仍然悲痛沉沦。
16.白居易称赞“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为“妙联”,请问妙在何处?
2023-03-19更新 | 321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九年级第一次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