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305 题号:18562318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为了被忘却的花

①我在新作中写了我所知道的和所寻访的花。现在,忽然想到,还有几处重要的花,居然落下没有写。可见,有时候记忆并不可靠。虽说是亡羊补牢,却也应该补记上才是。

②一处是槐花。

③小时候,我们大院里,有一棵老槐树。在我们大院前的那条老街上,种着好多槐树。记忆中的北京城,槐树很多,几乎到处都可以碰到。槐树,应该是北京的行道树。

④我上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那几年,粮食总是不够吃。各家都想办法挣钱买粮食。不知谁发现了,槐花可以卖钱。因为槐花晒干了,可以入药。我们这条老街的东头,坐落着同仁堂药店的制药车间,那里就收购槐花。这样的信息被印证,迅速传开。于是,夏天槐树开花的时候,我们大院里,很多家的大人孩子都举着高高的竹竿,拿着麻袋,打槐花。

⑤这些竹竿,以前是晾衣服用的,现在派上了新的用场。挥舞竹竿,如同舞枪弄棒,是我们小孩子最爱干的事情。院子里那棵老槐树上的槐花,哪里经得住这么多人打?很快,就被我们连叶子都快打光了。高举竹竿打槐花的队伍,浩浩荡荡,从院里出发,到大街上,到别人家的大院里,到处寻找槐树,为此和别的院子的人没少争吵,乃至打架。

⑥因为我家的竹竿不够长,够不着槐树高枝上的槐花,母亲用绳子替我又绑上一节竹竿。记得有一次,打槐花的时候用力过猛,绑那节竹竿的绳子断了,竹竿落下来,正好打在邻院一个男孩子的脑袋上。他二话没说,上来一把就把我推倒在地上,然后,又不依不饶把我已经打好装了小半麻袋的槐花都倒在地上,气哼哼地使劲儿用脚踩烂。我上前要和他打架,被院里的一个大哥哥拉住。回家的时候,他悄悄地把他麻袋里的槐花匀出一部分,装进我的麻袋里。

⑦是的,我将槐花忘了。少年时自己的经历都忘了,怎么能指望自己记住别人的事情呢?

⑧前些天在小区里散步,突然一阵风来,眼前槐花如雨,才发现这里种着一排槐树,这么多年了,天天和它们擦肩而过,却居然视而不见。又有一夜雨过,满地槐花如雪,才发现槐花居然是这样多,风吹雨打,依然顽强不歇地开放出新花来。

⑨只是现在啊,没有人再来打槐花了。

⑩另一处是猫脸花。

47年前,我在一所中学里教书。那年刚入夏,天就拼命地下雨,上午第一节课前,就看老师们陆续进办公室,大多被雨淋湿,个个儿狼狈得很。

印象最深的是,一天,一位教化学的女老师骑自行车来晚了,刚进办公室,就听她抱怨:“这雨也太大了,把我全身都湿透了!”没有想到,第二天就轮到我不好意思了。下午出门没走多远,自行车车锁的锁条突然耷拉下来,挡住了车条,骑不动了。雨下得实在太大,我拖着车,好不容易找到个修车铺。

修车的是个胖乎乎的姑娘,比我教的学生大不了几岁,长得不大好看,一脸粉刺格外突出。我心想,肯定是接她爸爸的班,大概学习不怎么样,不得已才来修车的吧。

俗话说,人不可貌相,小姑娘修车很认真仔细。她拉开工作台上满是油腻和铁末的抽屉,一边找弹子,一边换车锁里坏的弹子,却怎么也找不到合适的。她有些抱怨地说:“谁给您修的锁?拿个破弹子穷对付,全给弄坏了,真够修的!”

话虽这么说,像老师傅数落徒弟似的,她却很有耐心,从抽屉里不停地找弹子,然后对准锁孔,把弹子装进去,不合适,再把弹子倒出来,重新装。工作台上,一粒粒小小的银色弹子头挨着头,摆成一排,夕阳下闪闪发光。我想,如果她上学的时候有这份专心,就不至于来修车了。

她实在是太认真了,流出了一脑门的汗。这把倒霉的锁,耽误了她这么长时间。其实,她完全可以对我说这个锁修不了啦,换一个新的吧。她的工作台旁,就放着各种样子的新锁。换新锁,可以多挣点儿钱。她却不挣昧心的钱,依然较劲地修我的破锁,好像那里有好多的乐趣。而且,她还像个小大人似的,以安慰的口吻对我说:“别急,一会儿就好了!省得您过不了几天又去修。”我为自己之前冒出来的那种有些偏见的想法而惭愧。

我站在那儿看她修,看得久了,无所事事,就四下里闲看,忽然看见她背后的窗台上摆着两盆花。我走过去细看。花开的颜色挺逗的,每一朵有着大小不一的紫、黄、白三种颜色,好像谁不留神把颜色洒在花瓣上面,染了上去。我没话找话,便问她:“这是你种的?什么花呀?挺好看的!”

她告诉我,这叫“猫脸花”,是她爸爸帮她淘换来的药用的花,把这花瓣揉碎了,泡水洗脸,可以治粉刺。然后,她冲我一笑:“说是偏方,也不知道管用不管用!”

那把锁总算修好了,再也没有坏,一直到这辆车被偷。

一年后,我知道了,她说的“猫脸花”学名叫三色堇。我中学时读过的外国文学作品中,好多地方写到了三色堇,觉得这个名字那么洋气,那么有文学味儿,让我充满想象。作家巴乌斯托夫斯基不吝修辞地形容它:“种着三色堇的花坛好像在开假面舞会。这不是花,而是一些戴着黑色天鹅绒假面具的、愉快而又狡黠的茨冈姑娘,是一些穿着色彩缤纷的舞衣的舞女——一会儿穿蓝的,一会儿穿淡紫的,一会儿又穿黄的衣服。”

我却忘了它。

1.选文围绕“被忘却的花”写了哪几件事?
2.选文第①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3.请品味第⑧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4.阅读选文,说说你对题目中“被忘却的花”的理解。
5.选文第段为什么要写修车姑娘的外貌“不大好看”?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天边草原芍药谷

①但愿没人能把芍药挖走,她们的根太深了,城市的花坛养不住她们。

②延绵起伏的草坡,绒毡似的铺了一层浅浅的绿,丘陵草浪划出舒缓的弧线,一坡又一坡、一波又一波,如浪如云,把地平线遮去一半。无边的草原形成一个个绿色的漩涡,车和人在绿浪里翻滚,忽高忽低忽前忽后,绿得令人眩晕。视线里没有一棵树。灼烈的阳光,无遮无拦地倾洒下来,那些矮矮茁茁的绿草,裸露在原野上,顶着阳光站立,却无一丝藏躲的怯懦。(A沙尘袭来、暴雨倾泻、大雪覆盖,无助的小草,坦然迎向天空,慨然无怨地承受着。细弱的草根与草根,在薄薄的土层下手牵着手,一根连着一根、一片连着一片,就把无边无际的绿草原托起来了

③天边草原。

④野芍药花惊现的那一刻,空气骤然凝固了。

⑤(B她们从山谷里低地里探出头来,一团团柔润的白与粉,一只只仙桃般浑圆的花苞、一朵朵粲然开启的鲜花,一支支昂首俏立的深绿色枝叶,在草丛里漫坡遍野地散落开去。数不清的野生芍药花,如同一群群粉色白色的鸟群,从天边飞来栖息于此,铺满了这整整一面隐蔽而又开阔的凹形谷地。她们在阳光下安静地梳理着轻盈而光滑的羽翅,展示着纯洁无瑕的身体。粉白粉红,星星点点,织成了一块巨大的花毯。远远望去,眼前这一片绿山谷,已被盛开的野芍药,染成了缤纷绚丽的鲜花草原。她们更像一群超凡脱俗的花仙子,在草地上忘情嬉戏,心无旁骛地举行着一场无需观众的演出。

⑥我被眼前这壮观的天然芍药之美震慑了。

⑦草原寂静无声,只听得草叶簌簌在脚下响动,还有自己急促的呼吸。小心地撩开齐膝的花枝,磕磕绊绊地接近她,跌跌撞撞地靠近她。再晚一步,唯恐她又乘风飞去倏然无影。我的前后左右身前身后都是绽开的野芍药,一朵亲吻着我的裙角,一朵拂弄着我的裙带,弯腰抚摸眼前这一朵,前面又有一朵在呼唤我……我触到了她薄如蝉翼的花瓣,闻到了花蕊中喷发出来的阵阵香味;左边是挺立的芍药花苞,右边是灿烂的芍药花朵,身后是繁茂的芍药花枝。芍药的花瓣在风中轻轻摇曳,花叶发出一阵阵浓郁的青草气息,花朵散着一阵阵清甜清爽清淡的芳香。我陷落于此起彼伏的花海花浪中,乱花迷眼;我匍匐在她脚下,只想伸出双臂把她拢在怀里。

⑧那些已绽开的花朵,花瓣是纯正的白色或淡淡的粉色,远望几乎与牡丹或荷花同大。天空碧蓝如水,朵朵白云悬停不动。分不清是天上的白云一片片落下来变成了白芍药,还是一朵朵白芍药浮上了天空……

⑨到了秋季,芍药花叶一朵朵一片片落尽,地面上干干净净,就像芍药从没来过世上一样。她们消失于厚雪之下,好像在做一个藏猫猫的游戏。由于芍药的地下根茎硕大,有充足的养料让她们安然度过严冬。

⑩山谷静悄悄, 几只蜜蜂嗡嗡地飞过,钻入花蕊不见了。

⑪很多年前,我和母亲游览北京香山,曾在樱桃沟发现几株人工种植的盛开芍药花,细细品赏,那洁白的花瓣近于透明,片片如玉似水,花形、叶片与牡丹极其相似,花大叶肥,华美绚丽,好像是专与牡丹媲美而来。

⑫我一直分不清牡丹和芍药。

⑬然而,在这片草原深处的芍药谷,我忽而发现了芍药与牡丹的区别。

⑭芍药花长长的花茎,由根部簇生,每一枝都是直立而独立的,她们好奇地抻长了脖子,向上探问着天空。芍药的花朵高于植株,一朵朵活泼泼地悬浮于枝头,欢天喜地的样子,是一种率性无羁的姿态。而牡丹开花时,嵌于绿叶之中或悬浮于绿叶之上,因有花枝绿叶扶托,显得沉稳富态,有雍容华贵之相。

⑮牡丹的精致之美,是被人工栽培养育出来的;而野芍药,天然带着一种蓬勃之美,自由自在,质朴灵动。

⑯芍药属毛茛目,被人们誉为“花仙”和“花相”,是国内“十大名花”之一,也被称为“五月花神”。芍药自古就被作为爱情之花,因其又名“别离草”,现已被尊为七夕之花。芍药花瓣可煮粥,芍根可入药……

赞叹着芍药所有的美与好,脑中闪过了《红楼梦》中“憨湘云醉眠芍药裀”的片段:宝玉过生日那天,史湘云喝醉酒,在园中山后一块石凳上睡着了。她头枕着一包芍药花瓣,芍药花飞了她一身,手中扇子落在地下,也被芍药花埋了一半,身边蜂围蝶绕……芍药裀,应该是盛满芍药花瓣的包袱,湘云枕着香气四溢的包袱醉卧而眠,芍药花飞了一身——何等诗意何等浪漫呢。

⑱真正让我惊叹的,是眼前这满满一山谷的芍药花,此起彼落竞相争艳,坡上谷里竟然别无杂花,热闹、丰满、完美。这一偌大的芍药谷,既不是公园,更不是人工栽培的花坛,她们是真正野生的芍药,在从这亘古荒原湿润的山谷里自己长出来的。与公园人工培育的芍药花不同,野生芍药的花朵略小,多为单瓣,但植株茁壮,蔚然成片。这些芍药花的种籽,究竟是什么时候落在这个山谷里的呢?在这片人迹罕至的草原上,这片或肥沃或瘠薄的土壤,她们或千挑万选、或随遇而安,沉潜于地下雪下冰下。春天来了,根茎悄悄萌动,她们便从草地上轰轰烈烈地钻出来。据说芍药发芽的场景蔚为壮观,水红色或浅紫红的短粗花芽,形似竹笋,出土后花芽颜色加深,变为深紫红色或黄褐色,而后迅速形成花的营养器官——茎和叶,茎叶一支支蓬蓬勃勃,萌发着生命的活力。

⑲大自然拥有何等的神力与造化,创造出了如此美丽的奇迹。千百年来,芍药花历经了多少次干旱或冰雹的劫难,才侥幸存活下来并繁衍成谷。她们具有何等旺盛与顽强的生命基因,才能在这冬季长达八个月之久的高寒草原扎下深根;在她们娇嫩的花苞内,蕴含着何等超强的忍耐力与爆发力,方能年复一年去而复来。

天边草原、天上草原、天堂草原

㉑就在距北京几百公里之外的草原深处,拥有这一片保存完好、未被侵犯的芍药谷;深藏着这一片纯净的鲜花草原。光阴荏苒,花开花落,她们心无旁骛地守护着自己的家园,任凭沧海桑田,终不会改变自由不羁的天性。不知芍药为什么被称为别离草?我为此而忧心。自然之美被人发现之后,常常意味着破坏与终结,就连欣赏也会成为一种罪过。

㉒但愿没人能把芍药挖走,她们的根太深了,城市的花坛养不住她们。

1.赏析文中划线的句子(A、B两句任选一句)。
2.结合文章,理解“天边草原、天上草原、天堂草原。”这三个词语的含义。
3.文章划波浪线的句子能否删去?为什么?
4.探究“她们的根太深了,城市的花坛养不住她们。”一句的丰富意蕴。
2022-09-30更新 | 7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沙家浜的芦苇

许冬林

①《诗经》里写芦苇,写得风雅婉约。“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想象那幅画面:满河满溪的芦苇,青碧茫茫,绿叶上的露水已经凝成了薄霜,秋色渐深,晨气微凉得叫人忧伤。那个美好的女子,还在秋水的那一边呀,一春一夏的时光汤汤过去,君子都没有抵达她的身旁,惟有一片浩瀚的深秋芦苇渲染了一片相思的薄凉底色。

②其实,不是芦苇有那么风雅,那么儿女情长,而是我们的先民风雅。他们的生活和情感,浪漫得让后人嫉恨,即使忧伤,也忧伤得那么婆娑有姿。即便一段幽暗的情怀,也能被那些草木衬得生出明丽的绿光。

③来到了沙家浜,来到了阿庆嫂的茶馆里,隔窗看那些芦苇,就全然是另一种气象了。

④沙家浜的芦苇,大气磅礴,莽莽苍苍,是大手笔、大写意,是千军万马奔腾的绿色气象。芦苇在水里,芦苇在岸上,芦苇在湖中的岛上,芦苇在林荫小道的两旁。凭依木桥,放眼眺望,湖水泱泱,浓碧悠悠,不知道是芦苇将湖水揽在了臂弯里,还是湖水拥芦苇在怀抱。这真是苍茫芦苇的部落啊!

⑤正值初夏,看花花已落,赏果果未成,这样的寥落季节,却是欣赏芦苇的最好时节。在沙家浜,在芦苇最好的年华里,赶来与它相遇,实乃幸事。它们亭亭如修竹,俊逸如世外雅士。微微摇曳的叶子像修长的绿色手臂,轻轻抚摸着白色的飞鸟、狭长的流云、青灰的天空。它们又和飞鸟流云及天空融在一起,融成了水底琥珀一般的倒影。我们在芦苇丛里穿越,拂面的是芦苇的风,呼吸的是芦苇氤氲的空气,夹杂着浓郁草本植物的气息。轻嗅着这般天然的清香之气,一时间虽忘了路向何方,却也闲闲淡淡地不着急。沙家浜半日,怎么想,都觉着过得奢侈迷离。

⑥帕斯卡尔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这里以芦苇为喻,突出人之脆弱,可见芦苇也是脆弱的。我想,就某根芦苇来说,确乎脆弱,即便长到竹木的高度,可触摸天空,到底还是一根苇草,逃不掉草本植物难禁风霜的命运。

⑦但沙家浜的芦苇又是顽强的。千万根芦苇在水泊,那就是敢于改天换地的英雄好汉啊!狂风呼啸而过,芦苇在水面掀起汹涌绿浪;风雨之后,芦苇们又一根根挺起笔直的脊梁。即使被砍伐,被火烧,来年春风一唤,一根根又从泥土之下举起尖尖的绿戟。

⑧京剧《沙家浜》里,那位敏锐机智又勇敢的阿庆嫂,就是借一片茂盛的芦苇荡掩护了新四军。谁会想到,这样清水绿芦的好地方,竟是与敌斗智斗勇的生死战场!那些临水生长的苇草,在血雨腥风的年代,个个都生了胆气与豪气,成了一个个杀敌除寇守卫家园的战士。是啊,一根芦苇是渺小脆弱的,千万根芦苇站在一起,就布起了阵势,就有了战斗的力量。千万根芦苇密密生长,就长成了芦苇的海,就现出了蓬勃的生命大气象,就现出了永摧不折的民族大精神。沙家浜的芦苇,书写的不是《诗经》里小儿女的小情调,而是一种关乎民族大义的大境界。

⑨个体融入群体,水珠融入大海,才会焕发永不消亡的生命力。面对眼前那片苍茫无边的芦苇之海,我不禁想到,生命短促如朝露,惟有将倏忽之间的生命融入一桩热爱的事业中去,孜孜不倦,全身以赴,生命才会呈现一种恒久而辽阔的魅力。

⑩在沙家浜,真想做一根葱碧无花的芦苇,亭亭而立,静静生长。至于此后的荣枯与浮沉,就交给江湖上的风雨和日月去安排吧!

1.作者用“沙家浜的芦苇”做题目,有什么好处?
2.作者写沙家浜的芦苇,为什么一开篇先写《诗经》里的芦苇?这有何作用?
3.结合语境,依据括号里的要求赏析词句。
(1)凭依木桥,放眼眺望,湖水泱泱,浓碧悠悠,不知道是芦苇将湖水揽在了臂弯里,还是湖水拥芦苇在怀抱。这真是苍茫芦苇的部落啊! (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2)夹杂着浓郁草本植物气息的空气,使我们一时间忘了路途、失了方向,却也闲闲淡淡地不着急。(理解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4.第⑨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请分析它的作用。
2022-02-28更新 | 16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第一支钢笔》,回答文后问题。

第一支钢笔

梁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胶皮笔囊内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这种老式产品,十五年前就被淘汰了。如今,要寻找它的一个同类不比寻找一件马褂容易。若坏了,任何修笔铺都无法修配,人家肯定会劝你干脆扔掉,买支新的。

②我使用它,已经二十多年了。笔尖劈过,断过,被我磨齐了,也磨短了。笔道很粗,写一个笔画多的字,大稿纸的两个格子也容不下。已不能再用它写作,只能写便笺或信封。笔帽倘非胶布缠着,早就四分五裂了。笔囊几年前就硬化,被我取消,权当蘸水笔用。笔杆换过了,用火烤着硬上的,却不可能再拧下来。

③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某些作业,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支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④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蘸水笔,逼着母亲非立刻给买一支吸水笔不可。母亲对我说:孩子,妈妈不是答应过你,等你爸爸寄回钱来,一定给你买支吸水笔吗?我不停地哭闹,喊叫:不不,我今天就要。你去给我借钱买。

⑤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为了今天给你买一支吸水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向邻居张得开口啊?我却不管母亲好不好意思再向邻居张口借钱,哭闹得更凶。母亲心烦了,打了我两巴掌。我赌气哭着跑出了家门……

⑥那天下雨,我在雨中游荡了大半日不回家,衣服淋湿了,头脑也淋得平静了,心中不免后悔自责起来。是啊,家里生活困难,仅靠在外地工作的父亲每月寄回几十元钱过日子,母亲不得不经常向邻居开口借钱。母亲是个很顾脸面的人,每次向邻居家借钱,都需鼓起一番勇气。我怎么能为了买一支吸水笔,就那样为难母亲呢?我觉得自己真是太对不起母亲了。

⑦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这个念头一产生,我就冒雨朝火车站走去。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⑧我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手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噼噼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只有公共汽车偶尔驶来驶往。几根电线杆子远处,就迷迷蒙蒙地看不清楚什么了。

⑨我正感到沮丧,想离开,雨又太大;等下去,肚子又饿。忽然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载着几层高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在大雨中缓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

⑩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没听清他应的是什么,明白是正需要我帮一把的意思,就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坡,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

那时我才知道,对于有些人来说,钱并非容易挣到的。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我还空着肚子呢。又推了几步,实在推不动了,产生了偷劲的念头。反正拉车人是看不见我的。我刚刚松懈了一点力气,就觉得车轮顺坡倒转。不行,不容我偷劲。那拉车人,也肯定是拼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坡上拉。我不忍心偷劲了。

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发出一个孩子用力时的哼唷声,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步子。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那拉车人身子太轻,压不住车把,反被车把将身子悬起来,双腿离了地面,控制不住车的方向。幸亏车的方向并未偏往马路中间,始终贴着人行道边,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也不掏钱,也不说话。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和着汗水,从母亲憔悴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我完全怔住了。

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我已经是个成年人了,母亲变成老太婆了。那支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选自《读者》,有改动)

1.文中“我”为了得到第一支吸水钢笔,主要做了哪两件事。
2.认真读文,在文章中间部分找到为“拉车的人是妈妈”埋伏笔的句子,并工整地抄写在答题卡上。
3.简要概括“我”的人物形象。
4.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线句。
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样,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
5.选文结尾段有哪些作用,请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进行分析。
2023-12-03更新 | 7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