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85 题号:18576273

留园记

出阊门外三里而近,有刘氏寒碧庄焉。而问寒碧庄无知者,问有刘园乎,则皆曰有。盖是园也,在嘉庆初为刘君蓉峰所有,故即以其姓姓其园而曰刘园也。咸丰中,其泉石之胜,花木之美,亭榭之幽深,诚足为吴下名园之冠。及庚申、辛酉间,大乱洊至,吴下名园半为墟莽。而所谓刘园者则岿然独存。同治中,芜秽不治。至光绪二年,为毗陵盛旭人方伯所得,乃始修之。平之、攘之、剔之,嘉树荣而佳卉茁,奇石显而清流通。凉台燠馆,风亭月榭,高高下下,迤逦相属。春秋佳日,方伯与宾客觞咏其中,而都人士女或掎裳联袂而往游焉,于是出门者又无不曰刘园刘园云。方伯求余文为之记。余曰:“仍其旧名乎?抑肇锡以嘉名乎?”方伯曰:“否,否。寒碧之名至今未熟于口,然则名之易而称之难也。吾不如从其所称而称之。人曰刘园,吾则曰留园,不易其音而易其字,即以其故名而为吾之新名。”余叹曰: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夫大乱之后、兵燹之余,高台倾而曲池平,不知凡几,而此园乃幸而无恙,岂非造物者留此名园以待贤者乎?吾知留园之名常留于天地间矣!


【注】①选自《中华百年经典散文》,作者清代俞樾,有删节。②洊(jiàn)至:相继而至。③毗(pí)陵:今江苏常州市。④肇:开始:锡:通“赐”。
1.留园历经岁月的变迁留存至今。下列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嘉庆年间,为刘蓉峰所以,故为“刘园”
B.咸丰年间,此园经历战乱变为了废墟。
C.同治年间,因得不到治理而杂草丛生。
D.光绪二年,方伯修葺后改名为“留园”
2.结合文中关于留园园名由来和园林景致的内容,说说你对最后一句“美哉斯名乎,称其实矣”的理解?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盖园也 斯陋室 (刘禹锡《陋室铭》)
B.诚足为吴下名园之朝服衣(《邹忌讽齐王纳谏》)
C.嘉树而佳卉茁 清峻茂   (郦道元《三峡》)
D.即以其名而为吾之新名 公问其   (《曹刿论战》)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   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
C.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后遂无问/津者
2.下面加点词的意思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仿佛若有光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妻子邑人来此绝境D.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翻译下列句子。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今吾子又死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表达方式看,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和描写;从艺术表现手法看,甲文主要运用了________(填2字)的手法寄托作者的理想,乙文主要运用了 ________(填2字)的手法突出主题。
5.桃花源人、泰山妇人为什么都不愿意离开他们各自生活的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2018-05-05更新 | 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乙】董源善画,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其后建业僧巨然祖述源法,大体源及巨然画笔皆宜远观。其用笔甚草草,近视之几不类物象,远观则景物粲然,幽情远思,如睹异境。如源画《落照图》,近视无功,远观村落杳然深远,悉是晚景,远峰之顶宛有反照之色。此处妙也。

(节选自《梦溪笔谈》)


【注】①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南派山水画开山鼻祖。②巨然:建业(今南京)僧人,五代宋初画家,师承董源。③祖述:效法、遵循前人的学说或行为。④粲:鲜明。
1.解释下列加点在文中的意思,
(1)逢暴雨
(2)伯牙乃琴而叹曰
(3)皆远观
(4)是晚景
2.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限断2处)
尤工秋岚远景多写江南真山不为奇峭之笔
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4.伯牙“善”琴,甲文主要采用什么写法来表现他琴音的高妙?董源“善”画,乙文怎样介绍他画作的奇妙?请简要分析。
2019-11-11更新 | 8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岳阳楼记

范仲淹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下列各句中,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若夫/淫雨霏霏B.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C.予/尝求古仁/人之心D.然则/何时而乐耶?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前人之述矣(详尽)B.国怀乡,忧谗畏讥(离开)
C.北通巫峡,南潇湘(到达)D.斯人,吾谁与归(微小)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文《岳阳搂记》选自范仲淹的《范文正公集》。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B.选文第二、三段通过描写洞庭湖景色的阴晴变化,引出迁客骚人一喜一忧的两种心情。
C.选文写景、议论、抒情紧密结合,把人物的感受融入到景物描写中。
D.“微斯人,吾谁与归?”,作者一方面希望滕子京具有古仁人之心,另一方面也表达了自己愿与古仁人同道的旷达胸襟和远大抱负。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语句的大意。
(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译文: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译文:
5.作者在文中表现了一种怎样的忧乐观?你认为这种忧乐观在当今社会有什么现实意义
2023-06-18更新 | 14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