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小说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62 题号:18583238

醉乡记

醉之乡,去中国不知其几千里也。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其气和平一揆,无晦明寒暑;其俗大同,无邑居聚洛;其人甚精。无爱憎喜怒,吸风饮露,不食五谷;其寝于于,其行徐徐,与马兽鱼鳖杂处,不知有舟车器械之用。

昔者黄帝氏尝获游其都,归而杳然丧其天下,以为结绳之政已薄矣。降及尧舜,作为千钟百壶之献,因姑射神人以假道,盖至其边鄙,终身太平。禹汤立法礼繁乐杂数十代与醉乡隔。其臣羲和,弃甲子而逃,冀臻其乡,失路而道夭,故天下遂不宁。至乎末孙桀纣,怒而升糟丘,阶级千仞,南向而望,卒不见醉乡。武王得志于世,乃命公旦立酒人氏之职,典司五齐,拓土七千里,仅与醉乡达焉,故四十年刑措不用。下逮幽厉,迄乎秦汉,中国丧乱,遂与醉乡绝。而臣下之爱道者,往往窃至焉。阮嗣宗、陶渊明等十数人并游于醉乡,没身不返,死葬其壤,中国以为酒仙云。

嗟乎,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乎?何其淳寂也如是!予得游焉,故为之记。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有改动)


(注释]①于于:怡然自得。②结绳之政:上古未产生文字时,用绳打结的方法记事治政。③千钟百壶:钟、壶皆指酒器。④姑射:传说中的仙山名。⑤甲子:岁月的代称,这里指羲和所掌管的职事。⑥糟丘:酒糟堆积成的小丘,意谓酿酒极多。⑦华胥氏之国:寓言中的国名。《列子·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后用为梦境的代称。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
文言词句方法释义
中国不知几千里也查阅词典法:①舍弃,抛弃;②除去,去掉;③距,距离;④赴,前往(《古代汉语词典》)(1)(填序号)
其行徐徐课内迁移法:清风来,水波不兴(《核舟记》)(2)
臻其乡参照现代汉语:希(3)
没身不联系上下文解释(4)

2.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禹 汤 立 法 礼 繁 乐 杂 数 十 代 与 醉 乡 隔
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其土旷然无涯,无丘陵阪险。
(2)嗟乎,醉乡氏之俗,岂古华胥氏之国乎?
4.王绩笔下的“醉乡”和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有何异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分析。
【知识点】 小说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真题

【推荐1】猩猩嗜酒

猩猩,兽之好酒者也。大麓之人设以醴尊。陈之饮器,小大具列焉。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而置之道旁。猩猩见,则知其诱之也,又知设者之姓名与其父母祖先,一一数而骂之。已而谓其朋曰:"盍少尝之?慎无多饮矣!"相与取小器饮,骂而去之。已而取差大者饮,又骂而去之。如是者四,不胜其唇吻之甘也,遂大爵而忘其醉。醉则群睨嘻笑,取草履着之。麓人追之,相蹈藉而就絷,无一得免焉。其后来者亦然。

夫猩猩智矣,恶其为诱也,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注:①麓:山脚下。②醴尊:醴,甜酒。尊同“樽”,酒杯。③履:鞋。④属:zhǔ,连接。⑤差:chā,稍微,比较。⑥唇吻:指嘴。⑦爵:古代的一种酒杯。⑧⑦蹈藉:践踏。⑨就挚:被拘囚。絷zhí,拴,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1)兽之好者也_____________
(2)骂而________________
(3)不其唇吻之甘也________
(4)其为诱也______________
2.翻译下列句子。
(1)织草为履,勾连相属也。
(2)而卒不免于死,贪为之也。
3.读了短文,你受到什么启示?
2018-07-16更新 | 41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画蛇添足

楚有桐者,赐其合人卮酒,合人相谓曰:“数人恢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酒。”

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之,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之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手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

为蛇足者,终亡其酒。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1)引酒且饮之。且:(2)终亡其酒。终:
2.把文中的画线名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译文:
3.这个故事有什么寓意?说说你的理解。
2019-08-17更新 | 5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纪昀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石兽于水中,竞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湖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_?

1.在文中横线处填空,将文章补充完整。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山门于河(      )             (2)数小舟(      )             (3)如是再(      )
3.用“/”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只画一处)
                            
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5.下面“之”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一老河兵闻                                 知之者不如好
B.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友人惭,下车引
C.何陋有?                                        然则天下
D.水陆草木                                 当求于上流
6.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叙述以时间为序。先写寺僧寻找石兽未得,再写讲学家的议论令众人信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及众人据其推断终得石兽。
B.文章语言简洁。如写寺僧沿河打捞石兽,仅用“掉”“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断句,简述打捞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
C.文章寓理于事。作者借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令人惊讶的结局,引出天下事不可主观妄断的深层思考。
D.文章人物各具特点。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不切实际,认识片面;讲学家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老河兵综合考虑,实事求是。
2019-08-28更新 | 7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