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考点 > 文言实词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217 题号:18777795

柳宗元传

元和十年,例移为柳州刺史。时郎州司马刘禹锡得播州刺史,制书下,宗元谓所亲曰:禹锡有母年高,今为郡蛮方,西南绝域,往复万里,如何与母行。如母子异方,便为永诀。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即草奏章,请以柳州授禹锡,自往播。裴度亦奏其事,禹锡终易连州。

柳州土俗,以男女质钱,过期则没入钱主,宗元革其乡法。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江岭间为进士者,不远千里随宗元师法;凡经其门,必为名士。元和十四年十月五日卒,时年四十七。观察使裴行立为营护其丧及妻子还于京师,时人义之。


[注]①例移;古代官员按惯例调任。②播州:今贵州遵义,当时为偏远荒凉的地方。③质:抵押。④营护:料理,护送。
1.解释下列加点字
A.与母(     )                            B.时人(     )
C.妻子还于京师(     )                      D.终连州(     )
2.下列各项中的“以”与“请以柳州授禹锡”中的“以”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能以径寸之木B.卷石底以出C.全石以为底D.以我酌油知之
3.翻译下列句子
(1)吾与禹锡执友,何忍见其若是?
(2)其已没者,乃出私钱赎之,归其父母。
4.选文体现了柳宗元为友、为官、为师三个方面什么样的特点?试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为友:
为官:
为师: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武侯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起进曰:“昔楚庄王尝谋事,群臣莫能及,退朝而有忧色。申公问曰:‘君有忧色、何也?’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及者,楚国其殆矣!’此楚庄王之所忧,而君说之,臣窃惧矣。”于是武侯有惭色。


【注释】①起:指吴起。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群臣莫能/鲁肃过寻阳B.寡人之/军中将军令
C.楚国其矣/思而不学则D.而君之/不亦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句子断句。
世 不 绝 圣 国 不 乏 贤 能 得 其 师 者 王 得 其 友 者 霸。
3.结合选文,说说“武侯有惭色”的原因。
2020-03-01更新 | 22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湖心亭看雪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湖中人鸟声俱(       )   (2)日更定矣(       )   (3)余饮三大白而别(       )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雾凇沉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2)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己。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抒发了其怀念故国的深情。
B.“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为下文“独往湖心亭看雪”做铺垫。
C.文中在叙写湖心亭奇遇时运用了神态、心理、动作描写,表现了作者喜悦之情,特别是“强饮”表现了作者豪迈的心情。
D.本文叙事时的情绪变化是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
2021-05-10更新 | 4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于河,二石兽并沉焉。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
(1)山门于河   
(2)十余岁   
(3)数小舟
(4)尔辈不能究物理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3.文中寺僧、讲学家找不到石兽而老河兵却能找到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4.文中老河兵认为“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你是否赞同这个观点?为什么?
2020-09-26更新 | 14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