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242 题号:18782827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乙]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丙]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纺、麻桌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南宋康与之《昨梦录》)

1.[甲]属于“风雅颂”中的《______________》篇;[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人名)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不为外人道也(              )       (2)杨而从之(              )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从[乙]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可知“渔人”没有留在桃花源,从[丙]中的“______________”一句可看出杨氏是要定居穴中的。
5.[乙][丙]所描绘的社会面貌、居民生活状态等方面,相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语回答)
6.对上述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写了一个男子思念追求女子的过程,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美好爱情的向往。
B.[乙]中是渔人偶然发现了桃花源,[丙]中杨氏是经老人引导才进入大山之穴。
C.[丙]文中的民众是按人口分给土地,然后自己耕种养蚕,不能向别人求取食物。
D.[丙]杨氏听了穴中人的话后不愿留在洞中,所以,临近傍晚又与老人一同出穴。
【知识点】 陶渊明(365-427) 小说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甲】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 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房玄龄奏:“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上曰:“甲兵武备,诚不可缺;然炀帝甲兵岂不足邪!卒亡天下。若公等尽力,使百姓乂安,此乃朕之甲兵也。”

——(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房玄龄:唐太宗时任宰相。②上:指唐太宗。③炀帝:指隋炀帝。④乂(yì)安定。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答之                              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B.不足为外人道也                 然炀帝甲兵岂不足
C.仿佛有光                       公等尽力
D.忘路远近                       乃记而去
2.下列句子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武陵人/捕鱼为业B.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C.阅府/库甲兵,远胜/隋世D.此乃/朕之甲兵也
3.下列对选文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以一个捕鱼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开头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扑朔迷离的桃花源,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
B.乙文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唐朝与隋朝的甲兵武备进行了比较,突出强调真正能让国家强大的因素是百姓,表达了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强烈愿望。
C.甲乙两文都运用了记叙的表达方式,但两文的表现手法有所不同,甲文虚实结合,借景抒情;乙文主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直抒胸臆。
D.甲文以刘子骥的复寻而迷失,否定了“世外桃源”的存在;乙文通过列举隋炀帝失天下的例子论述了治国需要重视民生的道理。
2023-03-23更新 | 6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

明日,宿旦子冈。甫行数里,见四野禾苗油油然,老幼男女俱耘于田间。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偶舍骑步行,过一农家,其丈夫方担粪灌园,而妇人汲井且浣衣,门有豆棚瓜架,又有树数株郁郁然,儿女啼笑,鸡犬鸣吠。余顾而慕之,以为此一家之中,有万物得所之意,自恨不如远甚也。

(节选自戴名世《乙亥北行日记》)


【注释】①旦子冈:在江苏省江宁县附近。②甫:刚。③洵(xún)确实。④浣:洗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初极狭,通人
来问讯
③而妇人井且浣衣
④余而慕之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②盖江北之俗,妇女亦耕田力作,以视西北男子游惰不事生产者,其俗洵美矣。
(3)【甲】【乙】两文内容上相关,【乙】文中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相对应的句子是哪句。
(4)【甲】【乙】两段文字所展现的生活图景有什么共同之处?
2022-12-22更新 | 23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较易 (0.8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桃花源记

(东晋)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伊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譬,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把“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翻译成现代汉语。
2.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营造出和平、安宁的景象。
B.“不足为外人道也”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C.“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D.作者描写桃花源人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2022-04-12更新 | 43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