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15 引用次数:277 题号:18782829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格兰来的洋大夫(节选)

朱石生

①科龄和李小川来到京施医院遗址。医院前身是个佛寺,门前当街有两根柱子,近二十米高,是当初挂旌幡的旗杆。义和团曾试图烧掉这两根柱子,没成功,但房子都被烧毁了,拿得动的东西都被劫走,剩下的家什全被砸烂。看着满地狼藉,李医生叹了一口气:“京施医院办了四十年,我们治疗过的病人超过一百万,现在成了这个样子。”

②科龄来北京,带着自己的梦,建立医学院的梦。但眼下他有更迫切的任务,就是把眼前这片瓦砾堆恢复成一所医院。

③一个横在眼前的难题是,他请不起施工队。伦敦总会每年只提供十多英镑的活动费用,那最多能买一些办公用品,房子问题怎么解决?他在废墟里四处转,转到后院,发现倒塌的马厩紧挨着院墙,墙外有个粮仓,里面没东西,似乎闲置着。科龄去找物业主人打听,业主听说科龄在找地方重建医院,很痛快地说,反正房子也是闲着,你们随便用,不用给钱。

④粮仓很破旧,让科龄想起朝阳的那个猪圈,一样的残败,一样的茅草屋顶,屋顶里一样有许多老鼠。李医生召回老医院里的几位勤杂工,把房子整理好,用作门诊部。科龄用那点可怜的经费,加上自己的工资,买了一些药品和一些器材,买不起的东西就试着自己拼。做细菌培养的孵化箱是饼干罐改制的,下面用酒精灯加热,一个普通温度计塞进罐子里,根据读到的读数手工调整温度。

⑤粮仓改建完成后,那个马厩也要利用起来。烧毁的主要是屋顶和门窗,墙壁主体还在,把墙补补,从其他废墟里捡一些材料,重新做了个屋顶,把门窗修好,这就是住院部。

⑥各处清理干净之后,工人们居然还倒腾出一间小房,权当医生宿舍。科龄挂出通知。京施医院恢复免费看病。很快,门外的病人就排成了长队,有小贩,有乞巧,有吸鸦片破产的流浪汉,他们身上永远有臭味,走到哪里就把虱子和跳蚤带到哪里。病人进诊室之后,科龄依照中国风俗,首先要问“吃了吗”,而答案永远是“好几天没吃一口东西”。于是他从几乎透明的钱包里再抠出几个铜板,每天在诊室里准备一点小米粥或是窝窝头。

⑦冬天很快到来,北京的夜里,气温降到零下二十度,许多乞丐冻伤,溃裂的伤口继发坏疽感染。到了这一步,科龄需要给他们截肢,那就得有手术室。勤杂工拿出本事,又整理好一间小屋,地板是用碎砖临时铺的,没有专用的手术台,勤杂工从残破的家具里拆出木条和木板,自己做了个架子,上面搁一块厚实的门板就可以开张。科龄的日记里说:“刚到北京不久开始做各种大手术,效果相当好。

⑧能给病人做截肢,一般的医生会觉得已经仁至义尽,但科龄看着只有残肢的病人,觉导难受,于是又挤出一点钱,自己用木头做假肢,给那些病人安装好。

⑨有个吸鸦片耗尽家财的人,头朝下掉进井里,没想到井底没水,只有厚厚的淤泥。冲力撕开了他的头皮,污泥淹没他半个脑袋,口鼻却还露在外面。朋友们找到,把他拖上来到科龄的诊室。这时已经是深夜,科龄忙了一天,几乎站着就能睡着,但他打起精神,给病清创止血,缝合头上的豁口。

⑩他边缝边想,在朝阳,刘亦@就可以做这种处理,如果我能办起医学院,培养出一批批的刘亦,那能救助多少这样的病人?


[注释]①指科龄,英国伦敦会的医疗传教士,北京协和医学堂首位校长。“科龄”是他中国名字。本文节选自作者的中篇纪实文学作品《苏格兰来的洋大夫》。②刘亦:中国科龄在朝阳行医时的助手。
1.概括科龄在重建京施医院过程中所做的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建住院部→建手术室
2.关于本文中次要人物的理解和分析,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     
A.李小川医生不仅是京施医院的职员,也是京施医院的建设者。
B.房主免费提供粮仓建医院,反映出科龄来华救助行为之感人。
C.作者交代病人的身份,赞扬了科龄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精神。
D.在科龄救治的病人身上,可以看到晚清积贫积弱的社会现实。
3.比较阅读,分析原句的语言表现力。
原句:于是他从几乎透明的钱包里再报出几个铜板,每天在诊室里准备一点小米粥或是窝窝头。
改句:于是他从钱包里再拿出几个铜板,每天在诊室里准备小米粥或是窝窝头。
4.联系全文和相关注释,简析结尾的妙处。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1】上等寿几

吕敦楚

①人生在世,除了柴米油盐,头等大事便是盖房或买房了。而棺材则是阴间的房子,谁也不想马虎。对于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来说,有口上等的棺材,便是一生之中最后的喜事了。

②在长岭乡,人们把棺材不叫棺材,而叫寿材或寿几,这可能是取其吉利吧?人一旦过了花甲之年,自然而然地就想到的是要备好一副好寿几,免得哪天突然有个三长两短,弄得家人手忙脚乱。更有讲究的老人,是想生前亲眼见见寿几,就像如今城里买房的人,不是亲眼所见,怎能放心得下?

③长岭乡这一带,在做寿几前,老人大多要请上道士,掐算好一个吉利的日子,然后备上好酒好菜请木匠量身打造,主家一般是不敢对木匠怠慢的。

④木匠的真功夫就在刨子上,如果刨功不过硬,就会出现细微的缝隙。高进宝也就是高木匠,人称长岭乡的高一刨,做出来的寿几是严丝合缝,滴水不漏。

⑤高木匠既然名不虚传,那么就必然会或多或少端起架子,一般人想请也请不来。

⑥六公虽然在八里湾名气大得很,可上高木匠的门,也没少过十次。不是高木匠在六公面前想要摆谱,而是手上的活儿实在忙乎不过来,有的人排队都排了大半年,还眼巴巴地望着里。要不是六公催得紧,高木匠再怎么端架子,都是乡里乡亲的,也不能明目张胆地厚此薄彼不是?

⑦高木匠家离八里湾有二十多里路,到了六公家里时,已是半晌午了。高木匠放下担子,问六公,木料就手不?六公说,不忙,你先喝口水,抽根烟,等吃完午饭再动工。

⑧中午,六公炒了几个好菜,开了一瓶五粮液。这是儿子年前孝敬六公的,六公一直舍不得喝,专门留着准备招待高木匠的。高木匠说,六公真是有福之人,儿子都当上了副县长。

⑨在一百公里外的煤山县,六公儿子是分管安全生产的副县长。

⑩见高木匠提起儿子,六公眼里却闪不出一丝亮光。

⑪六公笑了笑说,儿子能当上副县长,这是托你高木匠的福,是托乡亲们的福。

⑫两人在推杯换盏中,一瓶五粮液慢慢见了底。高木匠打着饱隔说,六公,看您的身子骨,还硬朗着哩,再活个十年八年的,绝对不在话下。我就不明白,您怎么就催得这么紧,还要加付两个工钱?

⑬六公虽然脸上布满了笑意,但明眼人一看,眼中却多了些许的哀愁。

⑭六公说,树有根,人却没有根啊,谁晓得老天说变脸就变脸?

⑮到了傍晚,六公又拿出了一瓶白酒。高木匠说,六公,我一天只喝一顿酒,晚上就随便吃点饭。

⑯接下来的好几天里,高木匠始终都不肯端杯,推说是喉咙发炎。六公说,客随主便,既然喉咙痛,那就少喝一点。高木匠说,六公,您就别再客气了,就算不沾酒,这做寿几的活儿,我也会上心的。

⑰高木匠在六公家里忙乎了八天,严严合合的一副大寿几终于大功告成。吃罢晚饭,六公把一沓钱往高木匠手上塞。高木匠把钞票,点了点,把两张大票往六公上衣兜里一塞说,我明人不做暗事,当时答应多收您两个工钱,是想让您老把悬在喉咙口的心放回到肚子里。现在既然寿几完工了,这多出的工钱也就不能再收了。

⑱几天后,八里湾驶进来两部挂着煤山县牌照的一辆小轿车,一辆大卡车。小轿车里坐的是县委书记和县长,大卡车上放着的却是六公的儿子。

⑲六公泣不成声。县长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⑳那天,盘山村发生了大面积的山体滑坡,有五户村民被掩埋。六公当副县长的儿子接到乡政府的求援电话后,立马驱车前往事发地指挥抢险救灾,没想到在半路上,由于路滑,车速过快,车竟冲下了悬崖峭壁。

㉑六公儿子在市医院里,一直昏迷不醒,尽管市委书记都发了话,要不惜一切代价全力抢救,但专家组的主任医师们,还是无可奈何地告知六公,尽快准备后事。

㉒六公得到医生无力回天的噩耗,当即就昏厥过去。

㉓尽管六公在高木匠的面前,总是佯装出一副笑脸,但高木匠还是从村人的口中了解到了实情。高木匠虽然也摆出一副笑脸,但心中也充满了悲怆。高木匠怎么也没想到,这本是六公人生中的最后一件大喜事,却成了六公的儿子最后的栖身之所。

㉔高木匠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又快又好地把寿几做起来。

(选自《时文选粹》第3辑)

1.【小说情节】小深为大家梳理了情节,请你帮他补充完整。
六公高木匠
因六公急催寿几高木匠①____________
见六公身子硬朗高木匠心存疑惑
____________高木匠不肯端杯
寿几大功告成高木匠③____________
2.【小说·语言】小深发现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暗含言外之意,对此你们展开了分析,并得出了结论。
(1)六公说,树有根,人却没有根啊,谁晓得老天说变脸就变脸
(2)高木匠说,六公,您就别客气了,就算不沾酒,这做寿几的活儿,我也会放在心上的
3.【小说·写法】小深认为小说进入正题太慢,可以直接删掉开头两段。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说说你的理由。
4.【小说·想象】当六公儿子的遗体送回家时,六公泣不成声。请结合上下文,说说县长此时会说什么?
5.【小说·主题】小组众人对这篇小说的主人公争论不休,有人认为是高木匠,有人认为是六公,还有人认为是六公儿子,请说说你的看法。
我认为小说主人公是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3-12更新 | 19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苏菲的杰作

艾琳·斯安内利

苏菲不是普通的蜘蛛。苏菲是艺术家。

她能织出非常奇妙的网,她的朋友都称赞她,她的妈妈也以她为荣。大家都说,总有一天,她会织出了不起的杰作。

苏菲和别的小蜘蛛一样,渐渐长大,到了该独立生活的时候,她搬到了毕克曼出租公寓里。她一到那里,先观察环境,她看见死气沉沉的绿墙、褪色的地毯和老旧的窗帘——这个地方很需要她帮忙。苏菲立刻开始工作,她首先要为这栋公寓的前厅织新的窗帘。她织了一天又一天,还把太阳撒下的金线揉进她的丝里。

有一天,房东太太看到她,大声嚷着:我的客厅里不准有蜘蛛!拿起抹布朝着苏菲打去。

苏菲知道不受欢迎的时候该怎么办,她赶快爬到墙的另一边,上了楼梯,爬进船长的衣橱里。

她安顿好以后,望望四周,只看到一片灰色:灰衬衫、灰长裤、灰毛衣。

苏菲想,这位船长需要一套新衣服,明亮一点儿的,蓝色好了,像天空的颜色,她耐心地织啊织,织了一只袖子,结了一个领子。

有一天,船长碰巧看见苏菲在工作。

他尖叫一声:蜘蛛!

他爬过窗台,爬到屋顶上。苏菲可不愿意有人为了她从屋顶上摔下去,她匆匆忙忙离开衣橱,穿过走廊,爬进厨师的拖鞋里。

厨师的拖鞋又脏又破。

苏菲想,我得先休息一下,然后,帮厨师织一双新拖鞋吧!苏菲刚挤进拖鞋的前端,就立刻被甩到地板上——是地震吗?不是。是厨师把苏菲甩出来了。恶心死了!厨师气呼呼地大骂,你这只丑八怪,臭蜘蛛!

苏菲好伤心,不过,她抬头挺胸越过地毯,从房门底下爬出去。她经过漫长的旅途,好不容易克服陡峭的阶梯,爬进了三楼一个年轻女人的房间里,苏菲已经疲惫不堪,一爬进装毛线的篮了里就睡着了。

到这个时候,对蜘蛛来说,已经过了许多年。苏菲老了,她剩下的力气只够为自己织一些小东西,比如有玫瑰图案的枕头套和八只保暖的袜子。不过,她大部分时间都在睡觉。

有一天,那个年轻女人发现了苏菲。

噢,糟了!苏菲几乎要哭了,她已经没有力气再搬家了。可是,这个女人没有拿抹布朝苏菲打过去。她没有爬到屋顶上。她没有骂苏菲丑八怪。她只是微笑。

她没有打扰苏菲,她拿起棒针开始织毛线。苏菲看着她编织,一天又一天。婴儿的袜子!苏菲喊道。原来这个年轻女人要生小宝宝了。她织好了小袜子,又织了一件小衣服。毛线用完了。她没有钱买毛线,不能为婴儿织小毯子了。没关系,房东太太说,储藏室里有条咖啡色的旧被子,你就用那个吧!苏菲看到过那条旧被子,破破烂烂的,颜色很灰暗,根本不适合给小宝宝用。

苏菲知道该怎么做,她必须织一条毯子。

她还年轻的时候,这种小事难不倒她。可是,她现在虚弱无力,小宝宝就快出生了,她来得及织完一条毯子吗?

苏菲爬出装毛线的篮子。她缓缓移动,爬上宽阔的窗台。月光照进房间里,好极了!她想,我可以把这些银色的光线织进小宝宝的毯子里,还要加上星光。

苏菲开始工作。她不停地织,而且不断地想出新点子,她把那些好点子都织进毯子里,有散发香气的细松枝,夜晚的景色,古老的摇篮曲,快乐的雪花……

苏菲织个不停,她不吃,也不睡。她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疲倦,又这么坚定。她一直织,一直织。

她织到毯子的最后一角时,听到小宝宝诞生的哭声。就在那一刻,在毯子的一角,苏菲把自己的心也织进了毯子里。

那天晚上,那个年轻女人正打算拿房东太太的旧被子给小婴儿盖时,突然注意到窗台上有东西。那是一条毯子,好柔软,好美丽,好像为王子准备的。

她知道这不是条普通的毯子。

她满怀爱意和惊喜把毯子盖在熟睡的宝宝身上。

她入睡时,她的手抚摩着一只小小的蜘蛛留在世上的最后一件作品——苏菲的杰作。

1.【童话·故事】“重复中有变化”是童话情节的基本特点。通读全文,完成故事梳理。

2.【童话·想象】童话想象奇特。下列对作者的想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苏菲不是普通的蜘蛛,是艺术家,因为她能织出非常奇妙的蜘蛛网。
B.苏菲虽是蜘蛛,却不愿意有人因为她从屋顶摔下去,具有人的善良。
C.苏菲把阳光揉成金线,融入到她的丝里,为公寓织成了一挂新窗帘。
D.苏菲同情出生的小宝宝没有毯子,用细松枝、雪花等编织充满爱心的毯子。
3.【童话·语言】童话语言温暖而美好。请赏析下列句子。
她把那些好点子都织进毯子里,有散发香气的细松枝,夜晚的景色,古老的摇篮曲,快乐的雪花……
4.【童话·主题】优秀的童话常有丰富的主题。请选择其中一项,结合文章内容谈谈对本文主题的理解。
A美与坚持               B奉献与勇气               C爱与感恩
我选择:________(填序号)
我的理解:___________
2024-03-14更新 | 8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困难 (0.15)

【推荐3】开往远方的列车

【美】伊夫·邦廷

①“这就是我们要坐的火车。”卢小姐说。列车长沿着月台走过来,他问:“女士,这些就是孤儿吗?”卢小姐直挺挺地站着:“一共十四位。”列车长说:“我们在车尾特意为你们加挂了一节车厢。听说西部有很多人想收养小孩儿。”

②我们上车了。

③我让萝拉坐在靠窗的位子,我们在玻璃上看见自己的影像。她穿着有亮晶晶钮扣的蓝色新外套,软帽下露出耀眼的鬈发。我也看见自己瘦长的脸,一点都不好看。我知道萝拉一定是第一批被选定的人。

④没关系,我对自己说。我的手指慢慢滑进口袋,摸着那根柔软的羽毛。她会在那里,她一定会要我。

⑤火车开动了。

⑥我们快速平稳地前进,经过许多旧房子、一排排仓库,然后进入乡间,那里有好多树,树上结满了苹果。天黑后,我们就互相倚靠着,坐在位子上睡觉。

⑦车轮整晚发出低沉的声音,咔嗒,咔嗒。

⑧妈妈,我来了,等等我。

⑨离开纽约以后,已经过了好几个白天和夜晚。现在,窗外只剩下一片起起伏伏的,望不到尽头的草地。突然就听见有人大喊:“普特维站到了。”

⑩月台上有一群人在等我们。“我的老天爷啊!”桑奇看见那么多人,喘了口大气。我一看就知道妈妈不在那里,她可能在更西边的地方。有个男人带我们去市政厅,所有人都跟在后面,好像在游行。卢小姐小声叮咛:“微笑啊,高兴一点儿。”我们坐在台上的椅子里,镇里的居民打量着我们。

⑪桑奇和另外两个大男孩儿很快就被领走了。玛薇被一个瘦小的太太挑中。玛薇又高又壮,圆圆的脸上有个非常甜美的酒窝。那个瘦小的太太对另一个瘦小的太太大叫:“你看我挑的这个女孩儿,她一定可以帮我做不少家务事。”卢小姐边签同意书边说:“玛薇是个可爱的女孩儿,对她好一点。”“小姐,你认为我不会好好待她?你是这个意思吗?”她瞪着卢小姐,“要我把她还给你吗?”卢小组默默地把同意书交给她,没作声。

⑫有对夫妻在我们面前停下来。我的膝盖一直在发抖。“哦,罗伯特,你看这个小女孩多可爱啊!”女人微笑着看着萝拉,“我们选她,好不好?”萝拉紧紧拉着我的手。我必须很用力才能把萝拉的手指掰开。萝拉一直哭,不停回头看。我也哭了。

⑬不过,我倒觉得自己没被挑中是件好事,我必须等妈妈。她把我留在孤儿院的那天,蹲在台阶上对我说,她会回来接我。她当时在鸡肉工厂工作,头发上沾了一根白色羽毛。我拿下那根羽毛,轻轻贴在脸颊上。“妈妈,你什么时候来接我?”她说:“圣诞节以前。”我已经等了好几个圣诞节了。

⑭剩下我们九个小孩儿又回到火车上。

⑮到了吉尔本,我们在一间五金行前排好。有个男人说:“我还以为强壮的男孩儿都被挑走了,幸好……”艾迪被挑中了。还有个男孩儿也被挑中了。我们这些没被挑中的孩子又回到车上。卢小姐擦干眼泪说:“再怎么样也比待在纽约的街头流浪好。你们大多数都会找到很好的家庭。我们没办法永远照顾你们。”

⑯下一站是葛洛法,等我们的人不多,妈妈也不在那里。她到底在哪里?她应该知道我可能在这列火车上,因为卢小姐说,所有报纸都报道了我们的事。“‘圣克里之家’的孤儿上路了。”报纸列出了每一站的站名,我相信妈妈一定就在其中一站等我。

⑰等等我,妈妈!我来了!

⑱在“圣克里之家”,每天晚。上我都希望自己的思念能穿过黑暗,飞到远方的妈妈身边。妈妈,你不必来接我,我就要去找你了。

⑲但是,她在哪里呢?

⑳到了葛洛法,他们要我们在铁道旁排成一行。苏珊和另外两个男孩儿被挑中了。“没什么好选的了!”有个女人没好气地说。我心里有种被深深刺痛的感觉。妈妈不要我,看起来也没有人要我。我不希望自己被挑中,因为妈妈可能就在下一站等我。但是如果她不在那里,我该怎么办?

㉑剩下我们三个孩子跟卢小姐一起回到火车上。她说:“孩子们,不要垂头丧气。”到了第四站,有四个人在等我们,我妈妈不在那里。我和另外两个女孩儿,摇摇晃晃下车。有对夫妻带走了她们。卢小姐手中紧握着最后的一份同意书——那份属于我的同意书。我低头,泪水模糊了我的视线。

㉒火车的汽笛响了。我跟卢小姐一起上车,我知道,只剩下最后一站了。我们看着窗外,没有说话。

㉓列车长大喊:“远方站到了。”真是个奇怪的站名,好像它觉得自己真的很远,好像它觉得自己不属于这里。我戴上帽子,手不停地发抖。从窗户望出去,有对夫妇在马车旁等待。那个女人矮矮胖胖,穿着厚厚的黑色洋装,带着一顶塌塌的黑帽子。她不是我妈妈。

㉔卢小姐轻声问:“玛丽安,你准备好了吗?”我缩在椅子一角。“还没……”我小声说;“还没有……”

㉕卢小姐牵着我的手下车。那个男人很高,有点驼背。女人手里拿着木头做的小火车头。卢小姐把我轻轻推向前:“她是玛丽安。”“只剩……”女人把话咽回去,又专注地看着我,表情很温柔。我一直觉得,妈妈会那样看着我。不知道为什么,这个女人好像很了解我,她知道那种没有人要的感觉。

㉖她把手中的玩具火车头递给我:“这是我们送给你的礼物。”“我不是你们想要的小孩儿,对不对?”我说。白太太说:“不骗你,我们本来想要男孩儿。”白先生在一边插嘴:“不过,我们也喜欢女孩儿。”白太太眯着眼睛看我:“我知道,我们也不是你想要的。”她轻轻拍着白先生的手,他们微笑着看着彼此。她说:“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

㉗我有一种期望落空的感觉。我妈妈不在远方,她根本不在这里或别的地方等我。我把手伸进口袋,拿出了那根羽毛。我用手指抚平它:“这是我送给你们的礼物。”

㉘“喔,谢谢你。”白太太把那跟羽毛插在自己的帽带上。它插在那里的样子很特别,好像它属于那里,好像它终于找到自己的地方。白太太看着我:“你愿意跟我们回家吗?”我小声说:“好。

㉙卢小姐微微向前:“玛丽安,你现在准备好了吗?”

㉚“我准备好了。”


【梳理·心理变化】
1.随着旅程的前行,玛丽安的心理也在发生变化。阅读全文,梳理关键语句,仿照示例,完成下列思维导图。

2.结合玛丽安在这趟旅程中的所见所闻及她的心理变化,你认为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推测·言外之意】
3.请结合故事内容推测下列人物的言外之意,任选一题作答。
(1)那个瘦小的太太对另一个瘦小的太太大叫:“你看我挑的这个女孩儿,她一定可以帮我做不少家务事。”(提示:请关注加点词)
(2)有个男人说:“我还以为强壮的男孩儿都被挑走了,幸好……”(提示:请关注省略号)
【揣摩·关键语句】
4.在故事性文章中往往会出现看似平淡实则有深沉内涵,能够让人深受启发的话语,它们往往出自文中充满智慧的人物之口,我们称之为“智者的话语”。请结合故事内容,说说文中划线的这句“智者的话语”有怎样的内涵。
有时候,你最后得到的比你原先想要的更好。
【探究·故事内涵】
5.玛丽安在这趟开往“远方”的旅程中,她完成心愿了吗?请联系题目并结合故事内容说说你的探究结果。
2023-05-05更新 | 46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