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文章作者 > 中国古代文学 > 东晋 > 陶渊明(365-427)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3 题号:19126435
请阅读下面古诗文类多文本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①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②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③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④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⑤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文本二】

相命肆农耕,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荒路交通,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诗》)


【注释】①相命肆农耕:桃花源中人互相勉励致力于耕田。肆,尽力。②憩:休息。③菽稷:泛指粮食作物。④艺:种植。⑤靡:无。⑥暖:遮蔽。⑦俎豆犹古法:按照古制进行祭祀。俎豆,古代祭祀时用的礼器。⑧斑白:头发花白,指老人。
【文本三】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般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下列加点词语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土地平旷,屋俨然                         便船,从口入
B.向所志                                          未果,病终
C.闻天,殷勤问我归何处                  此中人
D.迷,不复得路                                无问津者
2.请翻译文本一中画横线的句子。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3.文本一第①段是如何为桃源的出现蓄势铺垫的?请结合具体语句进行分析。
4.阅读文本一和文本二,请概述桃花源的美好景致,并评价这个地方给你的印象。
5.“知人论世”,即结合文人生平遭际或时代背景来理解其诗文作品。请阅读上面三个文本,再联系两位作者的创作背景,解说他们各自要表达的理想心愿。
【文本一、二】:陶渊明生活的东晋王朝极端腐败,统治集团剥削压榨人民,赋税徭役繁重,军间连年混战,国家濒临崩溃。
【文本三】:该词作于李清照南渡之后。词中写到大海、乘船等,与李清照南渡时曾在海上航行有关。此词是记梦之作。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桃花源记》)

【乙】

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唐太宗论止盗》)


【注释】①上:皇上,这里指唐太宗。②晒:微笑。③徭:古时统治者强制人民承担的无偿劳动。 ④升平:太平。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阡陌交通               交通:________________
(2)屋舍俨然               俨然:________________
(3)请重法以禁之      或:________________
(4)年之后               数:________________
2.下列各句中加点“之”的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问所从来,具答B.民所以为盗者
C.上哂D.或请重法以禁
3.把下面的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2)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
4.桃花源是个美好境界,它之所以美好,用乙段里的话来回答,是因为那里没有        
2022-04-02更新 | 14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及链接材料,完成问题。
【甲】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等交错,坐起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然白发,颓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便还家
②阡陌交通
黄发垂髫
具言所闻
(2)翻译下面句子。
①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面对选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反映封建时代人们的安乐和富足。
B.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的一种不满。
C.体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D.“世外桃源”当时只能是虚构的。
(4)【甲】【乙】两段文字都描写了人们的日常生活,请说说它们所表现的生活有哪些共同之处。
2023-02-07更新 | 12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岁,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桃花源记》)


文本二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文本三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富、丝纱、麻泉”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杨氏入山》)


【注释】①陶冶:快乐的样子。②丝纱(kuàng)、麻桌:丝绵、麻线。
1.下面各组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皆酒食                  与老人同            淤泥而不染
B.遂外人间隔            众共之               人方便
C.其中往来种            盗窃乱贼而不     装腔
D.如外人                                        来问讯
2.翻译下面的句子。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桃花源记》的结尾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细细回味,不难发现,文中已经通过多处描写暗示了这样的结局。请你找出两个地方简要分析。
4.根据你对上面语段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三篇文章都表达了人们美好的社会理想。大穴中人物资共有,耕者有其田,正是大同社会______(用《大道之行也》中的原句)的特征的具体体现。关于劳动,《杨氏入山》中“______”一句则提倡人人自食其力。《桃花源记》和《杨氏入山》都通过对______的描写来侧面衬托生活的和平安宁。
2023-06-22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