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7 题号:19153085
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也。

春冬之时,则湍绿潭,回清倒影,绝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二十六日。发大溪口,入瞿唐峡。两壁对耸,上入霄汉,其平如削成。仰视天,如匹练然。水已落,峡中平如油盎。过圣姥泉,盖石上一罅,人大呼於旁,则泉出,屡呼则屡出,可怪也。晚至瞿唐关,唐夔州,与白帝城相连。杜诗云:“白帝夔州各异城”。盖言难辨也。关西门正对灔澦堆。堆,碎石积成,出水数十丈。土人云:“方夏秋水涨时,水又高於堆数十丈。”

(陆游《入蜀记》)


[注]①油盎:油瓶。②罅:裂缝。③灔澦堆:在瞿塘峡口,是江心突出的巨石。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哀转久/率妻子邑人来此   消散,消失/隔绝
B.沿阻绝/溯游从之   都是“逆流而上”的意思
C.属引凄异/引喻失义   延长/拿来做凭借、理由
D.大溪口/舜发于畎亩之中   从……出发/兴起,被任用
2.翻译甲文中画线句子。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3.作者写季节为什么先写夏天,是怎么描写的?
4.两文的结尾有什么共同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文言文阅读。

孟门,即龙门之上口也。实为河之巨阸,兼孟门津之名矣。此石经始禹凿,河中漱广。夹岸崇深,倾崖返捍,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其水尚崩浪万寻,悬流千丈,浑洪赑怒,鼓若山腾,浚波颓迭,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节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四》)


【注释】①孟门:古山名②龙门:黄河至此,两岸峭壁对峙,形如阙门,故名。相传为禹所凿。③巨阸(è):巨险。阸,险阻重地。④返捍:重叠捍护。这里指相倚相撑。⑤赑(bì)怒:形容气势壮大。⑥迄(qì):到。
(1)解释下列句中加下加点的词。
引凄异:       
②河中广:       
③哀转久       
气云浮: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3)用“/”为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两处)
往 来 遥 观 者 常 若 雾 露 沾 人 窥 深 悸 魄。
(4)文中黄河的孟门之水和《三峡》中的夏水有什么相同点?两者在描写方法的运用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2022-10-05更新 | 10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月极明于中秋,观中秋之月,临水;临水之观,独往;独往之地,去人远者又胜也。然中秋多无月,城郭宫室,安得皆临水?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诚有好奇之士,亦安能独行以夜而之空旷幽绝,蕲顷刻之玩也哉?今余之游金沙堆,其具是四美者欤?

盖余以八月之望过洞庭,天无纤云,月白如昼。沙当洞庭青草之中,其高十仞,四环之水,近者犹数百里。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沙之色正黄,与月相夺;水如玉盘,沙如金积,光采激射,体寒日眩,阆风、瑶台、广寒之宫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盖中秋之月,临水之观,往而远人,于是为。书以为金沙堆观月记。

(选自《于湖居士文集》)


[注]①蕲(qí):祈求。②金沙堆:洞庭湖中的小岛,由黄色湖沙淤积而成。③青草:指青草湖,唐宋时在洞庭潮东南。④阆风、瑶台、广寒之官:均为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临水_______
(2)独往_______
(3)往而远人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B.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C.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D.盖有之矣/若夫远去人迹则必空旷/幽绝之地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余系船其下,尽却童隶而登焉。
(2)虽未尝身至其地,当亦如是而止耳。
4.选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2022-04-21更新 | 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醉翁亭记》,完成下面小题。

醉翁亭记(节选)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酲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谁?庐陵欧阳修也。

1.笨笨理解不了以下文言文的词语,请你为它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原句中的加点词颓然苍颜白发太守
含义解释(1)____(2)____(3)____(4)____

2.笨笨对文言文的翻译存在错误,请你用“_____”勾画出翻译错误之处并将其改正。

古文原句

笨笨的错误翻译

纠正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宴会中醉酒的乐趣,不是因为管弦乐器的音乐(助兴)。改为: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游人知道跟着太守游玩的乐趣,却不知道太守的乐趣就是他们的乐趣。改为:

3.以下是笨笨对《醉翁亭记》的理解,请找出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A.节选部分第一段写滁人游乐的景象,描绘了一幅太平祥和的百姓游乐图。
B.作者以简笔勾勒“醉翁”的形象,意在表现太守因为政治失意,内心抑郁而醉在其中。
C.“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写出了醉罢晚归的情景,短短八字却淡雅有情致。
D.选段中有很多骈句,所以本文既有游记散文的美景,又有诗歌的韵味,读起来也富有节奏感。
4.请结合链接材料和《醉翁亭记》全文,分析古人被贬后情感有怎样的不同。

【链接材料】

与史郎中听黄鹤楼上吹笛

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注释:①郎中:官名。②钦:史郎中的名字,名叫史钦。③迁客:被贬谪之人。作者自比,一说指史郎中。④去长沙:用汉代贾谊事。《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贾谊因受权臣谗毁,被贬为长沙王太傅,曾写《吊屈原赋》以自伤。⑤江城:指江夏(今湖北武汉武昌)。⑥落梅花:即古代笛曲名《梅花落》,此因押韵倒置,亦含有笛声因风散落之意。
2023-05-05更新 | 22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