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160 题号:1925868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游龙鸣山记

[明]陶安

游之胜者,适其时可乐也,得其地尤可乐也,而所游又皆佳士,则所以宣其和、舒其郁、畅其心而发其文者,盖乐焉而不失乎正也。

至元丙子二月甲午,厚斋严君治酒肴,招予游龙鸣山,即无想山也。时春霁既久,风日暄丽,耆英少俊,序齿而行,鼓吹前导。从蓝溪东南行五六里,两山峙如双阙,相距百步,绵亘东趋。少焉,峭壁对立,状若华表,松杉万章,夹路北转。涧多石底,云深树茂,繁卉被岩,鸟声清碎,似非人间世。僧舍雄丽,榜曰“禅寂”。修篁干霄,森列门内。寺长老出迎客,延坐后堂,匠曰“白云深处”。又北,上为“招云亭”,气象空旷,攒峰玉立,视向所历群山,低俯其顶矣。遂蹑蹬至潮音岩,怪石异态百出。同游者疲于跻攀,于是止焉。

予以未登绝顶为快,与三二友决意直上。地势斗峻,褰裳援萝,履苍莽中。上有天池沆瀁,其水下飞潮音岩,引以给庖。其西绝顶,巨石雄坦,可坐数十人。渺焉四顾,心目豁然。其东绝顶,视西又高,倦不欲登,还饮“白云深处”。于时暖气薰席,蒸焉如夏,凄焉如秋,栗焉如冬,觥筹无算,谈笑甚欢,虽从者乐工各适其意。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已而与长老别,出寺门。行几一里,众以兴未尽,席地坐,分韵赋诗者久之,诗成而归。

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但溧之为州,非通都要路,兼是山隐于邃舆,故无前贤题咏及当代名笔发其幽潜,予故表而出之。今同游者心平气易,发言为诗,皆有可观,其亦乐之正者欤!遂记兹游之胜,使无想山得以著于世云。

(选自《陶学士集》,有删改)


【注】①章:大材。②褰裳:撩起衣裳。③沆瀁:水深广的样子。④心平气易:心情和悦。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两山如双阙     峙:对
B.修篁            干:冲
C.坐后堂            延:延请
D.苍莽中            履:鞋子
(2)将文中画线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①酒既,长老引客看花,徐行登环翠阁。
②斯游也,适其时而得其地,信足乐矣。
(3)本文与《醉翁亭记》都记“游”,文中都多次提及“乐”,请结合文章内容比较两文中的“乐”的异同。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二)阅读文言文,完成各题。

石渠之事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②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筳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意之日,舆石渠同

(节选自柳宗元《石涧记》)


【注释】①土山之阴:土山的北坡。②亘石:接连不断的石头。③若限阃(kǔn)奥: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④文:同“纹”,花纹。⑤揭跣:把衣服拎起来光着脚。 ⑥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⑦交络:交织,形容水波像交织的纹理。⑧翠羽之木:叶子像翡翠鸟的羽毛一样的树木。⑨践履:足迹。⑩得意之日,舆石渠同:这一天的得意快乐,和得到石渠的那一天是相同的。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及郡下,太守          诣:_________        (2)右臂支船       诎:___________
(3)石渠之事             既: ________        (4)民又          桥: ___________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B.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C.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D.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核舟记》)
4.请结合“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一句,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石涧中的水景的?
2019-05-12更新 | 11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列古诗文,完成小题。

(甲)记承天寺夜游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乙)苏轼徙知徐州

河决曹村,泛于梁山泊,溢于南清河,汇于城下,涨不时泄,城将败,富民争出避水。轼曰:富民出,民皆动摇,吾谁与守?吾在是,水决不能败域。”驱使复入。轼诣武卫营,呼卒长曰: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筑东南长堤。轼庐于其上,过家不入,使官吏分堵以守,卒全其城。

(《宋史·苏轼传》,有删改)


(注)①堵:古墙体单位,长与高各一丈为一堵。

(丙)吉祥寺赏牡丹

苏轼

人老簪花不自羞,花应羞上老人头。

醉归扶路人应笑,十里珠帘半上钩。


(注)宋神宗熙宁初年,苏轼因批评新法而受到诬陷,自请外放,任职杭州通判。此诗于赴任途中,在吉祥寺游赏牡丹、摘花取乐时所作。
1.解释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
(1)月色入        (2)无与为乐者
(3)轼武卫营       (4)全其城
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且为我尽力。
3.苏轼作诗注重“炼字”,说说“花因羞上老人头”中“羞”字的妙处。
4.细读以上三则材料,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苏轼?结合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2021-01-04更新 | 11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二)凡公与州之宾客者游焉,则必即丰乐以饮。或醉且劳矣,则必即醒心而望,以见夫群山之相环,云烟之相滋,旷野之无穷,草树众而泉石嘉,使目新乎其所睹,耳新乎其所闻,则其心洒然而醒,更欲久而忘归也。

(节选自曾巩《醒心亭记》)

【注释】①公:即欧阳修,当时被贬滁州,下文“州”即滁州。②即丰乐:到达丰乐亭。即,到达;丰乐,欧阳修所建的丰乐亭。③滋:生。④嘉:美。⑤洒然:不拘束的样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无与为乐者            念:__________
(2)水中藻、荇交横        交横:_________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语段(一)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被誉为千古写月名句,请任选角度进行赏析。
4.语段(一)(二)分别描写了苏轼、欧阳修遭贬后的生活,请简要分析其所表现的人物情感有何异同。
2021-03-04更新 | 161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