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76 题号:1930514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_______

战鹏飞

①翻找书架上的藏书,不经意间发现,三十几年的时光里,自己熟读了百余本经典图书,有的甚至读了十几遍。我觉得,读书要达到精通的程度,就必须反复读,把一本书读透,直至读出醇厚的味道来,才能有真收获。

②有的人读书囫囵吞枣,有的人读书细嚼慢咽。我一直认为,唯有细嚼慢咽,才能把书读透,咀嚼消化,全面吸收。一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从中学读到大学,再从基层读到机关,我至少读了十几遍,而且每次都能读出新意、读出新的收获,光笔记就记了好几本。一本《平凡的世界》,从少年、青年一直到中年,我不知读了多少遍,连自己也数不清了,书的主旨、内涵及人物形象早已牢牢地镌刻在我的脑海里了。

③“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把书读透,人生就是另一番景象、另一种境界。读书是立身做人的必要条件之一,每一个高贵的灵魂都需要用学识来滋养。如果书读不透,怎么能穿越时空,在书中领略李白的潇洒、感受苏轼的豪放、思索鲁迅的冷峻深邃、体会冰心的意切情长?如果书读不透,何以使灵魂得到洗礼、思想得到升华、寻找到心灵的平和与精神的慰藉?

④宋代大儒朱熹有“熟读精思”的读书理念。只有熟读,书上的语句才能像是出于自己的嘴,书中所讲的道理才能像是源于自己的心;再读一读相关的解读书籍,更加开阔视野,加深理解。这样的读书才有味道,才会有大的收获。我常常有这样的体会,熟读某一本书后,哪怕是放下良久,外出旅游观光,或是回家放松休息,胸中仍然时不时会有一股浓浓的书香弥漫。

⑤其实,有些好书虽然短,但要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却需要很多时日,甚至要一辈子。西汉辕固终身学习《诗经》,很有心得;西汉路温舒用一生的时光精读《春秋》;宋朝宰相赵普一部《论语》不离手,反复读,经常读,并将其透彻的理解应用于为官辅政。古代文人、学者之所以能在事业、学问上取得成就,都是把书读透,才达到知识渊博、学问深厚的境界的。读书,关键是读透。

⑥前人的读书方法值得后人借鉴。读书就是要集中精力,尽心熟读。时间久了,心中的经兴就能透出智慧的光芒。只有熟读精思,吃透其中的精神,发掘其中的宝藏,悟造其中的奥妙,精通其中的要旨,我们才能真正做到学有所成。

(选自《解放年报》,有删改)


(1)请给选文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2)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A.选文思路清晰,呈现出“提出观点——论述观点——总结深化观点”的结构。
B.第③段中的两个假设兼反问句,从反面论述了“把书读透”的重要作用。
C.选文第⑤段告诉我们,好书要用一辈子去读才能悟得其中的深刻内涵。
D.作者从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谈起,语言平易,这利于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3)下列事例可以作为选文第④段的事实论据吗?请说明理由。

近年,我一直坚持读《资治通鉴》。我最喜欢的一种方式是,读完一段《资治通鉴》,然后读王夫之先生的《读通鉴论》。先生在这本书中对《资治通签》中的人和事进行点评,观点犀利,论证充分,总让人豁然开朗、拍案叫绝,哪怕隔着时空,都想给先生点赞。

【知识点】 议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某同学要向学校公众号“心灵之窗”栏目投稿。请你帮助他修改完善。
[补写提纲]
提出观点:我们要学会与孤独相处。
论证思路什么是孤独(1)______
为什么要孤独历史上的非凡者都是孤独的。
如何与孤独相处孤独时需要坚持与奋斗。(2)______
总结全文:适当的孤独也未尝不是在喧嚣中沉静下来的一种选择。

1.根据提纲内容推断,以下最适合放入(1)处作为分论点的一项是(       
A.学会独处的人,才能明白永恒的意义。B.孤独感与人类文化创造息息相关。
C.孤独是灵魂的放射,也是人生的境界。D.孤独的旅程是最美的。
2.联系提纲内容,在(2)处补写一个分论点。
[片段点评]
3.参照评价表,对同学的写作片段加以评析。
优秀的论证应该“长”这样

写作片段:历史上的非凡者都是孤独的。有太多的励志故事都在揭示这一命题,不信你看,音乐传奇贝多芬是孤独的;被评为“最伟大的英国人”的丘吉尔是孤独的;“苹果”天才乔布斯是孤独的……这些故事都有着统一的底层逻辑:人只有通过孤独才能造就不凡。故事中,他们最终在自己与自己的对话中成就了自我、收获了成功。
统一性材料和观点统一,以观点统率材料,以材料证明观点。
逻辑性

论证过程严谨科学,依据论据合理推导,得出结论。
可信度

论据具备可信度,即基于真实的事实和可靠的证据。

[写作范例]
4.下面资料夹中的内容是同学们为写作搜集的素材。借助上面的写作提纲和评价表,运用资料夹中的素材,用200字左右的篇幅论证“孤独时需要坚持与奋斗”。

资料夹

艾米·珀迪的故事:

19岁的她,和身边其他的同龄人一样,本过着平凡而快乐的生活。直到一场看似普通的高烧险些夺走她的性命。她被诊断出细菌性脑膜炎。虽奇迹般地活了下来,却“活罪难逃”:她的左耳失聪,失去了双腿以及脾和肾。她就是美国女孩艾米·珀迪。但是艾米·珀迪没有放弃,凭着不断的训练,她重新站了起来。她曾花费整整一年的时间研究、设计出适合自己用来滑雪的“双腿”,而她也不负众望,夺得三块金牌,成为了世界上排名最高的残疾人女子单板滑雪运动员。

路遥的故事:

为创作《平凡的世界》,路遥只身一人到铜川矿务局陈家山煤矿医院,在一间会议室改成的工作间里写作。创作的过程艰苦卓绝,他唯一的伙伴就是一只经常吃他馒头的老鼠。正如路遥所说,写完第二部的时候,他几乎完全倒下了。“身体状况不是一般地失去弹性,而是弹簧整个地被扯断。”“身体软弱得像一滩泥。最痛苦的是每吸进一口气就特别艰难,要动员身体全部残存的力量。在任何地方,只要一坐下,就会睡过去。”随着《平凡的世界》一天天接近完成,路遥的身体也一天天垮下来。路遥说:“我第一次严肃地想到了死亡。我看见,死亡的阴影正从天边铺过来,我怀着无限惊讶凝视着这一片阴影。”在这里,路遥完成了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平凡的世界》,一举夺得茅盾文学奖。

名人名言:

越伟大、越有独创精神的人越喜欢孤独。——赫胥黎

只有神仙与野兽才喜欢孤独,人是要朋友的。——梁实秋

孤独,是忧愁的伴侣,也是精神活动的密友。——纪伯伦

我走上了一条比记忆还要长的路。陪伴着我的,是朝圣者般的孤独。我脸上带着微笑,心中却充满悲苦。——切·格瓦拉

2024-02-02更新 | 5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志存高远   脚踏实地/吴月

①从放羊娃到全国技术能手,距离有多远?这是90后全国人大代表师延财走过的追梦路。前不久的全国两会上,他的故事被许多人知晓:儿时家境困难,寒暑假要放羊、打零工来补贴家用;接受职业技术教育后,他刻苦学习焊接技能;走向工作岗位,一门心思钻研技术,终于成为“华龙一号”的核级焊工。回顾自己的成长,师延财说,在这个人人都有机会施展才华的时代,一定要努力实现梦想。脚踏实地、全心努力付出,定会有所收获。

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师延财的经历,便是许多青年成长的缩影:有梦想、志存高远,有行动、脚踏实地,通过努力奋斗,在各自的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

③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脚踏实地,方能行稳致远。实现梦想的旅途上,二者缺一不可。

④志存高远,脚踏实地,意味着树立远大志向后,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把人生的路一步步走稳走实。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人做事,最怕的就是只说不做,眼高手低。不论学习还是工作,都要面向实际、深入实践,实践出真知;都要严谨务实,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苦干实干。成为全国技术能手,曾是师延财初入职场时的梦想。从梦想萌芽到实现,花了整整10年。“加班的地方有我,干活最忙的地方有我,最苦的地方也有我。”回想圆梦之旅,他说,苦练焊接技术时的汗水,换来了现在的甜。

⑤在世界技能大赛为国家争光,曾是00后小伙马宏达的梦想。备赛期间,他每天至少训练7个小时;一双5厘米厚、能穿一年的劳保鞋,在他脚上两个月就磨破底。终于,马宏达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获得抹灰与隔墙系统项目金牌,从技工学校学生成为世界冠军。对青年人来说,在校园中学习,就要孜孜不倦、打好基础;在职场上打拼,就要立足本职、埋头苦干。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干事,方能将高远的志向变成可及的未来。

⑥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还意味着在日复一日的努力中,不忘最初的梦想,守住内心的志向。真正踏上追梦之旅后,沿途有平川也有高山,有缓流也有险滩,有丽日也有风雨。拥有高远的志向,才能不畏浮云遮望眼。江苏镇江市镇江新区永兴农机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巧,是一名返乡创业的80后。创业伊始,由于缺乏务农经验,第一季的种植曾遭遇失败。然而,怀着当好新时代“新农人”的志向,她不断探索大田数字化种植模式,农田里的喜讯越来越多。回首来时路,“直面困难,未来可期”是她对大学生们的寄语。

⑦脚踏实地的路上,难免遇到挫折。青年人应努力做到“受挫而不短志”,目标坚定、目光长远,不为一时一事所惑,不因暂时的困难停下前行的脚步。或许一次考试成绩不够理想,或许第一份工作不够满意,或许客观条件暂时受限,只要志气在,不放弃追求与探索,人生便有无限可能。

⑧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梦想要志存高远,行路要脚踏实地。坚定出发吧,勇往直前才能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⑤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请简要分析其作用。
3.阅读完本文后,班级开展了以“志当存高远”的阅读交流会。同学们找到了诗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①作为选文的道理论据,你认为应该放在(       )最合适(       
【注释】①这句诗的意思是说,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将会有一天会乘长风破万里浪,挂上云帆,横渡沧海,到达理想的彼岸。
A.第④段B.第⑤段C.第⑥段D.第⑦段
2023-07-28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下面的评论,完成下面小题。

为什么劝君多读文学书

聂震宁

①作家莫言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消息传来,媒体很是热闹了一阵子,莫言成了当下社会一个热门话题。作家本人为此说了一句很大气的话:莫言热不如文学热。莫言为文学呼吁,实在是有感而发。

②三国时期文学家曹丕认为,年寿有时而尽,荣乐止乎其身,二者必至常期,未若文章之无穷。在中国文化传统中,历朝历代把包括文学创作在内的著书立说当做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文学书被不少媒体称为休闲书。其实休闲书是相对于实用书而言的,休闲的文学何尝没有认识作用、教育作用?

③文学书可以是闲书,然而闲书不闲。作家白先勇认为,文学最能够投射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文学是非常重要的情感教育。如果没有文学的教育,人还处于野蛮的时代。士别三日,当刮目相待的典故就是明证。吕蒙最初乃一介武夫,将孙权劝学记在心上,发奋读书,变得谈吐儒雅,前后大不一样。这大概就是人们所说的腹有诗书气自华。作家梁晓声也有过一个观点:一个人在文艺鉴赏方面的能力,常常决定着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这年头不是到处都在呼吁提高人才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吗?按照梁晓声的说法,恐怕文学书不仅不闲,实际上是成才必读之书。

④其实,在中国历史上,文学书并不是被轻慢的闲书,而是具有重要社会作用的。《论语·季氏》讲诗可以兴,可以观孔子这话讲的就是诗歌可以起到鼓舞人民、教育人民的作用。《汉书·艺文志》强调诗言志,是讲文学作品最能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人民心声,寄托美好理想。言志的文学岂可等闲视之!更不用说文学作品往往少陈词滥调、恶八股教条、多创新之举。多读文学书,就可以多接触灵动优美的文学叙述,多呼吸新鲜活泼的文学气息,何乐而不为!

⑤就算文学书是闲书,却也是必读的闲书。胡适对于闲暇曾讲过,要看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需看他们怎样利用闲暇的时间。如今我们的闲暇时间正多起来,有人做了计算,上班族一年双休日带节假日可休息123天。倘若国人的闲暇时间大都用于吃喝玩乐,我们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素质将何其堪忧!如果能闲暇读闲书,闲书多读文学书,情形是不是要好得多?著名作家余秋雨说:从根本上说,文学首先不是一种职业,而是一种素质。是的,很多人读文学书不是为了一种职业,因为这是闲书。闲书对于很多人虽然是用来休闲的,可休闲的结果却是一种良好素质的养成和提高,这对于一个人是多么有益的事情;而对于一个民族、一个社会,更是经国之大业。因此,劝君多读文学书。

(选自2022年1月18日《学习强国》,有删改)

1.本文主要表达了什么观点?
2.选文第④段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理解,与原文观点不相符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文化认为著书立说是“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
B.文学作品绝不能称为“闲书”,因为文学没有休闲娱乐功能。
C.一个人的文艺鉴赏能力对一个人的综合素质起着重要作用。
D.文学作品最能反映一个民族的精神力量。
4.文章认为文学具有教育作用,请根据你的阅读体验谈谈《西游记》对青少年有何教育作用。
2022-06-22更新 | 44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