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29 题号:19607937
随着电影《满江红》的热播,同学们对岳飞、夏完淳等历史上民族英雄非常感兴趣,初三年级语文专刊特设专栏。
(甲)

岳飞,字鹏举,相州汤阴人。世力农。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少负气节,沈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生有神力,未冠,挽弓三百斤,弩八石,学射于周同,尽其术,能左右射。同死,朔望设祭于其冢。父义之,曰:汝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乎。……贼出战,飞阳北,贼来追之,伏兵起,先所遣卒擒俊及进和以归。敌猝至,飞麾其徒曰:敌虽众,未知吾虚实,当及其未定击之。乃独驰迎敌。有枭将舞刀而前,飞斩之,敌大败。迁秉义郎,隶留守宗泽……

杜充将还建康,飞曰:中原地尺寸不可弃,今一举足,此地非我有,他日欲复取之,非数十万众不可。充不听,遂与俱归。时命充守建康,金人与成合寇乌江,充闭门不出。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金人遂由马家渡渡江,充遣飞等迎战,王燮先遁,诸将皆溃,独飞力战。

会充已降金,诸将多行剽掠,惟飞军秋毫无所犯。兀术趋杭州,飞要击至广德境中,六战皆捷,擒其将王权,俘金军首领四十余。驻军钟村,军无见粮,将士忍饥,不敢扰民。金所籍兵相谓曰:此岳爷爷军。争来降附。

《宋史·岳飞传》(有删改)


[注]①杜充:相州人,两宋之际大臣,金兵渡江后投降。②成:李成,在江淮一带活动的盗寇,后降金成为金国名将。③兀术:太祖完颜阿骨打第四子,金国名将,多次率军南侵,致使中原地区和江淮一带生灵涂炭。
(乙)

南安军

文天祥

梅花南北路,风雨湿征衣。出岭同谁出?归乡如不归!

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饿死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丙)

别云间

夏完淳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1.请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文言字词理解方法解释
兀术杭州课内迁移法:尝百里外(1)
查字典:①山的南面或水的背面。②鲜明,明亮。③外露,显露。④同“徉”,假装。(2)(填序号)
今一诗词迁移法:头望明月(李白《静夜思》)(3)
2.同学们阅读专栏时,对文中划线句在断句上有分歧,请你给出准确的判断(     
A.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B.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C.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D.飞生时有大/禽若鹄飞/鸣室上/因以为名
3.翻译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1)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武《兵法》。
(2)飞泣谏请视师,充竟不出。
4.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氏春秋》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史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B.古代男子到成年则会举行加冠礼,叫做“冠”,一般在二十岁,泛指成年。“未冠”则指未满二十岁,未成年。
C.“六艺”教育中包含礼、乐、射、御、书、数,其中含有体育成分的有射和御。
D.“迁”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则为降低官职。“拜”和“除”都是辞去官职。
5.下面是同学们对专栏三则材料的解读,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第一段中,岳飞父亲认为岳飞能“殉国死义”是因为岳飞从小好学,读了许多书,学识渊博,并向周同学习射箭,本领高强。
B.甲文最后金所籍兵“争来降附”的原因是岳家军作战英勇,与金兵作战接连胜利,又看到岳家军宁可自己挨饿,也不会扰民,岳家军纪律严明。
C.乙诗颔联两个“出”字和两个“归”字,重复对照,抒写诗人悲苦之情。
D.丙诗是首律诗,压an韵,韵脚是“冠”“宽”“难”“看”,读来朗朗上口。
6.同学们认为岳飞、夏完淳、文天祥这三个人虽处不同时代,但他们身上有些东西一脉相承。请结合甲、乙、丙三则材料进行说明。
【知识点】 文言文阅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

【乙】夏后伯启与有扈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

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释】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④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于是坐卧时不用多重席子,吃饭不吃几种菜肴,不弹琴。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同“饰”,巧饰。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一鼓作气,而衰       再:____________
(2)期年而有扈氏服。       期年:____________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又何间       三人行,必有我师
B.登轼望之       是吾德薄教不善也
C.何       我酌油知之
D.吾视辙乱       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如土石何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4.【甲】文中特别写到了曹刿与“乡人”的对话,这一情节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5.结合【甲】【乙】两文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
昨日更新 | 1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

蒲松龄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1.对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有剩骨                                 止:仅,只
B.野有麦场                              顾:看,视
C.少时,一狼径                       去:到
D.而两狼之并驱如                    如故:跟原来一样
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                  家无井出溉汲
B.屠惧,投                         养德
C.久,目似瞑                         夫君子
D.悟前狼假寐                         去后
3.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缀行甚远”“并驱如故”等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径去”“犬坐”“目似瞑,意暇甚”“洞其中”等,表现了狼的狡诈。
B.全文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议论,写屠户与狼相斗的故事,故事情节的展开为:遇狼——御狼——惧狼——杀狼。后一部分为记叙,点明故事的主题。
C.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存有幻想、妥协让步,必须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D.“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点明了文章中心,说明狼无论多么狡诈也不是人的对手,终归会为人的勇敢智慧所战胜。
2021-02-02更新 | 2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敌。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益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

一屠暮行,为狼所遇。道旁有夜耕者所遗行室,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股直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注释:①伏焉:躲藏在那里。②顾:然而,可是。③以吹尽之法吹之:用吹猪的办法吹它。吹尽,屠夫将猪杀死后,为了便于褪毛,在后腿下端皮上斜割一口,用力吹,使膨胀如球。这里是活吹。④乌:哪里,多用于反问句。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恐前后受其(         )
(2)一狼其中(          )
(3)顾无可以死之(          )
(4)直不能屈(          )
2.与“以吹豕之法吹之”中“以”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遂负之以归B.投以骨C.以刀劈狼首D.可以为师矣
3.下面句子的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左将军/王凝之/妻也B.其一犬/坐于前
C.晓之者/亦/舍然大喜D.狼/自苫中/探爪入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2)非屠,乌能作此谋也。
5.【甲】文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乙】给我们什么启示?
2023-08-10更新 | 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