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34 题号:19727784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青溪之跳珠溅雪,亦无以异于诸泉,独其水色最奇。盖世间之色,其为正也间也,吾知之,独于碧不甚了然。今见此水,乃悟世间真有碧色。如秋天,如晓岚;比之含烟新柳则较浓,比之脱箨初篁则较淡;温于玉,滑于纨;至寒至腴,可拊可餐。

(选自袁中道《游青溪记》)


【注释】①其为正也间也:多为正色(青、黄、赤、白、黑)或间色(绿、红、紫、)。②箨:(tuò):竹笋皮,笋壳。③纨:白色的丝绢。④拊(fǔ):抚摩。
1.解释下列加点字:
(1)下见小潭,水清冽___________
(2)凄神寒骨,悄怆幽___________
2.翻译: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3.乙文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青溪水像跳动的珍珠溅落到雪上,这和其他地方的泉水没有什么不同。
B.青溪水像跳动的珍珠溅落到雪上,这就是和其他地方的泉水不同的地方。
C.青溪的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和其它地方的泉水也没有什么不同的。
D.青溪的水花像跳跃的珍珠,又像溅落的雪片,这就是和其他地方泉水不同的地方。
4.阅读上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表格(①③处请用原文回答,②④处用一个字回答)。
   
5.甲乙两文都是游记,都借景抒情,甲文作者借小石潭周边景的特点,含蓄抒发了作者 _______________的感情。乙文则通过青溪之景,表现了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的感情。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二)嘉祐二年,李侯以镇东军留后出守庐州,因游金陵,登蒋山,饮其水。既又登浮槎,至其山,上有石池,涓涓可爱,盖羽所谓乳泉、石池漫流者也。饮之而甘,乃考图记,问于故老,得其事迹,因以其水遗余于京师。余报之曰:李侯可谓贤矣。

夫穷天下之物无不得其欲者,富贵者之乐也。至于荫长松,藉丰草,听山流之潺湲,饮石泉之滴沥,此山林者之乐也。而山林之士视天下之乐,不动其心。或有欲于心,顾力不可得而止者,乃能退而获乐于斯。彼富贵者之能致物矣,而其不可兼者,惟山林之乐尔。惟富贵者而不可得兼,然后贫贱之士有以自足而高世。其不能两得,亦其理与势之然欤。今李侯生长富贵,厌于耳目,又知山林之乐,至于攀缘上下,幽隐穷绝,人所不及者皆能得之,其兼取于物者可谓多矣。

(节选自欧阳修《浮槎山水记》)


【注】①羽:指陆羽,唐代著名的茶学专家。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往来而不   𪩘多生怪柏(《三峡》)
B.滁人   皆若空无所依(《小石潭记》)
C.太守而宾客从也   吾谁与(《岳阳楼记》)
D.游人而禽鸟乐也   乃记之而(《小石潭记》)
2.把语段(一)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3.两文都在写“乐”,语段(一)主要侧重于写滁人的宴酣之乐与作者的________,语段(二)主要侧重于写李侯的________。
4.两文最后一段运用了哪种手法来写“乐”?试做简要分析。
2020-12-05更新 | 99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较难 (0.4)
【推荐2】阅读下面的语段,回答问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流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乙】是夕,天字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遂弃舟,从参寥策杖并湖而行。出雷峰,度南屏,濯足于惠因涧,入灵石坞,得支径上风篁岭,憩于龙井亭,酌泉据石而饮之。自普宁凡经佛寺十五,皆寂不闻人声。道旁庐舍,灯火隐显,草木深郁,流水激激悲鸣,殆非人间之境。行二鼓,始至寿圣院,谒辨才于朝音堂,明日乃还。

(选自张岱《西湖梦寻》)

【注】①霁:雨过天晴。②参寥:与下文中的“辨才”都是人名。③并湖:沿湖。④雷峰:与下文中的“南屏”“灵石坞”都是山名。⑤惠因涧:山涧名。⑥普宁:与下文中的“寿圣院”是寺名。⑦殆:大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湖中人鸟声俱(     )
(2)上下(     )
(3)足于惠因涧(     )
(4)辨才于朝音堂(     )
2.下列句子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住西湖/人各复延至其家
B.天云与山与水/选贤
C.憩龙井亭/出没鲸波万仞中
D.明日还/见渔人,大惊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2)是夕,天宇开霁,林间月明,可数毫发。
4.【甲】【乙】两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游览时间都在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直接表明环境都很幽寂。
2019-08-08更新 | 33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童趣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为之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之冲烟而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余常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 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兴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一惊。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

1.《童趣》作者是清代文学家         ,本文选自《        》
2.解释下列实词
项:                         强:                         徐 :                       唳:
3.翻译句子
(1)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2)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
4.解释下列句中 “之”字的含义。
(1)物外之趣(               
(2)昂首观之(                 
5.文章末一句“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表现了作者幼小心灵中怎样的思想感情?
2012-03-02更新 | 69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