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1 题号:1980794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身为炎黄子孙,小黄同学对汉字文化兴趣浓厚,他收集了不少有关“黄”字的材料。
材料一:

黄,地之色也。从田从炗,炗亦声。炗,古文光。凡黄之属皆从黄。(大意:黄,土地的颜色。字形采用“田、炗”来表义,“炗”也是声旁。“炗”,这是古文写法的“光”字。所有与“黄”相关的字,都归到“黄”这个部首类。)

(整理自东汉许慎《说文解字》及相关资料)


材料二:

辽宁牛梁河遗址近日出土了一位手握双龟的老人的遗骨,有专家称是黄帝的遗骨,证据之一是黄帝之“黄”在甲骨文中即是乌龟的形状,而据说黄帝部落的图腾就是神龟。这真是无知者无畏。我们且来看一看“黄”字的原始字形及其演变。黄,甲骨文字形①,这是一个象形字,至于像什么则众说纷纭。有人说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由火光而联想为黄色之意。有人说箭射中了靶心,靶心为了醒目起见,用赤褐色的泥浆涂抹,因而引申为黄色之意。

郭沫若先生认为“黄”最原始意思是指玉佩。在他的《金文丛考·释黄》中,他这样分析:

黄字的初文是一个象形字,从字形上看,黄字像上古先民们身上经常佩饰的玉佩,上面是用来缠系玉佩的佩衿,古代称“复”,下面是二系垂,也就是穗子,中间的环状物,当系佩之体,也就是璧;而“璧”,古代又叫“璜”,而“黃”就是“璜”字的初文。所以郭沫若认为“黄”是指玉佩。但是徐中舒先生则认为黄字“像人佩环之形”,是一个人佩戴着圆环的形象,中间的圆环形就是佩环,并引《礼记·经解》“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来证明。徐中舒先生此说最有说服力。黄,甲骨文字形②,称“黄”乃乌龟之形大概就是从这个字形附会的,但这个字形仍然承甲骨文字形①而来,只是形体略加变化而已。金文字形③,早期的金文字形继承了甲骨文的模样,但是晚期的金文字形④和⑤,则区别很大,有学者认为此后的金文系统明显和佩玉有关,不再像此前的字形争议之大。仔细观察金文字形④,中间的玉和下面的穗子历历可见,上面是“止”,指人的脚,合起来就是佩玉行走,“行步则有环佩之声”,果然如此!这个字形最能证实“黄”乃“人佩环之形”。小篆字形⑥,同于金文。

《说文解字》:“黄,地之色也。”这是引申义,本义应当是人佩璜。“璜”这种玉多为黄色,所谓“黄石为璜”,“黄”因此而引申为黄色。

(整理自许晖《这个字,原来是这个意思》)


材料三:

字典把黄字编入草头内,不对,黄与草不相关。《说文解字》解黄字为从田,古文光声。篆文黄确实由“田”字和古文“光”组合而成。但在金文和甲骨文,“田”和“光”就都不见了。看其主体显然是个大字(大人),腹部有个矩形或圆形。许慎以“地之色也”释黄,其根据是田地火烧后土色就变黄。而在金文和甲骨文,

既不见“田”,又不见“火”,何来土色变黄?黄字本义究竟是啥,还得探索。前辈专家多认为黄是璜的古字,象古代流行的玉佩形。我却另有自己的一点推断,认为甲骨文“黄”象大腹便便之形,黄的本义是指身体壮伟肥大。广的繁体作廣。廣,大也,从黄得义。晚到春秋战国五行学说兴起之后,以五方配五色,中央戊己配土,其色黄,黄才取得“地之色也”一义,而黄字的本义就慢慢消失了。

篆文黄虽然由“田”字和古文“光”组合而成,但是光不等于火,所以许慎田被烧后土色变黄之说可能错了。古文“光”从火,火上是声符。“光”有大的意思。篆文黄从古文“光”,所以取得壮伟肥大之义,亦不足怪。

(整理自流沙河《白鱼解字》)


(1)关于“黄”字的本义,学者们提出了很多假说,小黄对此进行了整理,下列整理记录与材料明显不符的一项是(     
A.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认为“黄”字的本义是“地之色”,指的是土地的黄颜色。
B.有人认为“黄”的黄色之意由火光而来,因其甲骨文字形像一支射出去的着火的箭。
C.许晖赞同徐中舒的观点,认为“黄”字的本义其实是上面有系带下面是穗子的玉佩。
D.流沙河认为“黄”字甲骨文字形是大腹便便的人,“黄”的本义是身体壮伟肥大。
(2)研究了上述资料,小黄形成了自己的一些看法,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慎论及“黄”字的本义,言简意赅,学术研究价值高,受到后世研究者的重视。
B.称“黄”字乃乌龟之形是从甲骨文的字形附会的,这应是主观臆测,可信度不高。
C.许晖的论述有破有立,分析汉字字形的演变,又引用文献资料来印证,细致严谨。
D.流沙河同意许慎观点,又另辟蹊径,用“廣”和“光”进行词义推断,有理有据。
(3)汉字文化充满魅力,请结合小黄的资料及其研究,给对汉字文化有兴趣的同学提一些研究建议。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列三则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喀斯特地貌是具有溶蚀力的水对石灰岩进行溶蚀和冲刷而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亦称之为岩溶地貌。

喀斯特地貌分地表和地下两大类,地表有石芽与溶沟,喀斯特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喀斯特盆地与喀斯特平原,峰丛、峰林与孤峰;地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

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川、渝、湘、晋、甘、藏等省区部分地区亦有分布。

【材料二】

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于世。那么,独具特色的桂林山水,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数亿年以前,广西与云贵地区是连成一片的汪洋大海,海底有大量含石灰质的沉积物,经过久远的时间,最终形成了厚度达3000多米的石灰岩,之后又由于地壳的运动,海底上升成为陆地,因此桂林的山大多以石灰岩为主。

石灰岩中含有碳酸钙,遇水很容易被溶解,而桂林地区的石灰岩又有厚度大、岩性纯、空隙发育广泛的特点,导致这里的岩石具有更好的可溶性和透水性,因此桂林的山只要出现一点点缝隙,无孔不入的水就能溶蚀出一条条通道来,并使山体的裂缝不断扩大。如果石灰岩的裂缝是直立的,水就沿着裂缝向下溶蚀。最初扩大成漏斗状的凹坑,然后扩展成碟状洼地;再继续扩展,洼地相通了,剩下没有被溶蚀的岩石,就成为孤峰残柱。

而如果水继续沿着岩石裂缝不断溶蚀岩层,又会形成复杂的地下溶洞。有的河流遇到地下洞穴,就会在地面上突然消失,转为地下暗河。

同时,环绕着桂林的漓江水系,其水流也如刻刀般雕蚀着深厚的石灰岩,溶蚀了盆地中一个个山峰的坡角,使其坡面不断崩塌平行后退,将其塑造成一座座分离的山峰,形成峰林平原。山与水的组合,也就形成了以典型喀斯特地貌为特征的桂林山水的优美风景。

分布广、厚度大、质地较纯的石灰岩,是桂林形成喀斯特地貌的物质基础;而丰富的降水和流经的水系,是桂林奇峰异洞的主要雕塑者。它们共同完成了桂林山水的打造工程。

【材料三】

“当阿拉斯加天寒地冻,桂林却鸟语花香。”2021323日,“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在中国微博上这样对比中俄外长在广西桂林举行的会谈与此前中美高层对话的不同氛围。桂林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它不仅是中国的一个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更是一张向世界传递和平友好的亮丽“名片”。

322日至23日,中俄两国外长在广西桂林举行了愉快的会谈后,王毅这样形容中俄关系:“桂林山水甲天下,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同样甲天下。”在这个世界局势敏感微妙的特殊时期,“桂林”被中外众多媒体推到舆论的中心,而“桂林”两个字向世界传递的是中俄两国“和平”“友好”“团结”“合作”等理念。

桂林在世界享有崇高的声誉。人们说起桂林,脑海中浮现的是秀美的自然山水,以及人与自然融合的画面。春天的桂林,绿树繁花,处处生机勃勃,是一个与“美好”联系在一起的地方。对于俄罗斯驻华大使推荐桂林作为此次中俄外长会谈地的作法,王毅认为“是非常明智的,也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因为俄罗斯正是中国的“贵邻”。

在桂林的时间虽短,但拉夫罗夫外长感受到的是桂林城市的美丽,以及中国人民的热情。俄罗斯外交部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则视频,记录了拉夫罗夫访华的片段。在视频中,拉夫罗夫站在游船上游览漓江,他不断向其他游船上的中国民众挥手致意,身体语言传递出轻松与愉悦,仿佛到老友家做客一般。这次访华之行,他对桂林印象深刻,评价很高。他说“桂林是中国风景最美的地区之一”,他感谢“亲爱的朋友”邀请他访问桂林。

(来源《桂林日报》记者王光星 刘倩,有删改)

1.对【材料一】和【材料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喀斯特地貌以斯洛文尼亚的喀斯特高原命名,中国称它为岩溶地貌。
B.喀斯特地貌中的地下类型有溶洞、地下河、暗湖。
C.桂林山水,素以“山清水秀,洞奇石美”著称于世。
D.桂林山水形成的唯一原因是桂林具有分布广、厚度大、质地较纯的石灰岩。
2.给【材料三】这则新闻拟一个标题,最恰当的一项是
A.桂林成为中国向世界传递和平友好的“名片”
B.世界局势处于敏感微妙的特殊时期
C.俄罗斯是中国的“贵邻”
D.拉夫罗夫外长游览漓江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删去后,对原意影响最小的一项是
A.喀斯特地貌在中国分布最广,其集中分布于桂、黔、滇等省区。
B.因此桂林的山大多以石灰岩为主。
C.而“桂林”两个字向世界传递的是中俄两国“和平”“友好”“团结”“合作”等理念。
D.他说“桂林是中国风景最美的地区之一”,他感谢“亲爱的朋友”邀请他访问桂林。
2022-04-21更新 | 10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七年一班在4月19日利用班会课开展动员大会,学习委员小萌作为主持人,以“读书的重要性”为主题,准备一些材料来组织主持词。
【材料一】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实,对于任何人而言,读书最大的好处在于:它能让人获得知识。它能让求知的人从中获知,让无知的人变得有知。读史蒂芬·霍金的《时间简史》和《果壳中的宇宙》,畅游在粒子、生命和星体的处境中,感受智慧的光泽,犹如攀登高山一样,瞬间眼前呈现出仿佛九叠画屏般的开阔视野。

【材料二】

读书要养成做读书笔记的好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主席读书的一大特点。他在读书时常常在书页上圈圈点点、勾勾画画,留下自己的心得或评论。他在湖南一师求学期间研读德国伦理学家泡尔生的《伦理学原理》时,就曾在书页上写有1.2万字的读书批注。在领导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他在所读过的哲学教材书页上都留下了许多阅读符号,如横线、竖线、斜线、波浪线、三角、方框、圈、点、勾、叉及问号等。

【材料三】

面对坎坷曲折的人生道路,书籍可以给予我们希望和勇气,将慰藉缓缓注入我们干枯的心田,使黑暗的天空再现光芒。读罗曼·罗兰创作、傅雷先生翻译的《名人传》,让我们从伟人的生涯中汲取生存的力量和战斗的勇气,更让我们明白:唯有真实的苦难,才能驱除罗曼谛克式幻想的苦难;唯有克服苦难的悲剧,才能帮助我们担当起命运的磨难。

【材料四】

读书能够可以营造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娴静氛围,荡涤你内心的浮躁。读陶渊明的《饮酒》,体会“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那种置身闹市却人静如深潭的境界;读世界经典名著《巴黎圣母院》,让我们看到如此丑陋的卡西莫多却能够拥有善良美丽的心灵、淳朴真诚的品质、平静从容的气质和不卑不亢的风度,他的内心在时间的见证下折射出耀人的光彩,使我们在寻觅美的真谛的同时去追求心灵的高尚与纯洁。

1.请你帮小萌看一看,上面材料中,不符合“读书的意义”的一则是___________
2.请你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一下读书有哪些益处?
2024-05-01更新 | 3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名校
【推荐3】【材料一】

20215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圆满着陆火星。天问一号探测器主要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含祝融号火星车)两部分组成。前期,环绕器是搭载祝融号火星车的星际专车。在将祝融号火星车安全送达火星后,环绕器上升至中继轨道,此后数月它将变身为通信器,建立起祝融号火星车与地球之间的中继通信。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它与地面的通信通过环绕器采用UHF频段+X频段两种中继通信方式进行。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地面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祝融号火星车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再加上2.5米口径的大天线,共同构成一个立体通信网。

(摘编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有删改)

【材料二】

探索火星的愿望美好,难度却极大。火星与地球相距遥远,每隔780天左右才会合一次,会合时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仅一个月左右。不仅如此,由于探测器飞行线路会受到太阳系内多个天体的扰动,还有太阳风、空间辐射等的复杂影响,轨道设计的难度可想而知。

天问一号被火星捕获后,在环绕火星的三个月飞行中,拍摄了大量火星表面照片,由科学家们反复研究和比较分析,最终选出符合探测任务要求的着陆地点。

要完成降落火星的任务,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更复杂的问题。天问一号从火星大气层外缘通过软着陆的方式降落到火星表面,整个降落过程大致分为进入、减速、软着陆三步。从开始踏上进入点的那一刻起,天问一号就迎来了此次探测旅程中最为凶险的恐怖9分钟在这短暂的时间内,天问一号要从约2万千米/小时的速度降至0米/小时,与此同时还要完成一系列的复杂动作,整个过程,不能有丝毫差错。而且由于火星与地球距离遥远、信号微弱、通信延时等原因,地面人员没有干预的机会,完全靠天问一号自主完成。着陆后,天问一号携带的祝融号火星车,驶向火星地面,开始工作。

(摘编自《科技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从人类目前对火星的探测结果看,火星大气层很薄,氧气极少,同时充满尘埃。地表温度白天可达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相比于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备人类生存的条件。哪怕地球环境再恶劣,从必要性来说,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谈移民火星?况且,即便人类已经用了半个多世纪来探测火星,但就目前探测水平来看,对火星的了解还远远达不到清晰明了的程度。之所以各国争相进行火星探索,是因为火星离地球比较近,我们的探测器能够到达。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条件太过恶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过探测它来搞清一些重大科学问题,技术难度也比较大。综合考量下来,还是先进行火星的探索,而绝不是因为我们想移民火星。从科学价值来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问题,对人类了解地球很有帮助。比如为什么同在太阳系,各个行星演化的结果却有所不同?如果能找到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历史,能够找到更多与地球有关的答案。

(摘编自《科学认识探测火星的重要意义》)

1.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天问一号”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祝融号”火星车组成,环绕器既是星际专车,又是中继通信器。
B.火星探测难度极大,原因之一是火星与地球会合带来的理想探测窗口期相对较短。
C.“天问一号”探测器在飞行和着陆火星的整个过程,都必须完全独立自主地完成相关工作。
D.“祝融号”火星车在着陆初期阶段,X频段深空应答机负责环绕器与火星车的通信,UHF频段收发信机负责地面与环绕器之间的通信。
2.说说材料二中划线句子所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3.请根据材料三分析人类目前“移民火星”不具备可能性的原因。既然不具备可能性,那么“天问一号”成功登陆火星的意义是什么?
2022-06-20更新 | 57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