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64 题号:1980794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 题。

画匠

①画匠已经三年没上铜山了。画匠没了铜山就没有了生计,没有了生计眼看就要失了手艺,画匠心里焦急。

②闺女全看在了眼里。这天,她哄画匠说:“爹,今天正月十六,我陪你上山吧,去看看木雕,檀香的,好闻着呢。”画匠动心了,决定跟闺女上山。临行,他又带上了最近塑的几十件小玩意。

③到了山门,画匠看到了一个相熟的朋友在景区门口卖香火。画匠上去和朋友打招呼,周遭的老商户都和画匠有些交情,看见了不约而同围上来,说:“这不是画匠吗?多日子没见了?咋不来铜山了?”画匠的朋友就上来打圆场,说:“来啥呢?泥爷泥奶都换成了木头爷木头奶了,咱庄稼人还拜个啥劲?木头里能长出麦穗来?”众人附和,画匠的脸愁苦得能拧出水来。进得山门,画匠直奔东大殿。东大殿里供着如来佛、观音菩萨和文殊菩萨。画匠记得当年塑文殊菩萨的坐骑时,他还管闺女要了俩玻璃球,给青狮当眼珠子,这是多年前的事了。闺女说:“爹,你闻闻,香吧?檀香木。”

④画匠正神游呢,一下子被闺女拉回到了现实。他抬头看,眼前是一排披红挂绿的木雕神像,素白的脸,傲着呢。他的眼睛猛然被木雕脸上的白光给刺伤了,一低头,眼泪落到了大殿的青砖地面上

⑤“走,走。”他扯扯闺女的袖子,悻悻地往滴水崖去。

⑥那个原本立在崖下,朴素得像个邻家婆婆的滴水奶奶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个菩萨样的木雕神像。画匠的心里又疼了一下。

⑦“你带我去看看他们。”

⑧闺女知道爹说的是谁,便带着画匠绕过一片茶园,来到几株竹子下,指着远处黑咕隆咚的山罅隙说:“诺,在那呢。”

⑨闺女说:“爹,你别难过,山顶的泥塑还留着呢,上去看看?”

⑩画匠说:“不看了不看了,早晚也要……唉!我管不了他们,看了净心疼,去人多的地方卖小玩意吧。”

⑪闺女就把画匠带到戏台子那,摊开红绒布,把画匠塑的小玩意摆摆好,等人买。

⑫画匠坐在地上,从随身带的工具包里取出一团河泥,拍拍搓搓,很快捏出一个弥勒佛的样儿。定了大样后,又取出师父传给他的一套象牙劈刀,抽出最最小号的一个,认真地抠、挖、抹、摸起来。

⑬半个小时过去了,一个小时过去了,直到弥勒佛塑成了,也没有一个人来买,哪怕是问个价码也好。闺女有些不耐烦。

⑭“收了吧,爹。”她说。

⑮“不收,等。”

⑯刹戏了。人流汹涌着往山下去。“收了吧,爹。”闺女又说。

⑰“不收,等。”

⑱终于,一辆自行车调转头向他们来了。“师傅,这些,多少钱?”那人从车上下来,小心地询价。

⑲“二十块钱一个。”画匠没抬头,闺女替他说。

⑳“好!真好!”那人俯下身,仔细地打量起这些小玩意。“我全要了,你出个价吧,师傅。”“一千。”闺女说。

㉑“好!成交!”那人开始从包里往外数钞票,唰唰,唰唰。

㉒闺女激动起来,拍拍画匠的手,小声说:“这么多钱,你也看看呀,爹!”画匠这才抬起头,定定地盯着那人的脸看。看了一会儿,说:“你干嘛的?”

㉓那人乐了,“师傅,你莫不是嫌钱少,后悔了?我没那么多钱,我是美院的学生,我来这采风的。”画匠慢悠悠地说:“这些,不要钱,另外还送你一套泥塑刀。”

㉔画匠边说边从工具包里往外取象牙刀具。这下可把闺女吓坏了,她哭丧着脸说:“爹,你干吗呢?这可是你的宝贝。”

㉕画匠把象牙刀和泥塑郑重地交托到学生的手上。画匠笑了,红绒布上的泥塑弥勒佛仿佛也笑了。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④段划线句运用拟人、夸张的修辞手法,以画匠置身于东大殿受到的强烈心理冲击为情节的特写点,生动逼真地刻画出了画匠对泥雕像的深厚感情。
B.小说开篇点出“画匠三年没上铜山”,以简洁的语言交代了故事的背景;以“画匠心里焦急”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思考和阅读兴趣。
C.画匠传承了师傅的手艺,他对待这门手艺认真专心,对泥塑怀有深厚的感情。泥塑被木雕取代,画匠的手艺就面临失传,所以伤心难过。
D.小说运用了肖像、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通过人物的塑造和曲折的叙述提出了传统文化如何传承的命题。
(2)联系文章说说闺女的形象特点及在文中的作用。
(3)请简要概括小说第③段在文中的作用。
(4)请探究小说最后一段的丰富意蕴。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乡村教师》(节选),完成问题。

乡村教师(节选)

刘慈欣

①他知道,这最后一课要提前讲了。

②他忍住几乎使他晕厥过去的剧痛,艰难地移近床边的窗口,看着远处的村庄。从自己的老师为救自己被狼咬死的那一刻起,他这一生就属于黄土高原上这个偏远的小山村了。

③窗外的田垅上,娃们在为他烧香了。

④半年前,他拿起扁担和想从校舍取椽子去修村头老君庙的几个人拼命,被人打断了两根肋骨。送到镇医院,竟又发现他患了食道癌,但他没有去管,实在没钱管。从镇医院出来,他把身上所有的钱都买了书。

⑤在距地球五万光年的银河系的中心,一场延续了两万年的星际战争已接近尾声。

⑥碳基联邦舰队将完成碳硅战争中最后一项使命:摧毁大部分恒星,建立一条五百光年宽的隔离带,免除硅基帝国对银河系中心区域的碳基文明的任何威胁。隔离带中只有形成3C级以上文明的恒星系才会被保护。

⑦夜深了,烛光中,娃们围在老师的病床前。他把剩下的12片止疼药一把吞了下去,他知道以后再也用不着了。他挣扎着想在黑板上写字,但头突然偏向一边,一个娃赶紧把盆接到他嘴边,他吐出了一口黑红的血,然后虚弱地靠在枕头上喘息着。

⑧娃们中有了低低的抽泣声。

⑨他让他们记住牛顿第一定律,记住牛顿第三定律,最后才让他们去记最难懂的牛顿第二定律。孩子们哭着记住了,他们知道,如果记不下来,老师是不会放心的。

⑩“发射奇点炸弹!”碳基舰队统帅发布命令。

⑪一团团似乎吞没整个宇宙的强光闪起,然后又慢慢消失……

⑫隔离带在快速推进。直到他们遇到太阳系的3号行星。

⑬舰队统帅发布了“开始3号行星检测”的命令。这所山村小学,正好位于检测波束圆形覆盖区的圆心上。

⑭“随机点检测。”

⑮结果……绿色结果,绿色生命信号!

⑯“开始3C级文明测试。”

⑰1号至12号测试均未通过。

⑱“3C文明测试试题13号: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运行状态如何?”数字宇宙广漠的蓝色空间中突然响起了孩子们清脆的声音:“当一个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变。

⑲“3C文明测试试题14号:请叙述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间力的关系。”孩子们说:“当一个物体对第二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第二个物体也会对第一个物体施加一个力,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⑳“3C文明测试试题15号:对于一个物体,请说明它的质量所受外力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孩子们齐声说:“一个物体的加速度,与它所受的力成正比,与它的质量成反比!”

㉑“文明测试通过!确定目标恒星500921473的3号行星上存在3C级文明。”

㉒“奇点炸弹转向!脱离目标!!”随着这一命令的下达,太阳系推送奇点炸弹的力场束弯曲了,奇点炸弹撞断了一条日珥,掠过太阳,亮度很快暗下来,最后消失在茫茫太空之中。

㉓那些娃们不知道,老师教给他们的三个定律竟然在冥冥中与天上3C文明测试的试题相吻合;他们还不知道,也正是刚刚为了让老师放心的整齐背诵,使得测试顺利通过,意外地拯救了地球。校舍里微弱的烛光下,李老师安详地走了。娃们围着老师的遗体,不知哭了多长时间。

㉔最后,娃们决定自己掩埋自己的老师。他们拿了锄头铁锹,在学校旁边的山地上开始挖墓坑,灿烂的群星在整个宇宙中静静地看着他们。

㉕“天啊!这颗行星上的文明不是3C级,是5B级!!!”舰队上尉惊呼起来。“他门已经开始使用核能,并用化学推进方式进入太空,甚至已登上了他们所在行星的卫星。”

㉖“这个行星上生命体记忆遗传的等级是多少?”舰队统帅问道。

㉗“他们没有记忆遗传,所有记忆都是后天取得的。”

㉘“他们个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方式是什么?”

㉙“极其原始!也十分罕见!他们身体内有一种很薄的器官,在大气中振动时可产生声波,同时把要传输的信息调制到声波之中,接收方也用一种薄膜器官从声波中接收信息。”

㉚“这种方式的信息传输速率是多大?”

㉛“大约每秒1至10比特。”

㉜“上尉!”舰队统帅大怒,“你是想告诉我们,一种没有记忆遗传,相互间用声波以令人难以置信的每秒1至10比特的速率进行交流的物种,能创造出5B级文明?!且这种文明是在没有任何外部高级文明培植的情况下自行进化的?!”

㉝“但,阁下,确实如此。”

㉞“但在这种状态下,这个物种根本不可能在每代之间积累和传递知识,而这是文明进化所必需的!”

㉟“他们有一种个体,有一定数量,分布于这个种群的各个角落,充当两代生命体之间知识传递的媒介。”

㊱“你是说那种在两代生命体之间传递知识的个体?”

㊲“他们被称为教师。”

㊳“教——师?”舰队统帅疑惑不已。

㊴娃们造好那座新坟,东方已经放亮了。他们在那个小小的坟头上立了一块石板,上面用粉笔写着“李老师之墓”。

(有删改)

1.本文采用双线结构,地上与天上两条线索平行推进又巧妙交叉。请结合文章内容,补全下面结构图。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自然段不惜笔墨地描写了外星舰队统帅与属下的对话,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
3.本文题为“乡村教师”,虽然文中关于李老师的文字不多,但人物形象极其感人。请结合相关内容说说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个人物的。(150字左右)
2024-03-02更新 | 9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数钱

李书霞

⑴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⑵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币和分币。工资虽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母亲笑眯眯地接了,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⑶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尽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⑸去年,父亲得了脑梗,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左手左脚仍不灵便。原本爱说爱笑的父亲也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子,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精神的沉沦加速了健康的恶化,他整日蜷在沙发上,基本活动都取消了,右腿的肌肉也开始萎缩。我们对此焦虑万分,却束手无策。

⑹还是母亲有办法,她将买菜的零钱整理起来,央求父亲:“你帮我数数,有多少钱。”

⑺父亲坐在沙发上,抬起浑浊的眼睛,茫然地望了一会儿母亲,不吭声,伸出右手去拿钱,准备开数。

⑻“左手数。”母亲叮嘱道。

⑼父亲转头望向窗外,迟疑了一下,顺从地换了左手。他笨拙地将钞票一张张拿过来,把毛票归一类,块票归一类,姿势又吃力又别扭。数完以后,母亲问他:“多少钱?”

⑽“没记住。”父亲难为情地扯了下嘴角,算是回应。

⑾“再数数。”

⑿父亲又数一次,数过三四次,方才报出钱的数目。

⒀整理菜钱这件小事,令他的眼神重新活泛起来。一段时间后,父亲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他又主动揽下一项任务:拣谷粒。每天上午,父亲就戴上老花镜,坐在沙发上,慢慢把米粒中的谷粒选出来。隔三差五,又把母亲“不小心”弄混的黑豆和绿豆分开

⒁父亲和母亲心照不宣地玩着“数钱、选豆”的游戏,三个月后,父亲能独自站立了。一段时间后,他开始练习走路。刚开始,只能扶着沙发走;慢慢地,可以拄着拐杖走几步了;现在,活动空间更大了。两个老人家,又能一起到小区里散步了。

⒁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

1.选文第②段画线部分,主要运用了哪种描写方法?有何效果?
2.选文第④段画线部分在结构上有何作用?请具体分析。
3.选文第⒀段中画线部分“不小心”三个字有何深意?请结合语境具体分析。
4.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5.选文结尾说:“父亲数钱,两种姿态,每一种姿态里,都饱含着父母相伴相携的情分。”请你分别说说两种姿态里饱含着怎样的情分?
2020-01-11更新 | 7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①太阳平西了,河上的老柳歪歪着,梢头挂着点金光。河里没有多少水,可是长着不少的绿藻,象一条油腻的长绿的带子,窄长,深绿,发出些微腥的潮味。河岸北的麦子已吐了芒,矮小枯干,吐上落了一层灰土。河南的荷塘的绿叶细小无力的浮在水面上,叶子左右时时冒起些细碎的小水泡。东边的桥上,来往的人与车过来过去,在斜阳中特别显着匆忙,仿佛都感到暮色将近的一种不安。这些,在祥子的眼中耳中都非常的有趣与可爱。只有这样的小河仿佛才能算是河;这样的树,麦子,荷叶,桥梁,才能算是树,麦子,荷叶,与桥梁。因为它们都属于北平。

②坐在那里,他不忙了。眼前的一切都是熟习的,可爱的,就是坐着死去,他仿佛也很乐意。歇了老大半天,他到桥头吃了碗老豆腐:醋,酱油,花救油,韭菜末,被热的雪白的豆腐一烫,发出点顶香美的味儿,香得使祥子要闭住气;捧着碗,看着那深绿的韭菜末儿,他的手不住的哆嗦。吃了口,豆腐把身里烫开一条路;他自己下手又加了两小勺辣椒油。一碗吃完,他的汗已湿透了裤腰。半闭着眼,把碗递出去:再来一碗!

③站起来,他觉出他又象个人了。太阳还在西边的最低处,河水被晚霞照得有些微红,他痛快得要喊叫出来。摸了摸脸上那块平滑的疤,摸了摸袋中的钱,又看了一眼角搂上的阳光,他硬把病忘了,把一切都忘了,好似有点什么心愿,他决定走进城去。

城门洞里挤着各样的车,各样的人,谁也不敢快走,谁可都想快快过去,鞭声,喊声,骂声,喇叭声,铃声,笑声,都被门润儿——象一架扩音机似的——嗡嗡的联成一片,仿佛人人都发着点声音,都嗡嗡的响。祥子的大脚东插一步,西跨一步,两手左右的拨落,象条瘦长的大鱼,随浪欢跃那样,挤进了城。一眼便看到新街口,道路是那么宽,那么直,他的眼发了光,和东边的屋顶上的反光一样亮。他点了点头。

⑤他的铺盖还在西安门大街人和车厂呢,自然他想奔那里去。因为没有家小,他一向是住在车厂里,虽然并不永远拉厂子里的车。人和的老板刘四爷是已快七十岁的人了;人老,心可不老实。年轻的时候他当过库兵,设过赌场,买卖过人口,放过阁王账。干这些营生所应有的资格与本领——力气,心路,手段,交际,字号等等——刘四爷都有。

⑥刘四爷是虎相。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象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儿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他自居老虎,可惜没有儿子,只有个三十七八岁的虎女——知道刘四爷的就必也知道虎妞。她也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作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刘四爷打外,虎妞打内,父女把人和车厂治理得铁筒一般。人和厂成了洋车界的权威,刘家父女的办法常常在车夫与车主的口上,如读书人的引经据典。

⑦在买上自己的车以前,祥子拉过人和厂的车。他的积蓄就交给刘四爷给存着。把钱凑够了数,他要过来,买上了那辆新车。

刘四爷,看看我的车!祥子把新车拉到人和厂去。

⑨老头子看了车一眼,点了点头:不离!

我可还得在这儿住,我拉上包月,才去住宅门!祥子颇自傲地说。

行!刘四爷又点了点头。

⑫不拉刘四爷的车,而能住在人和厂,据别的车夫看,是件少有的事。因此,甚至有人猜测,祥子必和刘老头子是亲戚;更有人说,刘老头子大概是看上了祥子,而想给虎妞弄个招门纳婿的小人。这种猜想里虽然怀着点妒羡,可是万一要真是这么回事呢,将来刘四爷一死,人和厂就一定归了祥子。这个,教他们只敢胡猜,而不敢在祥子面前说什么不受听的。其实呢,刘老头子的优待祥子是另有笔账儿。祥子是这样的一个人:在新的环境里还能保持着旧的习惯。假若他去当了兵,他决不会一穿上那套虎皮,马上就不傻装傻地去欺侮人。在车厂子里,他不闲着,把汗一落下去,他就找点事儿做。他去擦车,打气,晒雨布,抹油……用不着谁支使,他自己愿意干,干得高高兴兴,仿佛是一种极好的娱乐。厂子里平常总住着二十来个车夫;收了车,大家不是坐着闲谈,便是蒙头大睡;祥子,只有祥子的手不闲着。初上来,大家以为他是向刘四爷献殷勤,狗事巴结人;过了几天,他们看出来他一点没有卖好讨俏的意思,他是那么真诚自然,也就无话可说了。刘老头子没有夸奖过他一句,没有格外多看过他一眼;老头子心里有数儿。他晓得祥子是把好手,即使不拉他的车,他也还愿意祥子在厂子里。有祥子在这儿,先不提别的,院子与门口永远扫得干干净净。虎妞更喜欢这个傻大个儿,她说什么,祥子老用心听着,不和她争辩;别的车夫,因为受尽苦楚,说话总是横着来;她一点不怕他们,可是也不愿多搭理他们;她的话,所以,都留给祥子听。当祥子去拉包月的时候,刘家父女都仿佛失去一个朋友。赶到他一回来,连老头子骂人也似乎更痛快而慈善一些。

1.选段出自《骆驼祥子》,作者是________,结合原著补写两个与祥子有关的情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要分析第①段划线句子在文中的作用。
3.自选角度赏析第④段划线句子。
城门洞里挤着各样的车,各样的人,谁也不敢快走,谁可都想快快过去,鞭声,喊声,骂声,喇叭声,铃声,笑声,都被门洞儿——象一架扩音机似的——嗡嗡的联成一片,仿佛人人都发着点声音都嗡嗡的响。祥子的大脚东插一步,西跨一步,两手左右的拨落,象条瘦长的大鱼,随浪欢跃那样,挤进了城。
4.根据选段简要概括祥子的人物形象。
2022-02-03更新 | 26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