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诗歌鉴赏
题型:诗歌鉴赏 难度:0.65 引用次数:290 题号:1980935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晚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②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③午盏:午茶。④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⑤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1.下列对两首诗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是七言律诗,颔联和颈联是其精华所在,诗人细致描写莺、燕、花、草四种景物,展现了西湖的明媚春光。
B.甲诗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
C.乙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淡烟和疏柳两种景物增添了早春时节晴天河滩的妩媚。
D.乙词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煎茶野餐的趣味,抓住乳白色的香茶和翡翠般的春蔬这两种有特色的事物进行描写。
2.甲诗作者抓住具有春意的景物来描写,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词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____________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
【知识点】 诗歌鉴赏

相似题推荐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各题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1.本词作者是南宋词人__________,“西江月”是这首词的__________
2.对这首词理解错误的两项是(     
A.词的上片描写了喜鹊、蝉等景物,看似热闹,实则运用了以声衬静的手法。
B.词的下片写星星而不写乌云,只用星星暗示乌云,反而增加了画面的美感。
C.词人描摹了一幅秋天江南山村月夜图,充满了丰收在望的喜悦之情。
D.“路转溪桥忽见”,前面“路转”,后面“忽见”,既写出词人骤然看出临近旧屋的惊喜,又表达了对未来路途遥远的焦虑。
2020-11-09更新 | 109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上

[宋]董颖

万顷沧江万顷秋,镜天飞雪一双鸥。

摩挲数尺沙边柳,待汝成阴系钓舟


【注释】①董颖:北宋诗人,作者是一个穷愁潦倒的诗人,一生为生计常年奔走异乡。②沧江:因江水呈青色苍色故称“沧江”。③摩挲:用手抚摸。④钓舟:行舟。
1.下列对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构思新颖别致,以双鸥相伴来衬托诗人的孤寂。
B.此诗思路严谨,总体上由近观到远望,由所见到所思。
C.一二句分别写静景与动景,动静结合,既表现出境界的开阔,又表现出画面的生机活力。
D.用“万顷”“一双”数量上的对比,写出了秋景的辽阔澄明,也使形象鲜明突出。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诗的三四句。
2024-01-31更新 | 32次组卷
诗歌鉴赏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秋暮吟望

赵执信

小阁高栖老一枝,闲吟了不为秋悲。

(1)       (2)            

烟水极天鸿有影,(3)          

二更短烛三升酒,北斗低横未拟窥。


【注】①“老一枝”意为终老山林。
1.请从A、B、C三句中选择合适的诗句填入原诗(1)(2)(3)处。
A.新月偏明落叶时        B.霜风卷地菊无姿        C.寒山常带斜阳色
(1)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
2.本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心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9-06-11更新 | 8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