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试卷详情页

专题08 古诗鉴赏之主题内容理解-2024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全国 九年级 专题练习 2024-01-30 123次 整体难度: 适中 考查范围: 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一、诗歌鉴赏 添加题型下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鹭鸶

杜牧

雪衣雪发青玉嘴,群捕鱼儿溪影中。

惊飞远映碧山去,一树梨花落晚风。

(选自《樊川诗集注》)

1.除了外形,诗人还写到了有关“鹭鸶”的哪些内容?请结合全诗概括作答。
2.下面是一位同学对“诗歌末句描写飘落的‘梨花’有何妙处”这一问题的回答,有不当和不完整之处,请结合诗意进行修改和补充。
飘落的“梨花”既暗示了春季,又表达了作者的伤春之情。
修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补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23-06-15更新 | 1175次组卷 | 9卷引用:202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语文真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古代诗词,按要求回答问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3.下列选项中,对本首词内容理解和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的开头实写所见景象,写了天、云涛、晓雾、星河、千帆,展现了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相接图。
B.“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作者仿佛听到天帝殷勤地垂问,终于得到诉说的机会,自然引出下阕。
C.一个“嗟”字,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日暮途远的叹息。一个“谩”字,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抒发了空有才华却无用武之地的感慨。
D.这首词通过记梦,展示一个神奇的境界,抒发作者内心的苦闷,也表现自己不为苦难所磨灭的追求与向往。
4.词分豪放、婉约两种风格,分析本首词属于哪一种,请阐明理由。
2023-08-20更新 | 639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湖北省十堰市中考语文真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名校
阅读《使至塞上》,完成下面小题。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5.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本诗的开头叙述诗人________,接着记录沿途的自然风光,结尾用人物问答的方式叙写了_______
6.列出第二联构成对偶的词语,简要分析这一联运用对偶的表达效果。
2023-07-15更新 | 1648次组卷 | 7卷引用:2023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阅读《饮酒(其五)》,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五)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7.依据你对这首诗的理解,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诗的开头,诗人虽然“结庐在人境”,却感受不到“_____”;诗的结尾,诗人已得“_____”,却“欲辨已忘言”。
8.“心远地自偏”一句中的“心远”意指远离俗世生活。依据这首诗的内容,你认为诗人理想的生活场景是怎样的?用自己的话描述。(不得抄写原文)
2022-07-07更新 | 2420次组卷 | 15卷引用:2022年北京市中考语文真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真题
9.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问题。

山坡羊•潼关怀古

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1)请对曲中的“望”作简要赏析。
(2)请结合全曲内容,简要分析作者“伤心”的原因有哪些。
2022-06-22更新 | 1475次组卷 | 8卷引用:2022年云南省中考语文真题
诗歌鉴赏 | 较难(0.4)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各题。

别 滁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常日醉,莫教弦管作离声。

10.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画线诗句描绘了怎样的景象。
11.这首诗也写到了欧阳修的“醉”,这个“醉”是什么原因呢?
12.都说贬谪是悲苦的,离别是伤感的,从这首诗中,你读出这种情绪了吗?结合诗的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2023-11-20更新 | 246次组卷 | 3卷引用:2023年吉林省白山市抚松县五校联考中考模拟语文试题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13. 阅读回答问题。
【甲】

《调笑令•边草》

唐•戴叔伦

边草,边草,边草尽来兵老。山南山北雪晴,千里万里月明。明月,明月,胡笳一声愁绝。

【乙】

《调笑令•胡马》

唐•韦应物

胡马,胡马,远放燕支山下。跑沙跑雪独嘶,东望西望路迷。迷路,迷路,边草无穷日暮。

【注释】①边草:边塞之草。②跑:兽蹄刨地。
(1)下列对两首词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词意境极为深沉含蓄;【乙】词意境浑厚高远,语言简练淡雅。
B.【甲】词开头“边草”两字连用,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荒凉。
C.【乙】词最后一句语淡意远,给雄伟壮丽的草原图景抹上了一层清新明丽的色彩。
D.【甲】【乙】两词所营造的意境与王维《使至塞上》所营造的意境有相通之处。
(2)试比较这两首词在内容上的异同。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14.“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两次用到“归”字,其含义有何不同?
15.本词被评论家誉为“无一毫粉钗气”,别具一格,风格豪放。请结合词中内容,任选角度,简析这首词是如何体现这一风格的。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乙】

示儿

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16.有人认为文天祥是英雄人物,但在诗中感慨“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显得消极悲观。请你结合甲诗内容批驳这一观点。
17.甲乙两诗都写到了“死”,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分别借“死”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东栏梨花

(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①北宋熙宁四年,苏轼因言新法弊端,引发当权者愤怒,自请离京,到杭州任通判。七年,苏轼调杭州知州。十年,调徐州知州。此诗作于熙宁十年。
18.下面对诗歌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苏轼是北宋著名文学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B.这首诗为七言律诗,抒发了诗人感叹春光易逝,人生短促之愁情;也抒发了诗人淡看人生,从失意中得到解脱的思想感情。
C.“一株雪”是诗人的自喻,比喻自己清廉洁白、坦荡如砥的高尚品格。
D.“人生看得几清明”一句,表达了作者豁达坦荡的胸襟,其中也隐含着感叹时光流逝、岁月蹉跎的惆怅、悲凉情绪。
19.说说这首诗景物描写的特点?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名校
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

20.下列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写词人在赏心亭的所见所感,借景物抒发快乐的情感。
B.“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借烟雨之景,表现了词人无限的怅惘和感慨。
C.下阕紧承上阕,通过嘲笑沙鸥“一身都是愁”来集中写词人的愁绪。
D.整首词表明了词人因收复失地、报效国家的理想无法实现而心情充满忧愤。
21.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上阕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山之连绵,并借此含蓄地表达了对叶丞相的倾慕之情,同时也表现出词人对指挥千军万马驰骋疆场的热切希望。
B.词人壮志未酬,盼望与志同道合的“高人”共同商讨国事,希望通过谈判来平息战事。
C.“拍手笑沙鸥,一身都是愁”表现的是词人沉重的忧伤,因收复失地报国的理想无法实现的无尽愁绪。
D.全词设喻巧妙,想象奇特。词人深沉的思想、胸中的抱负和愤懑,都在写景中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出来。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渔家傲

宋·李清照

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满江红

清·秋瑾

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算平生肝胆,因人常热。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莽红尘何处觅知音?青衫湿!

22.下列对两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中“接”“连”二字把低垂的天幕、汹涌的云涛、弥漫的大雾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种茫然无际、瑰奇壮丽的境界。
B.《渔家傲》“殷勤问我归何处”一句塑造了一位态度温和、关心民生的天帝形象。
C.《满江红》“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中“拭”是擦的意思,写出了院落篱下菊花凋零败落的萧瑟秋景,更添词人内心愁苦。
D.《满江红》“四面歌残终破楚”借用“四面楚歌”的典故,写出国家四面受敌、孤立无援的困境,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
23.李清照和秋瑾两位词人同为女性,都经历了战乱。请结合作品内容,分析两位词人对自身生活及命运有哪些认识。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蝶恋花·

〔清〕纳兰性德

今古河山无定据。画角声中,牧马频来去。满目荒凉谁可语?西风吹老丹枫树。

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蝶恋花·

〔清)纳兰性德

辛苦最怜天上月,一昔如环,昔昔都成块。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无那尘缘容易绝,燕子依然,软踏帘钩说。唱罢秋坟愁未歇,春丛认取双栖蝶。

24.请根据所写内容推断两首诗歌的标题,下面选项中最贴切的一项是(     
A.征战     赏月B.出塞辛苦     最怜天上月
C.出塞     赏月D.征战辛苦     最怜天上月
25.两首词都重在抒情,第二篇词是通过描写一轮环月、燕子、蝴蝶来抒发词人对妻子的思念之情,那么第一篇词表达的情感与第二篇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诗歌鉴赏 | 适中(0.65)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各题。
【甲】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浣溪沙

苏轼

细雨斜风作晚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
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注释】①洛:洛河,源出安徽定远西北,北至怀远入淮河。②雪沫乳花;形容煎茶时上浮的白泡。③午盏:午茶。④蓼(liǎo)茸;蓼菜嫩芽。⑤春盘;旧俗,立春时用蔬菜水果、糕饼等装盘馈赠亲友。
26.下列对两首诗词的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诗是七言律诗,颔联和颈联是其精华所在,诗人细致描写莺、燕、花、草四种景物,展现了西湖的明媚春光。
B.甲诗最后两句间接抒情,点明湖东景致不足称道,而白沙堤景致最美。
C.乙词的上片写早春景象,淡烟和疏柳两种景物增添了早春时节晴天河滩的妩媚。
D.乙词下片写作者与同游者游山时煎茶野餐的趣味,抓住乳白色的香茶和翡翠般的春蔬这两种有特色的事物进行描写。
27.甲诗作者抓住具有春意的景物来描写,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乙词在色彩清丽而境界开阔的生动画面中,寄寓着作者____________的审美趣味和生活态度。
诗歌鉴赏 | 较难(0.4)
名校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过山农家

顾况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

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


【注释】①焙:用微火烘。
28.“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广为流传的诗句,你认为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引用它?为什么?
29.两首诗所描绘的农家生活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试卷分析

整体难度:适中
考查范围:阅读与鉴赏、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试卷题型(共 15题)

题型
数量
诗歌鉴赏
15

试卷难度

知识点分析

序号
知识点
对应题号
2
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细目表分析 导出

题号 难度系数 详细知识点 备注
一、诗歌鉴赏
1-20.65诗歌鉴赏
3-40.65诗歌鉴赏
5-60.65王维(701-761)  诗歌鉴赏
7-80.65陶渊明(365-427)  诗
90.65
10-120.4欧阳修(1007-1072)  诗歌鉴赏
130.65诗歌鉴赏
14-150.65诗歌鉴赏
16-170.65诗歌鉴赏
18-190.65诗歌鉴赏
20-210.65诗歌鉴赏
22-230.65诗歌鉴赏
24-250.65纳兰性德(1655-1685)  诗歌鉴赏
26-270.65诗歌鉴赏
28-290.4诗歌鉴赏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