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8 题号:19829081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

①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唐)杜甫

②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明)袁凯

③影视演员袁泉在节目《朗读者》中曾说“11岁离家去北京学戏时, 一同带走的还有与父母间的 300封家书。正是靠着这300封家书撑过了在北京最艰难的7年岁月


材料二:

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家书包含着浓浓的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事的智慧。在很长一段时间,家书传统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但在这个通讯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家书,这种作为亲人间沟通的信形式,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近些年随着《朗读者》《见字如面》《信中国》等电视节目的热播家书这种被渐渐淡忘的形式再一次引发了人们的关注,激起人们对优良传统的重视和传扬。


材料三:

一封家书活动的标识图(见图)。

   


(1)请用自己的话分别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各概括一条主要内容。
(2)请介绍材料三“一封家书”活动标识图主体部分的画面内容及构图特点。(介绍时注意要素齐全,顺序合理,语言简明得体。)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材料一】

①14名舞者身着唐三彩色样纱衣,眼角画着月牙形妆容,碎步小跑上舞台。她们时而弯身屈腰,时而挺胸跺足,尽显少女的娇憨逗趣。穿过被“贾湖骨笛”“莲鹤方壶”等不同朝代国宝包围的“博物馆”,她们走进《簪花仕女图》等传世名画。台下观众与舞者一起如梦如幻般回到唐朝,那个中国历史上以瑰丽诗篇、葡萄美酒和丝路驼铃为标志的黄金年代。

②这就是2021年年初几乎一夜之间“霸屏”各大社交媒体的节目《唐宫夜宴》,无数观众惊叹:“这才是真正的中国风。”

③随着中国时尚的日益流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一些青年艺术家开始尝试以创新方式展现中国传统文化。《唐宫夜宴》的青年导演陈雷便是这场浪潮的先驱者之一。他表示,《唐宫夜宴》这类舞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瑰宝与现代技术、时尚和审美的结合。“如今,年轻人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动者,这些具有人类共同价值观的优秀作品可以让世界感受到中国的责任感和活力。”

——摘自2022.5《环球网》


【材料二】

①《中国之潮——国潮研究报告》认为,国潮需包含3个元素。第一,需要有中国特色。无论是来源于中华文化,还是带有中国特色技术的标签,这是国潮产品区别于其他产品的基础因素,也是核心。第二,国潮需要符合前沿审美和技术趋势,尤其关注新生代的需求。第三,国潮需要有世界视野,展现中国自信。它的流行不光靠情怀,更要靠硬实力,成为国民引以为豪的新名片。

②国潮,其本质是文化自信潮。对内,我们需要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感受力,在此基础上找到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对外,则要顺应中国崛起的现实,讨论如何表述中国、再现中国,即“讲好中国故事”,它势必是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再发现,或者传统中国文化的重构与更新。同时,它也势必是经过20世纪革命记忆、历史记忆强有力地重组过的一种中国文化主体。

——摘自2021.11《参考网》


【材料三】

表1:2021——2022年国潮文化产业发展情况


表2:2011——2021年国潮文化关注度增速最高的载体


(资料来源:《百度2021国潮骄傲搜索大数据》,中金公司研究部)


【材料四】

①“国潮”风靡市场的同时,一些恶搞作品戏谑经典、抹黑英雄、制造出强烈的“反讽”效果。当恶搞的对象是与红色经典联系在一起的重要人物、事件和经典作品时,就会在娱乐中不断挑战、解构主流价值观、国家记忆和社会共同情感。

②从那些恶搞英雄烈士和红色经典的所谓“国潮作品”来看,历史虚无主义借着恶搞兴风作浪:第一,消解忧患意识。恶搞以匪夷所思的逻辑叙述历史,完全消解了人们的忧患意识。第二,消解主流价值。恶搞用低俗、庸俗的内容消解了英雄烈士、红色经典的当代价值。第三,鼓励任性评说。恶搞以娱乐的方式制造出“历史可以任性评说”的错觉,起到了暗示人们质疑民族历史记忆、淡化是非判断的作用。

③维护意识形态领域安全,不能无视恶搞的意识形态功能,坐视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借恶搞不断蔓延。人们需要注意以下两方面:一是运用好法律式器、我国对侵害英雄烈士等的姓名、肖像、名誉的行为。对歪曲表演形象,篡改他人作品的行为,都有明确的惩治规定,对干伤害民族情感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危害意公序良俗的恶搞行为,应该运用法律式器加以惩治。二是加强主流意识形态对大众文化的引导。主流意识形态不仅要在内容上积极回应大众的现实关切、反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且在表现形式上要符合大众接受习惯,使大众文化多些品位、情怀,少些低俗、媚俗。

——摘自《人民网》

1.以下关于国潮文化的知识,与材料所述内容不一致的一项是(     
A.2011——2021十年间国潮文化关注度同比上升128%,2015——2021年我国新国货搜索指数从无到有巅峰时接近300%。
B.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中国传统艺术和文化。年轻人已经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推动者。
C.国潮需要有中国特色、是对优秀中国传统文化的回忆与再现。而不是对中国文化的重构和更新。
D.忧患意识、主流价值的消解,都是历史虚无主义借着恶搞带来的恶果,我们不能允许戏谑经典。抹黑英雄的恶搞行为存在。
2.下列选项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三运用列图表的说明方法,表现了当下国潮文化产业发展越来越好,受关注度越来越高。
B.材料四第②段中加点词“完全”不能去掉,如果去掉会让文意有所改变,不符合说明文语言准确性的特点。
C.国潮文化在不断发展,它的流行不光靠情怀,更要靠硬实力,需要当下的我们不断推陈出新,让它成为国民引以为豪的新名片。
D.四则材料依次介绍了国潮文化的出现、国潮文化产生的原由、应对恶搞国潮文化的办法及国潮文化产业的发展。
3.小文同学最近着迷于网上流传的《狼牙山五壮士》恶搞视频,还推荐给小语:“正经的《狼牙山五壮士》多无趣、多没劲啊,还是这种搞笑版的好玩。”请结合以上材料,帮助小语进行得体、合理的“应对”。
2022-10-18更新 | 13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汉字是中国文化的瑰宝,早在殷商时期就成为推动社会文化发展的基石。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的中国印会徽曾让汉字大放异彩,2022年冬奥会会徽冬梦和冬残奥会会徽飞跃也因汉字元素而如虎添翼

两幅会徽均包括奥运标志、运动项目及场景、城市、年份,层次清晰、互为补充、寓意深远。的上半部分刚劲曲折,惟妙惟肖地呈现了向前滑行、冲向胜利的冰雪运动员的矫健身姿;会徽下半部分相对柔美圆润,既有赛场、跳台、滑道的轮廓,又似重峦叠嶂、绵延起伏。

冬梦”“飞跃会徽堪称多种文化元素合璧的典范——行云流水的书法字体、苍劲朴拙的中国剪纸与现代艺术的抽象风格,互为肌理,充满动感、力度和人文关怀,不仅①     了2008年北京夏奥会的文化基因,也②     了奥运会倡导的共筑梦想、超越自身、激励世界的精神。


材料二

2022年北京冬奥会项目图标设计沿袭了2008年北京夏奥会项目图标的设计理念,充分利用了汉字中的篆刻、金文、剪纸等元素。在双奥篆书之美汉印风格的图标中,汉字大放异彩,成功将其独特架构及和谐统一的哲学思想与人类对竞技体育的阐释在外形呈现、诗意联想、精神内涵三个维度达到完美融合。

   


材料三

雪游龙是中国第一座雪车雪橇场馆,如一条巨龙蜿蜒于崇山峻岭之巅,用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来形容恰到好处,而龙也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寓意吉祥、兴旺和力量。雪如意即国家跳台滑雪中心,造型神似中国传统吉祥饰物如意,而吉祥如意”“称心如意正是中国人常挂嘴边儿的祝颂语。雪飞天是首钢滑雪大跳台的别名,也是工业遗产再利用的范本。其绚烂、扭转的外形好似敦煌莫高窟的名片——飞天灵动而飘逸的身形。水立方作为国家游泳中心早已闻名遐迩,其设计理念源自中国古代哲学思想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今水立方华丽转身冰立方,实现了两种运动的无缝衔接。的差异就在于是否有表意符号,实物之间可以快速转换,汉字名称亦可自由切换,可谓神来之笔。冰丝带是世界上首个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技术的冬奥速滑场馆,设计者受老北京传统冬季游戏冰陀螺启发,用环绕于外层的22条晶莹丝带状曲面玻璃幕墙来描摹运动员飞速滑过的影迹。

五大竞赛场馆的别名古朴典雅,除了将代表冬奥会的”“与蕴含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游龙”“如意等融为一体,形成齐整的三字格,韵律和谐;还结合了现代科技、办奥理念,寥寥数字却表达了吉祥、美好、力量、尊贵等丰富的文化意蕴。

北京冬奥会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汉语汉字成为开启奥运梦想的又一把钥匙。

1.在【材料一】的①②两处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最合适的一项是(     
A.创造       传达B.传承          践行
C.践行       传承D.践行          传达
2.张同学阅读上述三则材料后,做了笔记摘要,下面列出的笔记内容与原文内容不相符的一项是(     
A.2008年北京夏奥会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会徽都因为汉字元素的融入而更显中国特色与风采。
B.2022北京冬奥会各比赛项目的图标设计沿袭了利用篆刻、金文、剪纸等元素的设计理念,“篆书之美”和“汉印”风格,传达出了汉字代表的中国文化之美。
C.冬奥会五大竞赛场馆的别名“雪游龙”“雪如意”“雪飞天”“冰立方”“冰丝带”的拟定,有别于会徽、图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设计理念,更突出现代科技内涵和绿色办奥理念。
2023-08-24更新 | 44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材料一:

为什么要倡议“以竹代塑”?联合国环境规划署2021年10月发布的报告显示,1950年至2017年间,全球范围内累计生产了92亿吨的塑料制品,其中约70亿吨成了塑料垃圾,而这些塑料垃圾的全球回收率不足10%。塑料垃圾的环境外溢更是导致食物链里的微塑料污染,可以说塑料颗粒已经无处不在,对地球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为此,许多国家先后出台禁限塑令,积极寻找塑料替代品。而在所有可代塑生物材料中,竹子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竹子是优质的可再生、可循环、可降解的环保材料,并且具备强度高、韧性好、硬度大、可塑性佳等特点,其吸碳固碳能力也远超普通林木。概言之,“以竹代塑”不仅能够起到美化环境、减碳固碳、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等作用,还能够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对生态产品的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选自《读懂“以竹代塑”倡议的时代意义》)

材料二:

“以竹代塑”彰显了中国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一个“代”字传递出的是“变”的态度、决心和行动。这是发展理念的变革。我们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贯彻新发展理念,坚决摒弃以牺牲环境换取一时发展的短视做法,始终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协调统一、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战略定力。这是发展方式的转变。“以竹代塑”依托竹子的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特性,加之竹产业全生产周期的低碳性,将推动传统生产模式的转变,促进竹资源的生态价值转换,真正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这是产业结构的优化。“以竹代塑”顺应当前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方向,抓住绿色转型的发展契机,以创新为驱动,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选自《“以竹代塑”是具有时代意义的绿色变革》)

材料三:

解决这些问题,第一项重要工作是要把“以竹代塑”上升为国家行动,尽快完善顶层设计。要在“双碳”目标引领下,将竹资源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各地方应出台推进“以竹代塑”专项工作方案,与国家战略和相关规划对接。探索竹制品替代塑料技术与方案,加大相关产业科技研发力度和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促进“以竹代塑”科研成果转化应用,打造“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竹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现竹产业科技、资金、应用、市场等有效衔接。进一步加大政策倾斜与金融支持力度,鼓励科研人员下沉生产一线,着力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理论基础与丰富实操经验的“制竹人”,夯实竹产业科技基础。

(选自《“以竹代塑”大有可为》)

材料四:

可以想见的是,随着三年行动计划的全面实施,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的集中发力,将有更多的企业参与“以竹代塑”的行列中来,进而全面提升产品产能及质量,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生产出物美价廉的竹制品,这将进一步推动竹产业跨越式的发展,促进竹资源丰富地区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也能为消费提供更多环保、可持续的消费选择,实现经济与环保“双丰收”。

当然,全面推行绿色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宏大的社会性命题,同时,绿色消费也是一个微观的民生话题。对于大力推广“以竹代塑”而言,不仅需要国家的顶层制度设计,还依赖于普通老百姓的积极配合。作为一名普通公众,不妨从提竹篮到菜市场买菜开始,点外卖、购物品不妨从选竹包装开始,从衣食住行的日常生活点点滴滴做起,成为一名“以竹代塑”的践行者,从而真正让“以竹代塑”成为绿色消费新风尚。

(选自《让“以竹代塑”成为绿色消费新风尚》)

1.下列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塑料颗粒已经无处不在,对地球生态和人类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
B.“以竹代塑”是绿色转型,促进绿色产业快速发展,意味着产业结构的优化。
C.只要将竹资源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和行动计划,“以竹代塑”就能顺利完成。
D.以后将会有更多的企业参与“以竹代塑”的行列中来,竹制品会物美价廉。
2.请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3.请结合上述材料简要概括“以竹代塑”的意义。
4.如何把“以竹代塑”的倡议落到实处?请结合上述材料回答。
2024-03-18更新 | 6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