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议论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7 题号:19829084

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

①古人云:一言为重百金轻。商鞅主持变法,恐民之不信,遂立木定诺、依诺行赏,以明不欺,于是民众的信任逐渐建立起来。这个故事充分说明,诚信不会自动生长出来,只有建立讲信的良性循环,诚信才会成为助力社会有序运行的润滑剂。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诚信是社会交往的名片,个人凭一言为定的信用立足社会;诚信是市场经济的动能,企业凭一诺千金的信用获得发展;诚信是国际合作的基石,国家凭一言九鼎的信用互利共赢。诚信不仅仅是靠内心道德律令推动的美德,更是法治框架下国家治理、社会运行、市场健康的刚需。让信用的货币流通起来,让信用的要素管用起来,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就需要把诚实守信纳入制度安排,融入国家治理现代化全过程,融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全领域。

③一段时间以来,频发的假冒伪劣、商业欺诈、偷税漏税、欠债不还、电信诈骗等失信问题,使诚信建设一度陷入破窗效应的沼泽。如何筑牢不敢失信、不能失信的堤坝,让信用这张身份证管用起来?近年来,从限制乘坐火车、飞机,到限制出境、限制购买不动产、限制高消费,严厉惩罚、联合惩戒失信行为的制度笼子不断加固,提升了破坏诚信的自我成本,让那些见利忘义、败德失信者了代价。一系列激浊扬清的有力举措犹如徙木立信,在社会上树起守信者一路畅通,失信者寸步难行的风向标。

④古语有言: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守诚信是最大的财富,讲诚信是最大的聪明。倡导诚信、激励诚信,关键在于提升诚信的社会价值,拓展信用的效用边界。比如,信易贷”“信易租”“信易行”“信易游”“信易批等守信激励项目不断涌现,信用良好即可享受融资信贷、创业租赁、交通出行、旅游服务、行政审批等便利和优惠,大大提升人们信守承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信守承诺、讲信修睦的新风长吹不止,增进的就会是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营造出的就会是知信、用信、守信的社会氛围。

⑤揆(kuí)诸古今中外不难发现,文明越开化,市场化程度越高,对诚信的需求就越高。伴随着中国经济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期,信用体系建设同样迎来关口,信用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越来越紧密,信用越来越成为系统化、全民性的价值资产。从这个角度出发,更容易理解为什么社会诚信建设被纳入全面依法治国,信用管理和信用体系建设进入新一轮机构改革视野。循着这些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共建共促一个信用社会,共襄共享一个诚信中国,美好未来我们走来。

生长在山间的松树,千年长青;镌刻在鼎上的誓言,万年不改;铭记在心中的诚信,永不凋零!中华民族素来明礼崇信、抱诚守真,过去千百年来文明薪火不灭、社会赓(gēng)续发展即受益于此。面向未来,我们将构建诚信文化、诚信经济、诚信生活,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1.下列对第①段的作用分析正确的一项(     
A.本文的中心论点是让信用的地基坚固起来。文章开门见山提出中心论点。
B.运用古语、列举商鞅变法的事例引出诚信的论题。
C.开篇通过引用古语、列举商鞅变法的事例引出中心论点:只有加强诚信建设才能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
D.开篇运用道理论证、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引出诚信建设对社会的重要性。
2.下列对本文内容、写法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运用道理论证,有力地论证了诚信的重要性,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B.第②段和第③段形成对比论证关系。第②段从反面论证诚信建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第③段从正面论证诚信建设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C.第④段主要是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以具体做法+效果的形式,说明激励守信、加强诚信建设的意义所在。
D.第⑥段结尾立足传统文化,面向未来发展,从历史的维度说明诚信建设势在必行。
3.下列的事例能够证明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苏联“宇宙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少年时患猩红热病而耳聋,被赶出学校。但他靠图书馆自学显示了惊人的数学才能。
B.德国诗人海涅生前最后八年是在“被褥的坟墓”中度过的,他手足不能动弹,眼睛半瞎,但之火不灭,吟出了大量誉满人间的优秀诗篇。
C.林肯总统对政敌素以宽容著称,后来终于引起一议员的不满,议员说:“你不应该试图和那些人交朋友,而应该消灭他们。”林肯微笑着回答:“当他们变成我的朋友,难道我不正是在消灭我的敌人吗?”
D.曾子因为妻子对儿子说的一句“回来杀猪给你吃”的玩笑话,执意把猪杀掉,以兑现诺言,体现儒家“言必信”的道德理念。
【知识点】 议论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脊梁压不弯

暨佩娟

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面对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全国上下决心在关键阶段咬紧牙关、一鼓作气、顽强斗争,坚决夺取全面胜利,展现了中国人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和越是艰险越向前的无畏气概。

中华民族历史上经历过很多磨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垮过,而是愈挫愈勇,不断在磨难中成长、从磨难中奋起。从1998年抗洪抢险,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汶川抗震救灾,在伟大民族精神的鼓舞下,中国人民面对大灾大难,蓄积起巨大能量,化危为机、赢取进步。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的脊梁,永远是压不弯的。

③中国脊梁压不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作保障。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各级党委和政府积极作为、严格落实、守土尽责;依托制度体系激发强大的动员能力和雄厚的综合实力,把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切实有效集中运用到疫情防控工作上;下好全国一盘棋,举全国之力对疫情严重的湖北省和武汉市予以支援……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成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根本保障。中国采取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展现的出色的领导能力、应对能力、组织动员能力、贯彻执行能力,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

④中国脊梁压不弯,因为有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团结精神作支撑。疫情爆发后,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子弟兵闻令而动、敢打硬仗,无不显示出忠诚担当、恪尽职守的崇高品格。疫情防控最紧张的时刻,武汉加油”“湖北加油成为全国人民由衷的呼唤。河南深度贫困县嵩县竹园沟村,村民们连续劳作多日,向武汉捐献10万斤大葱;云南河口瑶族自治县建档立卡贫困村石板寨村,群众开着摩托车,把22吨自产香蕉运出村装车转运湖北。各地群众识大体、顾大局,为抗击疫情不遗余力捐款捐物、献计献力,诠释了团结互助、扶危济困的人间大爱。

⑤中国脊梁压不弯,因为有雄厚基础、巨大潜力、强大动能作后盾。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但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从中长期来看,许多因为疫情冲击而蛰伏的大量消费潜力和生产动能,一经有序释放就可以缓冲疫情造成的影响。应急处置能力和宏观调控体系稳健有力,消费市场潜力大、韧性强、活力足、成长性好,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为中国应对各类风险挑战、实现高质量发展积聚了深厚底气。

⑥上下同心,则无往而不胜。疫情压不弯中国的脊梁,更阻挡不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只要我们保持坚如磐石、不惧风浪的定力,把党中央各项要求落细落实,一定能早日迎来全面胜利。

(选自《人民日报》2020年3月2日)

1.下列最适合作为本文中心论点的一项是(     
A.中国的脊梁,永远是压不弯的。
B.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
C.上下同心,则无往而不胜。
D.中国脊梁压不弯,因为有雄厚基础、巨大潜力、强大动能作后盾。
2.文中画线句运用了的论证方法是(     
A.比喻论证B.道理论证C.举例论证D.对比论证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②段首句运用引用论证指出历史上的中华民族是在磨难中成长和奋起的。
B.选文第③段论证了中国采取坚决有力的防控措施,为世界防疫树立了典范。
C.各地的支援和捐献是对全国人民由衷呼唤的“武汉加油”“湖北加油”的最好诠释。
D.文章结尾的“疫情压不弯中国的脊梁,更阻挡不了中国发展的步伐”,强化了中心论点。
2022-06-01更新 | 61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各题。

干净是最好的气质

王永清

①人最好看的样子,是干净。一直喜欢那些目光清澈的人,干净、自然、纯真。眼睛是心灵之窗内心干净,才会有眼神的干净。当一个人以孩子般的目光去看这个世界,世界也就变得简单纯净起来。

②干净的人善良,无邪念。做坏事的人,内心是不干净的,带着包袱生活,心理负担何其沉重?常见四处逃亡的罪犯被抓后一身轻松。心存善念的人内心光明、干净,看到在风中卖菜的大娘,就把她的菜全部买下来,好让她早点回家。给流浪汉两个馒头,让有急事的行人用一下你的手机。或者,把垃圾从绿化带里带到垃圾箱里,给陌生人一个微笑……总之,一直沿着善念走下去,就会觉得太阳每天都是新的。人人都面善,心中油然涌起对万事万物感恩的情愫。

③干净的人行为端正,坦坦荡荡。品行端正,做人才有底气,做事才会硬气,才能身正心安梦魂稳,心底无私天地宽。品行端正的人干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仰不愧于天,俯不作于人。身处俗世,却不为俗世所困,依然保持初心如故。无论取得怎样的荣耀,始终谦虚低调,不高人一等,不张牙舞爪,不会变的喧嚣与功利,给人的感觉永远是赏心悦目,如沐春风。

④干净,说到底是一种修养,不邋遢、不潦草,无论命运有多么不公,不见一丝怨怼。不管外在环境多么糟糕,始终拾掇好自己的仪容,保持外表的干净和得体。上海永安公司四小姐郭婉莹,年少时美丽而富有,文革时期,因是资本家的女儿,沦落到去打扫厕所,但她见人永远要化好妆,换上干干净净的衣服。别人不理解,她却回答说:因为这才是人活着的样子。

⑤干净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精神,是一种美德。一个地方如果干净的人多了,这个地方的环境会更为清朗、清爽。因为大家行事光明磊落,不算计人,不欺骗人,不出卖人,该办的事一定办,不该办的事一定不办,自然民风淳,风气正,政风清,人心平和。

⑥孟德斯鸠说过:美必须干干净净,清清白白,在形象上如此,在内心中更是如此。生活本来单纯,清白做人,干净做事。人有净气,风度自来。

(选自《扬子晚报》2020年3月4日,有删改)

1.从短语的结构类型的角度看,第①段加点的四个短语中,属于偏正短语的是(     
A.目光清澈B.心灵之窗C.内心干净D.简单纯净
2.第②段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联系上下文,谈一下你对第④段划线句中“人活着的样子”的理解。
2021-02-16更新 | 5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可以说,寻求第二种答案,或是解决问题的其他路径和新的方法,有赖于创造性的思维。那么,创造性的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呢?

②有人是这样回答的:“富有创造力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因为这些知识随时都可能进行组合,形成新的创意。这种情况可能出现在6分钟之后,也可能在6个月之后,或者6年之后。但当事人坚信它一定会出现。”

③我对此完全赞同。知识是形成新创意的素材。但这并不是说,光凭知识就能拥有创造力。发挥创造力的真正关键,在于如何运用知识。创造性的思维,必须有探求新事物并为此而活用知识的态度和意识。在此基础上,持之以恒地进行各种尝试。

《谈创造性思维》

1.从选文来看,创造性思维必须具备哪些条件?请分条概括。
2.阅读下面的材料,再结合文中的观点分析亚克敦没有成功的原因。

有一个名叫亚克敦的英国人,被公认为人类有史以来读书最多的人。他一生嗜书如命,除了把自家的七万册藏书都读遍了,还博览群书,做了大量的读书笔记和校勘,并一直乐此不疲地阅读到他去世的那一年。可是,他却连一篇文章也写不出来,终生一事无成。后人讥讽他为“两脚书橱”。

3.比较下列句子在表达效果上的不同之处。
原句: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不精通各种知识就一事无成。
修改句:从古代史到现代技术,从数学到插花,干成事业需要精通各种知识。
2020-08-11更新 | 27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