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小说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2 题号:19829085

走出沙漠

①他们四人的眼睛又死死盯住那把挂在我胸前的水壶。而我的手始终紧紧攫住水壶带子,生怕一放松就会被他们夺去。

②在这死一般沉寂的沙漠上,我们对峙着。这样的对峙,今天中午已经发生过了。

③望着他们焦黄的面庞与干裂的嘴唇,我也曾产生过一种绝望,真想把水壶给他们,然后就……可我不能这样做!

④半个月前,我们跟随肇教授沿着丝绸之路进行风俗民情考察。可是在七天前,不知道怎么迷了走进了这片杳无人烟的沙漠。食物没有了,最可怕的是干渴,在沙漠上没有水就等于死亡。迷路前,每人都有一壶水;迷路后,为了节省水,肇教授把大家的水壶集中起来,统一分配。可昨天夜里,肇教授死了,临死前,他把挂在脖子上的最后一个水壶给我说:你们走出沙漠全靠它了,不到万不得已时,千万……千万别动它。坚持着,一定要走出沙漠。

⑤我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这片沙漠,而这水壶是我们的支柱。所以,不到紧要关头,我是决取下这水壶的,可万一他们要动手呢?看到他们绝望的神色,我心里很害怕,我强作镇静地问道们………

少啰嗦!满脸络腮胡子的孟海不耐烦地打断我,快把水壶给我们。说着一步一步向我逼近。他身后的三个人也跟了上来。

⑦完了!水壶一旦让他们夺去……我不敢想象那即将发生的一幕。突然,我跪了下来,求求你们不要这样!你们想想教授临死前的话吧。

⑧他们停住了,一个个垂下脑袋。

⑨我继续说:我们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走出沙漠,而眼下就剩下这壶水了,所以不到紧要关还是别动它,现在离黄昏还有两个多小时,乘大家体力还行,快走吧。相信我,到了黄昏,我一定分给大家。

⑩大伙又慢慢朝前艰难地行走。这一天总算又过去了,可黄昏很快会来临。过了黄昏还有深夜,还有明天…………唉,听天由命吧。

⑪茫茫无际的沙漠简直就像如来佛的手掌,任你怎么走也走不出,当我们又爬上一个沙丘时,傍晚了。

⑫走在前面的孟海停了下来,又慢慢地转过身。天边的夕阳渐渐地铺展开来,殷红殷红的,的血。那景色是何等壮观!夕阳下的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就像要展开一场生死的决斗。我想此时已无路可走,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就在我要摘下水壶时,只听郁平叫道:你们快听,好像有声音!大伙赶紧趴下,凝神静听,声音是从左边的一个沙丘后传来的,颇似流水声。我马上跃起:那边可能有绿洲,快跑!

⑬果然,左边那高高的沙丘下出现一个绿洲。大家发疯似的涌向湖边……

⑭夕阳西沉,湖对岸那一片绿色的树林生机勃勃,湖边开满了种种芬芳的野花。孟海他们躺在花丛中,脸上浮现出满足的微笑。也许这时他们已忘掉了还挂在我胸前的那个水壶。可我心里却非常难受,我把他们叫起来:现在我要告诉你们一件事。为什么我一再不让你们喝这壶水呢?其实里面根本没有水,只是一壶沙。我把胸前的水壶摘下来,拧开盖。霎时,那黄澄澄的细沙流了出来。

⑮大伙都惊住了。

⑯我看了他们一眼,沉重地说:从昨天上午开始,我们已经没有水了。可教授没把真相告诉我们。他我们绝望,所以在胸前挂了一个水壶,并偷偷地灌上一壶沙,让我们以为还有水。事后,教授知道自己不行因为他已好几天不进水了,他把自己的一份水都给了我们。教授嘱咐我,千万别让大家知道这水壶的真相,它将支撑着我们走出沙漠。万一我不行了,你就接替下去………

⑰我再也说不下去了。孟海他们已泣不成声。当大家回头望着身后那片死一般沉寂的长路时,才明白是怎样走出了沙漠……

1.下列对小说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几次提到“水壶”的时候都说“这水壶”,而不说“这壶水”,这一说法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暗示性。
B.小说对肇教授采用侧面描写的方法,有利于形成情节上的悬念,同时也产生了“含不尽之意尽在言外”的效果。
C.文中的“我”是小说的主人公,孟海是处于“我”对立面的一个人物,小说通过语言行动描写刻画了他的性格。
D.“我与孟海他们再一次对峙着……一种真正的绝望从心头闪过”,这一部分使小说的情节发展达到了高潮。
2.“水壶”在小说的情节结构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3.这篇小说,故事情节紧张感人,人物性格鲜明,作者通过这些要向我们传达些什么呢?请结合全文,从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任选其中一个人物)两方面作答。
20-21九年级上·湖北咸宁·期末 查看更多[2]
【知识点】 小说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暗记

聂鑫森

①宽敞的画室里,静悄悄的。

②初夏的阳光从窗口射进来,洒在窗前的画案上。画案上平展着一幅装裱好的山水画。画的右上角,写着五个篆字:南岳风雨图。

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里拿着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检查画的每一个部分。他不能不认真,这是他的得意之作,要寄往北京参展的。何况装裱这幅画的胡笛,是经友人介绍,第一次和他有业务上的往来。

④画是几天前交给胡笛的。胡笛今年四十出头,美院国画专业毕业。他原在省城一所大学教授美术,其山水画在省内外也颇有名气。据说因为看不惯艺术招生的潜规则,跟领导闹矛盾,下海在湘潭城开了一家裱画店,现在他既是这家店的老板又是装裱师傅。石丁的朋友说,胡笛的装裱技艺比不少老一辈要强,且人品不错;何必舍近求远,送到省城的店去装裱呢?

⑤胡笛刚刚才把画亲自送来,石丁热情地把他让进画室,沏上了一杯好茶。石丁是素来不让人进画室的,之所以破例,是要当面检查这幅画的装裱质量,如有不妥的地方,好向胡笛提出来,甚至要求返工重裱。

⑥胡笛安闲地坐在画案一侧,眼睛微闭,也不喝茶,也不说话。

⑦石丁对于衬绫的色调、画心的托裱、木轴的装置,极为满意。更重要的是,这幅画没被人仿造——有的装裱师可以对原作重新临摹一幅,笔墨技法几可乱真,然后把假的装裱出来,留下真的转手出卖。石丁的画已卖到每平方尺一万元,眼红的人多着哩。眼下,画、题款、印章,都真真切切出自他的手,他轻舒了一口气。且慢!因为他是第一次和胡笛打交道,对其人了解甚少,不得不防患于未然,故在交画之前,特地在右下角一丛杂树交错的根下做了暗记,用篆体写了石丁两个字,极小,不经意是看不出来的。石丁把放大镜移到了这一块地方,在杂树根部细细寻找,石丁两个字不翼而飞。他又来来回回瞄了好几遍,依旧没有!

⑧石丁的脖子上,暴起一根一根的青筋,他万万没有想到这居然不是他的原作,而是胡笛的仿作。这样说来,胡笛的笔墨功夫就太好了!石丁从十几岁就下气力学石涛,尔后走山访水,参悟出自家的绘画功夫,自谓入乎石涛又能出乎石涛。而眼前这幅画却能轻易被人仿造了,他是不是真该焚笔毁砚、金盆洗手了?

⑨就在这时,胡笛猛地睁开了眼睛,笑着说:石先生,可在寻那暗记?

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说:是!这世间小人太多,不能不防!

⑪胡笛端起茶杯,细细啜了一口茶,平和地说:您有意设在杂树根部的暗记,实为暗伤。北京城高手如林,如果细心人看出,就成了这幅扛鼎之作的斑点。您说呢?

⑫石丁惊愕地跌坐在椅子上,问:那……那暗记呢?

⑬胡笛说:在右下部第五重石壁的皴纹里!‘石丁’两个字很有骷髅皴的味道,我把它挖补在那里,居然浑然一体。树根处空了一块,我补接了相同的宣纸,再冒昧地涂上几个苔点。宣纸的接缝应无痕迹,补上的几笔应不会丢先生的脸。

⑭石丁又一次站起来,拿起放大镜认真地细看这两个地方,接缝处了无痕迹。如此接补,需要理出边沿上的纤维,彼此交错而,费时费力不说,更要有精湛的技艺。而补画的苔点,活活有灵气,更是与原来的笔墨如出一辙。石丁不能不佩服胡笛的好手段!

⑮石丁颓然地搁下了放大镜。

⑯胡笛站起来,说:石先生,裱画界虽有个别心术不正的人,但毕竟不能以偏概全。暗记,是你对人不信任而设防的记号,我着力去之,一是为了不玷污先生的艺术,二是为了我们彼此坦诚相待。谢谢。我走了。

⑰胡笛说完,很从容地走出了画室。

⑱石丁发了好一阵呆,才记起还没有付装裱费给胡笛。正要追出去,又停住了脚步,家里还有好些画需要装裱,明日一起送到胡笛的店里去吧!

⑲石丁决定不把《南岳风雨图》寄到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


【注释】①石涛,明末清初时期杰出的画家。②皴(cūn),中国画中涂出物体纹理或阴阳向背的一种技法。
1.文章第④段运用了什么叙述顺序,有何作用?
2.根据提示,赏析文中划线语句。
(1)年届六十的知名画家石丁,手持一柄放大镜,极为细致地扫描着画的每个细部。(结合句中加点词分析)
(2)石丁的脸忽地红了,然后又渐渐变紫。(从人物描写方法角度分析)
3.胡笛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小说内容加以概括说明。
4.“他决定不将《南岳风雨图》寄去北京参展,他要把它挂在画室的墙上,永远铭记那个让他羞愧万分的暗记……”,试分析句子中“暗记”的含义并谈谈你的感悟。
含义:
感悟:
2024-01-01更新 | 6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同学们走进更多的文本,看到许多作家与茶的故事,请阅读其中的《三把茶壶》,完成下列题目。

三把茶壶

顾晓蕊

①那个周末,我去汝州白云寺游玩,返回的途中,路过一家“娄氏汝瓷”店。早就听闻民间流传一句俗语“家藏万贯,不如汝瓷一片”,却从未近距离地观览过,我心里生起好奇,决定进到店里看看。

②店铺的柜架上,摆放着大小不等形态各异的茶壶、茶杯、盖碗、茶盏等等,看上去造型简洁,釉色纯正,温润古朴。“真不错呢!”我边看边欣喜地叹着。

③有位年轻的男孩走过来,黑亮的眼里盈满笑意:“我是这店的主人小娄,请问有什么能帮您的吗?”我有些诧异,想象中的陶瓷艺人应是稳持的长者,而他长得俊眉细眼,面若小生。

④ “这是祖传的手艺吗?”我端起一把木柄侧把茶壶,狐疑地问。

⑤ “娄家算是汝瓷世家,家父做汝瓷行当30余年,我自幼常看他烧制瓷器,但真正入行只有两年多。”他坦言道,“这把汝壶你喜欢吗?是我新烧制的。”

⑥我仔细端详起手中的壶,“这是传说中的雨后天青色吗?”

⑦ “说对了!雨过乍晴,一抹淡淡的天青,从北宋至今沿承千年,是最动人的颜色。你看,它多像江南山水泼墨画,带着迷蒙的神秘。”

⑧稍停下他又说:“每一把汝壶都是有生命的,汝瓷胎与釉膨胀系数不同,会形成开片。在安静的夜里,你如留心听,釉面有极小极细的开片声。”

⑨我听得心动,掏钱付款,购买了这把汝壶,还加了他的微信。

⑩第二天的晚上,我冲上一壶茶,慢慢酌饮,细细倾听,果然有“呲呲”的声音,如冰面开裂,玲珑清脆。

然而倒了几杯茶后,发现茶壶木柄与瓷器的衔接处有渗水,我心中有点不悦。当即拍了照片,从微信上传给了他。

他很快回复:非常抱歉!您把壶寄回来吧,我重改进加固下。

壶寄了回去,一周后返回来,我打开包装一看,顿时愣住了。

可能运送途中有磕碰,壶柄处出现断裂。我心里窝着团火,又拍照传给他,那边回道:您别急,我再快递一把壶过去,这次一定包裹好。

三天后收到新壶,打开层层包装,我仔细查验,釉面润泽完好,冲水不渗不漏,这才放下心来。

那把断柄的茶壶,我种上菖蒲,做了案头清供。闲来无事时,我经常把玩新壶,简淡、素雅、明润,透着自安之美。

有天正上班,接到一个电话,是小娄打来的,他说:“我来市里办事,顺道看望您。”

半个小时后,见到了他,送我一把粉青壶,说是回报老客户。我开玩笑地说:“要是都这么送,你不就亏本了吗?”

他羞谨地一笑,说:“亏本是小事,不能失了诚信,给您带来麻烦,还望宽谅。”

接过茶壶,我有些过意不去,站到马路边,热情地跟他攀谈起来。

“年轻人做到这样,也是难得,你怎么能沉下心来,坚守这一古老的行当?”我不解地问道。

他说自己念书时,心性贪玩,后来勉强考上大学。毕业后,他跟父亲借了十万元,跟朋友合伙开家酒吧。

生意做得不温不火,看到别的酒吧生意火爆,朋友有点眼热,提出把红酒的商标揭去,换上洋商标好销售。他虽感觉到不妥,但在利益诱惑下退缩,默许了他的做法。

结果被人揭发,赔了不少钱,生意做不下去,只得停业关门。

他心情沮丧极了,回到老家。父亲知道情况后,没有责怪他,只是淡淡地说:“跟着我学做汝瓷吧!”

随父亲一起选料、揉泥、拉坯、施釉到装窑点火等等,一道道工序下来,他体会到汝瓷文化的独特魅力。

他烧制成功的第一件作品,是一盏盖碗,开片出窑后,被粗粗细细、长短不一的裂纹惊到了,状如鱼鳞,薄如蝉翼。

父亲严肃起来,对他说:“釉面在烈火中淬炼、开片,宛若涅槃重生。生活中也是如此,失败了怕什么,在碎裂中绽放,实现人生的开片。”

他听懂了父亲的话,并由此迷上汝瓷,那细密温暖的烟火气息,让他觉得安然、踏实。

是夜,我又闲坐饮茶。桌上的两把好壶,似隔着一抹烟云,深情对望。开片使汝瓷有通灵之美,只是不知,它们是否在怀想回忆窑变的前世今生。

隔了几个月,他从微信上发来图片,新开家“一九茶舍”微店。细思,有淡淡的禅意在其中,抱朴归真,淡泊守静。我想,或许他已从汝瓷茶道中,品嚼出生活的真味。

【注】①开片:本为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原本是瓷器的一个缺点,但人们掌握了开裂的规律再制出的开片釉(即裂纹釉),变成为瓷器的一种特殊装饰了。
1.参照所给语句,梳理“我”与壶的相关事件以及当时的心理感受。
①观览茶壶、__________→②__________、心动→③寄回坏壶、__________→④收到新壶、放心→⑤收粉青壶、__________
2.品味语言:请你从描写手法或修辞手法等角度入手赏析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
第二天的晚上,我冲上一壶茶,慢慢酌饮,细细倾听,果然有“呲呲”的声音,如冰面开裂,玲珑清脆。
3.小真对文章介绍小娄开酒吧和初学烧瓷有些不解,你知道为什么这样写吗?
4.小说结尾说:“我想,或许他已经从汝瓷与茶道中,品嚼出了生活的真味。”联系全文,从小娄的角度,说说他从茶道中品嚼出了怎样的生活真味?
2024-04-17更新 | 113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碗热汤

赵向辉

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

傍晚,一个老婆婆蹒跚走在大街上,她遇到餐馆就往里看两眼,直到看见这家义连香饭店。老婆婆慢悠悠推门走了进去,里面客人很多,她在角落一张没人的桌子前坐了下来。

服务员上前问:“阿婆,吃点什么呀?”老婆婆哆嗦着说:“我有两块钱,能花一块钱喝碗热乎汤吗?”服务员怔了一下说:“能,等一下,我去端。”服务员没有直接去服务台,而是先进了员工更衣室。

过了十来分钟,服务员端着一碗热腾腾的打卤面、一碗热汤,还有一个肉饼,送到了老婆婆的餐桌上。

“我只有两块钱,不要肉,也不要面条,只喝汤就行。”老婆婆依旧哆嗦着说,而且,说完就留下了两行泪水。“婆婆,没事的,今天店里有活动,只要就餐就可赠送肉饼和打卤面,放心吃吧。”服务员亲切地说。

老婆婆吃着面条,喝着汤,脸上挂着笑容。

一会儿,一位帅气的男士走到老婆婆身边问:“阿婆,怎么不吃肉饼啊?是不好吃吗?”老婆婆微微一笑:“拿回去,给瘫在床上的老伴儿吃,他很长时间没吃过肉了。”

“您今天这是出来做什么呀?”

“给老伴买药,就剩下了两块钱,实在冷得厉害,我怕自己感冒病倒,再也不能照顾老伴,所以想花一块钱喝碗热汤再往家走。”

“您家住哪儿?”

“住在税务局那块儿。”

男士离开老婆婆的餐桌,进了经理室。大约五分钟后,男士拿着一个纸箱子出来,和几个服务员私语了几句,然后喊道:“我是餐厅的经理,今天,餐厅搞活动,凡来就餐者,都有一次抽奖机会,抽中一、二、三等奖的当场兑现。”

有顾客嘀咕,这不年不节的,也不是开业周年庆典啥的,搞什么抽奖活动啊?

男士用左手拿着箱子走过三桌,三桌都没抽中。等到了老婆婆桌前,他说:“阿婆,吃好了吧,请您从里面抽一张奖券。”老婆婆茫然地望着男士。男士把箱子放低,示意老婆婆伸手进去拿出一张纸来。老婆婆还是茫然,但是她照做了,拿出来一小张粉色的方块纸。男士很利索地用右手拿过老婆婆手中的粉纸,把箱子倒了-下手,然后又倒回来,突然举起右手中的粉纸说:“阿婆中一等奖了!奖金2000元!”

大家鼓起掌来。男士从衣袋里拿出整整齐齐的一沓现金,递给老婆婆说:“阿婆,这是奖金,收好了啊。”老婆婆说:“我不能要你的钱,我家里有钱。”男士说:“这不是我白给您的,是您抽奖中奖了,放心拿着吧。”老婆婆像在和男士说话,又像是自言自语:“今天我的运气真好,吃了赠送的面,还中了这么大的奖,看来老天还是舍不得让我和老头子死的。”

一名男服务员拿着一串汽车钥匙走到老婆婆身边说:“阿婆,正好我下班,顺路送您回家吧。”老婆婆泪眼婆娑地上了一辆小轿车。

继续抽奖,有两桌客人抽中了二、三等奖,粉纸上分别写着免单和半价。结账时,这两桌客人都按原价结清了饭钱。一人说:“我看出来了。”另一人说:“你们都是好人,我会常来这里吃饭的。”

客人都离开后,最先接待老婆婆的服务员问:“经理,你怎么想到这个点子的?太棒了!”经理说:“还得感谢你呢,我经过时正好听到了你和阿婆的对话,又看到你在前台拿出二十多元钱给阿婆买饭,决定帮老人家一把,匆忙中策划了抽奖活动,却被人看穿了。”

开车出去的男服务员回来后,把车钥匙交给经理后说:“车上和老婆婆聊天,她已经80多岁了,太可爱了,像我太奶奶。”

1.老婆婆走进义连香饭店只是想花一元钱喝碗热汤,却受到了特别的对待。请概括老婆婆受到的第一次特别对待。
第一次特别对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特别对待:经理以中两千元“大奖”的方式给她帮助;
第三次特别对待:经理安排服务员以下班顺路带老婆婆为名专车送她回家。
2.小说的开头写道:“立冬的一场雨,让这个小城的路面变得更凉了。”此自然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3.婆婆已“抽中”一等奖,达到了经理的目的。作者为什么还要安排“继续抽奖”这一情节?
4.文中划线句子用了人物描写的哪些手法?有什么作用?
2020-11-17更新 | 14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