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19844880
阅读下面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鸿雁麋鹿,曰:者亦乐此乎?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 ,鹿攸伏,鹿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於鱼跃。’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汤誓》曰:‘时日害丧,予及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岂能独乐哉?


[注]①《诗》:《诗经》。②攻:制作,这里指修造。③濯濯羽毛洁白的样子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1)(       )     (2)(       )     (3)(       )
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经之营之,庶民攻之,不日成之。
(2)文王以民力为台为沼,而民欢乐之。
3.文中孟子的观点是什么?他是如何论证自己的观点的?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赏析诗文,完成下列问题。
(甲)

己亥杂诗(其五)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乙)

爱莲说(节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下列选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前两句抒情叙事,只是抒发了作者离开京城的忧伤之情。
B.(乙)文的标题“爱莲说”的意思是“说一说自己喜爱莲花的原因”。
C.(甲)诗后两句由抒发离别之情转入抒发报国之志,成为传世名句。
D.(乙)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象征了内心正直,不拉拢勾结的品质。
2.(甲)诗和(乙)文的作者都以花明志,你会以什么花来明自己的什么志呢?
2023-07-12更新 | 4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节选自《桃花源记》)

[乙]滕文公问曰:“滕,小国也,间于齐、楚。事齐乎?事楚乎?”孟子对曰:“是谋非吾所能及也。无已,则有一焉:凿斯池也,筑斯城也,与民守之,效死而民弗去,则是可为也。

——(出自《孟子·梁惠王下》)


[注释]①滕文公:战国时滕国国君。滕立国于西周初,其地在今山东滕县西南。
1.解释下列词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无论魏晋       无论:______________
(2)此人一一为言所闻       具:______________
(3)余人各复至其家     延:______________
(4)于齐、楚       间:______________
2.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是谋非吾所能及也。
3.面对战乱和强敌,甲文中人民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的方式选择逃离;乙文中孟子则提出用“___________________”(原文回答)的方法谋求自保,大家都在追求“________________”(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般的美好生活。
4.甲文中村人为什么“叹惋”?作者为什么不一一写出渔人的话?
2021-08-13更新 | 117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小题

【甲】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乙】

明季(明朝末年)吴县洞庭山乡,有樵子者,貌髯而伟,姓名不著,绝有力。每暮夜樵采,独行山中,不避蛇虎。所得薪,人负百斤而止,髯独负二百四十斤,然于人,止取百斤价。人或讶问之,髯曰:“薪取之山,人各自食其力耳。彼非不欲多负,力不赡也。吾力倍蓰而食不兼人,故贱其值。且值贱,则吾薪易售,不庸有利乎?”由是人颇之,加刮目焉。

髯目不知书,然好听人谈古今事,常激于义,出言辩是非,儒者无以难。尝荷薪至演剧所,观《精忠传》。所谓秦桧者出,髯怒,飞跃上台,摔桧殴,流血几毙。众咸惊救。髯曰:“若为丞相,奸似此,不殴杀何待?”众曰:“此戏也,非真桧。”髯曰:“吾亦知戏,故殴,若真,膏吾斧矣!”其性刚恶类如此。

(清·顾彩《髯樵传》,选自《虞初新志·卷八》)

【注】①蓰:五倍。
1.【甲】文选自课文《鱼我所欲也》,出自_____家的经典著作之一《________》,我们学过的出自其中的课文还有_____________
2.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二者不可得(          )
(2)然于人(          )
(3)由是人颇(          )
(4)其性刚恶类如此(          )
3.翻译【乙】文划线句正确的是(     
A.我的力气是别人五倍,同时不依靠别人吃饭,故意把柴的价钱压低了
B.我的力气是别人五倍,然而吃饭不比别人多,因此降低柴的价钱
C.我的力气是别人五倍,同时不依靠别人吃饭,因此降低柴的价钱
D.我的力气是别人五倍,然而吃饭不比别人多,故意把柴的价钱压低了
4.翻译【甲】文中的划线句。
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
5.下列对于甲文和乙文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甲文的开头使用对比论证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表明作者“舍生取义”的观点。
B.舍生取义的崇高追求不仅属于有才能、有品德的“贤者”,髯樵这样的普通人也有崇尚忠义的可贵精神。
C.甲文中间部分用比喻论证的方法,突出地表明作者“所欲有甚于生”,“所恶有甚于死”的态度和观点。
D.乙文主要运用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6.髯樵“目不知书”、“姓名不著”,但是他具有不少值得赞赏的优点,请你根据乙文,用自己的话概括:
(1)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
2022-09-25更新 | 393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