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日常生活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63 题号:20002737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 “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下面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目相待                 刮:擦拭
B.往事耳                 见:了解
C.尔安敢吾射             轻:轻视
D.但微                 颔:下巴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的是(     
A.钱不沾湿             康肃笑遣之
B.蒙辞军中多务          公亦此自矜
C.大兄何见事晚乎          以我酌油知
D.蒙始就学             取一葫芦置于地
3.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
A.(老翁)竟然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迅速地用勺舀起油过滤进葫芦。
B.(老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慢慢地用勺舀起油过滤进葫芦。
C.(老翁)于是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慢慢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
D.(老翁)竟然拿出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盖在葫芦口,迅速地用勺舀起油滴入葫芦。
4.对上面文言文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甲乙两文都借助简短的故事阐明了深刻的道理。甲文告诉我们读书学习的重要性,乙文则可以说明“熟能生巧”的道理。
B.两个故事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孙权善劝,既有作为君王的威严,又对下属亲近、关心,极富智慧;陈尧咨对卖油翁的质问怒斥,表现了他傲慢暴躁的性格特点。
C.甲乙两文都注重了详略的安排。甲文详写“劝”,略写“学”。乙文略写陈尧咨射箭,详写卖油翁演示倒油绝活的过程。
D.甲乙两文在写法上略有区别。甲文注重以对话刻画形象,言简意丰,富有情味。乙文则主要以动作刻画形象。“睨之”“但微颔之”表现卖油翁对陈尧咨的箭术并不十分赞赏。
【知识点】 日常生活类 小说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活板

沈括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木理有疏密,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自冯瀛王始五经                         印:印刷
B.其上以松脂、蜡纸灰之类冒之     和:混合
C.瞬息可                                      就:靠近
D.至今宝藏                                      宝藏:珍藏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止印三二本          ②关山度
B.①木格贮                 ②何陋
C.①草火烧                 ②徐杓酌油沥之
D.①其印余群从所得   人谋而不忠乎
3.对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A.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根本不会被弄脏。
B.使用时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材质)特殊,不会被弄脏。
C.使用时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根本不会被弄脏。
D.印完后再用火烘烤使松脂和蜡等混合物熔化,用手一擦,字印自然落下,(材质)特殊,不会被弄脏。
4.下列对文章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本文以精练的语言介绍了北宋毕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展现了我国劳动人民伟大的智慧与创新能力。
B.文章在介绍活字印刷全过程时,对相对简单的制字和排版,一带而过,而对程序相对复杂的印刷和拆版,则说明较为详细。
C.文章第二段“火烧令坚”“持就火炀之”中的“烧”“炀”显示出用火烘烤的程度不同,表现出用词的准确。
D.文章结尾交代毕昇死后“活板”的下落,照应了文章第二段开头毕昇“又为活板”,使文章结构完整。
2023-10-03更新 | 168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核舟记

魏学洢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文曰“天启壬戌秋日,虞山王毅叔远甫刻”,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又用篆章一,文曰“初平山人”,其色丹。

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为箬篷,为楫,为炉,为壶,为手卷,为念珠各一;对联、题名并篆文,为字共三十有四。而计其长,曾不盈寸。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嘻,技亦灵怪矣哉!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大苏泛赤壁云/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B.高二黍许/珠历历数也
C.明有巧人曰王叔远/舟首尾长约八分有
D.中轩敞者舱/宫室、器皿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
(2)其船背稍夷,则题名其上。
3.作者在说明船的正面时,为什么先说船舱,再说船头和船尾?
2021-10-27更新 | 476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文言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冰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选自魏学咿《核舟记》)


【乙】

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团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舶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尊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选自苏轼《赤壁赋》)


[注]①缪:通“缭”,盘绕。②舳舻:战船前后相接,这里指战船。③酾酒:滤酒,这里指斟酒。④匏尊:用葫芦做成的酒器。匏,葫芦。尊,同“樽”。⑤蜉蝣:一种朝生暮死的昆虫。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   限两处
自 其 不 变 者 而 观 之 则 物 与 我 皆 无 尽 也 而 又 何 羡 乎?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佛印类弥勒               ②率妻子邑人来此
B.①则天地不能以一瞬     不若孀妻弱子
C.①明有巧人曰王叔远   ②未复有能与其
D.①举匏尊以相             ②神情与苏、黄不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3)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甲]文采用______顺序对核舟各部分进行介绍,表现了作者对________的赞美之情:[乙]文采用了苏轼与客人之间的_________描写,表现了苏轼_____的人生态度。   
2021-09-03更新 | 19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