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50 题号:20036390
散文是一种艺术,其美具有层次感,让我们走进梁衡的散文《吃瓜》,领悟散文的描写之美、意境之美、哲理之美。

吃瓜

梁衡

①不知为什么,现在有一个网络流行语,把看热闹名为吃瓜那些看热闹的人就叫吃瓜群众。此瓜远非彼瓜,今瓜已非昔瓜,这个瓜已完完全全地变异了。这倒让我想起当年吃真瓜的味道。

②我八岁以前是在农村度过的,只留下了吃西瓜的记忆。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西瓜不但是调剂生活的奢侈品,亦是一个乡村孩子记忆中的特殊风景。

③儿时,有一种很好的奖励是跟着大人去看瓜。看瓜,乐趣却在瓜外。后半夜躺在瓜棚里,凉风习习,天边银月如钩,田野里虫鸣唧唧。如有幸看到远处夜行的动物,多半是狐狸,那两盏灯一样的眼睛直瞪着瓜棚,只这一点就足够你回去对小伙伴们吹上半年。有一次我还赶上看十几个大人挑灯夜战在地里掏獾子。不是像闰土讲给鲁迅那样的用叉子去叉,而是找见它的窝用水灌。被水灌出来的獾子肥肥胖胖的,像一头小猪。大人们高兴地把它捆在一根棍子上抬着,说回去炼獾子油,这是冬天治手脚皴裂的秘制润肤膏。不过乡下还有比这更简单、更高级的润肤品,那便是遍地都有的麻雀屎。雀屎涂手,这好像不可接受,但是当今有钱人喝的猫屎咖啡不是比这个还过分吗?自然与人真是一团解不开的谜。

④我吃瓜经历中的第二次高潮是参加工作后不久。大学毕业,我充满豪情来到内蒙古巴盟,乌兰布和沙漠的边缘。此地别无所长,唯产一种叫华莱士的蜜瓜,据说是当年一个传教士带来的。金黄色,滚圆,比足球略小一圈,熟透后瓜瓤白中带绿如翡翠。它不像西瓜那样多汁多水,肉质成果冻状,细腻浓香,闭上眼睛咬一口,还以为是在吃蜂蜜。吃过之后上下唇粘在一起,甜得化不开,要取清水漱口。当地气候恶劣,浩浩乎平沙无垠,风起时尘暴蔽日,当面不见人影,白天烈日烤人,晚上又夜凉如水。我一个人背井离乡来到这个沙窝子里,举目无亲,聊以慰藉者、给亲友去信时用来报喜而不报忧者,唯有这华莱士瓜。还有一种冬瓜,如农村土炕上的长条枕头那么大,并不是当菜吃的冬瓜。冬瓜到晚秋时才收获,但不着急吃,暂放到房内墙根处或水缸后面不去理它。到了冬腊月,它早已悄悄化作一包蜜水,用手轻轻拍一下,能看到瓜皮下汁水的流动。这时不能用刀了,要用一个空心草秆吸食。外面飞雪团团,屋内炉火熊熊,盘腿坐在滚烫的热炕上,吃完白水煮羊肉,浑身冒汗,甩掉老羊皮袄,小心捧过一个冬瓜,吸一口凉透肺腑,甜到心底,耳聪目明。

⑤离开巴盟40年后我回去过一次,又吃了一回华莱士,但已全无味道。问起冬瓜,当地人直摇头,似从未听说过,我倒像是桃花源里出来的人,尽说些远古的话。至于在北京更是吃不到当年的那个味道了,常百思不得其解。人说世界之变如沧桑,一块瓜里也有沧桑变化啊!

⑥后来找到了两个原因。一是今瓜已非昔瓜,早成了商品瓜,要产量,追化肥,上农药。二是地头瓜变成了城里瓜,对瓜来说,离地一天,味减一半,暗失美感。原来,人与瓜的初恋只能是在瓜地里。世间之物瞬息万变,人生的许多美好只能有一次,过后唯有存在记忆里。于是想到城里人的可怜,千里之外你还想吃到好瓜?也只配做一个吃瓜群众了。南宋词人蒋捷有一首《虞美人•听雨》,回味人生不同年龄段听雨的感觉,吃瓜何尝不是这样,遂仿其调填《吃瓜》一阕:

少年吃瓜瓜棚中,枕瓜听虫声。青年吃瓜边塞外,大漠孤烟,味浓伴豪情。而今吃瓜高楼上,淡而无味也。风沙瓜香都无影,侧耳遥闻闹市车马声。

(选自《光明日报》2021年6月11日13版,有删改)


(1)作者围绕吃瓜的经历抒发了不同的感怀,请参考示例,填写表格。
时期少年吃瓜青年吃瓜再吃蜜瓜而今吃瓜
感怀闲适快乐、充满惊奇淡而无味、不再关心

【走进描写之美】
(2)文章第④段划线部分关于“我”吃“华莱士”,蜜瓜的情景极具镜头感,请你给这幅镜头命名并用文字描写出来,可从画面布局、人物行为、心理独白三个方面选择其中两个角度对这幅镜头展开描写。
命名:
镜头描写:
【品读意境之美】
(3)品读意境之美就像鉴赏一幅写意画,字里行间里往往透露出情思的流动,请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词句。
①此远非彼,今瓜已非昔瓜,这个瓜已完完全全地变异了。(分析语境中“瓜”字含义的变化)
②外面飞雪团团,屋内炉火熊熊,盘腿坐在滚烫的热炕上,吃完白水煮羊肉,浑身冒汗,甩掉老羊皮袄,小心捧过一个冬瓜,吸一口凉透肺腑,甜到心底,耳聪目明。(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体悟哲理之美】
(4)哲理是经过景的陶醉、情的抒发,思的沉淀之后,再通过一些警句哲言将其“定格”下来的智慧。请结合上下文,谈谈你对第⑥段划线句子含义的理解。
原来人与瓜的初恋只能是在瓜地里。
(5)对于记忆中的美好事物,《社戏》中成年后的鲁迅说“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一一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返京后的梁衡说:“而今吃瓜高楼上,淡而无味也。”请结合《社戏》与文章内容分析两人产生相似感受的原因。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黄色的军衣

季羡林

①我是多么爱那黄色的军衣啊!

②这黄色,正如我们国旗的红色一样,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颜色。我爱琥珀的黄色,它黄得透明,黄得发亮。我也爱花朵的黄色,它黄得娇艳,黄得鲜嫩。但是,我却更爱这军衣的黄色。我一看到这黄的颜色,心里就思绪万端,想到许许多多事情。我想到我们的党,想到二万五千里长征,想到爬雪山、过草地,想到艰苦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想到抗美援朝,一连串地想下来,一直想到今天的铜墙铁壁般的国防和人民的安居乐业。

③我更喜欢想到一件小事。

④1949年春的一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进了北京城。我冒着大风,到离开我的住处不远的东四牌楼去欢迎他们。这些人我从来没有见过面,但是他们的事迹我却是十分熟悉的。在万家墨面没蒿菜的黑暗的年代里,我曾经不知道有多少次从报纸的字里行间读到他们胜利的消息,因而感到无限的振奋。现在看到他们雄赳赳气昂昂地开进北京城,我仿佛是碰到了久别重逢的故人。我跟着群众鼓掌、喊口号。有时候内心激动,热泪盈眶。剧烈的风沙似乎被人们的热情压下去了,一点也显不出平常的那种威风来了。

⑤当天下午,我到西城去看朋友,走到什刹海桥上,正巧有一个解放军在那里站岗。他背着背包,全副武装,军帽下一双浓眉,两只炯炯发光的眼睛。从远处我就看到他那一身厚墩墩的黄色军衣,已经不新了,但洗得干干净净。我陡然觉得这个士兵特别可爱,觉得他那一身黄色的棉军衣特别可爱。它仿佛象征着勇敢、纪律、忠诚、淳朴;它仿佛也象征着解放、安全、稳定。只要穿这样军衣的人在这里一站,各行各业的人就都有了保障,可以安心从事自己的工作,工厂的工人可以安心生产,拖拉机手可以安心耕地,学生可以安心上学,小孩子可以安心在摇篮里熟睡。我左思右想,一时万感集心,很想走上前去,用手摸一摸那一身黄色的军衣。我是多么爱那黄色的军衣啊!

⑥当然,我没有真地走上前去摸,我仍然走我的路。可是,我又真舍不得那一个年轻的士兵。我回头看了又看,一直到我眼中只留下一个隐隐约约的黄色的影子。这影子就永远镌刻在我的心头。

⑦曾经有好多年,每到五一十一,我就在天安门前观礼台上看到人民解放军的官兵的代表们。在金水桥后面台上的是将军们,制服一片亮蓝色。在桥前面台上的是军官和士兵,制服一片草黄色。在这时候,天安门广场上,万紫千红,五彩缤纷,万头攒动,一片花海。在这样彩色如绘的炫目的花海里,亮蓝色和草黄色应该说并不突出。然而,在我眼里,这一片淳朴的亮蓝和草黄不但没有相形见绌,给那些绚烂的颜色压住,而且十分引人注目。这两种颜色仿佛给整个花海、整个广场增加了色彩与光辉,使它显得更美、更可爱。

⑧今天早晨我乘无轨电车进城。我前面坐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孩子和她的母亲。小孩子透过玻璃窗子看到外面车站上站着几个解放军在那里排队等车,小小的黑眼睛立刻亮了起来,似乎是对着解放军,又似乎是对着母亲,高声喊道:解放军叔叔!

⑨母亲问:解放军叔叔好吗?

⑩小孩子立刻用清脆得像银铃一般的声音回答说道:解放军叔叔好!

⑪接着她就拍着小手唱起了《我是一个兵》。我真是从心里羡慕这幸福的孩子。我像她这样大的时候,看到当兵的那一副手里提着皮带、斜愣着眼、满脸杀气的样子,就像是老鼠见了猫,远远地躲开,哪里还敢同他们说什么话呢?

⑫我想到了雷锋。他就是一个穿黄色军衣的解放军,而且又是儿童义务辅导员。我相信,小孩子们会管他叫解放军叔叔,或者雷锋叔叔。他怎样进行辅导,我不清楚。但是,他一定会把他那些优秀的品质在潜移默化中传给孩子们,他那光辉灿烂的人格一定会照亮儿童们的心。孩子们看到他,也一定会眼里闪出亮光。

⑬雷锋同小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候,穿的当然也就是这样的黄色军衣。为了穿上这一身军衣,他经过了许多波折,做过很大的努力。最后终于偿了夙愿。他在当天的日记上写道:这天是我永远不能忘记的日子。这天是我最大的荣幸和光荣的日子。我走上了新的战斗岗位,穿上了黄军服,光荣地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我好几年来的愿望在今天已实现了,真感到万分的高兴和喜悦,这是我一生最大的幸福。我能想象,当他穿上这一身黄色军衣的时候,他的心情是多么激动,他会用手抚摸它,感到它比丝绸还更柔滑,世界上一切美的东西都更美。从此,这黄色的军衣就同雷锋结了不解缘。

⑭我因此就又想到许许多多的事情。我不但像以前那样想到过去,而且更多地想到将来。我相信,像雷锋这样的人将来还会不断地出现,数目会越来越多。他们就像是报春的燕子,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的影子。这样的人,穿黄色军衣的人们里面会出现,穿别的颜色的衣服的人们里面也会出现。可是我偏又把他们同黄色的军衣联系在一起,难道这也是偶然的吗?我是多么爱那黄色的军衣啊!

1.文章围绕“黄色的军衣”写了哪几件事情?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
时间事件
1949年春的一天
“1949年春的一天”的当天下午“我”在什刹海桥上看到一个站岗的解放军,想摸一摸他的军衣。
曾经好多年的“五一”和“十一”
“今天”早晨

2.散文善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情感。请用做批注的方式按要求完成下面的表格。
语句批注
(1)我回头看了又看,一直到我眼中只留下一个隐隐约约的黄色的影子。(词语赏析)
(2)他们就像是报春的燕子,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人类最美好的社会的影子。(修辞手法赏析)

3.阅读了这篇文章后,同学们纷纷进行了评价,请你从中任选一句作为开头,写一段赏析性文字作为补充。
小万: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是本文的一大特点。
小勇:他们保卫着祖国的和谐安定,也守护着我们的岁月静好。
_________
小贴士

常见的表现手法有:象征、对比、衬托、抑扬、正侧面描写、虚实结合、托物言志、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动静结合等。

4.文章和[链接材料]都写到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和雷锋,请你简要分析二者在主旨情感上的相同之处。

[链接材料]十多年前,有一队解放军路过这里,在树林里过夜,半夜淋了大雨。他们想,这里要有一间给过路人避风雨的小屋就好了,第二天早上就砍树割草盖起了房子。她姐姐恰好过这边山上来拾菌子,好奇地问解放军叔叔:你们要在这里长住?解放军说:不,我们是为了方便过路人。是雷锋同志教我们这样做的。

(节选自《驿路梨花》)

2023-12-29更新 | 117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2】阅读《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一文,回答问题。

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

韩逸萌

①儿时的记忆里,奶奶的手有一种神奇的魔力。

②想起奶奶的手,恍惚中就觉得香气四溢。在那个物质不甚充裕的年代,在那个并不富足的家庭里,我(奶奶的孙女)的童年却充满着香甜酥脆的回忆。

③暮春时节的榆钱,奶奶煮在粥里。我的碗里便漂了一片片的小荷叶,我像捉小鱼一样吞下,奶奶说,吃了榆钱,一生富足。初夏的傍晚,浓郁的槐花香笼着整个小院,我穿着奶奶做的豆绿色的小裙子,看她洗净采下的槐花,撒上盐和面粉,上锅蒸熟,晚上就能吃到唇齿留香的槐花饭。锅里还煮着绿豆稀饭,煮开了花的绿豆和大米也像一朵朵盛开的小槐花,令我小小的心久久着迷。那时的夏天竟可以如此清香和清凉。

④冬天是我最爱的。奶奶用坏了的脸盆扣住火炉口,漏洞的地方用白菜叶盖住,不到饭点,烤地瓜的香味就把在街上疯玩的我“勾”了回来。A滚烫的地瓜我拿不住,奶奶一边叫我小馋猫,一边帮我剥皮。“奶奶的手怎么不怕烫?”我奇怪。奶奶笑着说:“奶奶的皮厚啊!”那香喷喷的味道,时时想起,时时垂涎不已。

⑤奶奶的手如此灵巧呵!童年时,我是小伙伴里的孩子王,得此殊荣唯一的原因就是我有最多最好玩的玩具。我没有布娃娃,但我有奶奶缝的布老虎,张着大口,额头上用黑毛线绣着“王”字,那是我最喜欢的玩偶,高兴时才给别的小朋友抱一下。

⑥包装箱上的封条,奶奶一根根洗净攒着,攒得够多了,在一个木头盒上缠缠绕绕,一横一竖,不同颜色的封条就在奶奶的手指尖穿梭纷飞。奶奶编的篮子小巧精致,除了自家用,还送给邻里乡亲,整条街上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奶奶笑笑,再编好了仍旧是送人。

⑦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奶奶做虎头鞋的手艺。亲戚里谁家生了孩子,奶奶总要做一双虎头鞋送去。鞋底是奶奶亲手纳的布底,小孩子穿着轻巧又舒服。奶奶做的虎头鞋针脚细密,“老虎”的眼睛炯炯有神,眼珠是特意找了亮面的皮革剪下的,眉毛、胡子、耳朵,个个都精致。

⑧衣柜的另一个角落,塑料袋里装着一个枕头。枕头是金黄缎面的,上面绣了一朵莲花。那莲花真漂亮呀,花瓣层层叠叠,上面是粉紫色,下面是粉白色。我问奶奶:“我可以枕那个枕头吗?”奶奶用粗糙的大手摸摸我的头:“傻孩子,那是奶奶的送老衣啊!”我一直不明白什么是送老衣,后来才知道它的另一个名字叫作寿衣,那是念在嘴里都觉得心惊胆战的字眼啊!所幸,一直到现在,那个枕头依旧放在角落里,始终未用。只是每次看到,我都心酸到不行,不敢想,不敢想,一想几乎要窒息。

⑨这次回家,奶奶捧着我的手,像个孩子一样说:“妮儿的手真嫩,看奶奶的手,跟锉子一样。”“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小的时候,我总喜欢让奶奶给挠痒痒,不用任何工具,奶奶粗糙的大手在我背上划拉几下,那种感觉最舒服了。

⑩第二天,我冒着四五级风,跑了三个金店,终于买到了一枚尺寸最大的金戒指。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B我不说话,我只是想用一枚戒指装饰奶奶的手,这其实是一个华而不实的自我安慰。

⑪我拉过奶奶的手,给她戴上戒指,这么大的尺寸竟刚刚好。奶奶照例抓过我的手,给我暖手。我自小手脚怕冷,冬天的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跑到奶奶身边,奶奶就伸出她的粗糙的大手握住我冰冷的小手。温暖从她的指尖一点点传过来,我的心也暖和起来。C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选自《意林》,有改动)


(1)文章用“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为题目,有何妙处?
(2)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①“锉子”这个词刺痛了我。
②奶奶嗔怪:“这孩子,我年纪这么大了,你花这冤枉钱干什么?”
(3)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写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文章对奶奶手的描写运用了正面与侧面相结合的手法,“整个村里的人都提着奶奶编的篮子去赶集,人见了都夸奶奶编得好。有人让奶奶再编了就拿去卖”这就是侧面描写。
B.文中画横线A处奶奶叫我“小馋猫”,是对我馋嘴贪吃的责备,说明奶奶善于在生活小事上教会我做人的道理。
C.文章第⑧段写了奶奶的“送老衣”以及我看到“送老衣”时的心酸感受,这段文字虽然能更进一步表现奶奶的手巧,但与文章标题“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没有什么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段离题。
D.文中画横线B处是说“我”只是想为奶奶尽量多做点事,以此得到自我的心灵安慰,表现了“我”因无法多为奶奶做有用的事的愧疚之情。
E.文中的奶奶是一个慈祥善良、勤劳能干、淳朴热心(大方)的老人。
(4)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C处在文中的作用。
那种温馨是我一生难忘的。奶奶,你的指尖是我一生的温暖,可不可以,让我握得久一点?
2022-10-15更新 | 21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想起赵祖谟老师,不敢再叫疼

许文郁

1984年秋,在北京最美的季节,我来到北京大学中文系进修,指导教师是赵祖谟。那个年代的进修生是很幸运的,校方像培养研究生一样,根据进修生自己对研究方向的选择,给每个人都配备指导老师,每周见一两次面,学生汇报读书进展情况,老师加以指导。正式拜访赵老师时我内心忐忑,不知该如何与老师交谈。进得赵老师在北大西门蔚秀园的家,普通两居室,没有特别的装修,落座,一杯清茶,温厚的笑脸,爽朗的话语,顿时让我定下心来。老师了解了我的概况,问我是否给《当代文学研究丛刊》投过一篇评论王安忆小说的文章,我羞赧(nǎn)(羞愧脸红)地低下头,赵老师却马上说:写得不错,我们准备在第三期发表。我惊讶地抬头看向老师,简直不敢相信,老师鼓励我说:我们欢迎这种重视文本分析的文章。后来我又告诉赵老师《文艺报》发表了我的一篇小文,赵老师对我肯定后说:《文艺报》反映了1949年以来中国文学发展的道路,我希望你能耐下心来,把创刊以来的《文艺报》从头看一遍,这样就能把握中国当代文学发展的脉络。遗憾的是后来我因种种杂事,无法专心完成老师的指导,但老师对我的鼓励却给了我信心。

1985年秋,国家的一切逐渐走上正轨,全国上下都在奋起直追,以弥补荒废的十年。赵老师像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满怀激情,准备全力投入教学及学术研究,为此他做了一个决定:去医院把困扰自己多年的腰椎问题解决。不料手术失误,刚入不惑的赵老师下肢全然失去知觉,而他的爱人张晓老师刚从外地调回北京,唯一的女儿阳阳只有三四岁。轰然一声大山倒塌,未来也许是无边的黑暗,我无法想象老师会怎样看待那个决定。第二年暑期回京,我立刻去拜望赵老师,老师除了不能站起,仍然是一如过往的精神饱满,坐在堆满书籍杂志的书桌前侃侃而谈:热闹的先文学、厚重的寻根文学……每提到一篇当时的热门作品,他都能细述情节分析结构臧否人物,这得是多大的阅读量!正是这样全力投入工作,使他没有念念于病痛的困扰。那以后,赵老师不仅主编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几次修订了北大中文系当代室几位老师合写的《中国当代文学概观》,还坚持坐着轮椅去上课,带出来几届研究生。

我是特别愿意听赵老师讲话的,不论是在课堂上讲课,还是两三人闲聊。老师喜欢讲,他拒绝空泛和虚夸,不去说那些教科书上写就的概念,也很少提抽象的理论,只注重美感与直觉。几十年过去了,退休的我将精力转向了创作,因为信任老师对小说敏锐的感知与独到的眼光,我把自己写的小说拿给老师看,老师对于我那本描写知青生活的小说,给予了肯定,认为细节饱满,地域特色鲜明;但对我特别看重的那本家族历史小说却严厉批评,说我过于拘泥于现实中的人物境况,而忽略了文学的典型性。

为了治疗,赵老师住进了养老院,我们几个当年的进修生准备去看望老师,但每次给老师打电话他都会说路太远,你们也不再年轻,就在电话里聊吧。是啊,我们也不再年轻,但每当我因病痛难忍而质询生命的意义时,耳边就会响起老师那清朗洒脱的声音。这是一个做过八次大手术、每日要靠止疼药维持的八旬老人啊!可他总是用淡定的语气回答对自己病情的询问,仿佛疼痛折磨的不是他自身。而一谈起近时期的小说和一些文学现象,语气变得热络,思路仍是那样清晰,记忆十分扎实。

想到老师,我不敢再叫疼。赵老师不仅给我以学业上的指导,更给了我一重人生的启示:无论身外或身内的顺境与挫折,都是生命的题中应有之义,敬畏生命,便坦然地迎接生命的所有。

1.阅读选文第一段,在下面横线上填写作者正式拜访赵老师时心情变化的词语。
            →羞赧→      
2.选文第二段“我无法想象老师会怎样看待那个决定”一句中,“那个决定”指什么?
3.请对选文中画横线句子进行简要赏析。
4.选文以“想起赵祖谟老师,不敢再叫疼”为题有什么作用?
2024-02-24更新 | 39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