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63 题号:20060155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小题

岳阳楼记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1.本文选自《范文正公集》,作者_______,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①增其旧
②连月不
暮冥冥
天下之忧而忧
3.请用自己的语言描写出“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的景象。
4.“迁客骚人”“古仁人”的区别在哪里?
5.九百多年前,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思想,曾被无数仁人志士奉为座右铭。联系社会生活,谈谈这种思想在今天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节选自欧阳修《醉翁亭记》)


【乙】

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注:】①道:方法。②若何:是什么。③利:使…受益。④喜:和颜悦色。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文言语句方法提示解释
(1)若夫日出而林霏词语推断:云雾散______
(2)往来而不查阅词典:①断。②制止。③尽;完。④走不通的;没有生路的。⑤独到的;超群的。⑥横渡;穿越。______(填序号)
(3)之勿苦课内迁移:钟鼓乐之(《关雎》)______
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3.请分别说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写景和滁人出游的目的是什么。
4.甲文段表现了欧阳修与民同乐,以百姓的快乐为自己的快乐思想,乙文段中姜太公的观点与之有什么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
2023-11-23更新 | 5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甲】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乙】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幽岫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晓雾将
②夕日欲
③遂宇其上
④岂语哉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②山谷所资,于斯已办。
(3)这两篇山水小品文都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3-12-16更新 | 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绝。是日更定矣,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 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有此人!”拉余同饮。余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

崇祯二年中秋后一日,余道镇江往兖。日晡,至北固,般舟江口。移舟过金山寺,入大殿,皆漆静。余呼小候携戏具,盛张灯火大殿中,唱韩薪王金山及长江大战诸剧。锣鼓喧阗,一寺人皆起看。有老僧以手背搬眼翳,翕然张口,呵欠与笑嚏俱至。

定睛,视为何许人,以何事何时至,皆不敢问。

(节选自张岱《陶庵梦忆》。有删改)


【注】①晡(bū): 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②般(yi)舟:停船靠岸。③漆静:昏暗宁静。 ④候:奴仆。⑤韩蕲王:南宋名将韩世忠,曾在金山以八千兵勇大败十万金兵。⑥喧阗(tián):   喧闹。⑦搬:揉。⑧翕然张口:目瞪口呆的样子。
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的“俱”指的是全、都,写出了雪后西湖的寂寥与空旷。
B.“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更”是“还”的意思,突出了金陵人看到作者时的惊讶。
C.“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中的“强”在这里有“勉强”的意思,表现了作者性情的豪爽。
D.“徐定睛”中的“徐”是“慢,缓慢”的意思,写出了众僧人对唱戏人的好奇。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
3.作者写雪景,为什么要着力去写堤、亭、舟、人?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4.张岱曾在《<陶庵梦忆>自序》中写道:“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张岱“忆梦”只是为了表达对生活的追忆吗?请结合对甲、乙两个文段的理解,谈谈你的认识。
2024-03-10更新 | 3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