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104 题号:20104112

正己可以正人

勉人为善,谏人为恶,固是美事,先须自省。若我之平昔自不能为人,岂惟人不见听,亦反为人所薄。且如己之立朝可称,乃可诲人以立朝之方:己之临政有效,乃可诲人以临政之术;已之才学为人所尊,乃可诲人以进修之要;已之性行为人所重,乃可诲人以操履之详;己能身致富厚,乃可诲人以治家之法;已能处父母之侧而谐和无间,乃可诲人以至孝之行。苟惟不然,岂不反为所笑!

(选自《袁氏世范》)


【注释】①谏:规劝,使改正错误。②惟:只。③薄:轻视。④操履:操守。⑤惟:用在句中,起调节音节的作用,不译。
1.请用原文回答“正己”为何“可以正人”,并结合文中所举例子,说说你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2.下列选项中的“为”与文中“勉人为善”中的“为”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可以为师矣B.尚思为国戍轮台
C.为人谋而不忠乎D.为人所尊
【知识点】 议论说理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课内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1)解释句中加点的词。
与朋友交而不       信:
人谋而不忠乎?       为: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3)《论语》的语言简约深刻,其中有些语句后来发展成为耳熟能详的成语了,请你从课文中摘录一个成语,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
成语:
启发:
2023-03-10更新 | 5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个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戈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乙】齐桓公问管仲曰:“王者何贵?”曰:“贵天。”桓公仰而视天。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君人者,以百姓为天。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诗》云:人而无良,相怨一方。民怨其上,不遂亡者,未之有也。”


【注释】①齐桓公:春秋诸侯,五霸之一。②管仲:齐桓公的贤相。辅佐桓公成霸业。③贵:以……为贵。④君人者:指国君或皇上。⑤与:亲附,拥护。⑥非:非难,责怪。⑦遂:终于,最终。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意思。
(1)委而___________________                 (2)亲戚__________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结合语段【甲】的内容说说你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的理解,并任举一个事例来证明“得道者多助”或“失道者寡助”。
4.孟子与齐桓公在治国思想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两文内容进行分析。
2022-11-10更新 | 28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名校
【推荐3】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马之千里者,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

抱朴子曰:舍轻艘而涉无涯者,不见其必济也;无良辅而羡隆平者,未闻其有成也。鸿鸾之凌虚者,六翮之力也;渊虬之天飞者,云雾之偕也。故招贤用者,人主之要务也;立功立事者,髦俊之所思也。若乃乐治定而忽智士者,何异欲致远途而弃骐骤哉!

(节选自葛洪《抱朴子》,有删改)

【注释】①隆平:昌盛太平。②虚:天空。③翮(hé):指鸟的翅膀。④髦俊:才智杰出之士。⑤骐骤:良马。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有名马                  曰:教学相长也(《虽有嘉肴》)
B.马千里者               而两狼并驱如故(《狼》)
C.千里马               且欲与马等不可得
D.求其能千里也        衣食所,夫敢专也(《曹刿论战》)
2.把甲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3.请你结合甲文内容,分析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并谈谈这篇文章揭示了怎样的社会现实。
4.甲乙两文都在谈论人才的问题,但采用的写法各不相同,请结合两文内容简要分析。
2024-05-12更新 | 170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