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考点 > 文言文断句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44 题号:20201888
翻译①②两题,用“/”符号将第③题在标点符号处标记。
①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
②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③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甲】【乙】两段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

濂性诚谨,官内庭久,未尝讦人过。所居室,署“温树”。客问禁中语,即指示之。尝与客饮,帝密使人侦视。翼日,问濂昨饮酒否,坐客为谁,馔何物。濂具以实对,笑曰:“诚然,卿不朕欺。”间召问群臣臧否,濂惟举其善者曰:“善者与臣友,臣知之;其不善者,不能知也。”主事茹太素上书万余言。帝怒,问廷臣,或指其书曰:“此不敬,此诽谤非法。”问濂,对曰:“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既而帝览其书,有足采者。悉召廷臣诘责,因呼濂字曰:“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节选自《明史·宋濂传》)


【注】①讦(jié):斥责别人的过失;揭发别人的隐私。
1.下面各句中加点字的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召问群臣臧否/时时而
B.指其书曰/王命急宣
C.臣知不如徐公美/然,卿不朕欺
D.濂以实对/故人鸡黍
2.翻译下面的文言语句
(1)微景濂,几误罪言者。
(2)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彼尽忠于陛下耳陛下方开言路恶可深罪。
4.邹忌与宋濂在劝谏君王的方法上有何不同?请结合文章内容具体回答。
2021-04-14更新 | 184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王充字仲任,会稽上虞人也,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充少孤,乡里称孝。后到京师,受业太学,师事扶风班彪。好博览而不守章句。家贫无书,常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辄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节选自范晔《后汉书·王充传》)

【注】①会稽上虞:古地名。②焉:于之,到这里。③扶风:古地名。④班彪:汉代著名学者、史学家。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俄而雪____
(2)撒盐空中差可____
(3)充____
(4)博览而不守章句____
2.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有错误的是哪一项(   
A.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B.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C.其先/自魏郡元城/徙焉
D.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未若柳絮因风起。
(2)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4.结合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说说王充是个怎样的人。
家贫无书,游洛阳市肆,阅所卖书,一见能诵忆,遂博通众流百家之言。
5.谢道韫和王充的成长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人的成才可能与哪些因素有关?
2019-10-21更新 | 131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真题
【推荐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师说

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选自《昌黎先生集》,有删减)


【注释】①庸:岂,表示反问的语气。②出:超越,胜过。③下:低于,此处指不如。④不:通“否”。⑤时:指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风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B.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D.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圣圣,愚益愚                    香远清,亭亭净植(《爱莲说》)
B.吾从而                                 十年春,齐伐我(《曹刿论战》)
C.所以传道业解惑也                    乡为身死而不(《鱼我所欲也》)
D.作《师说》贻之                       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
(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有人说,“互联网+教育”时代,教师“传道受业解惑”的作用不再重要。你认同这种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
2020-07-25更新 | 542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