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综合性学习 难度:0.65 引用次数:372 题号:20274295
班级开展“少年正是读书时”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认真阅读下列有关材料并完成相应的任务。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摘抄的第一个好处是,可以促进、加深对书的记忆。作家井上厦在《书的命运》中提到,他会在看报纸或书时把有疑问的内容全都摘抄到一本名叫摘抄本的大号笔记本里。为了方便参考,还会写上出处和页码。这样的笔记本,我一年能写完五六本。虽然只是把文章按原样抄写一遍,但这是效果最好的记忆法。

摘抄不需要多加考虑,只需要抄写原文就够了。而且,因为作业量=字数,很容易估算摘抄需要的时间:如果只写要点,总结要点比抄写原文还需要动脑,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心理,而且日后重读读书笔记的时候就会感到迷茫,这到底是引用原文还是我自己的感想呢

摘抄的第二个好处就是,这样做可以加深理解。在摘抄的过程中,你很容易发现作者经过反复思考、藏在文章里的机锋。虽然写得太详细容易脱离本书主旨,但这种发现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积累。

(选自《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有删改)


(1)从材料一中,我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2)下列对材料二和材料三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通过对比两种不同的读书方法,主要说明了树立写读书笔记意识的重要作用。
B.阅读时做读书笔记不仅可以记住书中内容,还可以加深对内容的理解。
C.摘抄很费时间,虽然无须多加考虑,但比总结要点更容易让人产生疲劳的心理。
D.材料三引用作家井上厦的例子主要是为了说明摘抄可以促进和加深对书的记忆。

(3)你的好朋友小语说:“我也看过很多书,但很多都记不起讲了什么内容,也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感受。”针对小语的问题,请你结合材料给她提几条合理的建议。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推荐1】节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浪费现象也是触目惊心。针对这种现象,某中学九年级开展了以“‘小节俭’折射‘大文明’”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1.【号召·责任】一班班长制定了本班节俭倡议书。请找出至少3处错误并改正。
亲爱的同学们: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传统美德。作为新时期的中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节俭观,从身边小事做起,为此,我向一班全体同学倡议,

1.节约用电,人走灯熄,提倡光线充足时不开灯。

2.节约用水,及时关紧水龙头,提倡一水多用。

3.节约用纸,提倡双面使用。

4.节约粮食,禁止不浪费食物。

5.厉行节俭资源共享。保护卫生工具,延长使用寿命等。

勤俭节约是习惯更是态度,只要转变观念,从点滴做起,就能形成一种风气。

九年级一班班长xxx

2022年X月X日

2.(1)【文化·传承】
据估算,一粒米从种子到走上餐桌,需要3072个小时,因为来之不易,所以倍加珍惜。勤俭节约、爱粮节粮,这些优良传统被写进诗词歌赋代代相传。请写出连续的两句诗词里的“粮食经”,并注明出处。
(2)【启迪·行动】
我国粮食在储藏、运输和加工环节,每年损失量达700亿斤。
我国每年约消耗500亿双一次性筷子,需砍伐约2500万棵树木。
全球约1/4的人口面临“极度缺水”危机,超过10亿人生活在缺水地区。
根据以上句子及数字,写出你参加本次活动的深刻感悟。
2022-05-28更新 | 53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推荐2】综合性学习,回答问题。
为激励同学们树立志向、践行梦想,某校正在开展以“青春•梦想”为主题的活动,请你也参与到这一活动中来。
材料一

范仲淹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少年周恩来面对国难,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愿,为人民的独立幸福鞠躬尽瘁;‘两弹’元勋邓稼先为摆脱中国任人宰割、亡国灭种的危险,年轻时就立志要让中国强盛起来,将自己的毕生心血献给了中国国防科研事业。


材料二

刘伟十多岁时就失去了双臂,他的梦想就是要精彩地活。为此,他练游泳,练习用脚打字、弹琴,还编曲填词。多年来,他从未懈怠,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最终在全国残疾人游泳锦标赛上获得冠军,在中国达人秀中展现了绚丽的风采,还登上了维也纳金色大厅,既实现了他的梦想,也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人的精彩。


(1)请根据材料一,探究个人志向与国家梦想的关系。
(2)请结合材料二,谈谈个人怎样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2022-12-10更新 | 45次组卷
综合性学习 | 适中 (0.65)
【推荐3】学校举行“有朋自远方来”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积累交友诗词】古代的文人墨客为歌颂友情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句,请写出你最喜欢的两句,并标明作者。
(2)请你列举两个关于交友的典故。
(3)【溯源交友之道】请你仔细阅读下面材料,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我国古代学者认为,交友不仅要广取,而且要审慎,也就是说,不仅要有取友的虚心态度,而且要有择友的正确标准。墨子把交友比作染丝,他说: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所入者变,其色亦变。五入而已为五色,故染不可不慎也。孔子也说: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者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A.“学者”“态度”“标准”都是名词,“认为”“染”“居”都是动词。
B.“与善人居”中“善”的本意是美好的、友善的,这里用它的引申义,可以理解为“品德高尚的”。
C.生活中,“鲍鱼之肆”通常使用它的比喻义,指坏人成堆、小人聚集的地方。
D.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如果自己是君子,就只能与君子交友;如果自己是小人,就只能与小人交往。
(4)以下材料都是古人结交朋友的事迹,说说你从中受到了什么启发。

材料一   东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二人于园中锄草时,发现地里有块金子,管宁对金子视如瓦片,华歆则拾起金子放在一旁。有一次,二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华歆却出门观看。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再也不与华歆为友。

材料二   范仲淹因主张改革,惹怒了朝廷,被贬去颍州。范仲淹离京时,一些平日与他交往甚密的官员,纷纷避而远之。有个叫王质的官员则不然,他正生病在家,闻讯后,立即抱病前去,一直将范仲淹送到城门外。对范仲淹来说,谁是真朋友,谁是假朋友,此时此刻,也就心知肚明了。

2023-01-31更新 | 104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