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85 引用次数:79 题号:20381205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对台戏

曾颖

①那是1985年,我15岁,县里学电视节目搞起了歌咏比赛,那阵势像过节一般热闹。

②当时唱歌的主流是美声和民族唱法,通常是把话筒立在面前,男的穿中山装,女的穿大红裙,唱得字正腔圆,而拿着话筒边扭边唱流行歌曲会被看成是不正经的行为。

③就像所有十五六岁的年轻人一样,那时的我和同学们都向往新鲜而活溃的事物。为了寻找一首新歌,可谓费尽心思。或在夜深人静时偷听电台,或跑到省城去买翻录带,或用录音机对着电视机录制嘈杂的歌曲。总之,那时的我们将“新”作为衡量一首歌的唯一标准。

④但担任歌咏比赛评委的爷爷奶奶们不这么认为。初赛那天,全班报名的14个人中有12个被淘汰了。最惨的一位同学上去一亮相,还没张嘴,就被吆喝下来了。因为他把衬衣的下角绑在肚子上,自以为很酷,台下的评委却看着很不顺眼。

⑤同学们原本志在必得,以为可以凭新歌风光一把,不想被横空伸出的巴掌拍得满地找牙。顿时,所有失落变成义愤,我们感觉受到了极不公平的待遇,干是决定要做点儿什么,来表达我们的不满,并证明我们的存在。

⑥同学中有人会弹吉他,通过弹吉他,又认识了会其他乐器的小哥们儿,他们同样在歌咏比赛的初赛和复赛中落马。很快,一支汇聚了吉他手、小提琴手和鼓手的乐队成立了。经过几天偷偷地排练,我们居然练成了好几首曲子。

⑦歌咏决赛仍在剧场举行。我们决定把我们的舞台放到剧场正对的街上。为了显示与剧场里那些穿中山装、大红裙的选手不一样,我们都搞了夸张且前卫的造型。有人故意把衬衣的袖子撕掉:有人用黑色和红色的颜料在衣服上拍出手印:有人把裤腿剪掉一截,用针线缝成帽子戴在头上。

⑧当剧场里的音乐响起时,我们这支穿着奇装异服的乐队,也开始演奏乐曲。很快就吸引了一大帮年轻人,而且圈子越扯越大,人越来越多。剧场里也陆续有人出来,加入我们的观众群,气氛很热烈。我们唱对台戏捣乱的目的,初步达成了。

⑨起初,大家还是按排练的乐曲唱歌,后来,开始接受点歌,其至人群中开始有人跳出来和我们一起唱。那一刻,我们发现,在平静小县城的各个角落,其实隐藏着那么多和我们一样渴望唱新歌、渴望过与以往完全不同生活的人。许多我们自以为新潮的歌,大家都会唱。每一曲都是以独唱开始,以合唱结束。

⑩那天的演唱,虽然歌声、乐器和技术都很粗糙,但我们第一次用一种破茧成蝶的勇气,向世人证明了我们的存在。那一年,我15岁,报纸和广播里正忧心忡忡地担心“70后”孩子们难当大任,就像现在很多人批评“90后”“00后”一样。但我们用稚zhuō的声音,表达了我们的存在。

⑪那天激动得有些跑调的演唱,成为我青春记忆中抹不去的注脚,每每于夜深人静时,悠然萦绕在我的梦中。

(有删改)

1.根据拼音写汉字。
稚zhuō(     )
2.阅读文章第③一⑨段,完成下面的填空。

3.比较下面两段文字,本文中的“费尽心思”和《竹节人》中的“挖空心思”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写出你的理解。
A.为了寻找一首新歌,可谓费尽心思。
B.再挖空心思取一个更威风、更吓人、叫得更响的名号。
4.如果“10后”的你加入文中的这支乐队,会设计一个怎样“夸张且前卫的造型”?请为第⑦段补写一句话。
有人___________
5.有同学认为把标题改为“对台戏”更简洁合适,你觉得呢?谈谈你的看法。
【知识点】 记叙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1】

①雨,应该是一个阴性名词,她,而不是他。雨,完完全全是女性化的。

②春三月的雨,是少女,正值豆蔻年华。

③她文静、温柔、清新、羞涩。于人不觉间,她轻轻悄悄地走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她如纱如雾,如情似梦,沾衣不湿,拂面不寒。她的裙袂飘过处,天地万物从沉沉昏睡中苏醒过来,种子发出嫩芽,竹林长出春笋,杨柳抽出新枝,睡了一冬的小生灵也伸伸懒腰,走出深深的地穴。

④春雨,把青春和生命赠给大地,

⑤春雨,又是一个爱美的姑娘,一个极擅丹青的画师。她手执神奇的画笔,挥洒出一个美丽天地

⑥“梨花一枝春带雨”,何等脱俗;“杏花春雨江南”,何等淡雅;而“小楼一夜听风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又是怎样的清幽。这全是春雨的手笔啊。

⑦春雨,遍体芬芳的少女,爱美写美的画师。

⑧夏日的雨,是大嫂,她是个急性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是个利索干净还带着几分泼辣的中年妇女。

⑨比起春雨,夏日急雨少了几分温柔和文静,可你知道,她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她是一位多子的母亲。

⑩江河湖海等待着她补充营养,以丰腴自己的身躯。被太阳烤得口干舌燥的大地渴望着她的滋润。田野上的庄稼禾苗,山坡上的树木果林,像一群群嗷嗷待哺的孩子,急盼着她的乳汁。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有了她,才有果实,才有收获,才有万种生物的生生不息

⑪夏日的雨,能干的大嫂,慷慨的母亲。

⑫秋日的雨,是阅尽沧桑的老妇人。

⑬她见过了许多,经过了许多,也做过了许多。她曾经年轻过,辉煌过。如今,桃花梨花谢了,高粱玉米收割了。她该做的要做的都已做过,便显得有几分落寞。更有那喜欢悲秋的写出冷雨敲窗的诗句,发出一场秋雨一场凉的抱怨。可她是宽容的,豁达的。她知道,人们不会忘记她的过去,不会忘记她做过的一切。

⑭她并不落寞,她正在描画红于二月花的霜叶,绘制出层林尽染、色彩绚丽的秋之图。更何况,不久之后,又有三月春雨,少女般姗姗而来。

1.联系全文,说说第①段的作用。
2.请从文中找出三幅春雨手执神奇的画笔所描绘出的美丽图画。
3.请你从修辞手法的角度对第⑩段画线句子进行赏析。
年复一年地,她用自己充溢的乳汁喂饱了结实的高粱,喂鼓了肥胖的豆荚,喂足了圆滚滚的西瓜,喂熟了沉甸甸的稻穗。
4.选文最后三段中,作者为什么说秋天的雨“阅尽沧桑”“并不落寞”?
2023-07-02更新 | 105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2】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世间最贵的书

崔相珍

①五六岁的时候,父亲教我认识了200多个汉字,还把他用过的第一册语文教材送给了我。母亲找出哥哥用旧了的蓝粗布书包,仔细地缝上了两个新补丁,又帮我把语文课本里的粉笔末儿抖搂干净,装进书包里。

②我如获至宝。跟着父亲去学校的时候,他的学生们在教室里大声读书,我坐在门槛上,捧着书小声咕哝。跟着母亲下地干活的时候,我背着书包,坐在细瘦的田埂上,读书给花听。碰到不认识的字,就飞快地跑到母亲身边求教。哥哥在大槐树下写作业的时候,我也找根小树枝,在平整的地面上歪歪扭扭地写字。在菜园子里忙活的父亲看着我笑,在大槐树下的柴灶边做饭的母亲也看着我笑。

③自从有了自己的书,我就知道我不是个笨孩子,在父亲母亲不断的表扬里,我简直是(     )地爱上了读书,也不知道怎么就那么可爱呢,竟然让我爱到(     )。这本父亲送给我的旧书,一直翻来覆去地读了多少遍,我(     ),直到上了小学一年级,老师给我发了新课本,我才把放进了母亲的大木箱里。

④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去县城里培训学习的父亲,用一天的饭钱,给我换回来一本旧书——《在人间》。为了让我能够真正地读懂这本书,父亲给我讲了高尔基的故事。

⑤童年的高尔基,可怜又坚强的阿廖沙,都让我心疼不已。许多个安静的夜晚,躺在温暖的土炕上,我常常在心里对自己说:你有父慈母爱,可以无忧无虑地上学读书,真的是很幸福很快乐,你必须努力上学,好好读书。可是初中二年级第二学期刚刚开始,因为家里有些变故,一心想着考中专考大学的我无奈辍学了。

⑥在玉米拔节抽穗的初夏,我背着一个大编织袋,踏上了去城里的路。临行的前一天晚上,母亲连夜为我缝制了一个新书包,父亲把我刚发的语文、数学和英语课本装进书包,又把那本《在人间》也装进了书包。在轰隆隆的火车上,我的耳边一直回响着父亲的话:“兰,想家的时候,就读书吧!”

⑦在外打工的日子里,我一直牢记着父亲的话。累了,读书;苦了,读书;想家了,读书。在不断读书的过程中,我找到了属于自己的梦想,开始练习写作。16岁那年,我写了两篇文章投了出去。一个多月以后,我收到了编辑老师手写的退稿信。文章虽然被退稿了,我却因为那封退稿信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把编辑老师的嘱咐和鼓励牢牢地记在了心里,不再投稿,而是踏踏实实地读书学习。只读书不投稿的日子,我一直坚持了30年。

⑧2016年底,我重新拾起最初的梦想,刚刚开始投稿的时候,屡次碰壁,但我没有放弃努力,当我的文章一篇篇在报刊上发表时,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

⑨当我捧着刚刚收到的、崭新的山东省作协会员证给父亲看时,满眶泪水的父亲,在卧室的床头柜里,拿出一本用红绸布包着的旧书,颤抖着双手递给了我。红绸布里包着的,是我只学到了第8页的“初中第四册历史课本”。课本的封面上,有我认认真真,一笔一划写下的名字。

⑩这本父亲精心保存了36年的旧书,定价虽然只有3角8分钱,可是在我的心里,却是这个世间最贵的书。

[选自《时代邮刊》2020年第9期(有删改)]

1.第③段中加点词“它”具体指的是____________
2.依次填入第③段括号内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无法自拔       无可救药       毫无察觉
B.无可救药       毫无察觉       无法自拔
C.无可救药       无法自拔       毫无察觉
D.毫无察觉       无可救药       无法自拔
3.阅读第④—⑩段,请依次概括父亲为我做的事情。(不超过30字)
(1)小学五年级时,父亲用饭钱给我换来《在人间》,并给我讲高尔基的故事。
(2)
(3)
4.以下对第⑦段画线句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表现出不间断如饥似渴地读书。
B.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展现用读书打发打工的枯燥与无聊。
C.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为实现作家的梦想而不断努力。
D.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强调牢记父亲的话并用读书充实自己。
5.第⑧段画线句“我开心得像个没有长大的孩子”中“开心”不仅是因为__________, 更因为_____________
6.原文中第⑩段内容直接放在了第⑨段最后。若将第⑩段独立成段,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文内容阐述理由。
2021-05-06更新 | 292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易 (0.85)

【推荐3】①但是自此以后,我得了一条不费一文读书的门径。下课后急忙赶到这条“文化街”,这里书店林立,使我有更多的机会。

②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的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③我希望到顾客正多着的书店,就是因为那样可以把矮小的我挤进去,而不致被人注意。偶然进来看看闲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买一本的,实在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像个小偷似的。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④最令人开心的还是下雨天,感谢雨水的灌溉,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赶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节选自林海音《窃读记》)

1.阅读选段,以“我”为陈述对象,依据提示完成表格内容。
段落①②
内容概括文化街窃读顾客多的书店窃读A:_____
矛盾焦点B: _____光顾与不买雨大与留读

2.体会下面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读下去。
3.从选文中的林海音“窃读事件”里,你受到了什么启示?请简要作答。
2022-01-13更新 | 3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