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都A.月色入 | B.未复有能 |
C.山川 | D.遂至承天寺 |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积水充满庭院,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以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两篇短文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答谢中书书》描写了“①
相似题推荐
(甲)桃花源记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狢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好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曰,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祺,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乙)穴中人语
老人引杨氏入山之大穴,鸡犬陶冶,居民之大聚落也。至一家,老人谓曰:“此公欲来,能相容①否?”对曰:“老人肯相引至此,则必贤者矣。吾此间凡衣服、饮食、牛畜、丝纩、麻臬②之属,皆不私藏,与众共之,故可同处。子果来,勿携③金珠锦绣珍异等物,所享者惟④薪米鱼肉,此殊不缺也。惟⑤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杨谢而从之。又戒曰:“子来或⑥迟,则封穴矣。”迫暮,与老人同出。
(注释)①容:允许。②臬(xǐ):麻的总称。③携:携带。④薪:柴。⑤惟:只。⑥或:如果。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A.人芳草 |
B.余人各复 |
C.所享者 |
D. |
(1)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惟计口授地,以耕以蚕,不可取食于人耳。
3.(甲)文中为什么桃花源里的人不愿意让外面的人知道他们的情况?
4.(乙)文中洞中人的生活与(甲)文中桃花源中人的生活有什么相似之处?
岳阳楼记(节选)
①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②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③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④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链接材料】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奚以①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②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③,敬上畏罪则易治也。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敢凌上犯禁,凌上犯禁则难治也。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选自《管子·治国》)
有亡国,有亡天下,亡国与亡天下奚辨?曰: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仁义充塞,而至于率兽食人,人将相食,谓之亡天下。……是故知保天下,然后知保其国。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节选自顾炎武《日知录·正始》)
注:①〔奚以〕即“以奚”,奚,何,什么。②〔重〕重视。③〔敬上畏罪〕恭敬君上,畏惧犯罪。敬,恭敬,尊重。上,君上,泛指统治者。罪,犯罪或作恶的行为。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1)前人之述
(2)则有
(3)予尝
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奚 |
B.故 |
C.仁义充 |
D.是 |
(1)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2)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5.《岳阳楼记》(节选)中第②③段写“迁客骚人”的悲喜观,其用意是什么?
6.谈一谈你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理解。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余尝寓居惠州嘉佑寺,纵步松风亭下,足力疲乏,思欲就亭止息。望亭宇尚在木末①,意谓是如何得到?良久忽曰:“此间有甚么歇不得处!”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若人悟此,虽兵阵相接,鼓声如雷霆,进则死敌②,退则死法③,当恁么④时也不妨熟歇。
——(苏轼《记游松风亭》)
【注】①木末:树梢。②死敌:死于敌手。③死法:死于军法。④恁么:如此,这样。(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月色入
②
③余
④思欲
(2)翻译下列句子。
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②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③由是如挂钩之鱼,忽得解脱。
(3)甲乙两文分别为苏轼被贬黄州、惠州期间所作,虽然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但所展露的胸怀却有共同之处,请写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