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山水游记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08 题号:2038889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谢中书书   

陶弘景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的用法或意思都不同的一项是(     
A.月色入             夜不闭B.未复有能其奇者             念无为乐者
C.山川             不毛D.遂至承天寺张怀民             根究底
2.翻译两文中的画线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甲】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翻译: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的时候,传来猿、鸟此起彼伏的鸣叫声;夕阳快要落山的时候,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
【乙】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积水充满庭院,清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以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3.两篇短文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答谢中书书》描写了“①________之美”,表达了作者②________以及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闲适自得之情:《记承天寺夜游》描写了“③________之美”,传达出作者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④________等复杂微妙的心境。
【知识点】 山水游记类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速,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

江宁府城,其西北包卢龙山而止。余尝求小盘谷,至其地,土人或曰无有。惟大竹蔽天,多歧路,曲折广狭如一,探之不可。闻犬声,乃急赴之,卒不见人。

熟五斗米顷,行抵寺,曰归云堂。土田宽舒,居民以桂为业。寺傍有草径甚微,南出之,乃坠大谷。四山皆大桂树,随山陂陀。其状若仰大盂,空响内贮,謦欬不得他逸;寂寥无声,而耳听常满。渊水积焉,尽山麓而止。

(节选自梅曾亮《游小盘谷记》)


【注释】①謦欬(qǐng kài):咳嗽。轻曰謦,重曰欬。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答之                    百废                    匠心
B.遂与外人       又何                    不容发
C.出,得其船       克,公问其故             来之,则安之
D.探之不可             其林                    水尽
2.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甲文段中桃花源中的人为什么要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
4.甲、乙两个文段中都透露出一种神秘色彩,但其目的又有不同。请你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结尾写①________的内容,增添了桃花源的神秘色彩,这样写的目的是②_________;乙文段开篇中“③_________”(填原文)的内容增添了小盘谷的神秘色彩,这样写的目的是④__________
2023-05-01更新 | 7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文言文阅读
【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欣然起行。念无为乐者,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

黄州东南三十里为沙湖,亦曰螺师店。予买田其间,因往田,得疾。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聋,遂往求疗。安常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余戏之曰:“余以手为口,君以眼为耳,皆一时异人也。”

疾愈,与之同游清泉寺。寺在蕲水郭门外二里许,有王逸少洗笔泉,水极甘,下临兰溪,溪水西流。余作歌云:“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日,剧饮而归。

(苏轼《游沙湖》)

1.解释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月色入
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③因往
日,剧饮而归
2.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念无为乐者/未复有能其奇者B.闻麻桥人庞安常善医聋/剧饮
C.安常聋/乘奔御风D.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往求疗
3.把两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2)安常虽聋,而颖悟绝人,以纸画字,书不数字,辄深了人意。
4.同样是被贬之后所作,对比两文,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021-11-25更新 | 125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甲】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


【乙】

己卯上元,予在儋州,有老书生数人来过,曰:“良月嘉夜,先生能一出乎?”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归舍已三鼓矣。舍中掩关熟睡,已再鼾矣。放杖而笑,孰为得失?过问先生何笑,盖自笑也。然亦笑韩退之钓鱼无得,更欲远去,不知走海者未必得大鱼也。

——苏轼《书上元夜游》


【注释】①上元:农历正月十五。②儋州:苏轼被贬之地,现属海南。③民:指汉族。夷:指当地少数民族。④屠沽:泛指市井中做生意的人。⑤再:同“在”。 ⑥过:苏轼的小儿子。⑦韩退之钓鱼:韩愈曾在诗中借钓鱼钓不着大鱼,埋怨水太浅,要另觅垂钓之处,暗指自己境遇不好,不得志。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相与步于中庭          相与:                           竹柏影也       盖:
③有老书生数人来       过:                           ④予欣然从之   欣然:
2.翻译下列句子。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②予欣然从之,步城西,入僧舍,历小巷,民夷杂揉,屠沽纷然。
3.甲乙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谪之后怎样的心境?
4.两文都写“夜游”,写法也有相同之处。请就两文写法上的共同点作简要分析。
2024-02-06更新 | 2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