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文言文阅读 > 文言题材 > 议论说理类
题型: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58 题号:2043763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甲】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乙】武王问于太公曰:治国之道若何?太公对曰:治国之道,爱民而已。曰:爱民若何?曰:利之而勿害,成之勿败,生之勿杀,与之勿夺,乐之勿苦,喜之勿怒,此治国之道……故善为国者遇民如父母之爱子兄之爱弟,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节选自刘向《说苑•政理》)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杂然而前    陈:陈列,摆开B.树林阴             翳:茂盛
C.治国之若何     道:方法D.其饥寒为之哀   闻:听说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然而禽鸟知山林
A.居庙堂高则忧其民
B.宴酣
C.而不知太守乐其乐也
D.利而勿害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选自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借景抒情,托物言志。例如《桃花源记》《小石潭记》《岳阳楼记》。
B.乙文中具体体现“治国之道”的内容是“闻其饥寒为之哀,见其劳苦为之悲。”
C.甲文描绘了一幅滁人游乐图。滁州人之所以兴高采烈地出游,是因为生活安定富足,这与太守的励精图治有关,从正面表现了滁州政治的清明。
D.甲文以“乐”字贯穿全篇,以自娱自乐为主;乙文中对于周武王的提问,姜太公把百姓放在前面,即爱百姓。两文均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故 善 为 国 者 遇 民 如 父 母 之 爱 子 兄 之 爱 弟

相似题推荐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各题
甲 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鸣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乙 文

子曰:不称其力,称其德。诚以德为性所固有,非若力之赋于生初,而犹待培于生后也。是以骥之为骥,知之而性无所加,不知而性无所损。修其在己,听其在人。辱于奴隶,弗顾也;死于槽枥,不惜也;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不计也。文公所说千里马,食以千里则马显,食非千里则马晦。一若千里之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选自《古文笔法百篇))


【注】①骥:千里马。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以千里   称:著称B.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食:喂养
C.才美不外       见:看见D.执策而   临:面对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骥祗辱于奴隶人               一若千里权不操于己而听于人
B.真无马邪                            真不知马也
C.人不知不愠                         执策临之
D.不千里称也                         骥之为骥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是韩愈《杂说》中的一篇,“说”是古代用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看法的文体。
B.甲文分析了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生动地表现了有才之士遭受的不公正待遇。
C.乙文认为判断是不是千里马的标准是自身品德修养,不能一味依靠别人赏识。
D.甲乙两文都将千里马比作人才,重点阐述了应如何对待人才,洋溢着不平之气。
4.翻译下列句子。
(1)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2)虽马犹是马,而固有之失不亦多乎!
2022-04-18更新 | 242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对比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一)【阅读经典古文】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后面7—10题。

【甲】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选自韩愈《马说》)

【乙】有人卖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

(选自《战国策》)


【注释】①比:副词,接连地。   ②还:通“环”,环绕。 ③朝:早晨。 ④一旦:一天。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才美不外。 见:____________     (2)执策而之。临:______________
(3)愿还而视之。子:____________     (4)去而之。 顾: 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策之不以其道
A.只辱于奴隶人之手
B.臣有骏马欲卖之
C.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
D.臣请献一朝之贾
3.把下面的文言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
(2)比三旦立市,人莫知之。
4.理解填空。
甲文中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本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卖马人能“一旦而马价十倍”是利用了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
5.当今社会,商家请名人作广告已成时尚。请结合甲、乙二文相关内容,简要谈谈“名人效应”的利或弊。
2016-11-18更新 | 363次组卷
文言文阅读-课外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世无良猫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厌以腥膏,眠以毡罽。猫既饱且安,率不捕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某怒,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注】①悉:憎恨。②破家:拿出所有的家财。③厌:饱食,满足。④腥膏:鱼和肥肉。⑤毡罽(jì):毡子和毯子。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破家良猫(      )(2)以毡劂(      )
(3)猫既饱且(      )(4)率不(      )
2.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3.下列对文章意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某人憎恶老鼠,于是养了一只猫,想让猫来制止老鼠的猖獗。
B.某人对这只猫充满了希望,于是大鱼大肉地供养它,还给它提供了很好的居住环境。
C.猫在养尊处优的生活中,反而不愿意捕鼠了。
D.某人最终明白,天下不是没有好猫他家的猫不捕鼠其实是他自己一手造成的。
4.阅读这则故事,我们可以获知怎样的人生道理?
2019-10-07更新 | 87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