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记叙文 > 体裁分类 > 散文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65 引用次数:23 题号:20524881
阅读回答问题。

漏斗人

古典

①我们的生命如何才能有意义?

②生命是一个甜筒,而你就是那个筒底,圆筒的半径就是你生命的半径。如果你能先让自己过得不错,那么慢慢地,你就可以将范围扩展到你的家人,然后是你的团队,甚至是更大的生命半径——你可以为国家、世界做些什么。如果你慢慢地开始这么做,你就会觉得内心愈发踏实。

③但是有这样一种人,他们的外壁很大,底部却是空的!他们不像甜筒,却像一个漏斗。随着能力的增强,他们的外壁越来越高,他们需要承担的东西越来越多,却没有收获内心的快乐。

④这是因为他们底部的那个洞。             ,所以不管往外壁内倒入多少幸福、成功,这些东西都会从那个洞漏走。这种人就是漏斗人

⑤一个人如果成了漏斗人,就会有源源不断的责任、压力,却很少收获内心的喜悦。他们一边给予,一边又对对方的回报耿耿于怀,因为他们自己也需要爱啊!

⑥但是,爱不是给出去的,而是溢出来的。先使自己的心灵充盈,之后还能溢出来的,才是爱。

⑦如果你是漏斗人,但又想给身边的人带来快乐,就先努力让自己快乐起来吧!

(选自《读者》2023年第14期,有删改)


(1)在下面的横线上补写文中空缺处的语句。
(2)我们都想生活得快乐一点,但如何才能快乐起来呢?同学们讨论的结果有努力付出,获得成功;帮助别人,快乐自己;充盈内心,踏实做事……你认可哪种说法,还是另有思考呢?请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表达你的观点。(不少于100字)
【知识点】 散文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麦田里的生日

马亚伟

南风起,小麦泛黄,我的生日也到了。父亲早早把镰刀收拾出来,磨刀霍霍。镰刀的刀锋在我眼前一晃,雪亮亮地刺眼。我的生日,已经被父亲忘得一干二净。我扯了扯母亲的衣角,等着母亲提一下。母亲小声地嘟囔了一句,父亲也像没听见一样。在他看来,生日没什么大不了的,和土地长庄稼一样自然,过生日实在是多此一举。

父亲起得很早,我在睡梦中听到他收拾农具的声音,“叮叮当当”响过一阵后,我被揪出被窝。我揉着惺忪的睡眼,不情愿地穿好衣服,跟着父母下地割麦。

火辣辣的太阳瞬间就把麦子上的晨露蒸发干了。父亲拿出镰刀,小心地用食指蹭了一下刀锋。然后,父亲弯腰割麦,麦子在父亲手中服服帖帖地倒下。我的镰刀要小一些,是父亲专门为我准备的。我学着父亲的样子,弓下身子,我还不能像父亲一样,一镰刀下去,“唰”的一声,麦子乖巧地应声倒下,躺倒一大片。我是笨拙的,小心地一把一把割着,把割下的麦子放在小小的臂弯间。

我开始感到累,不停看地头,那么漫长,仿佛这辈子都到不了头。有蝴蝶蜻蜓飞过,我想去追。或者,就地躺倒在松软的麦子上,看蓝天白云。这些,都只能是我的想象。我低着头,汗水像雨一样纷飞。我不敢停下来,父亲把我甩在后面,我要追着他的脚印一步一移。

金黄的麦田,油画一样安静。只有一家人割麦的“唰唰”声,不同节奏,此起彼伏。我的生日,淹没在这无边的麦田里,淹没在这不间断的“唰唰”声里。

突然,父亲喊我的名字,我一惊,难道是父亲想起了什么?原来,父亲是让我回家拿一块“磨石”,他的镰刀割倒了一大片麦子,钝了。我在路上不敢耽搁,小跑着回了家。

谁能想到,我到家,竟然鬼使神差地睡着了。人累的时候,连梦都没有。不知过了多久,我的背后上重重挨了一巴掌,我一个激灵跳了起来。我不知道是惊恐,还是委屈,呆望着父亲,咬着嘴唇,使劲忍住眼泪,一言不发。父亲怒目圆睁,吼声如雷:“让你回来拿东西,活还没干完,跑回来睡起了大觉!”又一巴掌,落到背上。我委屈的眼泪终于流了下来。

我的生日,像一只逃窜的小兽,急匆匆,惶惶然。我的童年,从此笼罩在对父亲的畏惧的阴影中。我的生日,再也没有被提及。

岁月倥偬,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与父亲的隔膜,被时光冲淡了。父亲老了,脾气也温和了许多。我结婚的时候,借钱在城里买了房子。父亲把我叫回家,颤抖着递给我一个六万元的存折——这是父母一辈子的积蓄,父亲挥洒在土地里的汗水都凝在里面,沉甸甸的。

我一下子明白了,很久以来,父亲把爱深埋起来,以忽略和冷漠的方式呈现。父亲劳累了一辈子,就是为了给孩子留下点财产。他认为这是无比重要的责任,所以,便一意孤行地删繁就简,直奔自己的目的。想到这里,忽然觉得,父爱像一盏黑暗隧道里陡然亮起来的灯,让人有一种想流泪的冲动。

其实,父亲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儿女。这种爱,忽略了过程,忽略了表达,直接把他认为最正确的结果给了出来。

1.这篇文章以“麦田里的生日”作为题目,有什么好处?
2.请分析文中两处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金黄的麦田,油画一样安静。只有一家人割麦的“唰唰”声,不同节奏,此起彼伏。
(2)我不知道是惊恐,还是委屈,呆望着父亲,咬着嘴唇,使劲忍住眼泪,一言不发。
3.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答出两方面即可)
4.文章最后说“父亲一直以自己的方式爱着儿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方式?你认可这样的方式吗?请谈谈你的见解。
2020-09-22更新 | 136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2】阅读《父亲的决策》,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的决策

李复威

15岁那年,我从贵阳的初中毕业。那天,父亲作为家长列席了学校的毕业典礼。回家路上,我拿着卷裹得十分精致的毕业证书,跟在父亲身后蹦跳着。突然,父亲回过身来攥紧我的手,一本正经地问我:愿意离开家去外面闯闯吗?"问题来得太突兀又严峻,我诧异地看了看父亲凝重的面容,不知道怎么回答。当天,我满脑子都在转悠着父亲的问话,捉摸着,猜测着……

②当晚,我在床上辗转反侧。不久,从布帘那边传来父母断断续续的对话,我竖起耳朵谛听着:

真打算把小威送到北京去念书?……他刚15岁,没离开过一天家,你忍心让他去寄……寄……寄人篱下?

孩子总在父母身边,不会有大出息……放心吧,亲姐姐还能亏待弟弟?

仨女儿都让你送走了,身边就剩下这个根。你的肝疼又越来越重……你舍得,我舍不得……母亲的抱怨中夹杂着恳求,有些哽咽了。

⑥隔了很久,我十分清晰地听到父亲语气坚毅、果断的话:要为孩子的长远想想!我明白了。父亲是打算让我投奔北京的姐姐继续学业。

⑦一听说要去北京,我蒙着头在被窝里偷偷乐了。从教科书里获得的星星点点的知识,让我迷思着,幻想着。首都、天安门、故宫、颐和园、长城……

⑧第二天,父亲和我拎着包袱去了市中心的一家拍卖行。一位老先生接待了我们。父亲是用微颤的双手递上包袱请他验货估价的。老先生把大衣摊在柜台上,里里外外翻动,端详了好一阵子。是件好东西!停了一下,他又惋惜地说,我们这里冬天不冷,怕是卖不出好价钱。他见我父亲神色凝重,又补充了一句:要不……你再考虑考虑?父亲有些犹豫了,抱着大衣一动不动,低头沉思……猛地,父亲把大衣重重地往老先生怀里一塞,道:能给多少算多少吧!

⑨回家路上,父亲搂住我的肩贴在他身边走。突然,父亲一把抓住我的手,仰着头激动地喊道:孩子,你看!只见一大群鸽子鸣响着洪亮的哨音飞过来。它们映着蓝天,沐着阳光,忽高忽低、忽左忽右地翱翔着,盘旋着。父亲拉着我的那只手一会儿攥着,一会儿搓着;一会儿紧着,一会儿松着……小小年纪的我当时哪里懂得,这是父亲在用无声的语言传递着他内心的呼唤:孩子,也去展翅飞吧!去拥抱生活!去开创属于自己的人生!

⑩为了我的出行,父母真是操碎了心。母亲担忧我照顾不好自己的穿戴起居,匆匆地为我赶制了一件厚棉背心,并让我带走家中最好的一床棉被,还在我的内裤里,用密密的针脚缝了小口袋,在袋口钉上一排按扣,让我把随身不用的整钱放在袋内,这样,谁也甭想偷走。父亲则马不停蹄地为我出行做准备:给我迁移户口,办转学手续,预购车票……

⑪临行那天,父亲扛着行李送我去车站,母亲也执意要去。一向天气阴沉的贵阳,那天却格外晴艳。一路上,父亲始终微笑着畅聊着他小时候是怎样离家求学的;母亲满腹心事地低头跟在后面,一言不发。

⑫汽车缓缓启动了。隔着车窗我不停地挥动着手。就在这刹那间,我似乎才发现父亲高大挺直的身板怎么会有些微驼了,修剪得整齐的双鬓怎么也爬上了稀疏的白发。我的心紧了一下。父亲微笑着,盯着我,用眼神向我告别。我眼睛湿润了。母亲躲在父亲身后。远了,远了……我生平第一次感到了孤独。

⑬到了!面对姐姐家关闭的绿漆大门,我踌躇了。我告诫自己,父亲让你迈出了这一步,今后就只能看你自己的了。抬起头来,勇敢地去面对吧。我走上前去,笃!笃!笃!我使劲地敲响了门……

(选自《光明日报》,有改动)

1.仔细阅读全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梳理文中父亲所做的事情。
一本正经地询问“我”——语重心长地劝慰母亲——①_______________——用心良苦让“我”看鸽群——②_______________——和母亲一起到车站送“我”远行。
2.请从描写角度,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就在这刹那间,我似乎才发现父亲高大挺直的身板怎么会有些微驼了,修剪得整齐的双鬓怎么也爬上了稀疏的白发。
3.父亲与母亲对“我”都有着深深的爱,但他们的表现却有所不同。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4.读了本文之后,相信你会有很多感触,请你结合链接材料和选文内容,从父亲或者“我”的角度,谈谈你的感受。
【链接材料】

李复威,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文学硕士。现任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2024-02-08更新 | 40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适中 (0.65)

【推荐3】喝得很慢的土豆汤

①那天下午两点多,我和妻子路过北大,因为还没有吃午饭,忽然想起儿子曾经特意带我们去过的一家生意很红火的朝鲜小饭馆,便去了那家小饭馆。

②因为不是吃饭点儿,小馆里空荡荡的,一个胖乎乎的小姑娘笑着问我们吃点什么。我想起上次儿子带我们来,点了一个土豆汤,非常好喝,很浓的汤,却很润滑细腻,特殊的清香味儿,撩人胃口。不过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我忘记是用鸡块炖的,还是用牛肉炖的,便对妻子嘀咕:“你还记得吗?”妻子也忘记了。

③没想到,小姑娘这时对我们说道:“上次你们是不是和儿子一起来的,就坐在里面那个位子?”

④我和妻子都惊住了,她居然记得这样清楚!更没想到的是,她接着用一种很肯定的口气对我们说:“那次你们要的是鸡块炖土豆汤。”

⑤我开玩笑地对她说:“你就这么肯定?”

⑥她笑了:“没错,你们要的就是鸡块炖土豆汤。”

⑦我也笑了:“那就要鸡块炖土豆汤。”

⑧刚才和小姑娘的对话,让我在那一瞬间都想起了儿子。思念一下子变得那么近,近得可触可摸,仿佛一伸手就能够抓到。两个多月前,儿子要离开我们去美国读书,临走前特意带我们来到这家小馆,特别推荐这个鸡块炖土豆汤,所以,那一次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很慢,临行密密缝一般,彼此嘱咐着,一直从中午喝到了黄昏。许多的味道,都搅拌在那土豆汤里了。

⑨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我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真让我百思不解。汤上来了,我问小姑娘为什么记得这么清楚,她笑笑,望望我和妻子,没有说话,转身离开。

⑩我抿了一小口,两个多月前的味道和情景立刻又回到了眼前,熟悉而亲切,仿佛儿子就坐在面前。

⑪那天下午的土豆汤,我们喝得很慢。

⑫临走的时候,我忍不住又问小姑娘,她还是那样抿着嘴微微笑着,没有回答。

⑬又过了好几个月,树叶渐渐变黄了,天也渐渐地冷了。一天下午,还是两点多钟,我去中关村办事,那家小馆,那个小姑娘,和那锅鸡块炖土豆汤,立刻又从沉睡中苏醒过来似的,闯进我心头。离这不远,干吗不去那里再喝一次鸡块炖土豆汤?

⑭因为不是饭点儿,小馆依然很清净,不过里面已经有了客人,一男一女正面对面坐着吃饭,热气弥漫在他们的头顶。背对面坐着的是一个年龄颇大的男子,女的就是那个胖乎乎的小姑娘。她也看见了我,向我笑笑,算是打了招呼。那男的模样长得和小姑娘很像,不用说一定是她父亲。

⑮我要的还是鸡块炖土豆汤。因为炖汤要一些时间,我走过去和小姑娘聊天,看见他们父女俩要的也是鸡块炖土豆汤。我笑了,她也笑了。

⑯我问:“这位是你父亲?”

⑰她点点头,有些兴奋地说:“刚刚从老家来,我和爸爸都好几年没有见了。”

⑱“想你爸爸了?”她笑了,她的父亲也很憨厚地笑着。

⑲难得父女相见,我能想象得出,一定是女儿跑到了北京打工好几年了,终于有了一次父女见面的机会。我不想打搅他们,但我的心里充满了感动。我忽然明白了这个小姑娘当初为什么一下子就记住了我们和儿子,记住了我们要的鸡块炖土豆汤……

⑳那一个下午,我的土豆汤喝得很慢。我看见小姑娘和她爸爸那一锅土豆汤也喝得很慢。亲情,在这一刻流淌着,浸润了所有的时间和空间。

1.分析文章标题的作用。
2.“事情已经过去两个多月了,这个小姑娘居然还能够如此清楚地记得我们坐的具体位置,而且还记得我们喝的是鸡块炖土豆汤,这确实真让我百思不解。”请你联系上下文为“我”解释其中的原因。
3.“我”和家人喝土豆汤喝得很慢,小姑娘和父亲喝土豆汤也喝得很慢。大家为什么要慢慢地喝土豆汤?
4.“微笑是最好的名片”,通过文中小姑娘微笑的脸庞,你了解到小姑娘什么样的品格?
5.文章的结尾有什么作用?
2016-11-18更新 | 315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