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卷网 > 初中语文综合库 > 阅读与鉴赏 > 现代文阅读 > 非连续性文本
题型:现代文阅读 难度:0.4 引用次数:46 题号:20524885
请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青少年处于黄金学习期,步入九年级,同学们更感到时间的宝贵。班级开展了提高学习效率综合性学习活动,下面是成果汇报的内容。


【慎问小组——发现】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开始学习某门知识时,掌握了该知识、技能的重要规律或找到了窍门后,成绩会明显提高。但是随着时间的延长和难度的增加,到了某一阶段,会感觉头脑不再清晰,学习效率大大降低,出现成绩停步不前甚至下滑的局面。这在心理学上被称为高原现象,也叫高原期


【博学小组——分析】

高原现象经常在中考和高考之前的准毕业生身上出现。越是临近考试,学生就越是感到时间的宝贵,学习动机过于强烈,反而降低了学习效率。接踵而至的各类考试,还有堆积如山的习题、讲义,再加上长时间的学习且缺乏体育锻炼,有的学生还要承受来自父母、学校或社会的压力,这些都会让学生因身心疲劳而产生高原现象

学习过程一般要经历四个阶段。开始阶段、提高阶段、高原阶段、再次提升阶段。当学习者坚持学习,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克服了学习途径上的困难并掌握新的规律或技巧后,学习成绩又开始逐步上升。


【善思小组——引领】

李娜是我国网坛的世界名将,曾9次夺冠,战绩辉煌。2011年,李娜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打进个人第一场大满贯单打决赛,夺得女单亚军。但2012年和2013年,她的成绩起伏不定,波动比较大,直到2014年在澳大利亚网球公开赛夺冠,获得第一个大满贯冠军奖杯。在2014年之前的3年里,李娜的运动成绩呈现出高原现象。在此期间,李娜在训练方法、个人心态等方面进行了调整,终于走出了高原期,接连取得了优异成绩。


【笃行小组——行动】

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高原现象都是学习方法不当,潜能得不到发挥造成的。下面的方法,可以帮助你克服高原现象

克服高原现象的方法
正确认识,找出原因正确认识高原现象,以良好的学习心态去克服高原现象
打牢基础弥补弱项,查缺补漏。可以求助老师、同学,及时解决学习上的问题,减少知识上的盲点
集中精力上课要集中精力,眼耳手脑并用,积极思考
更新方法掌握行之有效的方法。如果学习方法不适用,则应及早更新
适当放松,转移注意力参加体育活动、听音乐、看电视等,这样也有利于缓解心理紧张

(1)阅读材料,简要概括在准毕业生身上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
(2)活动接近尾声,你将作为主持人进行总结性发言,为有“高原现象”的同学解惑、鼓劲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写作提示:①发言主题为“走出‘高原’,提高成绩”;②结合成果汇报的内容;③不少于150字。
【知识点】 非连续性文本

相似题推荐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1】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中国绘画的艺术自信

①中国绘画是一个艺术宝库。吴道子的宗教人物画,顾闳中的宫廷人物画,张择端的风俗人物画……可谓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它们都是世界艺术之林中色彩独异的花朵,放射着永不磨灭的光芒。

②从比较的观点来看,中西方的绘画,就像春兰秋菊,各有各的色彩,各有各的芬芳。但人们对中西方绘画光芒的感受不同。有人说,西方绘画就像一盏永不熄灭的灯,任何一个人都可以或多或少、直观感受到它的光芒;而中国绘画则像天上的月亮,云遮雾扰,如果缺乏必备的中国传统文化修养则难以感受到它耀眼的光芒。

③其一,关于绘画的真实性。西方绘画的“真”,就是对事物形貌色彩的如实反映,而中国绘画理论认为,这不叫作“真”,只能够叫作“似”。只有不但对事物的形貌色彩,而且对画家的心都作出了如实反映,才叫作“真”。五代绘画理论家荆浩说:“似者得其形而遗其气,真者气质俱盛。”这就是说,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轻形重神、忘形得意等等,都是中国绘画的“真”。

④其二,关于斑斓的色彩。西方的油画那鲜艳明快的色彩,足以令人目眩。但是,在中国的水墨山水画中,人们看到大多是数峰耸出,几棵树木;泉水远逝,瀑布高悬;山腰烟岚,山脚怪石。但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不就有斑斓的色彩吗?问题在于,中国绘画理论认为,水墨高于青绿,因为中国绘画重在追求意境。传为王维所著的《画学秘诀》中说:“夫画道之中,水墨最为上。”

⑤中西绘画对真实性、色彩有不同的理解。那么,中国绘画之所长又在哪里呢?中国绘画之所长,表现在许多方面,从整体上看,最根本的一点就是绘画的丰满性和深刻性。也就是中国山水画中蕴含着的极其丰富的内涵:天人合一的理念、逸人高士的情怀、萧疏清远的追求、空灵荒寒的境界、耿介拔俗的灵魂。因此,中国的绘画,是中国哲学的延伸。傅抱石说,中国绘画是民族精神的最大表白,也是中国哲学思想最亲近的某种形式。因此,中国绘画的终极目的,就像中国哲学的终极目的一样,都是教人做一个灵魂纯净的好人。中国的艺术理论,从古至今,一以贯之地反复说明这个道理。鲁迅说:“美术家固然需有精熟的技工,但尤需有进步的思想与高尚的人格。他的制作,表面上是一张画或一个雕像,其实是他的思想与人格的表现。”

(作者:杨琪。有删改)

【文本二】

中国画的古意

①刘勰说:“歌谣文理,与世推移。”文学如此,绘画也一样。在中国画的发展过程中,往往是艺术特色或美学思想的嬗变,每一次新变,都会出现新的里程碑,但没有什么难以继续发展的顶峰。但是,明清以降,山水画界在发展上走偏了路。这条偏路就是“极端崇古”而失去了自己的面目。这一派代表人物大都致力于崇古摹古,可谓到了无可复加的地步。

②“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在二十世纪初的一番“百家争鸣”后,中国画又重新走向了适合自身发展之路。徐悲鸿等提出了融合中西的“改良”说,潘天寿等提出了“中西绘画拉开距离”说。概而言之,前者的宗旨,就是要通过吸收西方写实造型体系来改造中国画之旧有面貌;后者坚持在传统的基础上走出一条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创新之路。这两种观点各有千秋,不可用非此即彼的态度对待之。

③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而不衰,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能够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对于古代优秀文化遗产的继承,是发展创新的重要前提。忽视古之雅正纯朴,往往会让艺术走向流俗浅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国画的发展完善必须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的土壤,可以说没有继承就没有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作者:周宗亚。有删改)

1.下列对文本一和文本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两个文本都借用了名人们关于绘画的观点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具说服力。
B.文本一第③段用荆浩的言论证明中国绘画中的“真”讲究的是形与神的关系。
C.文本二第段中徐悲鸿和潘天寿的理论实质上是一致的,都强调“中西合璧”。
D.文本一采用举例论证、道理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文本二主要采用比喻论证。
2.请简要分析文本一第⑤段的论证思路。
3.文本一和文本二在对中国画展开论述时,都提到了西方的写实画法,但侧重点不同,请结合两个文本的内容简要分析。
2023-04-11更新 | 108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名校
【推荐2】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世纪以来,叫卖声是城市声音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渐成共识。各地越来越多的叫卖声被列入非遗保护名录。北京史家胡同博物馆收录300多种来自老北京胡同的声音。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馆通过沉浸式展陈,将日夜晨昏、四季流转间不同时段的姑苏叫卖声带到参观者耳旁。广州声音博物馆尝试开发声音遗产保护与教育新模式。另外,得益于数字化保护和全媒体传播,现实生活中消失的叫卖声还在社交媒体、短视频中得以重现。有的吆喝声还被申请为声音商标,以数字音频的载体模式,广泛运用于文旅文创产品的研发之中。

叫卖声,见证着文明迭代、城乡变迁,书写和记述了中华民族朴素、积极、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哲学。善用巧用创新型的文化遗产保护理念、传播视角、融媒体平台及虚拟视听技术,才能让叫卖声所代表的声音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1月15日)

材料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全面保护宝历史文化遗产。全面保护好我们的历史文化遗产,真正守护住我们民族文化的根,是我们的使命和职责。

既要保护物质性的文物、建筑以及完整景观,还要传承非物质的传统工艺民俗风情、社区活动等传统生活方式。为恢复古城风貌,河北正定统筹考虑古城范围与周边区域,“登得上城楼,望得见古塔,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为不伤害“三面云山一面城”的西湖景观,杭州转移开发重心,在钱塘江两侧建起新城,实现梁思成先生当年提出的历史性城市要保护老城、建设新城,两者相映成辉的主张。正是这些全方位的努力,保存了历史的文脉。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2月19日)

材料三:

清楚认识长城现存的真实状态,才能够在保护中保存长城遗产的真实感染力。今天的长城已不再具有修建之初的军事防御功能,人们为什么依然热爱它?是它真实又沧桑壮美的物质存在,唤起了人们与过往的联系,这即是长城的存在意义。

长城保护工程逐步走向传统工匠精神与现代科学技术结合的新道路。近些年,北京箭扣长城、河北喜峰口长城保护工程和北京长城抢险工程抢救了一批濒危塌毁的明代砖石长城点段。这些工程改变了维修的方式,以排除险情、最小扰动为原则,特别是将研究性工作渗入保护工程全周期,探索了适合不同材质、不同环境、不同病害的长城排险工程方法。其中,考古清理工作前期介入、全过程数字化跟踪纠正过度干扰、保护环境和珍稀物种、传统材料与加固材料的检测试验、随形就势等方面经验,得到逐步推广。

长城保护工作采用适宜的技术方法,经常维护而不是过多干预,更妥善和精心保留这些真实的历史信息。从遗产“真实性”保存角度出发,只要没有险情,大部分长城段落可以不扰动。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3月19日)

材料四:

革命文物承载党和人民英勇奋斗的光荣历史,记载中国革命的伟大历程和丰功伟绩,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弘扬革命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我们责无旁贷。

加强革命文物保护,应当在守正创新中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全面展示党的百年奋斗和伟大精神,充分发挥革命文物在党史学习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只有树立正确党史观、大历史观,用心用情讲好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才能让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许多革命旧址通过实施活化利用提升工程,使珍存的旧址会说话、陈列的文物会发声,让红色资源真正活起来、动起来、潮起来。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2年3月26日)

1.下列对上诉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京、苏州、广州等地重视城市声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
B.“福州三坊七巷引入民间手工艺,推动老字号回归”可以作为证明材料二观点的事例。
C.从遗产“真实性”保存角度出发,遵循最小扰动的原则,大部分长城段落可以不扰动。
D.加强革命文物保护,有利于弘扬革命文化,让红色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2.学校团委拟开展“我心中的文化遗产”评选活动,请从文中选择一项文化遗产参评,并写出推荐理由。
我推荐的文化遗产:______。理由:______
3.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与时俱进地保护文化遗产。
2022-12-22更新 | 169次组卷
现代文阅读 | 较难 (0.4)
【推荐3】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后发制人策略是指在谈判时处于劣势的一方,面对强敌的时候,采取避敌锋芒以逸待劳的策略,积极制造和发现敌人的过失和弱点,争取谈判主动权,实现由劣势到优势的转变,从而获得谈判的胜利的一种谈判策略。其特点具有先被动后主动,先软弱后强硬的特点,往往能一锤定音。不管对方如何自以为是,如何无理取闹,都耐心听取对方的要求和理由,并不时向对方请教有关问题,好像有被对方说服的倾向。其实,是在暗中准备条件,积蓄力量,以便一击而中,一击而倒。

【材料二】

孙子说过:“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在战争中,善战的人会先做好战前的各种准备工作,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然后等待敌人出现问题,之后一举攻之。其实仔细想想,我们的生活中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先为不可胜,在你明白即使先动手攻击对方,也没有把握能够获胜的时候,也就是自己与对方的实力相差不大的时候。在这样的情况下,想要战胜对方,那么就要“待”。

以待敌之可胜,等待对方先动手,看准时机,然后自己出手,准确、迅猛。这句话中,最重要的,便是一个“待”字。等待,等待时机成熟,等待最佳的出手时刻。要做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生活中例子其实很多。柔道比赛中,交战双方都会不停变换自己的身形,却迟迟不愿动手先攻击,他们都在等待,等待对方先出手,等待对方露出破绽,等待自己出手的适宜时机,一举击败对方。乒乓球比赛中,种子选手的水平其实都相差无几,他们比拼的就是心态,就是等待对方先失误。

【材料三】

采取后发制人策略,需要抓住要害和根本。人的一生会经历很多事情,想让每件都获得完美的结果,就需要我们在做事前认真思考、周详计划。“谋定而后动”,经过准确、周到的谋划之后再行动,才能够有所收获。《明星大侦探》中五季常驻嘉宾何炅和撒贝宁因为在节目中出色的表现,被网友“封神”,大家无不为他们在节目中的精彩推断而折服。他们两人的逻辑思维能力都很强,给大家提供了很多的断案思路。撒贝宁是法治栏目主持人出身,他在节目中讲求证据的指向性,善于抓证据的要害;何炅曾是一名大学教师,判断事情善于从“中心”出发,找关联。两人条理分明,忙中有序,完美地展现了谋而后动。历史上也有很多抓住对方要害,后发制人的军事典故,例如,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彝陵之战、淝水之战……这些故事都传达了一个道理:先谋后事则昌,谋定而后动,方得始终。

采取后发制人策略,需要积累经验和实力。“丘山积卑而为高,江河合水而为大”,后发制人的关键不在于“后下手”,而在于过程中的经验累积。事实上,后发制人不只应用于兵法中,对于学习也很有见地。我们看过很多高考状元的学习故事,他们就是普通人、平凡人,他们的学习故事也出其不意的一致,大多数都是勤勉地付出,才取得最终的胜果。他们坚毅拼搏,在累积中成长,后发制人,一举成功的故事,相信会给大家力量。

1.下列不适合充当材料二第三段事实论据的一项是(     
A.战败的越王勾践每天品尝苦胆,扪心自责,经过十年发展生产,积聚力量,又经过十年练兵,最终打败夫差,灭掉了吴国。
B.解放军为了击破国民党军进犯,先以一部分兵力诱敌深入,待敌军进入后,突然发起攻击,一举歼灭敌军,圆满地完成了战役任务。
C.司马懿在曹爽风头正劲的时候,选择隐忍,待曹爽失势交出兵权后,司马懿立刻以谋反之罪屠灭其三族。
D.面对实力强大的齐国军队,曹刿没有贸然行事,当齐军三次击鼓进军后,才建议击鼓进军,最后一鼓作气,战胜齐军于长勺。
2.请简述材料三第二段的论证思路。
3.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如何才能做到后发制人?
4.材料一中提到后发制人是一种谈判策略,去年九月,联合国安理会举行视频公开会,美国代表在发言中指责中方抗疫不透明、处置不当,对疫情在全球蔓延负有责任。如果你是一位外交官,请利用“后发制人”策略做出有力回击。
2023-01-05更新 | 26次组卷
共计 平均难度:一般